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料用润滑剂的分类

塑料用润滑剂的分类

塑料用润滑剂的分类
塑料用润滑剂的分类

常用润滑剂

一、润滑剂是能够改善塑料加工性能的一种添加剂。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两种。

外润滑剂:能在加工时增加塑料表面的润滑性,减少塑料与金属表面的黏附力,使其受到机械的剪切力降至最少,从而达到在不损害塑料性能的情况下最容易加工成型的目的。

内润滑剂:则可以减少聚合物的内摩擦,增加塑料的熔融速率和熔体变形性,降低熔体黏度及改善塑化性能。

二、润滑剂的分类

润滑剂按化学结构可划分为脂肪酸酰胺类、烃类、脂肪酸类、酯类、醇类、金属皂类、复合润滑剂类。

按用途类型可划分为内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醇、脂肪酸酯等)、外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酸、脂肪酰胺、石蜡等)和复合型润滑剂(如金属皂类硬脂酸钙、脂肪酸皂、脂肪酰胺等)。

1、脂肪酸酰胺类润滑剂

①硬脂酸酰胺:白色或淡黄褐色粉末,相对密度0.96,分子量283,熔点98~103℃,如溶于水,溶于热乙醇、氯仿、乙醚。具有优良的外部润滑效果和脱膜性,透明性、分散性、光泽性和电绝缘性亦佳,无毒,是PVC,PS,UF等树脂加工润滑剂,还可作为聚烯烃的爽滑剂和抗粘连剂。一般用量0.1%~2.0%。

②N,N,_亚乙基双硬脂酰胺(EBS):白色或乳白色粉末或粒状物。相对密度0.98,分子量593,熔点142℃,不溶于水,溶于热的氯代烃类和芳烃类溶剂。广泛用于爽滑剂、抗粘连剂、润滑剂和抗静电剂。无毒,适用于PE,PP,PS,ABS树脂及热固性塑料的内部和外部润滑剂。一般用量为0.2%~2.0%。

③油酸酰胺:白色粉末状、碎片状或珠粒状物。相对密度0.90,分子量281,熔点68~79℃,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许多溶剂。无毒,可作为PE,PP,PA等塑料的爽滑剂、防黏剂,改善加工成型性能,还具有抗静电效果,可减少灰尘在制品表面的附着,在PVC 加工成型中本品是良好的内部润滑剂。

④芥酸酰胺:形状、性能及用途与油酸酰胺相似,比油酸酰胺更佳。

⑤硬脂酸正丁酯(BS):淡黄色液体,相对密度0.855~0.862,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甘油、乙二醇和某些胺类,与乙基纤维素相容,与硝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氯化橡胶等部分相容。本品无毒,作为树脂加工时的内部润滑剂,具有防水性和较好的热稳定性,可用于涂料。虽与PVC不相容,但可作为PVC透明片挤出、注塑、压延的润滑剂、脱膜剂。一般用量0.5%~1.0%。

⑥甘油三羟硬脂酸酯:粉末状物,熔点85~87℃。本品无毒,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流动性。可作为PVC,ABS,MBS的润滑剂和爽滑剂和合成橡胶的脱膜剂。一般用量为0.25%~1.5%。

2、烃类润滑剂

①微晶石蜡:白色或微黄色鳞片状或粒状物,固体相对密度0.89~0.94,液体相对密度0.78~0.81,熔点70~90℃,溶于非极性溶剂,不溶于极性溶剂。热稳定性、润滑性优于石蜡,但会降低凝胶化速度,故用量不宜过大。无毒,常与硬脂酸丁酯或高级脂肪酸并用,用于塑料润滑剂。一般用量0.1%~0.2%。

②液体石蜡:无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0.89,凝固点-35~-15℃,溶于苯、乙醚、二硫化碳,微溶于醇类,在热稳定及润滑性均良好。用于PVC,PS等树脂加工时,作为内润滑剂,与树脂相容性差。添加量一般为0.3%~0.5%,过多时,反而使加工性能变坏。

③固体石蜡:白色固体,相对密度0.9,熔点57~60℃,不溶于水,溶于汽油、氯仿、二硫化碳、二甲苯、乙醚等有机溶剂,微溶于醇类。属于外润滑剂,可改善制品表面光泽,为非极性直链烃,不能润湿金属表面,也就是不能阻止PVC黏金属壁,只有与硬脂酸钙并用时,才能发挥协同效应,但其相容性、分散性和热稳定性均比较差。本品无毒,用于PVC,PE,PP,PS,ABS,PBT,PET及纤维素等塑料。

④氯化石蜡:石蜡经氯化而制得。无臭透明液体,含氯量有42%,52%,70%等多种,与PVC相容性好,还起增塑剂、阻燃剂的作用,但透明度差,用量在0.3%以下,与其他增塑剂并用效果较好。一般用量0.3#。

⑤聚乙烯蜡:又称低分子量聚乙烯,白色粉末或片状物,为乙烯的低度聚合产品。相对密度为0.9~0.93,分子量1000~5000,软化点100~115℃,具有良好的中期及后期润滑性,能起防黏剂作用,在色母粒加工中作颜料"target="_blank">颜料分散剂,在PVC-U中作润滑剂,在PVC,PE,PP,ABS,PET,PBT塑料成型中作润滑剂和脱模剂。一般用量0.1%~0.5%。

⑥氧化聚乙烯蜡:白色粉末或珠粒状固体,为含羧酸的低分子量聚乙烯,并含有醇、酮及酯类化合物,由于氧化使烷烃链上生成一定数量的羧基和烃基(均为极性基团,故提高了它在PVC的相容性,使其同时兼有良好的内、外润滑性能,并赋予制品良好的透明性和光泽性,与高级脂肪或脂肪酸进行部分酯化,或用氢氧化钙进行部分皂化,得到的衍生物均具优异的内、外润滑性能。主要应用于PVC,PE,PP,ABS,PBT,PET等树脂的优秀润滑剂。用量0.1%~1.0%。

3、硅氧烷润滑剂

硅氧烷系作为脱模剂、防粘连剂和润滑剂广泛应用于酚醛、环氧、聚酯等塑料的加工主成型上。常用的品种有聚硅氧烷、合成蜡、硅油、二氧化硅和硅藻土等。

①甲基硅油:即聚二甲基硅氧烷,无色、无味,透明、黏稠液体,分子量为5000~10000,溶于乙醚、苯、甲苯,部分溶于丙酮、乙醇、丁醇,不溶于甲醇、环已醇、石蜡油、植物油。可在-50~200℃范围内使用。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透光性、电性能、增

