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35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第五册: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章:水排水系统概述1.1水排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水排水系统是建筑物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收集、输送和处理建筑物内部的污水和雨水,保证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居住者的舒适度。
1.2水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水排水系统由排水管道、污水处理设备、雨水收集系统等组成,其中排水管道又包括卫生管道和雨水管道两大类。
卫生管道主要用于排放卫生间和厨房产生的污水,而雨水管道则用于排放屋顶和地面积水。
1.3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水排水系统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管道布局合理、流速控制稳定、施工方便维护便利、设备选型合理等方面。
第二章: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2.1各种需求与设计标准的了解在进行水排水系统设计之前,需要对建筑物的各种需求和相关的设计标准有所了解,包括建筑物类型、使用人数、使用用途、当地的法规要求等。
2.2制定水排水系统设计方案通过对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管道布局、设备选型、管道直径、施工工艺等。
2.3进行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对水排水系统进行各项设计参数的计算,包括污水流量计算、管道压力损失计算、泵的选型计算等。
2.4编制水排水系统施工图纸根据设计方案和计算结果编制水排水系统的施工图纸,包括平面布置图、立面图、剖面图等,以供施工参考。
2.5水排水系统设计方案的审核和调整设计方案完成后,需要进行审核和调整,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三章:卫生排水系统设计3.1卫生排水系统设计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卫生排水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污水的排放、处理和管道的布局等情况,同时还需要遵守相关的卫生标准和法规。
3.2卫生排水管道的布置卫生排水管道的布置需要考虑到管道的坡度、连接方式、施工工艺等问题,确保污水能够顺利地排放到污水处理设备中。
3.3污水处理设备的选型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需求和污水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格栅过滤器、生物处理设备等。
1.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概念降落在建筑物屋面的雨水和雪水,特别是暴雨,在短时间内会形成积水,需要设置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有组织、有系统地将屋面雨水及时排除到室外。
2.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1)按雨水管道布置位置分类1)外排水系统: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建筑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形式。
按屋面有无天沟,又可分为檐沟外排水系统和天沟外排水系统。
2) 内排水系统:是指屋面设有雨水斗,建筑物内部设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水系统。
内排水系统可分为单斗排水系统和多斗排水系统,敞开式内排水系统和密闭式内排水系统。
3)混合排水系统:同一建筑物采用几种不同形式的雨水排除系统,分别设置在屋面的不同部位,组合成屋面雨水混合排水系统。
(2)按管内水流情况分类1)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
2)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
由于在北方地区,气温比较寒冷,室外水容易结冰,故本设计采用内排水系统。
3.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1)外排水系统的组成1)檐沟外排水系统(重力流)。
2)长天沟外排水系统(单斗压力流)。
(2)内排水系统的组成内排水系统由天沟、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检查井组成。
内排水的单斗或多斗系统可按重力流或压力流设计,大屋面工业厂房和公共建筑宜按多斗压力流设计,雨水斗的选型与外排水系统相同,需分清重力流或压力流。
无论何种屋面雨水的排除都必须按重力流或压力流进行设计。
一般情况下,檐沟外排水系统应按重力流设计,长天沟外排水系统应按单斗压力流设计,内排水系统可按重力流或压力流设计,大屋面工业厂房和公共建筑宜按多斗压力流设计。
本设计采用重力流排水系统。
4.雨水排水系统管材的选用外、内排水系统采用的管材有UPVC塑料管和铸铁管,其最小管径可用DN75mm,但注意下游管段管径不得小于上游管段管径,且在距地面以上1m处设置检查口,并牢靠地固定在建筑物的外墙上。
对于工业厂房屋面雨水排水管道,也可采用焊接钢管,但其内外壁应作防腐处理。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和混合排水系统。
一、雨水外排水系统1、檐沟外排水系统又称水落管排水系统或普通外排水系统,由檐沟、雨水斗及水落管(立管)组成。
雨水多采用屋面檐沟汇集,然后流入隔一定间距沿外墙设置的水落管排泄至地下沟管或地面。
适用于一般居住建筑、屋面面积较小的公共建筑和小型单跨厂房等建筑屋面雨布的排除。
水落管的布置间距应根据当地暴雨强度、屋面汇水面积和水落管的通水能力来确定。
据经验,一般为15~20m设一根DN100的水落管,其汇水面积不超过250m2。
