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37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基础知识必备(一)减数分裂1.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2.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4.场所: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
5.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三)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实质: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的过程。
3.过程4.结果(1)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受精卵中染色体的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2)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由卵细胞提供。
5.意义(1)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1、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1.装片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2.显微观察二、通关秘籍1、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特殊在何处?(1)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2)有独特的染色体行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3)分裂结果:一个细胞分裂可得到四个细胞,并且染色体数目减半;(4)形成的是生殖细胞而不是体细胞。
2、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理解1.细胞的减数分裂2.配子的形成过程和受精过程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应用1.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1.精子的形成过程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一、减数分裂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1)间期:①染色体行为变化: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②细胞变化: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
(2)分裂期:①染色体行为变化: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四分体:联会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其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交叉互换现象↓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②细胞变化:1个初级精母细胞→ 2个次级精母细胞。
③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2N→N。
2.减数第二次分裂(1)间期:通常没有或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2)分裂期: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形成4个精细胞,每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减少一半。
3.精子的成熟4个精细胞经复杂的变形形成4个精子。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形成场所:卵巢。
(2)形成过程:(3)染色体的变化:与精子形成过程基本相同。
(4)变化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
四、受精作用(1)定义: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①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②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③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
(4)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5)意义:①子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一、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是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NA数)比原来的减少了一半。
2、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但X和Y也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的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1个四分体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分子DNA。
(二)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各时期特点:间期(准备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减Ⅰ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减Ⅰ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Ⅰ末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DNA减半;减Ⅱ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减Ⅱ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减Ⅱ末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精子细胞。
精子细胞变形成精子。
(三)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异同:相同点:与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染色体、DNA分子变化过程与特点完全相同。
不同点:①、精子形成时两次分裂都是均等分裂,产生四个精子细胞。
卵细胞形成时两次都是不均等分裂(但第一极体分裂成两个第二极体时是均等分裂),只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②、精子细胞须经变形才成为有受精能力精子,卵细胞不需经过变形即有受精能力。
③、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卵细胞在卵巢中形成。
在动物的精 (卵)巢中,精(卵)原细胞可以进行两种分裂方式,如果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的仍然是精(卵)原细胞,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是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四)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识别、融合的过程。
2011高三生物考点狂背系列: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附配套练习)考点脉络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考点狂背:1.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2.同源染色体 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联会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4.四分体 联会时,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这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叫做四分体。
也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的时候。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
6.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7.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点击冲A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减数分裂发生在A.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中B.人的卵原细胞发育成卵细胞的过程中C.人的生发层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过程中D.动物精原细胞形成精原细胞的过程中2.牛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期间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也不分裂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D.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3.在减数分裂中,家兔的初级卵母细胞有22个四分体,则其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A.11个B.11对22个C.不成对的22个D.44个4.关于四分体正确的叙述是A.四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四分体B.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D.一个四分体就是两对染色体5.下列三组数字为果蝇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及 DNA 在各期的变化数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第组为 DNA 的变化值,第组为染色体的变化值,第组为染色单体变化值.A. 2, 3,1B. 1,2,3C. 3,1,2D.3,2,1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D.复制→联会→分离→分裂7.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曲线和分裂过程中各分裂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图,其中错误有()处。