水性和化学稳定性均良好。用作为脱模润滑剂。

②苯甲基硅油:即聚甲基苯基硅氧烷,性能同甲基硅油。

③乙基硅油:即聚二乙基硅氧烷,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平均分子量300~10000。溶于乙醚、氯仿、甲苯。可与石油产品任意混合,使用温度-70~150℃,具有优良的润

滑性和电绝缘性,表面张力较小,防水、耐化学腐蚀性能好。可以作为脱模剂和润滑剂应用于塑料、橡胶加工润滑剂。

4、复合润滑剂

复合润滑剂是具有良好的内、外润滑剂的功效。常用的复合润滑剂有:石蜡类、金属皂与石蜡复合、脂肪酰胺与其他润滑剂复合物、一褐煤蜡为主体的复合润滑剂、稳定剂与润滑剂的复合体系。

5、常用树脂所适用的润滑剂

①聚氯乙烯:适用:液体石蜡、固体石蜡、高熔点石蜡、聚乙烯蜡、乙撑双硬脂酰胺、酯蜡硬脂酸丁酯、单硬脂酸甘油酯、金属皂、硬脂酸、硬脂醇。

②聚乙烯、聚丙烯:适用:乙撑双硬脂酰胺、硬脂酰胺、油酸酰胺、硬脂酸钙、硬脂酸锌、高沸点石蜡、微晶石蜡、脂肪酸。

③聚苯乙烯:适用硬脂酸锌、乙撑双硬脂酰胺、高熔点石蜡、硬脂酸丁酯。

④ABS树脂:适用硬脂酸锌等金属皂、脂肪酰胺、乙撑双硬脂酰胺、高熔点石蜡。

⑤聚酰胺:适用油酸酰胺、硬脂酰胺、乙撑双硬酯酰胺。

⑥PBT/PET树脂:适用硬脂酸锌、硬脂酸钙、脂肪酰胺、高熔点石蜡、聚乙烯蜡。

⑦酚醛、氨基树脂:适用硬脂酸锌等金属皂、脂肪酰胺、乙撑双硬脂硬酰胺、高熔点石蜡。

三、理想的润滑剂应具备如下性能:

1、必须具有优异的、效能持久的润滑性能。

2、与聚合物具备良好的相容性,内部、外部润滑作用要平衡,不影响树脂的透明性,不起霜、不易结垢,不与其他助剂反应。

3、黏度小,表面引力小,在界面处扩展性好,易形成界面层。

4、热稳定性能优良,在加工成型过程中不分解、不挥发、不降低聚合物的各种优良性能,不影响制品第二次加工性能。

5、无毒,无污染,不腐蚀设备,价格便宜。

本文摘自变宝网-废金属_废塑料_废纸_废品回收_再生资源B2B交易平台网站;

变宝网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2712573283.html,/?qx

买卖废品废料,再生料就上变宝网,什么废料都有!

润滑剂分类简介

润滑剂分类简介 1、润滑剂的功能与分类 纸张涂布润滑剂的应用可追溯到本世纪初。当时纸张颜料涂布的胶粘剂主要是动物胶或干酪素,涂料的固含量非常低。这些胶粘剂虽然具有很好的粘合力和出色的保水性能,但其形成的膜很脆,于是客观需要增加一种能改善涂布纸及纸板耐折和抗弯曲性能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还改进湿态涂料的流动性和均涂性。这类既对湿态涂料起作用,又在干涂层中起着作用的助剂,曾一度被人们视作“增塑剂”的添加剂,即为本文所要讨论的润滑剂。 润滑剂的功用随着纸种的不同和造纸厂生产习惯的差异而有别。有时用涂料的流动性以及涂布纸张的一些性能(如光泽度、平滑度、吸油度、表面强度等)来测评润滑剂的性能。润滑剂中一些类别具有特殊的功能特性,如常被列入诸如“粘度调节特性”、“改进干耐摩擦性”、“改进湿粘着性”、“改进湿耐摩擦性”、“油墨光泽及防渗性”、“增塑性”、“耐折性”和“改进光泽性”等特性。理想润滑剂应显示出的性能如下: (1)润滑涂料并改进其流动特性; (2)保证更为光滑的涂布; (3)改善涂布成品的光泽度; (4)改善成纸印刷适性; (5)减少纸张折叠时涂层的裂纹和脱皮; (6)在超级压光中减少或消除掉粉现象; 在不需要外加工序的情况下,用机械压光能对某些等级纸张进行精加工整饰。用于涂布润滑剂的化学物品归纳成以下八大类: (1)不溶性金属皂分散体; (2)水溶性皂类; (3)硫酸化或磺化油类; (4)脂肪酸酯类; (5)蜡、聚乙烯或其它碳氢化合物乳液类; (6)脂肪胺或酰胺(合成蜡)类; (7)聚乙二醇和聚乙二醇醚类; (8)大豆卵磷酯“油酸混合体。 上述各类润滑剂中,金属皂水性分散体、蜡乳液、含硬脂酸钙高固含量润滑剂混合体,是涂料涂布中最常用的润滑剂;硫酸化或磺化矿物油及一些天然或合成蜡分散体主要用于无颜料系统,如一些纸张或纸板表面需要单一增滑特性的场合;大豆卵磷酯“油酸混合体则是目前最新的一种涂布润滑剂。 2、主要润滑剂品种的组成与特性 2.1 不溶性金属皂分散体 不溶性或低溶解度金属皂由金属碱或氧化物与脂肪酸或溶解性皂反应而成。碱金属皂包括钙、锰、镁、铝、锌的硬脂酸盐、棕榈酸盐、蓖麻醇酸盐等。其中硬脂酸钙在润滑剂领域长期占据重要地位。 典型硬脂酸钙制备是将CaO制成Ca(OH)2,与来自动物或海洋生物或其它植物脂肪或油中的硬脂酸反应制得。硬脂酸钙的制造同样可以用氢氧化钙从溶解性皂(如硬脂酸钠)中析出。用此方法制得的硬脂酸钙,其规格和形状(片晶体)能得到控制。硬脂酸钙分散液制造者经改进其产品,现在可以出售具有低粘度、高固含量(57%),通过325目筛,筛余物小于”.”1%的稳定产品。硬脂酸钙分散液通常用高剪切设备制造。在成品中用3%-5%非离子型或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硬脂酸钙分散液多年来一直保持其主要涂料润滑剂地位。它经济、