阳台上的水落管可采用DN50。
2、天沟外排水系统天沟外排水即利用屋面构造上所形成的天沟本身容量和坡度,使雨雪水向建筑物两端(山墙、女儿墙方向)泄放,并经墙外立管排至地面或雨水管道。
由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和排出管组成。
适用于长度不超过100m的多跨工业厂房,以及厂房内不允许布置雨水管道的建筑。
在工程实践中常采用天沟外排水的方式排除大型屋面的雨雪水,采用天沟外排水不仅能消除厨房内部检查井冒水的问题,而且具有节约投资、节省金属材料、施工简便,利于合理地使用厂房空间和地面以及为厂区雨水系统提供明沟排水或减少管道埋深等优点;但若设计不善或施工质量不良,会出现天沟翻水、漏水等问题。
天沟外排水,应以建筑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作为屋面分水线。
天沟的流水长度,应结合天沟的伸缩缝布置,一般不宜大于50m,其坡度不宜小于0.003。
为防止天沟末端处积水,应在女儿墙、山墙上或天沟末端设置溢流口,溢流口比天沟上檐低50~100㎜。
立管直接排水至地面时,需采取防冲刷措施,在湿陷性土壤地区,不准直接排水,冰冻地区立管需采取防冻措施。
二、雨水内排水系统大屋面面积的工业在,尤其是屋面有天窗、多跨度、锯齿形屋面或壳形屋面等工业厂房,其屋面面积大或曲折,内跨屋面雨水用水落管排除有较大困难,因此必须在建筑物内部设置雨水管系统。
对建筑立面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也应设置建筑雨水管系统;此外,高层大面积平屋顶民用建筑,特别是处于寒冷地带的此类建筑物,均应采用内排水方式。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总结1. 引言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处理雨水排放,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本文将对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进行总结,包括系统的组成部分、设计原则和主要技术。
2. 组成部分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2.1 屋面收水系统屋面收水系统是指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导引的部分。
它通常包括天沟、屋脊线、排水口等。
天沟是屋面上最常见的收水方式,它可以将雨水引导到屋脊线,然后通过排水口排出建筑物。
2.2 雨水收集设备雨水收集设备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以备后续使用。
常见的雨水收集设备包括雨水桶、雨水收集罐等。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管道与屋面收水系统相连接,将收集到的雨水导入到储存设备中。
2.3 雨水利用系统雨水利用系统用于处理和利用收集到的雨水。
它可以通过滤网、沉淀池等方式去除雨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并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冲厕、洗车等方面。
2.4 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用于将收集到的雨水排出建筑物。
它通常包括雨水管道、雨水排放口等。
排水系统需要合理设计,确保雨水顺畅地从建筑物中排出,防止漏水和积水的发生。
3. 设计原则设计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3.1 性能可靠性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性能可靠性。
它不仅要能够应对正常的雨水排放,还需要能够应对极端天气条件下的降雨。
系统的排水能力和排水速度需要满足建筑物的设计要求。
3.2 经济性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和可行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
3.3 环境友好性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环境友好性。
它应该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3.4 可持续性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它应该能够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并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依赖。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建筑物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为了确保建筑物正常的使用和维护,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排水系统。
一、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1. 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是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由建筑物的屋面、排水管道和雨水收集装置组成。
屋面是收集雨水的主要区域,可以通过特殊设计的屋面材料和排水槽来收集雨水。
排水管道将雨水从屋面引导至雨水收集装置,如雨水桶或雨水收集池。
2. 雨水排放系统:雨水排放系统主要负责将收集到的雨水从建筑物排出,以防止建筑物内部积水和排水不畅。
它由排水管道、雨水篦子和排水口组成。
排水管道连接着屋面的雨水收集装置和下水道,将雨水顺利排入下水道。
雨水篦子是用于过滤雨水中的杂物和污物,防止堵塞排水管道。
排水口则是雨水排放的出口,通常设置在建筑物周围的地面或地下,确保雨水排放的安全和可靠。
3. 雨水处理系统:雨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处理收集到的雨水,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提供可再利用的水资源。