高一生物上册知识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高一生物大家学习了很多知识点,生物是一门记忆类的学科,需要大家经常回顾才能记忆深刻,为了加深大家对高一生物知识点的记忆,为大家整理了高一生物上册知识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一、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概念(1)条件: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
(2)主要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4)理解如下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二细胞分裂两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场所有性生殖器官2、减数分裂的过程(1)间期: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点拨:细胞的减数分裂是一个动态的渐变过程,每一个时期的转变都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判断不同时期时要根据该时期的主要特征。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核DNA随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减半,但质DNA不一定平分,因此质DNA不一定减半。
二、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1)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2)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3)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5、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三、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的步骤(1) 低倍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2)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利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识别不同时期的细胞。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基本概念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有性生殖器官、卵巢、睾丸、精巢;原始的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卵)细胞、精子、极体;联会、四分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受精作用(二)知识网络(三)疑难解析减数分裂只有实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才有实行减数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
具有原始生殖细胞(性原细胞)的器官称为生殖腺,雌性动物是卵巢,雄性动物是睾丸。
减数分裂是一种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却连续分裂2次的分裂方式,分裂的结果是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性原细胞(或体细胞)减少了一半。
对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染色体的复制时间在性原细胞发育成性母细胞的过程中,即在同源染色体联会之前早就已经复制完成了;二是联会发生在染色体缩短变粗的早期,发生联会的过程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所以教材中的减数分裂图解表示联会的图中一个染色体中未画出2条染色单体;三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目的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要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还要发生交叉互换,这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四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着丝点分裂,实现染色单体彼此分开,所以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未变,但DNA分子数减少一半;五是第二次分裂程的次级性母细胞的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但与有丝分裂过程不同的是一般已不存有同源染色体。
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重点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
①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比较: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自始至终存有着同源染色体,而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有同源染色体。
区分同源染色体的依据在高中生物阶段有两点:一是染色体的大小,同源染色体一般形成和大小相似或相同;二是着丝点位置,着丝点的位置有端着丝点,也有中间着丝点的,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应是相同的。
知识清单(二十二)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相关概念1.减数分裂1)发生范围:进行的生物2)发生时间:从(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发展到(如精子或卵子)的过程中。
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次。
4)结果:新产生生殖细胞的比原始的生殖细胞;2.同源染色体1)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一条来自;2)除染色体外,形态和大小。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两两配对。
3.非同源染色体1)形态和大小。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或‘不能’)两两配对。
4.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上的两条染色体。
5.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一上的两条染色体。
思考:下图中哪些是姐妹染色单体,哪些是非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6.联会1)时间:。
2)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进行,形成一个。
3)1个四分体= 对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 条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思考:有丝分裂有无联会现象?()判断:只要是联会的染色体,不管形态大小是否相同,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7.交叉互换1)时间:。
2)对象:发生于之间。
3)本质:发生了。
8.染色体组(若某生物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则该生物为倍体,以此类推。
)1)一个染色体组为,一般形态、大小、功能各不相同。
2)一个染色体组拥有控制该物种的。
判断方法:a. 。
b. 。
c. 。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个精原细胞思考: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1)染色体复制在什么时期?,染色体加倍和减半在什么时期?;2)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完成什么工作?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完成什么工作?3)怎样精确做到染色体减半?4)所有细胞分裂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期?精子形成过程小结如下:(请圈内写出细胞名称)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变形(1)进行复制(2)细胞体积个初级精母细胞个次级精母细胞(只得到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总数的)(6)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移向两极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思考:1)人的体细胞中有46个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形成多少个四分体?2)XY 型雄性个体什么细胞中含XX 两条染色体? 3)10对等位基因的某个精原细胞可产生几种精子?小结:交叉互换: 时, 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的现象, 例如:右图 (填①或②)①和②的本质区别是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场所、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和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思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有哪些?四、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DNA 数量的变化规律染色体数五、受精作用1.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高一生物教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2.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同源染色体:上面已经有了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上面已经有了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3.减数分裂特点:复制一次,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且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场所:生殖器官内4.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5.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1)、方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2)例题: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何时期图。
[解析]:甲图细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且每一端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及其意义。
