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学科模块学分考核认定表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2
商丘市回民高级中学学分认定及管理暂行规定学分管理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课改的配套措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构建适应社会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需要的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制度的需要.实施学分管理,既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理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也有利于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发挥教师专长,促进教育知识更新和科研水平提高。
为有效实施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的认定和管理,促进高中新课程方案顺利实施,保证学分认定的真实性、严肃性,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豫教基(2008]138号) 、《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教基[2008]530号)和《河南省普通高中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现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我校学分认定管理规定。
一、学分认定管理的领导机构1.学分认定委员会主任:马昌永副主任:黄述学成员:李社渊,耿春智,张凤华,陈忠民,逯传敏,沙宏伟,张健,孟召雷及各年级组长。
2.学科学分认定小组组长:学科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成员:学科任课教师3.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小组(1)研究性学习小组组长:张健,程黎成员:年级组长、班主任、研究性学习课题组指导老师(2)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小组组长:逯传敏副组长:沙宏伟成员: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二、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1、多样性原则。
突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将书面测试与非书面测试相结合;2、过程性原则。
评价不仅关注结果,而且要关注过程,将过程性评定等级与模块测试成绩相结合;3、发展性原则。
兼顾学生的差异和特长,使学生潜能得到发挥,通过选修和活动课来实现;4、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为了更有效地监控教育质量,将学分认定与学科水平测试相结合。
三、学分认定方法和认定程序1。
认定方法(1)学分认定以模块为单位,并根据该模块规定的学分分值予以认定。
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省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办法(试行)》和《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规范我校学生学分的认定和管理行为,保证学分认定的客观性、真实性、严肃性、公正性,促进高中新课程顺利推进,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法。
一、高中课程学习实行学分管理1、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情况。
学分管理是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习量的一种模式,它按照培养目标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学习和学生应得的总分,以取得规定的最低限度以上的总学分作为学生达到毕业程度的标准。
2、学分由我校组织认定。
学校成立学分认定领导小组和仲裁委员会,并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设立若干学分认定小组。
学分认定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担任。
①学分认定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组员:教研组长、各学科备课组长、各班学习委员、科代表、研究性学习组长(学生)职责是负责对实施学分的认定、评定的领导和指导。
②学分认定小组成员由同学科或同课程内容的任课教师担任。
职责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学分认定的具体实施细则。
③仲裁委员会由学校党总支、团委、学生会、各班班长、团支书等组成。
职责是负责对学分认定过程中学生的申诉、调查、核实和纠正等。
二、模块学习评价原则1.多样性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上让学生、同伴、家长、教师等多主体参与评价,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核学生的学习状态。
2.多元性原则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模块学习评价的目标,评价中要反映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状况,尤其应关注学生在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提升,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
3.过程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模块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即时、动态地了解学生,同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客观地评价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
鱼窝头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分认定方案番禺区鱼窝头中学广东省从2004年秋季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根据教育部2003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教学管理意见(试行)》等文件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教学实际,特制定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修习模块学分认定方案,并于2006年9月起试行。
2009—2012学年继续使用此方案。
一、模块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1、模块学分认定在一个模块终结考试后两周之内进行,由科任老师参照“《模块学分认定表》填写说明”指导学生填写好《鱼窝头中学高中学生模块学分认定表》。
2、学生修习的学分由学校根据相关规定认定,学分分值取整数。