润滑剂TAF在改性工程塑料中的应用

润滑剂TAF在改性工程塑料中的应用 在改性工程塑料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是玻纤增强、阻燃增强和填充改性复合材料。如玻纤增强PA6和PA66、阻燃增强PBT、填充PP等等。这些改性工程塑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耐化学腐蚀性、耐侯性、易加工等诸多优点,而广泛用于汽车零部件,家电,电子,通讯,电脑等设备部件。 随着家电,电子,汽车产业不断地发展及需要,对工程塑料的要求不仅仅是力学性能,用户更注意材料的表观性能、加工流动性、产品性能的均一性。这也正是改性工程塑料界的一大课题。如玻纤增强尼龙表面粗糙,高填充PP的光洁度差等。针对这一难题,苏州兴泰国光化学助剂有限公司开发了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TAF),经国内改性工程塑料企业使用表明TAF 对改善玻纤外露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提高了玻纤增强工程塑料的表面光洁度。而且随着产品性能的不断改进与用途的扩展,已形成了系列化产品,分别用于玻纤增强尼龙、玻纤增强PBT、填充PP、高填充色母粒、PC流动改性等。 一. 润滑剂TAF结构特征与作用机理: 润滑剂TAF是以乙撑双脂肪酸酰胺(EBS)为基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含有极性基团的反应性单体与EBS反应形成BAB 型共聚物。这种共聚物既保持了EBS的润滑特性,又具有能与玻纤、无机填料表面部分极性基团相结合的极性基团结构。在玻纤增强或无机填充PA6、PA66、PBT等复合体系中,TAF在玻璃纤维、无机填料与基体树脂之间形成了类似锚固结点。改善了玻璃纤维、无机填料与基体树脂的粘结状态。进而改善了玻璃纤维、无机填料在基体树脂中的分散性。同时,润滑剂TAF又具有润滑特性,改进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动性,提高复合材料的表面光洁度。 润滑剂TAF系列产品的基本特性:产品TAF TAF-A 熔点(℃):≥135≥135℃ 热失重℃(3%)≥≥ 热失重℃(5%)≥≥ 最大热分解温度℃≥415≥435 二. 润滑剂TAF在工程塑料中的用途 如前所述:TAF系润滑分散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适合PA、PBT、PET、PP、PC等工程塑料改性与加工。业已证明,TAF在改性工程塑料中具有以下功能: 1、改善玻纤与基体树脂的粘结性与分散性,有效防止玻纤外露现象。 2、改善阻燃剂在基体树脂中的均匀分散。

润滑油等级分级分类法

润滑油等级分级分类法 根据粘度分类,按粘度等级分类法,中东油王IST润滑油可分为单级粘度和复级粘度两种。单级粘度润滑油是用于发动机在某个温度范围内运转适用的润滑油。 但如果发动机的温度超过其指定的温度范围,润滑油将不能提供充分的润滑作用。单级粘度润滑油又分为夏季油(即20、30、40、50)和冬季油(既OW、5W、10W、15W、20W、25W)两种。 复级粘度润滑油适用更大温度范围,不仅在低温时有很好的流动性,而且在高温时不会象单级油变的太薄,因此复式粘度的油被大量采用,例如10W/40,作为复式粘度油,W前面的数字越小则表面油品的低温性能越好,而W后面的数字越大则表面油品的高温性能越好。 润滑油分类 润滑油的具体分类为冬季用油6种,夏季用油4种,冬夏通用油16种。 其中: 1.冬季用油牌号分别为:0W、5W、10W、15W、20W、25W,符号W代表冬季是Winter(冬天)的缩写,W前的数字越小,低温粘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气温越低; 2.夏季用油牌号分别为:20、30、40、50,数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高; 3.冬夏通用油牌号分别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 /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数字越小,代表夏季部分的数字越大者粘度越高,适用的气温范围越大。

(1)高温型(如SAE20~SAE50):数字表示100℃时的粘度,数字越大粘度越高。 (2)低温型(如SAEOW~SAE25W):W表示仅用于冬天,数字越小粘度越低,低温流动性越好。 (3)全天候型(如SAE15W/40、10W/40、5W/50):表示低温时的粘度等级分别符合SAE15W、10W、5W的要求、高温时的粘度等级分别符合SAE40、50的要求,属于冬夏通用型。 5、液压油产品主要有哪些?性能特点如何? 答:L-HL液压油抗氧防锈型液压油。L-HM液压油抗磨液压油,在HL基础上改善了抗磨性。L-HG 液压油液压导轨油,在HM基础上添加减摩剂改善粘滑性。L-HV液压油低温液压油,在HM基础上改善了低温特性。L-HS液压油低温液压油,比HV有更低的倾点。高压抗磨液压油在HM液压油优等品基础上增强了抗磨性,通过了高压泵台架试验。 6、HM液压油一等品和优等品有何区别? 答:GB11118.1-94将HM油分为一等品和优等品,一等品具有较好的抗磨性、抗氧防锈性和抗乳化性,而优等品是参照美国丹尼森公司HF-0标准制定的,增加了水解安定性、热稳定性、过滤性、剪切安定性等试验,在锈蚀和抗磨性上也提高了苛刻度。 13、液压油的选用原则是什么? 答:(1) 一般对于室内固定设备,液压系统压力<7.0MPa、温度50℃以下选用HL油;系统压力7.0-14.0Mpa、温度50℃以下选HL或HM油,温度50-80℃选HM;系统压力>14.0MPa选HM或高压抗磨液压油。 (2) 对于露天寒区或严寒区选HV或HS油。

工业润滑油的分类及用途

工业润滑油的分类及用途 润滑剂应用指南 摘要主要叙述了国产润滑剂的分组、命名和代号,以及各组产品的主要性能和用途;并对部分国外润滑剂的牌号、性能和用途作了简单介绍。目的是使设备维修、从事润滑人员能按照各类设备制造厂的要求,正确选用所需的润滑剂。 叙词润滑剂分类性能应用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对润滑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我国及世界各国为了满足机械设备的润滑要求,已经制订了一些润滑剂产品的新技术标准,生产出了一批润滑剂新产品。因此,及时掌握润滑剂的新技术标准及其应用范围,对设备的润滑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润滑剂的新、旧国家标准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对各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及其应用作了必要的叙述,便于设备润滑管理人员了解润滑剂的基本知识,并能按照各类机械设备的特点和新旧情况,正确选择新、旧牌号的润滑材料,搞好设备的润滑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口设备日益增多,本文对目前比较通用的国外润滑剂产品标准及其与国内标准的对应关系也作了必要的介绍,有利于设备润滑管理人员选择所规定的油品或选择合适的代用油品,既能保证设备润滑的需要,又能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润滑剂的分组、命名和代号 1987年,我国颁布了GB498—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根据石油产品的主要特征对石油产品进行分类,其类别名称分为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和有关产品、蜡、沥青、焦等六大类。其类别名称的代号取自反映各类产品主要特征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见表1。 表1石油产品的总分类 类别代号类别名称

