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117.40 KB
- 文档页数:6
润滑剂分类及应用润滑剂是一种用来减少摩擦和磨损的物质,常用于机械设备、汽车、工业设备等。
润滑剂可以分为液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和气体润滑剂三大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类润滑剂的分类和应用。
一、液体润滑剂1. 矿物油润滑剂:矿物油是一种常用的液体润滑剂,由石油经过精炼处理而得。
矿物油润滑剂具有较高的黏度和抗氧化性能,适用于高温工况和重载工况,如发动机、齿轮箱等。
2. 合成润滑剂:合成润滑剂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具有较高的温度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
常见的合成润滑剂有聚合酯、聚氨酯、聚烯烃等,适用于高温、高速和特殊工况,如航空发动机、涡轮机械等。
3. 水基润滑剂:水基润滑剂是以水为基础的润滑剂,主要由添加剂和水组成。
水基润滑剂具有对环境友好、易挥发、低毒性等优点,适用于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场合,如食品加工、纺织工业等。
4. 生物润滑剂:生物润滑剂是一种以油酸酯为主要成分的润滑剂,与其他润滑剂相比具有较高的生物降解性能,对环境污染较小。
生物润滑剂适用于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农业、水产养殖等。
二、固体润滑剂1. 石墨润滑剂:石墨是一种常见的固体润滑剂,具有低摩擦系数和高温稳定性。
石墨润滑剂适用于高温、高速和重载工况,如铁路、航空等领域。
2. 聚合物润滑剂:聚合物润滑剂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代表,具有很低的摩擦系数和良好的耐磨性能。
聚合物润滑剂适用于高速、高精度和真空工况,如航天、电子工业等。
3. 金属润滑剂:金属润滑剂是一种以金属为基础的固体润滑剂,常见的有铝、铜、锌等金属粉末。
金属润滑剂具有高温稳定性和耐压性能,适用于高温、高速和重载工况,如铁路、汽车等。
三、气体润滑剂1. 空气润滑剂:空气作为一种常见的气体润滑剂,在低速、低摩擦工况下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
空气润滑剂适用于一些对污染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医药、食品工业等。
2. 氮气润滑剂:氮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速、高温工况的气体润滑剂,常用于涡轮机械、气体轴承等。
链道润滑剂的主要种类
链道润滑剂是一种用于润滑链条的物质,以减少链条的磨损、摩擦和腐蚀。
不同应用场景和链条材料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链道润滑剂。
以下是一些主要种类的链道润滑剂:
油性链道润滑剂:
链条油(Chain Oil):一般用于中等到重度负荷的链条,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和抗磨损性能。
润滑脂(Lubricating Grease):适用于一些高温、高负荷和高速运动的链条,具有较好的粘附性。
干式链道润滑剂:
固体润滑剂:包括涂膜型固体润滑剂,如涂有涂层的链条或链轮,以提供持久的润滑效果。
水性链道润滑剂:
水性链条润滑剂:主要由水基成分构成,对环境友好,适用于一些特殊要求,如食品加工设备。
高粘度链道润滑剂:
粘度较高的链条油:适用于一些高温和高负荷环境,具有较好的附着性,能够在链条表面形成均匀的润滑膜。
低温链道润滑剂:
低温链条油:专为低温环境设计,确保在极寒条件下链条仍能够保持良好的润滑性能。
高温链道润滑剂:
高温链条润滑剂:具有耐高温性能,适用于一些高温工业环境。
特殊用途链道润滑剂:
食品级链条润滑剂:用于食品加工设备的链条润滑,需符合卫生标准。
高负荷链条润滑剂:专为承受高负荷的链条设计,具有出色的抗磨损性能。
在选择链道润滑剂时,应根据链条的工作条件、环境、温度和负荷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类型。
在具体应用中,最好遵循制造商的建议和规定。
浅谈金属压力加工中的摩擦与润滑摘要:在金属压力加工过程之中,摩擦和润滑无疑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工艺因素。
变形金属与变形工具之间的摩擦力,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有害的摩擦力,仅有如轧辊咬入金属这种极少数的情况下的摩擦力,才会对金属压力加工过程产生促进作用。
