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空间和时间
- 格式:ppt
- 大小:645.50 KB
- 文档页数:12
高一化学教案:运动空间和时间
第1节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梳理1、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
2、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用来做的另一个物体称为参考系。
(1) 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 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应以研究问题的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3) 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时,通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做参考系。
3、坐标系:在选定的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后,就能定量地描述物体地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答案:1、质点;2、参考。
疑难突破物体在什么条件下能看作质点?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的近似,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可以看作质点呢?(1) 当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作质点。
(2) 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3)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能看作质点。
典题精讲例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的是A、地面上放一只木箱,在上面的箱角处用水平力推它,当研究它是先滑动还是先翻转的时候B、上述木箱,在外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时C、对于汽车的后轮,在研究车牵引力的来源时D、人造地球卫星,在研究其绕地球运动时。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点总结【1.物质与运动】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1《运动、空间和时间》教案教材分析由于本部分内容初中有所涉及但不够深入,所以在这部分内容处理上,时间分配少一些,但侧重知识的应用。
通过运动形式的对比引入,剖析大量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生活实例来展开,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物理的兴趣,通过大量的生活和社会实例,在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再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爱国注意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的引入:结合课本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新课教学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1)、各种运动: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2)、机械运动的定义:一个物体相对别的物体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3)、参考系的概念: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参照物,叫参考系。
以课本所介绍的电梯运动为例来说明选择参考系的必要性并强调:对于同一运动,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可能会不同的。
(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在具体问题上,一般以对运动的描述简单方便作为基本原则,通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空间位置的描述通过两个例子的讨论:一是向陌生人说明你在黔江中学的位置,二是课本中所举例的汽车位置的描述例子,让学生自已归纳总结得出确定空间位置的步骤(1)、选择大家做熟悉的标志作为参考(2)、说明在该标志的那个方向(3)、距离多少师:在物理学中,借助于数学方法,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过程2:举课本14页及15页中的两个例子,说明如何利用一维和二维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教学过程3:学生讨论以下题目:一辆汽车由校门向东行驶,要描述汽车的位置,应建立怎样的坐标系?答案:应建立一维坐标系,以校门为原点,正东方向为正方向,以1米(或其它单位长度)为单位长度建立坐标系。
什么是运动的概念和特征运动是指物体或者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运动状态的改变。
它是物质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形态的改变以及属性的改变。
它是物质存在和发展的本质,是宇宙的永恒规律。
运动有以下几个特征:1. 相对性:运动的存在是相对的,只有相对于某个参照系才能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
物体的位置、速度等都是相对于观察者或者参照物体来确定的。
2. 连续性:运动是连续的,不存在不间断的运动。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它的位置、速度等都是连续变化的,而不是突然出现或者消失。
3. 有限性:运动具有一定的范围和速度。
物体在运动中在空间上有限定的范围,有限定的速度。
无论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都有一定的限制。
4. 因果性:运动有一定的动力或者原因。
物体的运动是由外力或者内力所驱动的。
外力可以是重力、电磁力等,内力可以是化学反应、生物力等。
5. 目的性:运动往往有一定的目的或者目标。
物体的运动往往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或者完成某个任务。
例如人类的运动是为了生存、发展和改善生活,而其他生物的运动也是为了寻找食物、繁殖等。
6. 多样性:运动的形式和类型多种多样。
运动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以是非匀速运动、周期性运动、曲线运动等。
不同的运动形式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和特点。
7. 可逆性:运动是可逆的。
物体在运动中可以改变方向和速度,也可以停止或者反向运动。
运动的可逆性是物体运动灵活性和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基础,是生命运动的基本形式。
通过对运动概念和特征的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不象其它影片那样,用胶片直接拍摄客观物体的运动,而是通过对客观物体运动的观察、分析、研究,用动画片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夸张、强调动作过中的某些方面),一张张地画出来,一格格地拍出来,然后连续放映,使之在银幕上活动起来的。
因此,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既要以客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但又有它自已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模拟。
