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骨折
- 格式:pptx
- 大小:5.30 MB
- 文档页数:80
老年慢性病——科普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一、什么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问题,它是由于骨骼的疏松和骨质减少而导致的脊柱骨折。
这种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骨骼质量的下降,这使得脊柱的压力和力量承受能力下降。
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因为它可能会导致长期的健康问题和疼痛。
二、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检查方法:检查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方法包括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骨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如果病情较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以确定骨质疏松的程度。
骨密度检查是一种测量骨骼密度的方法。
骨密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骨骼的健康状况。
这种检查通常使用X射线或超声波。
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主要表现:1.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主要表现是背部疼痛。
患者可能会感到背部沉重和僵硬,这是由于脊柱骨折导致的压力和疼痛。
这种疼痛通常会在活动时加重,例如弯腰或转身。
在严重的情况下,疼痛可能会持续数周或数月。
2.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还可能导致身高缩短。
这是由于患者的脊柱骨折导致脊椎压缩,从而使身高缩短。
这种情况通常在患者超过50岁时更为常见。
3.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还可能导致胸部和腹部疼痛。
这是由于脊柱骨折导致的压力和疼痛向周围器官传导。
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消化不良和腹部不适。
4.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还可能导致脊柱畸形。
当脊柱骨折愈合时,可能会发生骨折处的畸形。
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患者的姿势异常、驼背和肩膀不平。
四、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高危人群有哪些?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
该疾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女性、年龄较大的人、低体重、长期使用激素药物、久坐或长期卧床不起的人、吸烟者、过度饮酒者等。
1.女性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高危人群。
由于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导致骨钙流失加快,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
女性在绝经后的前10年内,骨质流失速度更快,因此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骨折研究报告总结
骨质疏松骨折研究报告总结出,骨质疏松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
研究表明,骨质疏松骨折与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相关,主要影响脊椎、髋部和腕骨。
家族遗传、性别、年龄、激素水平、营养不良等是骨质疏松骨折的主要风险因素。
识别和诊断骨质疏松骨折是至关重要的,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骨密度检测、X射线和磁共振成像。
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通过骨密度治疗和药物治疗来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的风险。
手术治疗通常用于严重骨折或其他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
预防骨质疏松骨折是关键,主要包括饮食调整、适度运动、避免摔倒和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
此外,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也是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重要手段。
骨质疏松骨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包括疼痛、残疾和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对于减少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不过,该报告也指出目前对于骨质疏松骨折的研究还有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以提高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护理及研究进展摘要:骨质疏松多发于老年群体,在临床十分常见,是一种极易导致骨折的疾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对老年人群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致残、致死等重要性。
及时治疗和干预至关重要,同时应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进一步促进其康复。
本文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护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受损为主要表现,导致骨痛、骨脆性提高,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女性的发病率较高。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脆性明显增加,如果受到轻微外力的碰撞或者震动,极易引发骨折,且治疗难度大,愈合困难,致畸率和致死率较高,对患者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早期阶段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1.老年人高发,女性常见研究表明,45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骨密度测定值逐渐下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60~64岁女性因为停经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较高[1]。
1.2骨折发生时无明显诱因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保护因素为骨密度,而患者的年龄、饮食不当、跌倒及脆性骨折史是发生骨折的常见危险因素。
因此对患者实施护理时,应全面了解相关危险因素,降低骨折发生率。
1.3愈合缓慢老年患者本身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明显,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骨折后愈合缓慢,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后多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活动严重受限,极易导致其他并发症,对老年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