3、学分认定是评价学生课程修习情况的一个重要的客观依据,评价旨在检查学生修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4、学分认定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又要反映学生的自我体验,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5、学分认定办法要简明、客观、科学、可操作性强。
既要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又要继承传统的好经验,力求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成长过程。
二、模块学分认定的依据1、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以模块为单位,并根据模块规定的学分分值进行认定。
2、学生修习某学科某模块时,学时达到规定要求、考勤符合学校规定、模块考核合格、学习过程综合评价等各个项目符合要求,模块综合评分达到60分以上(含60分),经确认,即可获得该模块所规定的学分。
三、模块学分认定的具体方法模块的综合评分以百分制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模块考试的成绩占60%;2、平时测验(包括中期检测)的成绩占15%;3、出勤及课堂情况占10%;4、日常作业占15%。
特别说明:模块考试是指该模块的终结性评价测试,根据学科的特点可以是纸笔考试、作品制作等多种形式,由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委托学科组或年级备课组)负责具体的命制试卷、评卷登分等工作。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学分认定办法(试行)进入高中新课程,学生的修习情况及课程计划落实情况实行学分管理。
为了进一步落实高中新课程方案,促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根据省、市有关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及有关科目的课程标准,特制定霍邱二中学分认定办法,在2006级高中新课程实验中试行。
一、学分认定委员会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情况。
具体设置如下:参照《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学校对学生的每门学科每个模块的学习都必须经过认真的考核后,方可认定学分,考核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我校从三个维度对学生予以考核:①学习出勤;②学习过程中表现性评价;③学业水平测试。
1、教师要认真记录学时数并统计学生实际学习时间,根据学时数认定相应等级:出勤97%以上(含97%)为A级;90%以上(含90%)为B级;80%以上(含80%)为C级;80%以下为D级。
出勤满分为100分,根据出勤率折算成实际得分作为学分认定依据之一。
2、学生过程中表现性评价从学习态度(10%),平时作业收交情况及平时成绩(50%)、学习纪律(20%)、教师评价(20%)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习过程中表现性评价满分为100分,教师从学习态度、作业收交情况及平时成绩、学习纪律三个维度,根据自评和他评的结果,再给出综合性印象性评价,确定出相应的分数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之一。
3、每一学科每一模块完成教学任务后必须进行相应模块考试。
模块考试的组织、命题、阅卷、评价原则上学校负责,一般采用百分制,测试后将分数转化成等级分:85-100分为A级;70-84分为B级,50-69分为C级,49分以下为D级。
学生如对取得成绩不满意,可选择重考一次,与模块补考同时安排。
4、按出勤占10%,学习过程表现表评价占30%,模块考试成绩占60%,进行综合评价赋分,然后转换成相应等级:88-100分为A级;75-87分为B级,60-74分为C级,59分以下为D级。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指导意见(试行)按照教育部和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后需要进行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工作。
为了做好这两项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意见,请各区县和学校参照执行。
一、学分要求普通高中学生须修满三年并且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必修116学分、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22学分、学习学校自主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6学分。
必修116学分包括:语文10学分、外语10学分、数学10学分、思想政治8学分、历史6学分、地理6学分、物理6学分、化学6学分、生物6学分、技术8学分(其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艺术6学分(或音乐、美术各3学分)、体育与健康11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学生修满144学分之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选修更多的模块,并获得更多的学分。
二、学分认定(一)学分认定的主体学分由学校认定。
学校应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由校长主持,由有关校、处领导和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
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应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校的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及相应的标准和程序,并对模块考核的成绩和学科教师所初步认定的学分进行审核、确认。
(二)学分认定的办法1.必修模块学分的认定学生修习各科目必修模块,每修完一个模块,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良好、模块考核的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学校应在学生修完某一模块且通过考核后及时予以认定。
2.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分的认定学生三年内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时间符合课程方案的规定,研究课题(或项目)都有活动方案、活动记录、研究结果以及综合性评价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学校应在学生完成每一个课题(或项目)后及时予以认定。
3.社区服务学分的认定学生三年内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不少于10天,且活动都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综合性评价以及相关单位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高中新课程学分确认及管理流程1. 学分确认1.1 课程学分认定根据《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学生需通过考试、考查、实践等方式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
各学科教师需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认定学分。
1.2 学分认定标准- 考试课程:学生成绩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80%以上,即可认定为学分。