研究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首先要弄清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规律,处理好动画片中动作的节奏一、时间所谓“时间”,是指影片中物体(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在完成某一动作时所需的时间长度,这一动作所占胶片的长度(片格的多少)。
这一动作所需的时间长,其所占片格的数量就多;动作所需的时间短,其所占的片格数量就少。
由于动画片中的动作节奏比较快,镜头比较短(一部放映十分钟的动画片大约分切为100-200个镜头),因此在计算一个镜头或一个动作的时间(长度)时,要求更精确一些,除了以秒(呎)为单位外,往外还要以“格”为单位(1秒=24格,1呎=16格)。
动画片计算时间使用的工具是秒表。
在想好动作后,自己一面做动作,一面用秒表测时间;也可以一个人做动作,另一个人测时间。
对于有些无法做出的动作,如孙悟空在空中翻筋斗,雄鹰在高空翱翔或是大雪纷飞乌云翻滚等,往往用手势做些比拟动作,同时用秒表测时间,或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脑子默算的办法确定这类动作所需的时间。
对于有些自己不太熟悉的动作,也可以采取拍摄动作参考片的办法,把动作记录下来,然后计算这一动作在胶片上所占的长度(呎数、格数),确定所需的时间。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完成同样的动作,动画片所占胶片的长度比故事片、记录片要略短一些。
例如,用胶片拍摄真人以正常速度走路,如果每步是14格,那么动画片往往只要拍12格,就可以造成真人每步用14格的速度走路的效果;如果动画片也用14格,在银幕上就会感到比真人每步用14格走路的速度要略慢一点。
生命运动的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分析生命运动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理与心理变化,包括呼吸、心跳、消化、思考等。
这些生命运动在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上都有不同的表现,这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空间尺度分析空间尺度是指在空间上的距离或范围。
在生命运动中,各种细胞、器官、系统、器材等在空间上有不同的分布和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如显微技术、断层扫描技术等,来观测和研究它们在空间上的表现。
例如,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的大小一般在10-20微米左右。
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观测到它们的形态和结构。
同时,细胞在组织和器官中有着不同的定位和作用,这需要借助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知识来研究。
另外,生理学中的空间尺度还涉及到各种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心脏和血管系统协同作用,通过心跳和血管的扩张和收缩来维持血液的循环。
这就需要我们对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阐明这个过程。
二、时间尺度分析时间尺度是指事件发生的时间长度或频率。
在生命运动中,各种生理过程均有固定的时间长度和频率。
通过研究这些时间尺度,可以深入理解生理过程的机制和变化规律。
例如,呼吸是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通常来说,正常人的呼吸频率在每分钟12-20次左右。
如果呼吸频率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说明机体内部存在某些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记录呼吸频率等生理参数,来监测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
另外,神经科学中的时间尺度研究也非常重要。
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情况下是毫秒级别的。
通过研究神经元的时间尺度,我们可以了解到神经元如何在时间上协同工作,进而探究神经系统的功能机制。
三、空间与时间尺度的交互作用生命运动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生物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例如,心脏和血管系统的作用需要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协同。
空间上,心脏和血管系统皆要在正确的位置上工作才能完成血液循环;时间上,血管会随着心脏的跳动而产生扩张和收缩的变化,进而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性。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点总结【1.物质与运动】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物质与运动、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hqq nb物质与运动、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而物质的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物质的运动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基本粒子尽管极其微小,直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但还占据一定的空间。
许多基本粒子的寿命极短,如p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但毕竟还是有时间。
微观粒子尚且如此,比微观粒子大的物质客体当然更是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持续性了。
因此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在空间、时间以外的物质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
”(《马恩选集》第3卷,第392页)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离开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它就成为无法捉摸、神秘莫测的东西。
测量时间的单位通常有年、月、日,它们都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是一日。
对时间的更精密、更具体的划分和测定也离不开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
如极其精确的“原子秒”,也是根据铯-133原子在两个特定能极间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周期的9192631770倍为基准制定的。
空间同样也是用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度量的。
我们平时用尺子测量距离,就是通过尺子的运动来确定距离长短的。
对于大范围的距离,通常用光年(光在一年时间里所行驶的距离,即9.46′1012公里)来度量。
对普遍长度的精确测量以及对微观世界内极小长度的测量,都是用电磁波或基本粒子的物质波的运动来测定的。
上述事实表明,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离的,时间与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是分不开的。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已经从科学上有力的证实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