o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o掌握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类比学习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生命延续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及其意义。
•难点: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受精作用的机制。
三、教学准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动画演示和相关图示。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实验材料(如有条件)。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回顾有丝分裂的内容,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和重要性。
o介绍受精作用在生物繁殖中的作用和意义。
2.新课讲解o讲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过程,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o讲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包括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融合以及受精卵中染色体的变化。
强调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染色体数目恒定的重要性。
3.观察与分析(如有条件)o教师演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实验,如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或植物花粉的受精过程。
o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实验材料,记录观察结果,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和分析。
4.小组讨论与交流o学生分组讨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机制。
o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5.总结与提升o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强调它们在生物繁殖和进化中的重要性。
o引导学生思考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如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生物体繁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过程。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中染色体的减少和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受精作用是指两个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融合。
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保证了生物的遗传信息能够在繁殖过程中传递和遗传,从而维持种群的多样性和进化。
以下是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详细介绍。
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中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过程。
在原细胞分裂的基础上,减数分裂经历两次细胞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的生殖细胞。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减数分裂一和减数分裂二在减数分裂二中,与有丝分裂类似,细胞核再次分裂并形成四个单染色体的生殖细胞。
这两个过程一起组成了减数分裂,最终形成四个单倍体的细胞。
受精作用是指两个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融合,形成一个受精卵。
这个过程也被称为受精或合子形成。
受精发生在动物和植物的繁殖中,是有性生殖的重要过程之一受精作用发生在生殖细胞结合的过程中,一般涉及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精子是雄性生殖细胞,由雄性生殖系统中的生殖细胞形成。
卵子是雌性生殖细胞,由雌性生殖系统中的生殖细胞形成。
精子和卵子都只有一个单倍体的染色体组成。
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一般在雌性体内发生,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随后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物体。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经过减数分裂减半的,保证了下一代细胞的遗传信息和基因组的稳定。
受精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新的个体的形成,其遗传信息是来自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同作用,保证了生物体在繁殖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组的稳定。
减数分裂通过重组和交换遗传物质来产生新的染色体组合,增加遗传多样性;受精作用通过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产生新的个体,维持了物种的存在和进化。
这两个过程相互补充和促进,确保了生物体繁殖的成功和后代的遗传多样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1、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1个精原细胞(2n)1个卵原细胞(2n)↓间期:染色体复制细胞体积增大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1个初级精母细胞(2n)1个初级卵母细胞(2n)↓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个次级精母细胞(n)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前期:(n)↓中期:(n)↓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两组染色体,染色体体数目加倍(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n)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n)4个精细胞(n)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变形↓4个精子(n)极体退化消失,只形成一个卵细胞(n)(1)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2)四分体: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的状态。
区分:四分体、(非)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1、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有重要意义。
3、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DNA、染色体的变化DNA4n2nn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卵母细胞、减数第二分裂后期,看一极)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一分裂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减一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注:“一极”指分裂中后期的细胞从中分开,只看半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
讲义十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梳理】一、减数分裂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强调:(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2.过程精子形成过程:(形成部位:睾丸)精原略增复并列,同源联会四分体;两两并列赤道板,数目减半向两极。
次级精母再分裂,染色单体相分离;数目同前四细胞,复杂变形四精子。
注:①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纺锺体的形成,核膜、核仁的解体与重建情况与一般的有丝分裂相同。
②教材中关于细胞图示中,侧重于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没有区分染色体与染色质两种形态。
③要注意联会与形成四分体均发生在前期,此时染色体已复制。
染色体复制 细胞一分为二 细胞一分为二 变形1 12 44细胞数染色体数:2N2N NN N 染色单体:0→4N 4N 2N 0 0 DNA 分子 2a →4a 4a2aa a同源染色体对数n n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四分体排在细胞中央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染色体平均分配,数目 减半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 复制一次 精子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原细胞变形 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及末期与一般有丝分裂的相应时期相似2N精子着丝点分裂、单体分离 N联会、四分体、同原染色体分离 2N复制 2N变形 N 精原细胞精原细胞精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 母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 2N着丝点分裂、单体分离联会、四分体、同原染色体分离 2N复制 2N卵原细胞卵原细胞卵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 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极体N极体 极体极体 消失NNN卵细胞形成过程:(形成部位:卵巢)①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②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数目不同:1个卵原细胞只产生1个卵细胞(另3个是极体)③卵细胞不需变形即成为成熟的生殖细胞与精子形成 过程的比较相同点: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与精子的形成过程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