为此,在金属压力加工过程中,润滑剂的使用就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简要分析了金属压力加工过程中的摩擦与润滑,以期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金属压力加工;摩擦;润滑1摩擦和润滑的机理摩擦于金属压力加工中,主要分为如下几种类型:吸附摩擦、液体摩擦、干摩擦,以及另外两种混合摩擦,半液体摩擦与半干摩擦。
在压力加工过程中,金属工件的晶体在外力的作用之下,沿着滑移方向于晶间的滑移面上出现滑移。
宏观的金属塑性变形,在数个滑移单元一同协调作用时,就会产生。
因此,实质上塑性变形,就是表层金属的剪切流动变形过程。
为此,金属压力加工中摩擦力,就是克服流动剪切力。
若是在金属压力加工过程中,将润滑剂加入到工件和工具之间的空隙处,则能够一定程度啥还给你减少接触载荷,使得摩擦应力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状态。
通常工具表面都覆盖有一层氧化膜,同时还或多或少存有一些因为化学和物理作用而吸附的有机物质与水蒸气。
正是由于有着化学吸附和金属表面所形成的边界润滑膜,实际接触部分的摩擦力不会很大。
虽然,润滑剂分子和金属表面互相吸引,会形成定向排列的分子棚,层间剪切阻力也比较小。
但工件和模具间的界面,难以出现平直光滑这一理想的状态,因而,较易破坏吸附层表面,形成半干摩擦。
金属和润滑剂之间的分子作用力,决定了润滑剂吸附层内分子的定向排列。
分子的定向排列明显增强,则润滑剂之中有着表面活性分子式,为此,在非极性介质中加入带有表面活性的物质,会使润滑的效果得以很大改善。
2金属压力加工中摩擦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1摩擦的特点(1)压力高且接触面积大。
金属压力加工过程中的单位压力,通常是500兆帕。
金属压力加工中的摩擦与润滑摘要:在金属压力加工的过程中,摩擦与润滑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工艺因素。
对于影响摩擦的因素,润滑剂的使用机理和特点等都是需要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从这些问题提出以下粗浅的想法。
关键词:金属压力加工;摩擦;润滑引言在金属压力加工中,制品与工具表面间存在相对滑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
为了减轻这种外摩擦的不良影响,通常需要进行工艺润滑。
事实证明:了解这种偶件之一的金属基体发生连续塑性变形条件下的摩擦与润滑的规律,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金属压力加工中摩擦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一)金属压力加工中摩擦的特点金属压力加工与一般机械传动中的摩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界面温度高压力加工时,接触面的表层温度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升高且不均匀,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但是,当温度超过一最大值后,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和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例如,同一材料在锤上镦粗比压力机上镦粗摩擦系数小20%~25%。
(2)压力高,接触面积大压力加工时的单位压力一般为500MPa。
单位压力小时,摩擦系数与压力无关。
当压力大到某一值后,摩擦系数趋于稳定。
接触面积大小与材料种类有关。
随着接触面积增大,材料粘着系数与摩擦系数也增大。
(二)金属压力加工中摩擦的影响因素(1)变形温度在压力加工中,变形温度对摩擦的影响十分复杂、随着温度的升高,将会出现互相矛盾的两种现象:一方面,金属容易产生氧化皮,因而摩擦系数增大;另一方面,变形应力的降低又使摩擦系数减小。
而且,随着温度的变化,氧化皮的性质和厚度也发生变化。
在温度较低时,氧化皮呈脆性。
随着温度增高,氧化皮厚度增大,摩擦系数也增大。
达到一定温度时,氧化皮开始软化,摩擦系数达到峰值。
温度再升高时,氧化皮的塑性增大到一定限度,摩擦系数减小。
含碳量对摩擦的影响,主要在于氧化皮性质不同。
(2)变形速度在压力加工中,变形速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也很大。
变形速度增大时,摩擦系数降低。
