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排水系统
- 格式:docx
- 大小:16.13 KB
- 文档页数:11
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排水系统,主要用于将屋面雨水排出室外。
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雨水斗:雨水斗是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的入口,它能够有效地收集屋面上
的雨水。
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雨水斗类型,如重力式、堰槽式和阻抗式等。
2.排水管道:排水管道是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作用是将收
集的雨水输送到室外。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管道材料和规格,如铸铁管、PVC管和镀锌钢管等。
3.悬吊系统:悬吊系统是用来支撑和固定排水管道的,它能够确保管道在安
装和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
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和设计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悬吊方式,如吊架、支架和托架等。
4.雨水排放口:雨水排放口是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的出口,它能够将排出的
雨水排入下水道或其他合适的场所。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排放口类型,如直排式、弯头式和堰槽式等。
总的来说,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建筑排水系统,它能够有效地排除屋面上的雨水,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在设计、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降雨量、建筑物结构、地理环境等,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分类建筑内部排水系统是建筑物中用于排放废水的重要设施,它能够有效地将废水从建筑物内部排出,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卫生环境健康。
根据不同的排水需求和建筑类型,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类。
一、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主要用于排放建筑物屋面和其他露天区域收集到的雨水。
它通常包括屋面排水系统、雨水管道系统和雨水收集设施。
屋面排水系统通过檐沟、排水管和雨水口将屋面上的雨水引导到雨水管道系统中,再通过雨水收集设施储存或排放。
二、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系统主要用于排放建筑物内部产生的生活污水,如厨房、浴室和洗手间等地的废水。
它通常包括下水道系统、污水管道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
下水道系统通过地面或墙体上的下水道网收集废水,然后通过污水管道系统将废水引导到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三、工业废水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水系统主要用于排放建筑物内部产生的工业废水,如工厂、实验室和车间等地的废水。
工业废水的排水系统通常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工艺和废水特性设计。
它通常包括工业废水收集设施、工业废水管道系统和废水处理设施。
四、地下排水系统地下排水系统主要用于排放建筑物地下空间的积水和地下水。
地下排水系统通常包括地下水泵站、地下水收集管道和地下水排放设施。
它可以有效地排除地下空间的积水,保持建筑物地基的稳定和干燥。
五、消防排水系统消防排水系统主要用于消防用水和灭火排水。
它通常包括消防水源供水系统、消防水管网络和消防水泵等设备。
消防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符合消防规范和要求,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提供足够的水源供应和排水能力。
六、特殊排水系统除了以上常见的排水系统外,建筑物还可能需要特殊排水系统来满足特殊需求。
例如,游泳池排水系统、地下车库排水系统、地台排水系统等。
这些特殊排水系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排水效果。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分类可以根据排水需求、建筑类型和功能区域等因素来确定。
雨水排水方式雨水是自然界的宝贵资源,在城市中,如何有效地排水,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对于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雨水排水方式,并探讨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一、雨水收集系统1. 雨水收集桶雨水收集桶是最简单常见的雨水收集方式。