F燃料 S溶剂和化工原料 L润滑剂和有关产品 W蜡 B沥青 C焦 由表1可知,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代号为英文字母“L”。 1.1润滑剂的分组及组别代号 国家标准GB498—87颁布的同年,我国颁布了GB7631.1—87《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一部分:总分组》。该标准根据尽可能地包括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应用场合这一原则,将润滑剂分为19个组。其组别名称和代号见表2。 GB7631.1—87根据GB498—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的规定而制定,系等效采用ISO6743/0—1981《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0部分:总分组》,它代替了GB500—65。其组别代号见表2。 表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分组 组别代号组别名称 A全损耗系统油 B脱模油 C齿轮油 D压缩机油(包括冷冻机和齿轮泵) E内燃机油

润滑剂种类

润滑剂的作用 润滑剂是能够改善塑料加工性能的一种添加剂。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两种。外润滑剂能在加工时增加塑料表面的润滑性,减少塑料与金属表面的黏附力,使其受到机械的剪切力降至最少,从而达到在不损害塑料性能的情况下最容易加工成型的目的。内润滑剂则可以减少聚合物的内摩擦,增加塑料的熔融速率和熔体变形性,降低熔体黏度及改善塑化性能。实际上每一种润滑剂都有可以实现某一要求的作用,总是内外润滑的共同作用,只是在某一方面更突出一些。同一种润滑剂在不同的聚合物中或不同的加工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润滑作用,如高温、高压下,内润滑剂会被挤压出来而成为外润滑剂。 一般润滑剂的分子结构中,都会有长链的非极性基和极性基两部分,它们在不同的聚合物中的相容性是不一样的,从而显示不同的内、外润滑的作用。 通常润滑剂均兼具有内、外润滑剂的功能,不过,不同的润滑剂其内、外润滑性能不同,有的润滑剂内润滑性较差,而外润滑性能较好;有的润滑剂外润滑性较差,而作为内润滑剂性能较好。通常认为,与聚合物相容性好、极性基团极性大的润滑剂多用作内润滑剂;反之,则用作外润滑剂,但也有内润滑及外润滑剂性能均佳的品种。 理想的润滑剂应具备如下性能: ①必须具有优异的、效能持久的润滑性能。 ②与聚合物具备良好的相容性,内部、外部润滑作用要平衡,不影响树脂的透明性,不起霜、不易结垢,不与其他助剂反应。 ③黏度小,表面引力小,在界面处扩展性好,易形成界面层。 ④热稳定性能优良,在加工成型过程中不分解、不挥发、不降低聚合物的各种优良性能,不影响制品第二次加工性能。 ⑤无毒,无污染,不腐蚀设备,价格便宜。 润滑剂的分类 润滑剂按化学结构可划分为脂肪酸酰胺类、烃类、脂肪酸类、酯类、醇类、金属皂类、复合润滑剂类。按用途类型可划分为内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醇、脂肪酸酯等)、外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酸、脂肪酰胺、石蜡等)和复合型润滑剂(如金属皂类硬脂酸钙、脂肪酸皂、脂肪酰胺等)。

塑料用润滑剂的分类

常用润滑剂 一、润滑剂是能够改善塑料加工性能的一种添加剂。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两种。 外润滑剂:能在加工时增加塑料表面的润滑性,减少塑料与金属表面的黏附力,使其受到机械的剪切力降至最少,从而达到在不损害塑料性能的情况下最容易加工成型的目的。 内润滑剂:则可以减少聚合物的内摩擦,增加塑料的熔融速率和熔体变形性,降低熔体黏度及改善塑化性能。 二、润滑剂的分类 润滑剂按化学结构可划分为脂肪酸酰胺类、烃类、脂肪酸类、酯类、醇类、金属皂类、复合润滑剂类。 按用途类型可划分为内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醇、脂肪酸酯等)、外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酸、脂肪酰胺、石蜡等)和复合型润滑剂(如金属皂类硬脂酸钙、脂肪酸皂、脂肪酰胺等)。 1、脂肪酸酰胺类润滑剂 ①硬脂酸酰胺:白色或淡黄褐色粉末,相对密度0.96,分子量283,熔点98~103℃,如溶于水,溶于热乙醇、氯仿、乙醚。具有优良的外部润滑效果和脱膜性,透明性、分散性、光泽性和电绝缘性亦佳,无毒,是PVC,PS,UF等树脂加工润滑剂,还可作为聚烯烃的爽滑剂和抗粘连剂。一般用量0.1%~2.0%。

②N,N,_亚乙基双硬脂酰胺(EBS):白色或乳白色粉末或粒状物。相对密度0.98,分子量593,熔点142℃,不溶于水,溶于热的氯代烃类和芳烃类溶剂。广泛用于爽滑剂、抗粘连剂、润滑剂和抗静电剂。无毒,适用于PE,PP,PS,ABS树脂及热固性塑料的内部和外部润滑剂。一般用量为0.2%~2.0%。 ③油酸酰胺:白色粉末状、碎片状或珠粒状物。相对密度0.90,分子量281,熔点68~79℃,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许多溶剂。无毒,可作为PE,PP,PA等塑料的爽滑剂、防黏剂,改善加工成型性能,还具有抗静电效果,可减少灰尘在制品表面的附着,在PVC 加工成型中本品是良好的内部润滑剂。 ④芥酸酰胺:形状、性能及用途与油酸酰胺相似,比油酸酰胺更佳。 ⑤硬脂酸正丁酯(BS):淡黄色液体,相对密度0.855~0.862,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甘油、乙二醇和某些胺类,与乙基纤维素相容,与硝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氯化橡胶等部分相容。本品无毒,作为树脂加工时的内部润滑剂,具有防水性和较好的热稳定性,可用于涂料。虽与PVC不相容,但可作为PVC透明片挤出、注塑、压延的润滑剂、脱膜剂。一般用量0.5%~1.0%。 ⑥甘油三羟硬脂酸酯:粉末状物,熔点85~87℃。本品无毒,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流动性。可作为PVC,ABS,MBS的润滑剂和爽滑剂和合成橡胶的脱膜剂。一般用量为0.25%~1.5%。 2、烃类润滑剂 ①微晶石蜡:白色或微黄色鳞片状或粒状物,固体相对密度0.89~0.94,液体相对密度0.78~0.81,熔点70~90℃,溶于非极性溶剂,不溶于极性溶剂。热稳定性、润滑性优于石蜡,但会降低凝胶化速度,故用量不宜过大。无毒,常与硬脂酸丁酯或高级脂肪酸并用,用于塑料润滑剂。一般用量0.1%~0.2%。