金属塑性加工的润滑(金属加工工艺的润滑-----之二)概述:金属塑性(成型)加工是指利用模具使金属在应力下塑性变形,如轧、拉拔、冲压、挤压等。
通常把金属变形用的润滑剂称为金属加工工艺用液体。
本节只叙述金属加工工艺用液的相关内容,关于金属成型设备,如:轧机、锻锤、压力机及油膜轴承的润滑,详见钢铁冶金机械的润滑。
一、金属成型加工工序的类别及金属塑性加工工艺用润滑剂的分类:1、金属成型加工工序的类别:金属成型过程分为初级成型和二次成型过程的,在成型加工中从熔融金属到成品零件的完成一般的加工工序是:铸模成型、热轧、热压、冷轧、拉拔或冷压。
热加工过程通常用于初级加工或大变形加工过程。
这部分过程通常包括:锻造、轧制、挤压、拉杆、拉丝、制造无缝管。
二次成型过程主要指薄板成型过程(含冲压),涉及一系列的零件形状,该过程可以按许多方式分类,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2、金属成型润滑剂的分类:ISO于1986年通过IS06743/7,按油基、水基将加工液分为MH和MA两大类,又根据每类的化学组成、应用各分为8类和9类,共17类,该标准将目前众多的金属加工液的品种均可包含进去,我国已等效采用了该标准,制定了GB7631.5。
以下的分类是根据溶液介质状态进行分类。
1)、纯油型:包括矿物油、动植物油及其混合物,通常加入含硫、磷、氯的极压抗磨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润滑性,用在负荷大的工序,但冷却性能较差。
从环保的角度,现在惰性极压添加剂(PEP)有取代含磷硫添加剂的趋势。
2)、可溶性油:含80%以上的油,加入乳化剂、添加剂和水,形成不透明的乳化液,胶体颗粒大于1微米,既具有纯油性润滑剂的良好润滑性,也具有水溶液的良好的冷却性,而且能减少着火的危险,使用时需稀释,比例大约是20:1,缺点是容易被细菌污染变质。
同时可用于有色金属的加工,PH值保持在8-9之间。
3)、半合成液:基本上是水溶液,含有少量的油(10-30%),乳化颗粒很少(0.05-1.0微米),半合成液化的冷却性能比可溶性油好但润滑性则不如可溶性油.外观与乳化颗粒大小有关,使用时需要稀释.4)、合成液:不含油的透明水溶液,添加剂加入量可达50%,使用时需要稀释成2-10%水溶液。
润滑剂种类和用途
润滑剂是一种用于减少机械运动时的摩擦和磨损的物质。
润滑剂具有不同的种类和用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润滑剂种类和它们的用途:
1. 润滑油:润滑油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润滑剂,适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如发动机、齿轮箱、涡轮机等。
润滑油能够降低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并保护它们免受磨损和腐蚀的影响。
2. 脂类润滑剂:脂类润滑剂具有类似于润滑油的功能,但它们的黏性更高。
脂类润滑剂适用于那些需要更长时间保持润滑效果的部件,如轴承、齿轮和链条。
3. 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常常以粉末或涂层形式存在,可以降低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
它们通常用于高温、高压或不适合使用传统润滑剂的环境中。
4. 水性润滑剂:水性润滑剂主要由水和添加剂组成,适用于特
定的应用,如金属加工、切削和冷却。
水性润滑剂具有环境友好、
易清洗的特点。
5. 气体润滑剂:气体润滑剂使用气体作为润滑介质,适用于高
速旋转机械的润滑。
气体润滑剂具有低摩擦和低粘性的特点,能够
减少动态加载。
除了以上列举的润滑剂种类,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用途的润滑剂,如食品级润滑剂、高温润滑剂等。
每种润滑剂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因此在选择润滑剂时,应根据具体机械设备和操作条件来确定。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润滑剂的种类和用途可
能因市场变化和技术进展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使用润滑剂之前,根
据具体的要求和供应商建议进行详细研究和咨询。
工业润滑剂的十九大分类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1年9月发布了“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及其相关产品的分类标准(ISO 6743/0)”。
