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4.65 MB
- 文档页数: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旅游规划与开发成为了打造优质旅游目的地的关键环节。
其中,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更是重中之重,它们直接影响着旅游地的吸引力、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旅游规划与开发中主题定位的重要性主题定位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灵魂所在。
一个清晰、独特且富有吸引力的主题能够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吸引游客的目光。
首先,主题定位能够赋予旅游地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比如,以“浪漫海滨度假”为主题的旅游地,会着重打造优美的海滩、温馨的海滨酒店以及丰富的情侣活动;而以“历史文化探秘”为主题的地方,则会注重保护和展示古老的建筑、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
其次,主题定位有助于形成品牌形象。
当游客对某个主题产生深刻的印象和认同感时,他们更容易将这个旅游地与特定的形象联系起来,从而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例如,提到“童话小镇”,人们可能会立刻想到色彩斑斓的房屋、充满奇幻元素的街道。
再者,明确的主题定位能够指导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
根据主题,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旅游线路、推出特色活动和商品,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消费意愿。
二、如何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1、深入挖掘当地资源对旅游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例如,某地区拥有壮观的瀑布、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那么可以考虑将“自然奇观与民族风情”作为主题。
2、分析市场需求了解游客的喜好、需求和旅游趋势,以便确定能够吸引目标市场的主题。
如今,人们对健康养生、生态环保、亲子互动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旅游地可以据此确定相应的主题。
3、突出特色与差异化避免与周边旅游地的主题雷同,寻找自身独特的卖点。
比如,在众多以山水风光为主题的旅游地中,突出本地独特的地质景观或与众不同的文化体验。
4、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主题不仅要吸引人,还要考虑在实际开发中是否可行,是否能够长期保持吸引力和竞争力。
旅游创意开发之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第六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名词解释20′1、主题:“主题”即Theme,它是区域旅游规划的理念核⼼。
旅游主题是在旅游区的建设和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过程中被不断地展⽰和体现出来的⼀种理念或价值观念。
2、功能分区:旅游的功能分区实际上是在现有旅游区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旅游区功能在空间上的重新定位。
3、旅游形象:旅游形象旅游⽬的地传递给旅游者信息的集合,是⼀个⾮常复杂的概念,从旅游美学的⾓度来看,它由三个维度构成:功能——⼼理维;实质——幻象维;泛征——特征维。
4、三区结构模式:弗斯特(Forster)曾提出⼀个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核⼼是受到严密保护的⾃然区,限制乃⾄禁⽌游客进⼊。
围绕它的便是娱乐区,在规划娱乐区时配置了野营、划船、越野、观景点等服务设施。
最外层是服务区,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有饭店、餐厅、商店或或⾼密度的娱乐设施。
⼆、判断题15′1、旅游区功能分区可以由规划者任意决定。
×2、旅游区形象定位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历史形象、本底形象、市场感知形象等。
√3、点轴式空间布局模式较⽹状空间模式要好。
×4、节庆活动对于旅游形象的推⼴具有较为积极的作⽤。
√5、旅游形象对于旅游者⽽⾔要经过三个阶段才会逐步确⽴。
√三、简答题20′1、旅游主题的层次(1)区域发展⽬标定位(2)区域功能定位(3)区域形象定位2、旅游形象的特征(1)综合性(2)稳定性(3)可塑性3、旅游形象定位的三要素(1)主体个性(2)传达⽅式(3)受众认知4、功能分区的原则(1)突出分区原则(2)集中功能单元(3)协调功能分区(4)合理规划动视线(5)保护旅游环境四、资料分析题15′根据上图对旅游规划中的双核式空间布局模式的特点和适应范围加以介绍。
该布局模式由特拉维斯(Travis)1974年提出,该布局⽅法为游客需求与⾃然保护区之间提供了⼀种商业纽带,通过精⼼的设计,将服务功能集中在⼀个辅助型社区内,处于保护区的边缘。
第六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一、名词解释20′1、主题2、功能分区3、旅游形象4、三区结构模式二、判断题15′1、旅游区功能分区可以由规划者任意决定。