常见的雨水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沉淀和消毒等。
过滤可以去除雨水中的杂质和污物,沉淀可以将悬浮物质沉淀下来,消毒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
处理后的雨水可以被用于浇灌植物、冲洗卫生间和洗车等非饮用水用途。
二、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功能1. 防止建筑物内部积水: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可以将屋面上的雨水有效地排出,防止雨水渗入建筑物内部,造成内部积水。
积水不仅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和设备造成损坏,还会增加建筑物的维修成本。
2. 减少城市内涝:合理设计和建设的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可以将大量的雨水排入下水道,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特别是在暴雨天气或雪融化期间,排水系统的畅通性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3. 保护水资源和环境:透过雨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将收集到的雨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述
1.1排水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1.2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1.3排水系统的原理和设计要求
第二章: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
2.1自然排水原理
2.2引力排水原理
2.3泵水排水原理
第三章:排水系统的设计步骤
3.1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3.2排水系统设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3.3排水系统设计的参数计算和选择
3.4排水系统设计的管道布局和连接第四章: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4.1地面排水系统设计
4.1.1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
4.1.2地下室排水系统的设计
4.2屋面排水系统设计
4.2.1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
4.2.2屋面污水排水系统的设计
第五章:城市排水系统设计
5.1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5.1.1雨水收集和储存系统设计
5.1.2雨水排放系统设计
5.2污水排水系统设计
5.2.1污水处理系统设计
5.2.2污水排放系统设计
第六章:排水系统的监测与维护
6.1排水系统的监测方法
6.2排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6.3排水系统的故障排查和处理
第七章:排水系统的节能与环保
7.1排水系统的节能设计
7.2排水系统的环保理念
7.3排水系统的绿色建设
结语
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建筑和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本手册的学习,相信读者能够对排水系统的设计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为建筑和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希望本手册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一般规定1.1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将屋面雨水排至室外非下沉地面、雨水控制利用设施或雨水管渠,当设有雨水利用系统的蓄存池(箱)时,可排到蓄存池(箱)内。
1.2 建筑屋面雨水积水深度应控制在允许的负荷水深之内,50年设计重现期降雨时屋面积水不得超过允许的负荷水深。
1.3 建筑屋面雨水应有组织排放,可采用管道系统加溢流设施或管道系统无溢流设施排放。
采取承雨斗排水或檐沟外排水方式的建筑宜采用管道系统无溢流设施方式排放。
对于建筑要求有水帘效果的坡屋面,可将雨水排放至地面后进行有组织汇集。
1.4 当设有溢流设施时,溢流排水不得危及建筑设施和人员安全。
1.5 屋面排水的雨水管道进水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屋面、天沟、土建檐沟的雨水系统进水口应设置雨水斗;2 从女儿墙侧口排水的外排水管道进水口应在侧墙设置承雨斗;女儿墙的侧入式雨水斗等侧排水口,应通过承雨斗或其它具有溢流、通气功能的排水管件与外排雨水管道连接;3 成品檐沟雨水管道的进水口可不设雨水斗。
1.6 设有雨水斗的雨水排放设施的总排水能力应进行校核,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校核雨水径流量应按50年或以上重现期计算,屋面径流系数应取1.0;2 压力流屋面雨水系统排水能力校核应进行水力计算,计算时雨水斗的校核径流量不得大于本规程表3.2.4中的数值;3 半有压屋面雨水系统排水能力校核中,当溢流水位或允许的负荷水位对应的斗前水深大于本规程表3.2.4中的数值时,则雨水斗的校核径流量不得大于本规程表3.2.4中的数值。
1.7 建筑屋面雨水系统的横管或悬吊管应具有自净能力,宜设有排空坡度,且1年重现期5min降雨历时的设计管道流速不应小于自净流速。
1.8 屋顶供水箱溢水、泄水、冷却塔排溢水、消防系统检测排水以及绿化屋面的渗滤排水等较洁净的废水可排入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1.9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独立设置,严禁与污水、废水排水管道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