国家标准GB498—87颁布的同年,我国颁布了GB7631.1—87《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一部分:总分组》。
该标准根据尽可能地包括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应用场合这一原则,将润滑剂分为19个组。
其组别名称和代号分别如下:
组别代号组别名称
A 全损耗系统油
B 脱模油
C 齿轮油
D 压缩机油(包括冷冻机和齿轮泵)
E 内燃机油
F 主轴、轴承和离合器油
G 导轨油
H 液压油
M 金属加工油
N 电器绝缘油
P 风动工具油
Q 热导油
R 暂时保护防腐蚀油
T 汽轮机油
U 热处理油
X 润滑脂
Y 其他应用场合油
Z 蒸汽气缸油
S 特殊润滑剂应用油。
四种润滑剂的具体应用案例一、脂肪酸及其金属皂类脂肪酸及其皂类是用途很广的润滑剂,亦可用作脱模剂。
它们的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与许多塑料相溶性好,并有热稳定作用,一般都在加工前先与树脂预混,使用方便。
硬脂酸迄今仍是最主要的润滑剂之一,因为它的价格低廉、性能全面,且易加工成各种金属皂类,如硬脂酸锌、钝、铅、镁、钡、镉、铝、钠和锂都是常使用的润滑剂。
1、硬脂酸(又称十八烷酸):硬酯酸的纯品是带有光泽的白色柔软小片。
20℃时的比重为0.918,熔点70-71℃,沸点383℃,折光率1.4299。
在90-100℃下缓慢挥发,易溶于苯、氦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醋酸戊酯、甲苯,能溶于乙醇、丙醇,但几乎不溶于水。
工业品纯度40-97%,为白色或微黄色或块状物,是硬脂酸和软脂酸(十六烷酸)的混合物,并含少量油酸,微带脂肪味,无毒。
2、硬脂酸皂类:塑料加工中最常用的硬脂酸皂类是硬脂酸锌、钙、铅、钡,它们都兼有稳定剂作用(物化常数见“热稳定剂”)。
其中硬脂酸锌可以作聚苯乙烯、ABS、SAN、酚醛、氨基、不饱和聚酯树脂等的润滑剂,也是透明塑料制品常用的脱模剂。
硬脂酸钙可用作聚烯烃、酚醛、氨基、不饱和聚酯的润滑剂。
二、酯类较理想的酚类润滑剂是那些在分子链上有长链脂肪族基的化合物。
一般天然蜡属酯类,也是一类优良润滑剂。
1、硬脂改正丁酯浅黄色液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难溶或微溶于甘油、乙二醇、甲醇和某些胺类。
2、硬脂酸单甘油酯(简称GMB)这是一种呈白色或象牙色的蜡状固体,熔点为60℃以珠状料供应。
比重0.9。
工业产品中的纯度约25-90%,其余组成是硬酸脂酸双甘油酯、三甘油酯及甘油等。
它适用于聚甲醛、加玻纤之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丙烯、醇酸及密胺树脂等。
3、三硬脂酸甘油酯(简称HTG)这是一种白色脆性的蜡状固体,以片状供应,比重0.96,熔点60-64℃。
三、酰胺类酰胺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外润滑作用,所以既是润滑剂,又是很好的抗粘贴剂。
润滑剂分类一、按照物理性质分类润滑剂根据其物理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液体润滑剂和固体润滑剂。
1. 液体润滑剂液体润滑剂主要以油为基础,包括矿物油、合成油和生物油等。
矿物油是一种从石油中提取的天然液体,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抗磨性能。
合成油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其性能更加稳定,可在高温下工作。
生物油是以植物油或动物脂肪为原料制成的,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
2. 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通常以固体粉末的形式存在,主要包括石墨、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等。
石墨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导电性,常用于高温和高速摩擦条件下的润滑。
二硫化钼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适用于金属之间的摩擦表面。
聚四氟乙烯是一种具有低摩擦系数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的固体润滑剂。
二、按照用途分类润滑剂也可以根据其用途的不同进行分类,包括工业润滑剂、汽车润滑剂和食品级润滑剂等。
1. 工业润滑剂工业润滑剂主要用于机械设备的润滑和保护,包括润滑油、润滑脂和润滑膏等。