润滑剂与润滑油详解

润滑剂与润滑油牌号详解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对润滑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及世界各国为了满足机械设备的润滑要求,已经制订了一些润滑剂产品的新技术标准,生产出了一批润滑剂新产品。因此,及时掌握润滑剂的新技术标准及其应用范围,对设备的润滑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润滑剂的新、旧国家标准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对各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及其应用作了必要的叙述,便于设备润滑管理人员了解润滑剂的基本知识,并能按照各类机械设备的特点和新旧情况,正确选择新、旧牌号的润滑材料,搞好设备的润滑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口设备日益增多,本文对目前比较通用的国外润滑剂产品标准及其与国内标准的对应关系也作了必要的介绍,有利于设备润滑管理人员选择所规定的油品或选择合适的代用油品,既能保证设备润滑的需要,又能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润滑剂的分组、命名和代号 1987年,我国颁布了GB498—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根据石油产品的主要特征对石油产品进行分类,其类别名称分为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和有关产品、蜡、沥青、焦等六大类。其类别名称的代号取自反映各类产品主要特征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

字母,见表1。 表1:石油产品总分类 类别代号类别名称 F 燃料 S 溶剂和化工原料 L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 W 蜡 B 沥青 C 焦 表1石油产品的总分类 由表1可知,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代号为英文字母“L”。 1.1润滑剂的分组及组别代号 国家标准GB498—87颁布的同年,我国颁布了GB7631.1—87《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 第一部分:总分组》。该标准根据尽可能地包括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应用场合这一原则,将润滑剂分为19个组。其组别名称和代号见表2。 表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分组 GB7631.1—87根据GB498—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的规定而制定,系等效采用ISO6743/0—1981《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0部分:总分组》,它代替了GB500—

塑料加工知识题库 带答案

1.塑料: 是利用单体原料以合成或缩合反应聚合而成的材料,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的。(几乎等同于塑胶) 2.热塑性塑料:指加热后会熔化,可流动至模具冷却后成型,再加热后又会熔化的塑料. 3.热固性塑料是指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下能固化或具有不溶(熔)特性的塑料,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不可回收利用) 4.加工方式(一次加工): 膜压、层压、注射、挤出、吹塑、浇铸塑料和反应注射塑料等多种。膜压塑料多为物性的加工性能与一般固性塑料相类似的塑料;层压塑料是指浸有树脂的纤维织物,经叠合、热压而结合成为整体的材料;注射、挤出和吹塑多为物性和加工性能与一般热塑性塑料相类似的塑料;浇铸塑料是指能在无压或稍加压力的情况下,倾注于模具中能硬化成一定形状制品的液态树脂混合料。 5.成型方式:压塑(模压成型)、挤塑(挤出成型)、注塑(注射成型)、吹塑(中空成型)、压延,发泡成型等 6.塑料助剂又叫塑料添加剂,是聚合物(合成树脂)进行成型加工时为改善其加工性能或为改善树脂本身性能所不足而必须添加的一些化合物。包括增塑剂、热稳定剂、抗氧剂、光稳定剂、阻燃剂、发泡剂、抗静电剂、防霉剂、着色剂和增白剂(见颜料)、填充剂、偶联剂、润滑剂、脱模剂等。其中着色剂、增白剂和填充剂不是塑料专用化学品,而是泛用的配合材料。

7.母料:增强塑料内被纤维或其他增强材料分散于其中的树脂组分或基料。复合材料中的连续相,称母料或基料。由载体树脂、填料和各种助剂组成的。分为1.填充母料;2.色母料;3.阻燃母料;4.聚烯烃稳定化母料;5.功能性母料;6.其他专用母料8.吹膜机工作原理:将干燥的聚乙烯粒子加入下料斗中,靠粒子本身的重量从料斗进入螺杆,当粒料与螺纹斜棱接触后,旋转的斜棱面对塑料产生与斜棱面相垂直的推力,将塑料粒子向前推移,推移过程中,由于塑料与螺杆、塑料与机筒之间的摩擦以及粒子间的碰撞磨擦,同时还由于料筒外部加热而逐步溶化。熔融的塑料经机头过滤去杂质从模头模口出来,经风环冷却、吹胀经人字板,牵引辊,卷取将成品薄膜卷成筒。 9.滚塑又称旋转成型、旋转浇铸成型。一种热塑性塑料中空成型方法。即先将粉状或糊状物料注入模内,通过对模具的加热和纵横向的滚动旋转,使物料借自身重力作用和离心力作用均匀地布满模具内腔并且熔融,待冷却后脱模而得中空制品。 10.中空成型原理:利用聚合物推迟高弹形变的松驰时间的温度依赖性,在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以上的Tf附近,使聚合物半成品(管,中空异型材等)快速变形,然后保持形变,在较短时间内冷却到玻璃化温度或结晶温度以下,使成型物的形变被冻结下来,这就是中空成型的粘弹性原理。 11.挤出吹塑挤出吹塑的工艺流程包括:①管坯的形成:由挤出机挤出,并垂挂在安装于机头正下方的预先分开的型腔中;②当下垂的型

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分类

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分类 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分类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根据各国的要求,于1980年开展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分类工作,1986年底通过了ISO6743/7(见表1)。表1列出了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分类;表2是金属加工润滑剂按适用范围进行的分类;金属加工润滑剂按性质和特性的分类列在表3A和表3B中。ISO6743/7分类标准将切割和成型两类金属加工润滑剂按用途、性能要求和配方组成分为MH和MA二大类,计十七小类,其中MH应用于以润滑要求为主的场合,MA类应用于以冷却要求为主的场合,此二大类金属加工润滑剂可用于切削、研磨、电加工、薄板成型(冲压)、挤压、拉拔、锻造和轧制等八种金属加工工艺。从分类中看到,每一种小类的润滑剂可以满足一个以上的工艺要求,如MHB可以满足六种加工工艺要求,MHE和MAB分别可以满足4种加工工艺要求,从而达到了简化品种的目的。 表3A列出了纯油型金属加工润滑剂所选用的组分类别,表3B列出了水基金属加工润滑剂的溶液状态和特性,可以看出金属加工润滑剂按化学组成和状态分为纯油型,可溶性油,半合成和合成液四种。使用添加剂或减少摩擦的油性剂、或已有化学活性或无化学活性的极 压剂等。 美国ASTMD2881-73(1983)金属加工润滑剂及有关材料分类标准(表4)是将金属加工润滑按其选用的材料分为油和油基液体、乳化液和分散型液体,化学溶液、固体润滑剂和其他等五类。每大类中根据所加入的添加剂不同再细分。该标准未能对加工业的性质和用途给予说明,不便于用户选用。为统一起见我国采用ISO6743标准,并于1989年等同参照ISO6743制定了我国自己的分类标准GB-7531.5,及 表1所列。 表1 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分类(GB7631.5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6743/7)