将屋顶的雨水通过排水管道导入收集桶内,再利用收集桶中的雨水进行浇灌花园、清洗道路等,可以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优点:成本低廉,易于安装和维护,适用于小面积的雨水收集。
缺点:容量有限,只适合于小规模的雨水收集,不能满足大规模的城市雨水排水需求。
2. 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通常建在地下,通过地面排水系统将雨水引流至收集池,再通过过滤和净化处理,将雨水应用于景观绿化、公共厕所冲洗等,实现雨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优点:收集池容量大,可以满足较大规模的雨水收集和利用需求;经过处理后的雨水质量较高。
缺点:建设成本较高,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
二、雨水渗透系统1. 雨水渗透井雨水渗透井是利用地下水渗透的原理,将雨水引导至地下水层,实现雨水的地下排水。
通常在需要排水的区域开挖井孔,将雨水通过沟渠引导至井内,再由井孔底部渗透至地下水层。
优点:能够减少地表径流和洪涝灾害,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能够补充地下水资源。
缺点:井孔渗透能力有限,适用范围受地下水层状况和井孔的设计限制。
2.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通过设置沉积池和渗透层,将雨水通过雨水花园进行净化和渗透。
雨水经过沉积池去除悬浮物和污染物,再通过渗透层渗透至地下水层,实现雨水的自然排水和净化。
优点:能够净化和回收雨水,改善城市水环境;能够提升城市空间绿化和景观质量;能够防止地表水的径流和污染。
缺点: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适用范围受地下水位和土壤渗透性的限制。
三、其他1. 雨水径流控制系统雨水径流控制系统主要通过构建雨水收集池、储水塔、地下水库等设施,控制和延缓雨水的径流速度,实现雨水的集中储存和分流,减少洪水的发生和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
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排水系统是由一系列设施和管道组成的系统,用于收
集和排放降雨水,以防止水体积聚和洪水发生,并维护城
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作。
雨水排水系统通常包括以下组件:
1. 雨水收集设施:包括屋顶排水系统、道路排水系统等,
用于收集雨水并将其导入雨水排水系统。
2. 雨水下水道:将收集到的雨水通过下水道输送到排水系
统中。
3. 排水管道:负责将收集到的雨水从下水道输送到排水系
统的主管道中。
4. 排水泵站:如果雨水需要抬升到更高的位置,排水泵站
会将雨水泵送到指定位置。
5. 沉淀池:用于分离固体颗粒和污染物,以确保排入水体的雨水质量符合标准。
6. 排水口:将处理后的雨水排放到河流、湖泊或海洋等水体中。
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需要考虑降雨量、雨水径流速度、城市地形和土壤类型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当然!要谈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那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大家知道吗?雨水排水系统就像建筑的“排毒系统”,主要是为了把那些下雨天聚集的水分子“请出去”,避免水涝对我们的家园造成困扰。
真是个聪明的设计,对吧?1. 雨水收集1.1 雨水斗雨水斗可不是斗鸡斗鹅的斗哦,它是屋顶的“小水池”。
每当天上下雨,这些小斗就开始工作,努力把雨水收集起来,就像孩子们捉虫子一样兴奋。
嘿,想象一下,雨水在屋顶上聚集,最后通过雨水斗顺着管道滑下来,真是让人忍不住想给它们点赞!1.2 落水管接下来,咱们得聊聊落水管。
这家伙就像是雨水的“滑梯”,一旦雨水斗收集满了,它就开始“嗖”的一下把水引导下去。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滑滑梯一样,快得飞起。
不过,这个滑梯可不是那么简单,它得耐得住各种天气,不然可就要“泪流满面”了。
2. 雨水排放2.1 排水沟雨水经过落水管流到地面后,就来到了排水沟。
排水沟可真是个“大肚子”,它能容纳好多水,而且还得保证水能快速流走,避免变成“水塘”。
这就像在河边钓鱼,得确保水流不乱,不然鱼儿可就不愿意上钩了。
2.2 排水管道之后,雨水继续向下游走,进入排水管道。
这些管道就像是城市的血管,承载着雨水的流动。
想象一下,城市里每一根管道都在默默工作,像个无名英雄,随时准备把雨水送走。
这种感觉就像是早上吃了个丰盛的早餐,精神满满,随时迎接新的一天!3. 雨水回收3.1 雨水收集系统在现代建筑中,雨水收集系统也逐渐被引入。
这个系统就像是个聪明的储蓄罐,能把收集到的雨水储存起来,供以后用。
这不仅环保,还能节约水费,简直是一举两得。
就像打游戏一样,拿到了双倍积分,真是爽翻了!3.2 水处理设备不过,雨水可不能直接用,得经过水处理设备。
这个过程就像是给水洗个澡,确保它干干净净才能用。
这种设备有点像厨房里的滤水器,只有经过“美容”后,才能安心使用。
总之,建筑的雨水排水系统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各个部分缺一不可,合作无间。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和混合排水系统。
一、雨水外排水系统1、檐沟外排水系统又称水落管排水系统或普通外排水系统,由檐沟、雨水斗及水落管(立管)组成。
雨水多采用屋面檐沟汇集,然后流入隔一定间距沿外墙设置的水落管排泄至地下沟管或地面。