润滑油主要用于机械设备的润滑和冷却,能够减少机械摩擦和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润滑脂是一种半固体润滑剂,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和密封性,适用于高温和高速工况。
润滑膏主要用于长期润滑和密封,常用于轴承和齿轮等部位。
2. 汽车润滑剂汽车润滑剂主要用于汽车发动机、变速器和轮轴等部位的润滑和保护。
常见的汽车润滑剂包括发动机油、变速器油和润滑脂等。
发动机油能够减少发动机摩擦和磨损,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变速器油能够保证变速器的顺畅换挡和传动效率。
润滑脂常用于汽车轮轴和传动轴承等部位。
3. 食品级润滑剂食品级润滑剂主要用于食品加工设备的润滑和保护,以防止食品污染。
食品级润滑剂要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无毒性和无味性。
常见的食品级润滑剂包括食用油和食品级润滑脂等。
三、按照添加剂分类润滑剂中常常添加一些特殊的添加剂,以改善其性能和功效。
1. 加压剂加压剂主要用于提高润滑剂的承载能力和抗压性能。
常见的加压剂包括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和二硫化铝等。
什么是润滑剂?一、润滑剂的定义与分类润滑剂是一种可以减少摩擦和磨损的物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机械、汽车、航空航天和工业加工等。
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用途,润滑剂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
1. 矿物油基润滑剂:矿物油基润滑剂是润滑剂的一种常见类型,其主要成分是从天然石油中提取的烃类物质。
它们具有较好的润滑性和耐高温性能,适用于高速和高温的机械设备。
然而,它们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不易降解和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2. 合成润滑剂:合成润滑剂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得的,其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这些润滑剂通常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和高温耐受性,能够在恶劣条件下提供持久的润滑效果。
同时,它们也具有较低的挥发性和对环境的污染较少。
3. 生物润滑剂:生物润滑剂是一种可再生的润滑剂,其原料主要来自植物油或动物脂肪。
它们与传统的润滑剂相比,具有更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生物润滑剂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如食品加工和医疗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二、润滑剂的作用与应用润滑剂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具体来说,润滑剂可以发挥以下几个作用:1. 减少摩擦:润滑剂在机械设备的摩擦表面形成薄膜,使摩擦表面之间的接触减少到最小,从而减少摩擦力和能量损失。
2. 防止磨损:润滑剂可以阻挡金属表面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起到保护表面免受磨损的作用。
润滑剂在磨损部位形成的薄膜还可以吸收和消散冲击和振动能量,减少零件的磨损和损坏。
3. 冷却和润滑:润滑剂可以吸收和带走机械设备中的热量,在高温条件下起到冷却的作用。
同时,润滑剂也能为机械设备提供必要的润滑,减少部件在工作过程中的摩擦。
润滑剂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加工中,润滑剂可以用于金属切削、冲压和成型加工等;在汽车领域,润滑剂用于引擎、齿轮箱、转向系统等部位;在航空航天领域,润滑剂用于飞机发动机、液压系统和附件等。
三、润滑剂的存储与使用润滑剂的存储和使用对其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冲压过程中润滑剂的选择与使用引言冲压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它通过将金属板材置于冲床中,利用冲压模具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击、剪切和变形,最终得到所需形状的工件。