2014年金属加工润滑剂行业简析

2014年金属加工润滑剂行业简析 一、市场规模 (2) 二、行业与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3) 1、上游行业对行业的影响 (3) 2、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3) 三、行业主要风险 (4) 1、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4) 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4) 四、行业竞争格局和主要企业 (4) 1、德国福斯 (5) 2、美国马斯特 (5) 3、瑞士巴索 (5) 4、奎克化学 (5) 5、嘉实多 (6) 6、中石化润滑分公司 (6) 7、东莞安美 (6) 8、天津泰伦特 (7) 9、德阳富可斯 (7) 10、广州联诺 (7) 11、上海天空 (7)

金属加工润滑剂属于润滑剂行业的细分行业,其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制造、电子制造等领域。我国经济经过近30 年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电力、化工、煤炭、钢铁、采矿、能源、建材、水泥等行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推动了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快速发展。 金属加工润滑剂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既有知名的国外品牌公司(如德国福斯、美国马斯特、瑞士巴索、奎克化学、嘉实多),也有众多的国内品牌公司。国外品牌公司成立时间久、企业规模大、研发能力强,在市场中知名度高,其在金属加工润滑剂高端市场占有明显优势。国内品牌金属加工润滑剂生产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品牌知名度低,其产品主要针对中低端市场,但随着中国润滑剂行业的迅速发展,部分国有品牌公司抓住市场发展的机遇,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及提供良好服务,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并在高端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 一、市场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 年-2011 年中国的润滑油消费数量分别为592 万吨、590万吨、605 万吨、680 万吨、710 万吨。2011 年底根据全球咨询和研究公司克莱恩(Kline &Company)预测,未来全球润滑油市场将呈缓慢增势,但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以及韩国的润滑油市场增长将最为强劲,其中中国将是润滑油行业的“增长引擎”,预计从2010年到2020 年,中国对润滑油的需求将每年增长5%。

国家标准GB 7631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

国标GB 7631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介绍 润滑油是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的液体润滑剂。润滑油在金属表面上不仅能够减少摩擦、降低磨损,而且还能够不断地从摩擦表面上吸取热量,降低摩擦表面的温度,起到冷却作用,从而保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减少故障和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ISO 6743/0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及有关产品(L 类)分类标准。中国等效采用ISO 6743/0标准,制定了国家标准GB 7631。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 GB 7631.1根据应用场合将润滑剂和相应产品分为以下各组。 组别应用场合 1 全损耗系统Total loss systems 2 脱模Mould release 3 齿轮Gears 压缩机(包括冷冻机和真空泵) Compressor(including refrigeration and 4 vacuum pumps) 5 内燃机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主轴、轴承和离合器Spindle bearings, bearings and associated clut 6 ches 7 导轨Slideways

8 液压系统Hydraulic systems 9 金属加工Metal working 10 电器绝缘Electrical insulation 11 风动工具Pneumatic tools 12 热传导Heat transfer 13 暂时保护防腐蚀Temporary protection against corrosion 14 汽轮机Turbines 15 热处理Heat treatment 16 用润滑脂的场合Application requiring grease 17 其他应用场合Other applications 18 蒸汽气缸Steam cylinders 19 特殊润滑剂应用场合Application of particular lubricants GB 7631.1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部分:总分组 GB 7631.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2部分:H组(液压系统) GB 7631.3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3部分:E组(内燃机) GB 7631.4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4部分:F组(主轴、轴承和有关离合器) GB 7631.5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5部分:M组(金属加工) GB 7631.6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6部分:R组(暂时保护防腐蚀) GB 7631.7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7部分:C组(齿轮)

润滑油基础知识及分类精选文档

润滑油基础知识及分类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润滑油的组成? 润滑油是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的。因为单靠基础油并不能满足发动机油诸多的性能要求,基础油是从石油中提炼的精选成份,具有最基本的粘度特征,而添加剂是化学物质,用以改善和提高机油的品质。 (1)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所谓矿物油,即是直接从石油精炼的用于制作润滑油的物质。而合成油是利用原油或煤炭中较轻的乙烷、丙烷等裂解成乙烯,再经复杂的化学变化将它们重组而成的物质,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杂质,比矿物油具有许多天然的优点。 (2)添加剂 添加剂是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能,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事实上,优质润滑油表现的是一种综合性能。 一般来说,发动机油需具备和满足以下这些要求才能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适当的粘度;良好的低温流动性能;抗氧化性;热稳定性;清净分散性能;抗磨损性能,防腐蚀、抗锈蚀性能。 2、基础油的加工工艺 经过减压蒸馏后: 传统工艺: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腊、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现代工艺:加氢精制、加氢脱蜡(降凝)、加氢裂化、加氢异构化 3、基础油的分类 (1)中国基础油分类标准 通用基础油: UHVI(VI>140)、VHVI(VI>120)、HVI(VI>80)、 MV(VI:40-80)、 LVI(VI〈40〉

润滑剂

ISO6743“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的分类(L类)”标准将润滑剂产品分为18个组,按字母A~Z排列。 A:全损耗系统Total loss systems B:脱膜Mould release润滑油 C:齿轮Gears D:压缩机(包括冷冻机和真空泵)Compressors (including refrigeration and vacuum pumps) E:内燃机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主轴、轴承和离合器Spindle bearings,bearings and associated clutches G:导轨Slideways H:液压系统Hydraulic systems M:金属加工Metal working N:电器绝缘Electrical insulation P:风动工具Pneumatic tools Q:热传导Heat transfer R:暂时保护防腐蚀Temporary protection against corrosion T:汽轮机Turbines U:热处理Heart treatment X:用润滑脂的场合Applications requiring grease Y:其他应用场合Other applications Z:蒸汽汽缸Steam cylinders S:特殊润滑剂应用场合Applications of particular lubricants 固体润滑剂 这类润滑材料虽然历史不长,但其经济效果好,适应范围广,发展速度快,能够适应高温、高压、低速、高真空、强辐射等特殊使用工况,特别适合于给油不方便、装拆困难的场

