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高三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15
第26讲种群和群落知识内容考试要求知识内容考试要求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a 7.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a2.标志重捕法 a 8.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 a 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 a 9.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a 4.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 10.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 a5.环境容纳量 a 11.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a6.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 12.顶极群落的概念 a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1.种群的基本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概念a.出生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出生率大小的决定因素:主要由动物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b.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在一定的时间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种群的数量就会减少。
③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年龄结构①概念: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表示。
②种群的年龄组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③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④意义: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动态。
(3)性比率①概念: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②比例关系:大多数物种的种群性比率基本保持1∶1。
(4)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①种群的分布型a.概念: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
b.类型:包括均匀分布(如稻田插秧)、集群分布(如橡树种子)、随机分布(如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
其中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
c.实例:蛾类、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分布属于集群分布,人类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为集群分布。
②种群的存活曲线a.概念: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b.曲线绘制数据收集:从至少观察1__000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一、种群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种群密度(最基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2、种群特征增长型年龄组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质变革曲线:①“J型增长”a、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S型增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b、曲线中注意点:(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1.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多种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体。
2. 种群的定义:种群是指同一生物种类个体的总体,它包括了该物种的所有个体。
3. 群落的组成:群落通常由多种物种组成,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竞争和合作等相互作用关系相连。
物种的组成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特定条件、资源可用性以及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4. 种群的特征:种群由同一物种的个体组成,它们之间具有相同的基因组合、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性。
种群的数量可以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进行调节。
5. 群落和种群之间的关系:群落是由多个种群组成的,而种群是群落中的基本单位。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种群的数量和分布模式会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而群落的生态位和资源利用也会影响种群的生存和繁殖。
6.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由物种的数量、种类、个体密度和空间分布等因素决定。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单优群落、多优群落和均匀群落等。
7. 群落的演替:群落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替。
演替是指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初级群落会逐渐演替为中级群落,再逐渐演替为成熟群落。
8.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稳定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并且能够快速恢复到原有状态。
9. 群落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种群群落高考常考知识点是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考生物科学的常考知识点。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组成的个体群体,而群落则是由多种不同物种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单位。
种群与群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本文将从种群和群落的定义、特征、相互作用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个体集合。
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遗传上的相似性,并且能够进行交配繁衍后代。
种群的大小、密度、分布等都是种群生态学中常考的重要内容。
种群大小可以通过生态学调查方法进行统计,而种群密度则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的分布可以呈现聚集分布、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等不同形态。
其次,群落是由多个不同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它们在空间上存在着相对较为固定的组合。
群落中的不同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共生和竞争等相互作用联系在一起。
群落的组成通常可以根据居群密度的大小、物种丰富度和优势种的存在情况来进行分类。
例如,一个典型的湿地群落可能包含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多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和相互影响。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种群作为群落的组成部分,在群落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不同种群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相互联系,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例如,食物链中的植物被食草动物摄食后,再被食肉动物所捕食。
这种食物链的存在使得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形成非常复杂的食物关系。
另外,种群和群落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增加或减少,它会对其他物种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
群落中的物种相互制约,通过竞争、捕食和共生等相互作用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越高,其稳定性也越强。
因此,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日益侵蚀的背景下,种群和群落的生态学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对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专题22种群与群落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专题包括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
选考多次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了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变化以及群落类型、群落演替等知识,预计今后的考查形式还是以选择题为主或结合生态系统知识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
复习中应重点梳理种群基本特征间的相互联系理解种群增长曲线模型,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掌握种群分布型和存活曲线、顶极群落、种群数量波动等概念,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实例进行综合分析。
【真题典例】浙证斗月选考"16. 2分】在对茱门眸X沪只旳甲,乙曲["时物种的和升敕tit谨讦了備汗之丈JF«Tiift4tF的翅掾阁査._itJHUtft 个体B(肚用i年束肄肆个2.0俸敦紅】.结黑如图所示卜闌芸于这丄年歸叶期何|5的种群敕tt童叱的叙述.彌吴的症 1 )\第I仲松P尼弭种fi?的赠虽速匱不忙州郎丘卑士年車乙种胪數址不一宦火1T 取‘考向1种群的特征1. (2019届浙江绿色评估联盟征来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A. 出生率B. 性比率C.年龄结构D.种群密度答案A2. (2015 浙江10月选考,14,2A. 年龄结构不影响种群密度B. 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没有差异C. 性比率的改变不影响种群密度匕第氛卜最乙神屏数址达到L一;——5一.一l0 1 I 34D-这4年屮甲神弦每年増加的竝址足相等的时帙舸O檯心琴点评畔的誌址E化❷轉题关键*也钏口El忙H疋巒解越关鍵g甲冲m宜忖应・It系僅种If日心倒a检;乙种》tH值佥帯响序于I,训&JtZ前种矗故輦星培如的.|群敦说叫卜g易错■示£鹽牝盅館產皆準*一艸群,倬融址/删-聲I耒艸課卜怵ttH,曲和卩乙科牛忡辭側铀破考点考点一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考点集训】救吕H如.讯比示能通也抽A小比抉屮4乙种群眉氏連年址'割沖❺试甌圻析_冬电咨寒創稱r輕勉些对10月联考,2,2分)2016年中国将全面实施二胎政策,从种群特分)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D.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答案D考向2种群的增长方式1. (2019届浙江稽阳8月联考,17,2分)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 J”形增长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加B. 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高C. “S”形增长处于K值时自然增长率趋于零D. 逻辑斯谛增长种内斗争剧烈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答案B2. (2014浙江理综,4,6分)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 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 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B考向3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2019届浙江绍兴9月联考,24,2分)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林地,林地中某阶段田鼠的种B. 图中A点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 图中B点时的年龄结构一定为衰退型D. 随着时间推移,该林地生态系统越来越稳定答案C考点二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点集训】考向1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1. (2019届浙江名校新高考联盟9月联考,2,2分)海洋鱼类在不同季节物种组成有着显著性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A. 垂直结构B. 水平结构C. 演替现象D. 时间结构答案D2. (2019届浙江绍兴9月联考,6,2分)下列关于北方针叶林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B. 主要由落叶树种组成C. 生活着90%勺非人灵长类动物D. 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群落答案A考向2群落的演替1. (2019届浙江超级全能生8月联考,3,2分)下列群落演替的方式为原生演替的是()A. 弃耕后农田的演替B.森林火灾后的恢复C.原冰川移开后的演替D.草原放牧后的演替答案C2. (2019届浙江丽衢湖9月联考,22,2分)某地火山爆发后形成的裸岩,先后经历地衣苔藓阶段T草本阶段T灌木阶段T森林阶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演替为次生演替B. 地衣苔藓阶段的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C. 演替过程中,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D. 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群落结构逐渐复杂答案D炼技法方法两种种群增长曲线分析及生产应用【方法集训】1. (201 7浙江嘉兴期末,6)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是()A(t时间tiA B »时E (c D答案B12月模拟,15)如图是某自然水域中草履虫种群增长的曲线述正确的是()2.(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B. 当草履虫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自然增长率一直为0C. 影响草履虫数量增长的因素只是资源和空间有限D. 在10天后,草履虫因为其天敌而发生数量变化,则这种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答案D过专题【五年高考】A组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考点一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1. (2018浙江11月选考,13,2分)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B. 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C. 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D. 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答案D2. (2018浙江4月选考,18,2分)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