在冲压过程中,润滑剂的选择和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润滑剂能够减小金属板材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模具磨损,提高成形质量,同时还能够防止工件表面氧化和腐蚀。
本文将详细介绍冲压过程中润滑剂的选择和使用。
润滑剂的选择润滑剂的选择应根据冲压材料、模具材料、工艺要求以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润滑剂的种类常见的润滑剂可分为干润滑剂和润滑液两大类。
1.干润滑剂:干润滑剂主要以粉末、膏体和涂层等形式存在。
粉末干润滑剂常见的有石墨粉、金刚石粉、滑石粉等;膏体干润滑剂常见的有油脂基膏体、石蜡膏体等;涂层干润滑剂主要是将特殊润滑膜涂覆在模具表面。
干润滑剂的优点是不含水分,不易引起腐蚀,但润滑性能较差。
2.润滑液:润滑液可以分为油性润滑液和水性润滑液两种。
油性润滑液主要是矿物油和合成油,并加入一定的添加剂;水性润滑液则是以水为基础,加入各类添加剂。
润滑液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冷却性能,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防止氧化和腐蚀。
润滑剂的选择原则在选择润滑剂时,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选择:1.适用性原则:润滑剂要与冲压材料和模具材料相容性好,不产生不良反应。
2.润滑性能原则:润滑剂要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能够有效降低摩擦力。
3.冷却性能原则:润滑剂要具有良好的冷却性能,能够有效降低工件和模具的温度。
4.防锈性能原则:润滑剂要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能够保护工件表面不被氧化和腐蚀。
5.环保性原则:润滑剂应尽量选择无毒、无污染、可回收的润滑剂。
润滑剂的使用润滑剂的使用应根据冲压工艺和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控制。
涂覆润滑剂涂覆润滑剂是将润滑剂均匀涂覆在金属板材表面或模具表面,以减小金属板材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力。
涂覆润滑剂的方法包括手工涂覆、机械喷涂和浸润式涂覆等。
涂覆润滑剂的注意事项:•涂覆应均匀,避免涂层过厚或不均匀。
硬脂酸、石蜡
润滑剂的作用是降低物料之间及物料和加工设备表面的摩擦力,从而降低熔体的流动阻力,降低熔体粘度,提高熔体的流动性,避免熔体与设备的粘附,提高制品表面的光洁度等,,挤出成型,提高流动,提高口模分离性。
·按润滑剂成份分类,主要有饱和烃和卤代烃类、脂肪酸类、脂肪酸酯类、脂肪族酯胺类、金属皂类、脂肪醇和多元醇类等。
·按润滑剂的作用分类,分为内,外润滑剂。
其主要区分是依其与树脂的相容性大小。
内润滑剂与树脂亲和力大,其作用是降低分子间的作用力;外润滑剂与树脂的亲和力小,其作用是降低树脂与金属表面之间的摩擦。
(如PVC及PA)而言,起内润滑作用。
在不同加工温度下,内、外润滑剂的作用也会发生变化,如硬脂酸和硬脂醇用于PVC压延成型初期,由于加工温度低,与PVC相容性差,主要起外润滑作用;当温度升高后,与PVC相容性增大,则转起内润滑剂作用。
按润滑剂的组成可分为:饱和烃类、金属皂类、脂肪族酰胺、脂肪酸类、脂肪酸酯类及脂肪醇类。
(1)液体石蜡:俗称白油,为无色透明液体,可用作PVC的透明性外润滑剂,用量为0.5份左右,用量大会严重影响焊角强度。
(2)固体石蜡,又称为天然石蜡,白色固体,可用作pvc的外润滑剂,用量为0.1—1.0份,用量太大会影响透明度。
(3)微晶石蜡,又称为高熔点石蜡,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因结晶微细而称为微晶石蜡。
润滑效果和热稳定性好于其他石蜡。
在PVC中用量较小,一般为0.1-0.3份。
(2)润滑性以硬脂酸钙、硬脂酸铅为最好。
金属切削加工液分类金属切削加工液是一种在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起到冷却、润滑和清洗作用的液体。
根据其成分和性能的不同,可以将金属切削加工液分为以下几类:1. 水溶性切削液水溶性切削液是由水和一定比例的添加剂混合而成的。
添加剂可以包括冷却剂、润滑剂、清洗剂等。
水溶性切削液具有良好的冷却性能,可以有效降低切削过程中的温度,减少工件的变形和加工表面的烧伤。
此外,水溶性切削液还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能够减少切削力和切削热,延长刀具寿命。