1.4复发性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内分泌发生明显变化,骨钙流失严重,骨骼较脆且易裂,同时部分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极易导致血钙流失严重,这也是老年患者多处自发骨折的危险因素[2]。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体会【摘要】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急性骨科问题,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从护理原则、预防措施、日常护理、康复训练和饮食调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遵循科学的护理原则,加强老年人的骨骼健康管理,提倡加强锻炼、合理营养和定期康复训练。
日常护理要做好骨折部位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要注重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还可以避免再次骨折的发生。
护理人员要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服务质量,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提供更加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护理、体会、引言、护理原则、预防措施、日常护理、康复训练、饮食调理、结论、护理心得、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再次骨折1. 引言1.1 概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主要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头变脆弱易折断。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尤其是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心理上的困扰。
对于这类患者,及时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体会,包括护理原则、预防措施、日常护理、康复训练和饮食调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文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如何正确护理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
2. 正文2.1 护理原则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原则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护理原则:1. 多学习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对疼痛、营养、情绪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2. 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避免剧烈活动或碰撞,防止骨折再次发生或出现移位。
及时更换干净的敷料,避免感染,定期进行X光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3. 合理控制疼痛,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如药物治疗或物理疗法,保障患者的舒适。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治疗和康复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再发骨折的风险增加、已成为临床骨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难题,本文整理相关检查、诊断与治疗注意事项,并分别讲述了各种常见脆性骨折诊治。
概述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 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
椎体压缩骨折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50岁以后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增龄而渐增,80 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
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①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②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③再骨折发生的风险高。
④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且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
⑤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⑥多见于老年人群,常有合并症,全身状况差,并发症多,治疗复杂临床表现1、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骨折后骨折部位出现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骨折特有的表现。
2、身高变矮、驼背骨质疏松老人,椎体主要由松质骨组成,较早出现骨量减少,发生压缩性骨折,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
3、疼痛.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导致疼痛或疼痛加重。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折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1、X线: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X 线片除具有骨折的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
2、CT 平扫 + 三维:常用于判断骨折的程度和粉碎情况,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周壁是否完整、椎管内的压迫情况,还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后评估与康复指导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骨质疏松性骨折不仅给老年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因此,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准确的预后评估,并给予科学合理的康复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骨密度降低,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与年轻人的骨折不同,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以下特点:1、骨折愈合缓慢老年人新陈代谢减缓,血液循环较差,营养供应不足,导致骨折愈合时间延长。
2、并发症多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骨折后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风险。
3、致残率高由于骨折愈合不良和并发症的影响,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往往容易留下残疾,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二、预后评估的重要性预后评估是对患者疾病发展趋势和结局的预测,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来说,准确的预后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1、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通过 X 光、CT 等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断端的对位对线、骨痂形成情况等,评估骨折愈合的进度和质量。
2、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评估其对治疗和康复的耐受能力。