2、旅游区形象定位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历史形象、本底形象、市场感知形象等。
3、点轴式空间布局模式较网状空间模式要好。
4、节庆活动对于旅游形象的推广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5、旅游形象对于旅游者而言要经过三个阶段才会逐步确立。
三、简答题20′1、旅游主题的层次2、旅游形象的特征3、旅游形象定位的三要素4、功能分区的原则四、资料分析题15′根据上图对旅游规划中的双核式空间布局模式的特点和适应范围加以介绍。
五、论述题30′1、旅游形象的形成过程及对目的地营销的启示。
2、试举例说明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主题”即Theme,它是区域旅游规划的理念核心。
旅游主题是在旅游区的建设和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过程中被不断地展示和体现出来的一种理念或价值观念。
2、旅游的功能分区实际上是在现有旅游区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旅游区功能在空间上的重新定位。
3、旅游形象旅游目的地传递给旅游者信息的集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看,它由三个维度构成:功能——心理维;实质——幻象维;泛征——特征维。
4、弗斯特(Forster)曾提出一个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核心是受到严密保护的自然区,限制乃至禁止游客进入。
围绕它的便是娱乐区,在规划娱乐区时配置了野营、划船、越野、观景点等服务设施。
最外层是服务区,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有饭店、餐厅、商店或或高密度的娱乐设施。
二、判断题×√×√√三、简答题1、(1)区域发展目标定位(2)区域功能定位(3)区域形象定位2、(1)综合性(2)稳定性(3)可塑性3、(1)主体个性(2)传达方式(3)受众认知4、(1)突出分区原则(2)集中功能单元(3)协调功能分区(4)合理规划动视线(5)保护旅游环境四、资料分析题该布局模式由特拉维斯(Travis)1974年提出,该布局方法为游客需求与自然保护区之间提供了一种商业纽带,通过精心的设计,将服务功能集中在一个辅助型社区内,处于保护区的边缘。
园区定位与功能分区一、园区定位1、总体定位根据园区地理区位环境资源条件、经济优势和特点,园区农业必须与世界农业“持续农业”相接轨,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原则,园区定位指向——钱塘江滩涂农业生态湿地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
主要内容是保护和改善滩涂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滩涂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保持农业适度增长,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障农产品安全。
2、具体定位①主要功能定位主要定位为三大功能,即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发展以生态农业、加工业、观光业为主的生态经济。
②主要科技项目定位生物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不可再生资源替代技术、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技术,以及废弃物料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技术系列。
③主要经营项目定位生态农业主要以绿色蔬菜、水产品为主;绿色农产品加工,规划期以当地农产品加工为主,逐步和引进国外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创造条件引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加工的精细程度和附加值;生态农业观光业主要是观光、旅游、休闲。
④主要市场定位产品目标市场是杭州、宁波、上海等大中城市,部分出口。
生态农业观光业规划期客源以杭州、上海为主体,远期客源将发展到全国乃至国际旅游市场。
⑤主要建设模式定位根据滩涂自然资源特点,农业生产现状和国内外生态农业建设的经验,主要建设模式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型、物质循环再生多级利用型、生物共生互补资源高效利用型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型。
⑥主要效益定位把生态效益摆在首位,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在农业环境质量日益改观和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保持农业适度增长。
二、功能区块的划分与布局各功能区的布局以原有生态资源特点和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依据,结合园区项目发展需要,按照产业关联、相辅相成、交汇融合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布局。
全区总体上划分为3大功能区:1、生态农业生产区。
2、生态农业加工区。
3、生态农业观光区。
(一)生态农业生产区1、本区概况规划总面积2万亩,几乎园区内种养业用地大部分可纳入生态农业产业区,这些面积1993年以后均经过不同程度的土地整理和改良,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和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