然而,水溶性切削液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且对环境污染较大。
2. 溶剂型切削液溶剂型切削液是由有机溶剂和添加剂混合而成的。
有机溶剂可以是石油醚、酮类、醇类等。
溶剂型切削液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冷却性能,但其挥发性较大,易燃易爆,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3. 乳化型切削液乳化型切削液是由油和水以及乳化剂混合而成的。
乳化型切削液既具有油性切削液的润滑性能,又具有水性切削液的冷却性能。
乳化型切削液使用方便,不易挥发,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但由于其含水量较高,容易引起刀具生锈,需要注意防护。
4. 高压切削液高压切削液是一种专用的切削液,适用于高速、高温和高切削负荷的加工。
高压切削液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冷却性能,能够有效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加工质量和切削效率。
但高压切削液的成本较高,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加工情况进行选择。
金属切削加工液在金属加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选择和使用切削液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延长工具寿命,改善加工表面质量。
因此,企业在选择切削液时应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材料和切削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
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分类
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分类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根据各国的要求,于1980年开展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分类工作,1986年底通过了ISO6743/7(见表1)。
表1列出了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分类;表2是金属加工润滑剂按适用范围进行的分类;金属加工润滑剂按性质和特性的分类列在表3A和表3B中。
ISO6743/7分类标准将切割和成型两类金属加工润滑剂按用途、性能要求和配方组成分为MH和MA二大类,计十七小类,其中MH应用于以润滑要求为主的场合,MA类应用于以冷却要求为主的场合,此二大类金属加工润滑剂可用于切削、研磨、电加工、薄板成型(冲压)、挤压、拉拔、锻造和轧制等八种金属加工工艺。
从分类中看到,每一种小类的润滑剂可以满足一个以上的工艺要求,如MHB可以满足六种加工工艺要求,MHE和MAB分别可以满足4种加工工艺要求,从而达到了简化品种的目的。
表3A列出了纯油型金属加工润滑剂所选用的组分类别,表3B列出了水基金属加工润滑剂的溶液状态和特性,可以看出金属加工润滑剂按化学组成和状态分为纯油型,可溶性油,半合成和合成液四种。
使用添加剂或减少摩擦的油性剂、或已有化学活性或无化学活性的极
压剂等。
美国ASTMD2881-73(1983)金属加工润滑剂及有关材料分类标准(表4)是将金属加工润滑按其选用的材料分为油和油基液体、乳化液和分散型液体,化学溶液、固体润滑剂和其他等五类。
每大类中根据所加入的添加剂不同再细分。
该标准未能对加工业的性质和用途给予说明,不便于用户选用。
为统一起见我国采用ISO6743标准,并于1989年等同参照ISO6743制定了我国自己的分类标准GB-7531.5,及
表1所列。
表1 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分类(GB7631.5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6743/7)
表2 按使用范围M组产品品种分类表
注:○为主要使用◎为可能使用
表3A 按性质和特性M组产品分类表第一部分:纯油
注:1)或合成液
2)EP:极压性
3)cna:无化学活性
4)ca:有化学活性
表3B 按性质和特性的M组产品分类表第二部分:水溶液
注:1)EP:极压性
金属加工液及有关产品分类标准AST MD2881-73(83)按照金属加工液的化学组成分类(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