2014年金属加工润滑剂行业简析

2014年金属加工润滑剂行业简析 一、行业概述 (2) 二、市场规模 (2) 三、本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3) 1、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3) 2、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3) 四、主要风险 (4) 1、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4) 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4) 五、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4) 1、德国福斯 (5) 2、美国马斯特 (5) 3、瑞士巴索 (5) 4、奎克化学 (5) 5、嘉实多 (6) 6、中石化润滑分公司 (6) 7、东莞安美 (6) 8、天津泰伦特 (7) 9、德阳富可斯 (7) 10、广州联诺 (7) 11、上海天空 (8)

一、行业概述 金属加工润滑剂属于润滑剂行业的细分行业,其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制造、电子制造等领域。我国经济经过近30 年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电力、化工、煤炭、钢铁、采矿、能源、建材、水泥等行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推动了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快速发展。 金属加工润滑剂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既有知名的国外品牌公司(如德国福斯、美国马斯特、瑞士巴索、奎克化学、嘉实多),也有众多的国内品牌公司。国外品牌公司成立时间久、企业规模大、研发能力强,在市场中知名度高,其在金属加工润滑剂高端市场占有明显优势。国内品牌金属加工润滑剂生产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品牌知名度低,其产品主要针对中低端市场,但随着中国润滑剂行业的迅速发展,部分国有品牌 二、市场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 年-2011 年中国的润滑油消费数量分别为592 万吨、590万吨、605 万吨、680 万吨、710 万吨。2011 年底根据全球咨询和研究公司克莱恩(Kline &Company)预测,未来全球润滑油市场将呈缓慢增势,但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以及韩国的润滑油市场增长将最为强劲,其中中国将是润滑油行业的“增长引擎”,预计从2010年到2020 年,中国对润滑油的需求将每年增长5%。

润滑油分类和规格

CHINA润滑油的分类和规格 润滑油脂的分类 一润滑油的分类 润滑油是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的液体润滑剂。润滑油在金属表面上不仅能够减少摩擦、降低磨损,而且还能够不断地从摩擦表面上吸取热量,降低摩擦表面的温度,起到冷却作用,从而保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减少故障和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ISO 6743/0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及有关产品(L 类)分类标准。中国等效采用ISO 6743/0标准,制定了国家标准GB 7631。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 GB 7631.1根据应用场合将润滑剂和相应产品分为以下各组。 GB 7631.1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部分: 总分组 组别应用场合 A全损耗系统Total loss systems B脱模Mould release C齿轮Gears F主轴、轴承和离合器Spindle bearings, bearings and associated clutchesG导轨Slideways H液压系统Hydraulic systems M金属加工Metal working

N电器绝缘Electrical insulation P风动工具Pneumatic tools Q热传导Heat transfer R暂时保护防腐蚀Temporary protection against corrosion T汽轮机Turbines U热处理Heat treatment X用润滑脂的场合Application requiring grease Y其他应用场合Other applications Z蒸汽气缸Steam cylinders S特殊润滑剂应用场合Application of particular lubricants GB 7631.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2部分: H组(液压系统) GB 7631.3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3部分: E组(内燃机) GB 7631.4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4部分: F组(主轴、轴承和有关离合器)GB 7631.5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5部分: M组(金属加工)

润滑油种类

润滑油的种类 润滑油是广义的,润滑油包含了机油、黄油、齿轮油、黑油等等,都是起润滑作用的,减小机械摩擦阻力,减缓磨损,防止机件过热,确保机械能正常运转。根据机械工作的环境要求,确定使用不同种类及不同型号的润滑油。比如:汽油发动机,就得使用汽油机油;柴油发动机,就得使用柴油机油。就汽油发动机来说,发动机压缩比不同也要选择不同型号的汽油机油。 一般的液压油有32号46号68号100号等等 46是黏度,一般冬天用稀点的,夏天用稠点的(除机器明确要求) 液压油是润滑油但不是哪里都能用 液压油除了内燃机油,重负菏齿轮油不能代替(更不能代替特油)我说的是代替一般用油。其实别的要求不高的机器上都能用,无所谓拉 那么多型号对于不懂的人貌似很复杂,其实生产厂家都是用一样的基础油调出来的,加点添加剂就OK拉。。 (一)液压油的分类与牌号划分: 液压油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各异,长期以来,习惯以用途进行分类,也有根据油品类型、化学组分或可燃性分类的。这些分类方法只反映了油品的挣注,但缺乏系统性,也难以了解油品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 1982年ISO提出了《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第四部分H组》分类,即ISO 6743/4一1982,该系统分类较全面地反映了液压油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 GB 7631.2一87等效采用ⅠS0 6743/4的规定。液压油采用统一的命名方式,其一般形式如下: 类—品种数字 L Hv 22 其中:L--类别(润滑剂及有关产品,GB7631.1) HV--品种(低温抗磨) 22--牌号(粘度级,GB3141) 液压油的粘度牌号由GB 3141做出了规定,等效采用ISO的粘度分类法,以40'C运动粘度的中心值来划分牌号。 (二)液压油的规格、性能及应用: 在GB/T7631.2一87分类中的HH、HL、HM、HR、HⅤ、HG液压油均属矿油型液压油,这类油的品种多,使用量约占液压油总量的85%以上,汽车与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常用的液压 油也多属这类。 以下分别介绍其规格、性能及其应用。 l.HH液压油 按GB 7631.2一87分类,HH液压油是一种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矿物油。这种油虽己列入分类之中,但在液压系统中己不使用。因为这种油安定性差、易起泡,在液压设备中使用寿命短。 2.HL液压油(也称通用型机床工业用润滑油) l)规格HL液压油是由精制深度较高的中性基础油,加抗氧和防锈添加剂制成的。HL液压油按40C运动粘度可分为15、 22、32、46、68、100六个牌号。 2)用途

金属加工专业词中英对照

金属加工专业词中英对照 A abrasion n. 磨料,研磨材料,磨蚀剂, a. 磨损的,磨蚀的 abrasive belt n. 砂带 abrasive belt grinding n. 砂带磨削,用研磨带磨光 abrasive cut-off machine n. 砂轮切断机 abrasive dressing wheel n. 砂轮修整轮 abrasive grain n. 磨料粒度 abrasive grit n. 研磨用磨料,铁粒 abrasive lapping wheel n. 磨料研磨轮 accuracy of position n. 位置精度 accuracy to shape n. 形状精度 active cutting edge n. 主切削刃 adapter flange n. 连接器法兰盘 adjointing flanks n. 共軛齿廓 align n. 找中(心),找正,对中,对准,找平,调直,校直,调整,调准 angle milling cutter n. 角铣刀 angular grinding n. 斜面磨削,斜磨法 angular milling n. 斜面铣削 angular plunge grinding n. 斜向切入磨削 angular turning n. 斜面车削 arbour n. 刀杆,心轴,柄轴,轴,辊轴 attachment n. 附件,附件机构,联结,固接,联结法 automatic bar machine n. 棒料自动车床 automatic boring machine n. 自动镗床 automatic copying lathe n. 自动仿形车床 automatic double-head milling machine n. 自动双轴铣床 automatic lathe n. 自动车床 automatic turret lathe n. 自动转塔车床 B belt grinding machine n. 砂带磨床 bench lathe n. 台式车床