- 考查课程:学生成绩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60%以上,即可认定为学分。
- 实践课程:学生完成课程规定的实践活动,经教师评估合格,即可认定为学分。
2. 学分管理2.1 学分记录学校需建立学分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学分进行记录。
各学科教师在认定学分后,需将学生的学分信息输入学分管理系统。
2.2 学分审核学校设立学分审核委员会,负责对学生的学分进行审核。
学分审核委员会需定期对学生的学分记录进行审核,确保学分认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3 学分查询与更正学生可通过登录学分管理系统,查询自己的学分记录。
如发现学分记录有误,可向学科教师或学分审核委员会提出更正申请。
3. 学分兑换与认定3.1 学分兑换学生可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竞赛等,获得额外学分。
额外学分可兑换为相应课程学分。
3.2 认定方式- 活动类: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经评审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 竞赛类:学生参加各级别的竞赛,获得规定奖项,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4. 学分管理流程4.1 学分认定- 教师评估:教师对学生研究成果进行评估,认定学分。
- 输入系统:教师将学分信息输入学分管理系统。
4.2 学分审核- 审核委员会审核:学分审核委员会定期对学分记录进行审核。
- 反馈审核结果:审核委员会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
4.3 学分更正- 学生提出更正申请:学生发现学分记录有误,向教师或学分审核委员会提出更正申请。
- 审核委员会处理:学分审核委员会对更正申请进行处理。
4.4 学分兑换- 学生参加活动或竞赛: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或竞赛。
- 获得额外学分:学生获得额外学分,兑换为相应课程学分。
枣庄市中学 20~20学年学期高中学生模块修习学分申请认定表姓名性别模块及名称(必修、选修)项目学习考勤情况过程课堂表现表现作业测验评价合计学分认定考试综合评价总分任课教师签名:意见学分认定小组意见学分认定委员会意见申请时间:年月日班级注册学号领域科目修习学时分值任课教师评分1010103070原始成绩:比例分:补考成绩:比例分:申请经研究同意学分获得学分学生本人(签字)年月日年月日组长签名:年月日委员会盖章年月日注:1、实修学时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4/5 以上方可参加学分认定考试,否则参加补考。
2、表格填完后,任课教师汇总上报学分认定小组进行学分认定,经复核后由学分认定委员会签署意见。
3、表格整理后放入学生成长档案袋,班主任收齐后上交教务处存档。
4、未获得学分学生的学分申请表单独存放,待补考合格后再放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中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姓名活动主题活动地点个人主要活动内容简述个人活动表现体会收获评价意见及评价等级注:班级注册学号活动时间年月日—月日参加人员活动组织者签名:年月日班干部(组长)评价意见签名:年月日服务部门评价意见签名(盖章)年月日活动组织者评价意见签名(盖章)年月日1、本表作为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高中阶段每学年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周,认定 2 学分,三年总计6学分。
2、评价意见主要填写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表姓名活动主题活动地点个人主要服务内容简述个人服务体会感想收获评价意见及评价等级班级注册学号活动时间年月日—月日参加人员活动组织者签名:年月日班干部(组长)评价意见签名:年月日服务社区(单位)评价及意见服务社区盖章(签名)年月日活动组织者评价意见组织者盖章(签名)年月日注:本表为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表,高中阶段三年内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 个工作日,认定 2 学分。
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申请表姓名:班级:注册学号:序活动活动组织者号时间地点123456789累计时间申请学分评定等级学分认定申请时间:年月日综合活动内容评价经研究同意获得学分学生本人(签字)小组意见组长签名:年月日学分认定委员会意见委员会盖章年月日注:综合评价根据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上的评价意见进行填写。
高中新课程学科模块学分考核认定表
学分认定的依据
学分认定的依据是学校已经开设、学生已经选修且经过考试(考核)已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模块)。
学生修习的课程(模块)达到的课程标准要求的条件是:
1、学生修习时间要至少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修习时间的4/5以上;
2、学分认定考试(考核)成绩合格;
学分认定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
学分认定考试难度为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命题和考试。
学分认定考核科目: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活动、社会实践及学校课程。
考核科目由任课教师制定考核方案并报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查后,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模块综合评价合格。
模块综合评价采用对学生学习量和学习过程表现及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的办法
(1).考试科目模块综合评价成绩=学习过程表现成绩(40分)+考试成绩(60分)
学习过程表现成绩(40分)=出勤分(满分10分)+课堂表现分(满分10分)+作业(满分10分)+平时测验分(满分10分)。
出勤分:迟到、早退扣0.5分/次,请假扣1分/节,旷课扣2分/节,扣完为止。
课堂表现分:优秀9-10分、良好7-9分、一般5-7分、差0-5分。
作业分:优秀9-10分、良好7-9分、一般5-7分、差0-5分。
平时测验分:平时测验平均分×10%。
出勤和作业情况由任课教师做好详细记录,经与班主任核实后,将原始表格交教导处存档保管。
考试成绩=学分认定考试卷面成绩×60%
(2).考核科目模块综合评价成绩=学习过程表现成绩(60分)+考核成绩(40分)
学习过程表现成绩=出勤分(20分)+课堂表现分(40分)
出勤:迟到、早退扣1分/次,请假扣2分/节,旷课扣4分/节,扣完为止。
课堂表现:优秀36-40分、良好28-36分、一般20-28分、差0-20分。
课堂表现优秀:指学习认真,勤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知识检查掌握情况好。
课堂表现良好:指学习认真,较积极地回答问题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知识检查掌握情况较好。
课堂表现一般:指学习较认真,课堂知识检查掌握一般。
课堂表现差:指学习不认真,出现做与学习无关事情的情况,出现干扰其他同学学习的情况。
(3).模块综合成绩评价
学生每一模块的修习最终评价分为两级,总分60分(含60)以上的为合格,获得该模块的既定学分,总分60分以下级的,不能获得相应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