中国国家治理

  • 格式:docx
  • 大小:23.25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摘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中国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现代国家制度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市场、社会主体和公民的自我治理能力。构建国家、社会、市场三者之间的多元共治模式,是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字: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

1引言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特征的重要战略。这既是对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国所面临挑战的回应。该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的重要标志,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开始由党政部门自上而下管理向多类主体平等参与的转变。这也显示了我们党对政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应该是中国再次崛起的重要制度基础。那么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也给政界学界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一个国家的治理状况如何主要取决于该国国家治理采取什么路径,当然国家治理采取这样的路径或那样的路径,背后深层次上还在于这个国家的治理理念、治理的传统、治理的制度体系、治理的文化支撑的综合作用[1]。

2 国家治理的基本要点

国家治理是以国家问题为对象的治理,包括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科技、金融、政党、地方、国防和外交等方面问题的治理。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要点,首先,必须明确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认为凡是其利益受到治理行为即政策或决策制定和政策或决策执行行为影响的人或法人都是利益相关者,没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就没有国家治理。在具体的治理活动中必须根据具体的治理行为确定利益相关人

其次,必须明确治理程序:应当按照正当程序原则规定政策或决策的制定程序和执行程序。这里所说的正当程序原则主要是指政府应当公正地对待它的每一个人民。基于正当程序政策法律,决策和执行机构必须尊重依法属于个人的所有

合法权利,包括合法权利的所有方面。正当程序使政府屈从于财产法或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私法,保障基本公平正义和自由保护个人免受国家的侵害。

最后,必须明确治理结构:大而言之,国家治理结构即政权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小而言之,公共权力机构的治理结构,类似于公众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所有者议事结构、管理层、以及利益相关者它们之间存在着职责分工和制约关系[2]。总而言之,国家治理就是要解决谁是国家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问题。以及应该怎样控制国家管理者,使他们忠实、有效、高效地增进公共利益与维护公共秩序,做到良法善治。

3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点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一个从传统治理体系逐步转型为现代治理体系,渐进成长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要素,稳步推进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过程。

首先,兼具有效性与合法性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政治系统的有效性是指实际的行动,即在大多数居民和大企业或武装力量这类有力量的团体看政府的基本功能时,政治系统满足这种功能的程度。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有效性主要是工具性的,而合法性是评价性的。不断提升国家治理的有效性,稳步实现政治合法性的现代转型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首要前提[3]。

其次,开放性、包容性与可问责性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外在表征。国家治理体系的开放性是有效吸纳社会精英,迅速回应社会需求$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保障执政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条件。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包容性是指国家治理体系对不同政治立场、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取向的公民、社会群体和政治团体的争取、接纳与吸收。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可问责性指的是执政党和政府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管理人员及管理机构必须履行法定的职责和义务。公众尤其是公职人员和管理机构的责任性越大善治程度越高。国家治理体系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可问责性既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更是现代国家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

最后,国家治理体系的回应性和调适性是治理现代化的集中体现。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回应性是其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通过内部治理结构的

变革,尤其是制度安排和公共政策的调适,以及治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治理程序和流程的优化重组,有效应对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可能导致的转型危机与治理风险,并满足人们新需求与新期望的能力。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调适性是指执政党和政府在政治发展和国家治理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的调适能力是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变量,增进国家治理体系的调适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维度。

4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4.1正确架构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

政府、社会、市场的关系问题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问题,这已达成共识。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构建的逻辑看,政府、市场和社会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三个重量级的次级体系。一个具有治理能力较高的政府必然是一个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效率政府、廉洁政府、透明政府,这就要求合理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边界,建构政府、市场、社会各归其位,各司其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撑的分工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从全能型的国家统治到经济建设型的国家管理再到服务型的国家治理,成绩非常显著。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事务日益复杂,多元治理主体日益增加,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原先政府主导的国家治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重新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须选择。

4.2増强调适性:推进政党治理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程,给中国国家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作为国家治理主体的中国共产党组织,面对日益复杂的执政环境和中国社会的整体性结构转型,如何有效治理国家,承担起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职责,本文认为加强执政党自身治理,增强执政党的调适性应当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要有效实现国家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承担起领导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从中国国家治理的发展来看,政治因素的影响远胜于经济和社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从深处来讲是政治推动的结果。所以要做到以下三个基本策略:(1)要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