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急性脑梗塞院前溶栓的个案护理【急诊科】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47
一例急性脑梗塞院前溶栓的个案护理一、前言二、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5 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0 年,糖尿病病史 5 年。
患者于晨起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家属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
急救人员在接到电话后 10 分钟内到达现场,初步判断患者为急性脑梗塞,并决定给予院前溶栓治疗。
三、护理评估(一)生命体征评估到达现场后,立即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患者体温 365℃,脉搏 80 次/分,呼吸 20 次/分,血压 180/100 mmHg。
(二)神经系统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评估,患者 NIHSS 评分为 15 分,提示神经功能缺损严重。
(三)病史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既往病史、用药史等。
患者发病时间约 1 小时,否认近期手术、外伤史,正在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
(四)心理评估患者及家属因突然发病而感到紧张、焦虑,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安抚。
四、护理措施(一)建立静脉通道迅速选择合适的静脉,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于输注溶栓药物,另一条用于补充液体和其他治疗药物。
(二)溶栓药物的使用严格按照医嘱配置溶栓药物,使用微量泵匀速输注。
在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三)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每15 分钟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每 30 分钟测量一次体温。
如果患者的血压过高,及时给予降压治疗,以防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四)神经系统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是否有所改善或加重。
每 30 分钟进行一次 NIHSS 评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溶栓治疗的目的、方法和可能的风险,缓解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六)转运护理在转运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将患者固定在担架上,防止颠簸和意外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