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原理(1-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 格式:pptx
- 大小:7.46 MB
- 文档页数:77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1第一章 材料成形理论基础液态成形--铸造 固态成形--锻造 固态连接--焊接21第一节 液态成形基础1、液态金属的结构液态金属在结构上更象固态而不是汽态,原子之间 仍然具有很高的结合能。
液态金属的结构特征 液态金属内存在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
这种原子集团是不稳定 的,瞬时出现又瞬时消失。
所以,液态金属结构具有如下特 点: l)液态金属是由游动的原子团构成。
2)液态金属中的原子热运动强烈,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各不相 同,且瞬息万变,这种原子间能量的不均匀性,称为能量起 伏。
3)由于液态原子处于能量起伏之中,原子团是时聚时散,时 大时小,此起彼伏的,称为结构起伏。
3第一节 液态成形基础1、液态金属的性质液态金属是有粘性的流体。
粘度的物理本质是原子间作 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
表面张力:在液体表面内产生的平行于液体表面、且各 向均等的张力421.2铸件的凝固组织合金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一次结晶 或凝固。
当液态金属冷却至熔点以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孕 育,就会涌现一批小晶核,随后这些晶核按原子规则 排列的各自取向长大,与此同时又有另一批小晶核生 成和长大,直至液体全部耗尽为止。
51.2铸件的凝固组织合金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一次结晶 或凝固。
一次结晶从物理化学观点出发,研究液态金属的 生核Formation of stable nuclei 、长大Growth of crystals、结晶组织的形成规律。
凝固从传热学观点出发,研究铸件和铸型的传热过 程、铸件断面上凝固区域的变化规律、凝固方式与 铸件质量的关系、凝固缺陷形成机制等。
631.2铸件的凝固组织凝固组织分宏观和微观。
宏观组织:铸态晶粒的形态、大小、取向、分布 微观组织:晶粒内部的亚结构的形状/大小/相 对分布/缺陷等 晶粒越细小均匀,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塑 性和韧性越好。
71.3铸件的凝固方式和控制铸件的工艺原则铸件的凝固方式逐层凝固方式(skin-forming solidification) 糊状凝固方式(mushy solidification) 中间凝固方式(middle solidification)。
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原理讲稿一、引言金属液态成形工艺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它利用金属在液态状态下的可塑性,通过施加外力,将金属材料压制成所需形状的工艺过程。
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众多领域,具有高效、精确、灵活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金属液态成形工艺的原理和应用。
二、金属液态成形工艺的原理金属液态成形工艺主要依靠金属在液态状态下的可塑性来实现材料的变形。
在液态状态下,金属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可以通过施加外力使金属流动,从而制造出复杂形状的金属构件。
金属液态成形工艺的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温度控制:金属液态成形工艺需要将金属升温到液态状态,通常通过加热设备控制金属的温度。
2. 施加外力:在金属材料处于液态状态时,需要施加适当的外力,如压力、压力冲击等,以实现对金属的形状变化和压制成型。
3. 液态流动:金属在液态状态下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可以通过控制液态金属的流动轨迹和速度,实现对金属的精确塑性变形。
4. 液态金属的熔化和凝固特性:金属在液态和固态之间的相变过程对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需要根据具体金属材料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
三、金属液态成形工艺的应用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高效生产: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可以实现多工位、多工序的同时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
2. 精确成形: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可以制造出复杂形状的金属构件,加工精度高,尺寸和形状可控性强。
3. 节约材料: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可以使金属材料得到较好的填充,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4. 节约能源: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金属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节约了能源消耗。
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在以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 航空航天: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可以制造出高强度和轻质的航空航天零部件,提高了飞行器的性能和燃油效率。
2. 汽车制造: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可以制造出汽车发动机缸体、曲轴等零部件,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油效率。
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1雷诺数Re:当Re>2300时为紊流,Re<2300时为层流。
Re=Du/v=Duρ/η,D为直径,u 为流动速度,v为运动粘度=动力粘度η/密度ρ。
层流比紊流消耗能量大。
2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表面上平行于切线方向且各方向大小相同等的张力。
润湿角:接触角为锐角时为润湿,钝角时为不润湿。
3压力差:当表面具有一定的曲度时,表面张力将使表面的两侧产生压力差,该压力差值的大小与曲率半径成反比,曲率半径越小,表面张力的作用越显著。
4充型能力:充型过程中,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型能力。
5长程无序、近程有序:液体的原子分布相对于周期有序的晶态固体是不规则的,液体结构宏观上不具备平移、对称性,表现出长程无序特征;而相对于完全无序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着许多不停游荡着的局域有序的原子集团,液体结构表现出局域范围内的近程有序。
拓扑短程序:Sn Ge Ga Si等固态具有共价键的单组元液体,原子间的共价键并未完全消失,存在着与固体结构中对应的四面体局域拓扑有序结构。
化学短程序:Li-Pb Cs-Au Mg-Bi Mg-Zn Mg-Sn Cu-Ti Cu-Sn Al-Mg Al-Fe等固态具有金属间化合物的二元熔体中均有化学短程序的存在。
6实际液态金属结构:实际金属和合金的液体由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游动着的原子团簇空穴所组成,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液态和气态杂质或化合物,而且还表现出能量结构及浓度三种起伏特征,其结构相对复杂。
能量起伏: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的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在随时间不停的变化,时高时低,这种现象成为能量起伏。
结构起伏:由于能量起伏,液体中大量不停游动的局域有序原子团簇时聚时散,此起彼伏而存在结构起伏。
浓度起伏: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而且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子热运动在不时发生着变化,这一现象成为浓度起伏。
一、名词解释。
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和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均质形核:在没有任何外来的均匀熔体中的形核过程异质形核:在不均匀的熔体中依靠外来杂质或者型壁面提供的衬底进行形核的过程异质形核速率的大小和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是过冷度的大小,过冷度越大形核速率越快。
二是和界面有关界面和夹杂物的特性形态和数量来决定,如果夹杂物的基底和晶核润湿,那么形核速率大。
形核速率: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生成固相核心的数目液态成型:将液态金属浇入铸型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或者铸锭的方法复合材料: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复合组成一种多相固体定向凝固:使金属或者合金在熔体中定向生长晶体的方法溶质再分配系数:凝固过程当中,固相侧溶质质量分数和液相侧溶质质量分数的比值流动性是确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叫做流动性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能力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1〕金属本身的因素包括金属的密度、金属的比热容、金属的结晶潜热、金属的粘度、金属的外表张力、金属的热导率金属的结晶特点。
〔2〕铸型方面的因素包括铸型的蓄热系数、铸型的温度、铸型的密度、铸型的比热容、铸型的涂料层、铸型的透气性和发气性、铸件的折算厚度〔3〕浇注方面的因素包括液态金属的浇注温度、液态金属的静压头、浇注系统中的压头总损失和影响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的因素: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冷却速度是影响凝固过程的主要工艺因素液态合金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冶金处理〔孕育处理、变质处理、微合金化〕等对液态金属的凝固也有重要影响液态金属凝固过程当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自然对流是由于密度差和凝固收缩引起的流动,由密度差引起的对流成为浮力流。
凝固过程中由传热。
传质和溶质再分配引起液态合金密度的不均匀,密度小的液相上浮,密度大的下沉,称为双扩散对流,凝固以及收缩引起的对流主要主要产生在枝晶之间,强迫对流是由液体受到各种方式的驱动力产生的对流,例如压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