润滑油公司档案分类与编号方法

关于印发《润滑油公司档案分类编号 方法》的通知 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润滑油公司档案分类编号方法》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1 基本要求 1.1 明确润滑油公司档案的分类原则、分类方法、类目代码、类目设置及基本 范围,档案编号的基本规则及标识符号。 1.2 分类原则 润滑油公司以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发的《中国石化档案分类规则》(中国石化办〔2011 〕214 号)为分类原

则。 1.3 以润滑油公司全部档案为对象,充分反映润滑油公司的职能划分、档案形 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 2 类目设置 2.1 生产企业档案分类 2.1.1 一级类目:即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生产技术 管理类、产品类、科学技术研究类、基本建设类、设备仪器类、会计档案类、职工档案类。 2.1.2 其类目名称、排列顺序、类目代码统一使用《润滑油公司档案 分类表》(附表)标记。代码根据企业分类情况以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顺序标记。 2.1.3 声像、照片档案或其他非纸质载体形成的档案,不单独设置类 目,与纸质档案对应分类编号,分库保管。 2.1.4 二级类目的设置按公司管理职能和档案形成特点设若干类,按《润 滑油公司档案分类表》中二级类目的代码和排列顺序统一使用。 2.1.5 二级及二级以下类目的分类方法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 理类、生产技术管理类档案在同一年度内按职能分工进行设置(只设置二级类目)。二级类目下一般按问题分类组卷。 2.1.6 产品类档案二级类目按专业性质分类,三级类目按产品类型分类 (目前只规定石油产品三级类目,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暂无三级类目)。 2.1.7 科学技术研究类档案二级类目按专业性质分类,三级类目按课题 分类。 2.1.8 基本建设类档案二级类目按专业性质分类,三级类目按工程项 目分类,四级类目按专业分类。 2.1.9 设备仪器类档案二级类目按专业性质分类,三级类目按类型分 类。 2.1.10 会计档案二级类目按文件材料的类别分类。

润滑剂在聚氯乙烯塑料中的应用

润滑剂在聚氯乙烯塑料中的应用 由于聚氯乙烯树pe水箱脂的藐度很高,又是热敏性树脂,加工温度远高于热分解温度,所以聚氯乙烯的加工成型必须使用高效并且适量的热稳定剂,同时必须使用高效并旦适量的内、外润滑剂保证加工成型。塑料水箱润滑别是随聚氯乙烯塑料加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聚氯乙烯是塑料润滑剂最早应用的领域,一直也是润滑剂品种应用最多、用量最大的领域。—’般在硬质聚氯乙烯制品中需要加入1.5—2.5份加药箱润滑剂,在软质聚氯乙烯中有时也需要添加o.5份左右的润滑剂。表8—9列出了各种润滑剂在聚氯乙烯今的用量,仅供参考c由于润滑作用及影响因素的多变性,以目前润滑剂的理论水平,配方上作者只能根据经验,通过实验来最后确定在特定的加丁设备中不同润滑剂的比例及其总员。润滑剂在添加有机锡或固体钙锌热稳定剂配方中的应用情况如下。 含硫有机锡热稳定剂以其优异的透明性、卓越的初期色相、良好的长期热稳定性著称于世,是目前所有其他热稳定刑所无法比拟的,是聚氯乙烯高透明度制品最主要的热稳定剂。含硫有机锡在配方中的加人员虽然很少,却能明显地增加聚氯乙烯树脂熔体熬附加工设备金属表面。另一方面,含硫有机锡主要用于高透明的压延片、瓶及注塑件,这些制品的加工工艺要求树脂熔体有较高的熔体强度且制品只有高抗冲击强度,所以配方中均加入AcR类加工助剂及M踢抗冲击改性剂。AcR类加工助剂在提局熔体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熔体强度,增加了粘壁程度。而MBs与外润滑剂有较大的相容度,所以在含硫有机锡配方中,外润滑剂要多加一些,以便在保证树脂有适当的熔体强度的同时,降低树脂的熟附性,并提高树脂的流动件。 由于环保的要求,禁止台金属银及限制含铅热稳定剂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北美地区,不透明管材及异型材中已不被使用含铅热稳定剂,欧洲也将在十年内逐渐减少含铅热稳定剂的用量,我同也将顺应世界潮流,扩大台硫有机锡及钙锌、钡锌热稳定剂的应用范围。 在所有高透明硬质聚氯乙烯制品配方中,使用的内润滑剂均是多元醇或二元酸的酪化物,如汉高公司的G—16、G—60等.一般加入量为o.5—1.2Pk左右。而外润滑剂主要是带有极性的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如低分子量聚酯复合物G—70S、G—74等及少虽氧化聚乙烯蜡.加人量一般为o.5。.2Phr左。 在有机锡不透明制品中,内润滑剂一般使用硬脂酸钙或并用少量G—60,加入量为o.6。1.2phI左齐。外润滑剂则使用石蜡、聚乙烯蜡及氧化聚乙烯蜡,加入量约为1.o—1.4Pk 左右。 应用于硬质聚氯乙烯制品中的复合钙锌热稳定体系中的润滑刑,由于钙锌热稳定刑的热稳定性较差,为了更有效地降低树脂熔体的茹度,润滑剂要相应地多加一些。从应用角度分析,钙锌热稳定剂能否开发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润滑体系是否得当,应用于透明制品的钙锌热稳定剂更是如此。我国团体复合钙锌热稳定剂的价格与性能比过高,开发较晚。但为了顺应世界范围环境友好的要求,我国已经发布了输水管及其设备的新标准,在这个标准中,不仅严格限制了铅、钢、钡的含量,并且对锡、、铁等金属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标难中虽然也限制了锌含量,但已经有多种低锌技术,而限制锡含量却较严重地限制了一些有机锡热稳定剂品种在L水管中的应用。另一方面,由于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不断在我国大陆设厂,一些厂家的产品所用的电线、电缆,也不允许添加铅、钡、镐、锡等重金属热稳定剂,这些均为复合固体钙/锌及钡/锌热稳定剂及其相关的滔滑剂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https://www.doczj.com/doc/2712573283.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