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 格式:ppt
- 大小:1010.00 KB
- 文档页数:28
爱因斯坦: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1、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1888年,9岁时,爱因斯坦就入读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
2、1891年,12岁时的爱因斯坦开始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对数学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3、1896年,爱因斯坦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
10月29日,爱因斯坦迁居苏黎世并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就读。
1900年8月,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
4、1903年,24岁时,爱因斯坦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
爱因斯坦与第一任妻子。
5、1905年3月,爱因斯坦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
6、1908年10月,爱因斯坦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9年10月,爱因斯坦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7、1912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8、1913年,爱因斯坦重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9、1914年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了柏林。
10、1915年11月,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
11、喜欢阅读哲学著作,并从哲学中吸收思想营养。
1916年3月,爱因斯坦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5月,爱因斯坦提出了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
12、1919年,40岁的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离婚,随后与表姐爱尔莎结婚。
13、1921年,42岁的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14、1921年4-5月,在访问美国芝加哥、波士顿和普林斯顿期间,爱因斯坦就相对论进行了4次讲学。
15、1922年7月,因受到被谋杀的威胁,爱因斯坦暂离柏林。
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16、1922年11月9日,在去日本到上海的途中,爱因斯坦通过电报知道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教选修四第六单元第22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基础梳理】一、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1.出生:1879年出生于德国小镇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2.童年时代:善于思考。
3.中小学时代:因探究精神异于常人而被开除,坚持自学。
4.大学时代:进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主修数学和物理,打下从事理论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1.提出狭义相对论<1)提出:1905年《论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论<2)主要内容:①相对性原理:爱因斯坦认为时间、空间、物体和物体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较典型的现象是运动的物体长度变短<尺缩效应)、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钟慢效应)、运动的物体重量变大。
提出电磁波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b5E2RGbCAP②光速不变原理:光的传播速度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变的。
<3)意义: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p1EanqFDPw 2.广义相对论<1)提出:1916《广义相对论的基础》<2)主要内容:等效原理和广义相对论。
<3)意义: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在这一理论指引下,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及理论探讨前所未有地蓬勃开展起来。
DXDiTa9E3d3.光量子论假说:解释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
RTCrpUDGiT三、爱因斯坦的其它贡献---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1.一战时:参加的反战宣言上签字。
2.一战后: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而被反犹太主义者列入谋杀的黑名单被迫离开德国。
3.二战时:建议罗斯福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弹;痛心原子弹爆炸引起的大量平民伤害。
4.二战后:为防止核战争,亲自领导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出刊《原子科学家公报》,倡议各国科学家用自己的言行来维护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