3、评估生活质量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日常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等,评估骨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预后评估的指标1、骨密度骨密度是评估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预测骨折愈合和再骨折风险的重要依据。
2、骨折类型和部位不同类型和部位的骨折,其愈合时间和预后也不同。
例如,髋部骨折的预后相对较差,而手腕部骨折的预后相对较好。
3、年龄和健康状况年龄越大、健康状况越差的患者,骨折愈合越困难,预后也越差。
4、治疗方法和依从性合理的治疗方法和患者良好的依从性有助于提高骨折愈合率和预后。
2024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研究进展(全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2]。
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具有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等特点[3]。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普通创伤性骨折的区别主要在于,骨折部位的骨量低、骨质量差,其内固定及其植入物容易发生松动和脱出现象,骨折愈合能力也因此而下降,骨折后如果缺乏早期并且全面的治疗,很容易导致骨折后不愈合或二次骨折的发生[4]。
目前国内外对于OP的防治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已有详细的阐述[5-10]。
但聚焦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治疗方法还主要以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热敷和推拿为主,物理因子的治疗又相对较为保守,同时缺乏规范化的综合康复分析[11-14]。
由于OP导致骨骼变脆和易碎,骨折的稳定性可能会下降,导致骨折愈合过程变慢,医护工作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力度的过大过小都会造成康复的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康复工作的难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较低,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和骨细胞的活性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骨折的愈合时间延长,增加了再次骨折的风险,过早开展康复则可能造成骨折复位不稳再次发生骨折的情况,而过迟开展康复容易出现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从而错过最佳的康复时机,所以需要更加细致的康复[15-17]。
本文旨在提出评估术前康复达到标准的方法、如何灵活运用VAS评分、充分发挥康复器具的作用、加强冲击波和水疗等物理因子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具体的康复综合分析内容,以期能对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相关参考。
1 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的意义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防止二次骨折发生,以及骨折早期并且全面的康复至关重要[18]。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可分为3个阶段:急性期、急性后期和康复期。
在急性期和急性后期,目的是控制疼痛,保持骨折的稳定性,限制卧床休息,并保持患者尽可能的活动。
老年人骨质疏松预防骨折的重要措施预防骨折的重要措施骨折是老年人健康问题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骨质疏松加重了老年人骨折的风险。
因此,老年人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防止骨折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老年人骨质疏松预防骨折的重要措施。
1. 饮食健康饮食是人体所需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对于老年人的骨骼健康来说尤为重要。
老年人应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密度的增长和维持。
钙丰富的食物包括牛奶、酸奶、豆腐等。
此外,阳光是身体合成维生素D的一种方式,老年人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帮助身体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
2. 做适量的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加骨骼强度和稳定性,从而降低骨折风险。
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跳绳、太极拳等。
这些活动既能增加骨骼负荷,有利于骨骼健康,同时也可提高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3. 注意保护环境安全老年人的跌倒是导致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骨折,老年人应关注居住环境的安全。
在家里,应该保持地面的干燥、整洁,最好使用防滑地毯或胶垫。
在浴室和厕所等容易滑倒的地方,可以安装扶手和防滑垫。
此外,老年人还应该注意合理安排家具摆放,避免家具布置过于拥挤,容易发生撞击的情况。
4. 合理用药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骨骼的健康,增加骨折的风险。
老年人应该遵医嘱,合理用药。
如果正在接受治疗或药物,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询问其对骨骼健康的影响,以便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5.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骨折的重要措施之一。
戒烟限酒,减少摄入咖啡因,不吃或少吃含有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对于保持骨骼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老年人还应该保持适当的体重,以减少身体负荷,降低骨折的风险。
总结:老年人骨质疏松预防骨折的重要措施包括:饮食健康、适量运动、保护环境安全、合理用药以及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老年人可以降低骨折的风险,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稳定。
因此,老年人及其家人应该重视这些措施,共同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骨质疏松骨折是指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
其发生原因主要与骨质疏松引起骨质密度减少和骨组织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骨质脆弱和骨折易发性增加有关。
下面是骨质疏松骨折的诊疗指南。
一、诊断1.病史:了解病人的个人史、家族史、药物史、饮食史等情况,特别是病人是否曾有骨折史。
2.体格检查:检查病人的身高、体重、骨骼压痛等情况。
3.骨密度检查:可以采取量子束、超声波、骨密度仪等方式测定骨密度,危险分级评估。
4.影像学检查:X线、磁共振等能够检测骨折或病变。
5.实验室检查:主要检查骨代谢指标如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等。
二、治疗1.非手术治疗(1)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的骨质疏松或骨折,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如钙剂、维生素D类药物、双磷酸盐等。
(2)康复训练:可进行康复训练,增强患者的骨密度和肌肉力量。
(1)骨折复位:对于骨折复位困难的患者,可采用手术进行复位。
(2)内固定:内固定手术主要是将金属板、钢钉等置入骨内固定骨折,使其恢复正常。
(3)关节置换:对于骨质疏松引起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可采取关节置换手术,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三、预防1.饮食:建议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肉类、蔬菜等。
