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善于借助比喻、拟人、排比、对照、 引用等修辞手段来描绘自然景象,把原来 虚无缥缈的东西具体化。 文字简洁准确,富有诗意。 “将抽象的自然科学知识予以诗性的表达、 哲学的表达”,并且这种表达是“形神和 谐、启智启美”能够给人艺术上的审美享 受。 (杨文丰:《自然笔记· 自跋》)
作业:
请你借鉴《自然笔记》的笔法,选择一个你 熟悉的自然现象,写一个有情境、有理趣 的片断。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蓝地球”。第l段指出围绕地 球的大气层是蓝色的;第2—3段介绍 大气的蓝色是阳光与空气相遇而成; 第4段表达了在蓝色天宇下人类能和平 安宁生活的美好愿望。
第二部分:“„晨昏线‟寓言”。第1段说明 晨昏线是白天与黑夜在地球表面上的 交界线;第2段指出由于自然因素的复 杂,晨昏线对光与暗的划分并不均匀 ;第3段揭示晨昏线的社会意义:昭示 光明与黑暗永远共存的道理。
温泉般汩动、往地球泼泻的阳光,总要与拥 抱、呵护地球的空气邂逅。 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阳光与 空气相遇时极富人情化的动态场景。“泼 泻”写出阳光自上而下的动态;“拥抱”、 “呵护”写出空气既无所不包,又轻柔飘 渺的特点;“邂逅”一词,使得阳光与空 气的偶然相遇充满浪漫色彩,予人以美好 的想象。
再见
以海陆上自然景 物的“表现” 来划分风级, 并由此联想到人 类社会的森严 等级。
《九 级 浪》
风暴中漂泊的人 们,他们栖居在帆船 的残余物上,为了生 存,拼命挣扎,狂风 巨浪,呼啸而来。暴 风雨中的船与人,表 现了人与大自然的抗 衡,表现了自然的巨 大力量与不可抗拒性。
位 置
树木位置不同所引 起生存环境的差异, 人类的出身贵贱也 许有同样的意义。
包容一切的空气:
包容一切的空气:空气无处 不在,她的特征和作用。 以比喻领起每一段,非常 形象地描述了空气与地球 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 也使文章对包容一切的空 气的神情赞美显得水到渠 成,合情合理,字里行间 充满了人类对“空气”的赞 美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