2.体育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人体骨密度和肌肉力量。
3.避免抽烟和饮酒:长期抽烟和饮酒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加重,增加骨折风险。
4.药物预防:中度和高度危险的患者可采取药物预防,如钙剂、维生素D类药物、双磷酸盐等。
5.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进行预防和治疗。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手术方案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老年人中
更为常见。
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骼变脆,即使是轻微的压力也可能
导致椎体骨折。
这种情况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因此,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手术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治疗通常是针对严重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一种有效方式。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稳定椎体,减轻疼痛,恢复患者的活动功能。
以
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术方案:
1. 椎体成形术,这种手术通过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或其他填充
物来加固椎体,从而恢复椎体的高度和稳定性。
这有助于减轻疼痛
并预防进一步的塌陷。
2. 椎体内固定术,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使用金属螺钉、钢板或
其他植入物来固定椎体,以稳定骨折部位。
这有助于加强椎体的稳
定性和支撑力。
3. 椎体置换术,在严重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情况下,可能需要
进行椎体置换手术,即将受损的椎体移除并替换成人工椎体或其他
植入物。
无论采取哪种手术方案,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骨密度、骨折类型和身体状况等因素。
手术治疗通常需要与康复计划结合,
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恢复正常生活。
总的来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手术方案的选择应该是个性化的,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手术治疗,患者可以减轻疼痛,恢复活动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老年人腰背痛的“隐形杀手”发布时间:2021-04-08T15:38:44.087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4期作者:徐海平[导读] 人一旦年龄大了往往是疾病缠身,例如血压高、血糖高、浑身酸疼等,大多数人都习以为常了,徐海平邛崃东华医院四川成都 611530人一旦年龄大了往往是疾病缠身,例如血压高、血糖高、浑身酸疼等,大多数人都习以为常了,也不认为是什么大事。
腰背痛可以说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通病”,一部分人是因为年轻时工作强度大造成的,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疾病导致的,但是因为没有得到重视而耽误了疾病的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多见于老年人,骨折的原因是骨质疏松。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椎体部位存在钙质的异常流失,造成椎体部位的骨量减少,引起了骨质疏松,对椎体的牢固性造成了影响,致使椎体的承重力下降,在受到外伤时就容易引起椎体压缩骨折,出现腰背痛。
一、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原因及表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骨量、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使得老年人在生活中受到一些轻微损伤都可能引起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表现是腰背痛,也可能伴随下肢神经症状。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常见诱发因素是跌倒、搬运重物、急起急坐、乘车颠簸以及剧烈咳嗽等,均是诱发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诱因。
老年人在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以后,在正常行走、站立、坐姿以及躺着的时候都不会有特别明显的腰背痛感觉,但是在进行翻身或者改变姿势的时候会出现疼痛加剧。
老年人的腿脚不便,活动能力下降,在行走的过程中容易被地面上的凸出物绊倒。
另外,在我国的北方,进入冬天以后经常下雪,雪后的地面会存在积雪,路面很滑,老年人在行走的时候非常容易滑倒,造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已经大不如前,不像年轻人一样摔倒后站起来拍拍屁股就好了,老年人在摔倒后半天都起不来,虽然起来以后没有特别明显的疼痛感,也可以正常的行走和活动,但是可能在第二天或者几天后出现越来越明显的腰背痛,在翻身、坐起以及躺下的过程中比较强烈。
第五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原发性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其实骨质疏松以骨强度降低为特征,骨强度包括骨质量和骨量,骨质量重要,但是临床上不容易测量;骨量可以进行测量,是目前临床通行做法。
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妇女人群中,在老年男性和有基础疾病高危也会发生,衰老始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
女性绝经后十年以后骨质疏松相关骨折呈现迅速增加,甚至呈现指数增长,所以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骨质疏松实际上为老年疾病。
骨质疏松主要影响是骨质疏松相关骨折,首先髋骨骨折危害最大,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是预防和治疗的重点;脊椎的压缩性骨折占骨质疏松骨折的近一半,驼背和身高降低为特征,相当多患者无症状,脊椎的压缩性骨折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理论上讲身体任何部位都会发生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其它部位骨折相对于髋骨骨折,脊椎压缩性骨折来说,对人体的影响小。
.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不可以纠正的危险因素雌激素缺乏骨折病史早期绝经(<45岁) 或双侧卵巢切除骨折病史患者第一代亲属无月经闭经(>1年)女性钙摄入不足高龄酗酒白种人视力差痴呆经常跌倒可能纠正危险因素体力活动不足吸烟身体状况差或虚弱低体重[<58 kg(127Ib)]一、病因与发病机制理解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的理论是弄清楚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各自负责重建过程形成和吸收两个过程,妇女绝经和衰老对重建过程影响最大,加速了重建过程。
其它内外因素也主要通过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影响骨的重建。
骨重建是成人骨代谢的主要过程。
骨重建有两个主要作用:①修复骨骼的微损害以维持骨的强度。
②为血液提供血清钙以维持钙离子的平衡。
骨重建受几种循环激素的调节,包括雌激素、雄激素、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等,同时也受多种局部生长因子的调节例如IGF - I和 - Ⅱ、转化生长因子(TGF)β、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THrP)、ILs,前列腺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