适用于一般居住建筑、屋面面积较小的公共建筑和小型单跨厂房等建筑屋面雨布的排除。
水落管的布置间距应根据当地暴雨强度、屋面汇水面积和水落管的通水能力来确定。
据经验,一般为15~20m设一根DN100的水落管,其汇水面积不超过250m2。
阳台上的水落管可采用DN50。
2、天沟外排水系统天沟外排水即利用屋面构造上所形成的天沟本身容量和坡度,使雨雪水向建筑物两端(山墙、女儿墙方向)泄放,并经墙外立管排至地面或雨水管道。
由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和排出管组成。
适用于长度不超过100m的多跨工业厂房,以及厂房内不允许布置雨水管道的建筑。
在工程实践中常采用天沟外排水的方式排除大型屋面的雨雪水,采用天沟外排水不仅能消除厨房内部检查井冒水的问题,而且具有节约投资、节省金属材料、施工简便,利于合理地使用厂房空间和地面以及为厂区雨水系统提供明沟排水或减少管道埋深等优点;但若设计不善或施工质量不良,会出现天沟翻水、漏水等问题。
天沟外排水,应以建筑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作为屋面分水线。
天沟的流水长度,应结合天沟的伸缩缝布置,一般不宜大于50m,其坡度不宜小于0.003。
为防止天沟末端处积水,应在女儿墙、山墙上或天沟末端设置溢流口,溢流口比天沟上檐低50~100㎜。
立管直接排水至地面时,需采取防冲刷措施,在湿陷性土壤地区,不准直接排水,冰冻地区立管需采取防冻措施。
二、雨水内排水系统大屋面面积的工业在,尤其是屋面有天窗、多跨度、锯齿形屋面或壳形屋面等工业厂房,其屋面面积大或曲折,内跨屋面雨水用水落管排除有较大困难,因此必须在建筑物内部设置雨水管系统。
对建筑立面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也应设置建筑雨水管系统;此外,高层大面积平屋顶民用建筑,特别是处于寒冷地带的此类建筑物,均应采用内排水方式。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定义、作用、设计原则和建设考虑,以及雨水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 定义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是为了有效而安全地处理建筑物屋面、道路和其他硬表面上的雨水而设计的一系列设施。
它包括收集、输送、储存、过滤和处理雨水的设备和管道网络。
2. 作用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防止水浸和水灾:通过排除建筑物周围积水,减少水灾的风险,保护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 资源回收和维护生态平衡:将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减轻对自来水的依赖。
同时,雨水排水系统也可以过滤和处理雨水,保护水源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3. 设计原则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结构合理: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地形情况,合理规划雨水收集和排放的设备和管道,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高效节水: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来水的使用。
例如,利用屋顶的雨水储存和灌溉系统,实现植物的生长和绿化。
- 环保可持续:采用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雨水排放对水质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也可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建设考虑在建设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设备选择: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行性,选择合适的雨水排水设备和器具。
例如,合适的雨水收集罐、过滤器和分水器等。
- 管道布局: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排水需求,设计合理的管道布局和斜度,确保雨水快速排出,避免堵塞和积水。
- 操作和维护:建筑雨水排水系统需要定期维护和清洁,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操作人员需要进行相关培训,了解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 法规和标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质量和安全。
5. 可持续发展雨水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筑雨水排水系统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
排水的分类排水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将水排出的过程,是城市建设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根据排水的不同分类,可以分为雨水排水和污水排水两大类。
一、雨水排水雨水排水是指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排放,以防止水体积聚和水灾发生。
雨水排水系统通常包括雨水收集设施和排水设施两部分。
1. 雨水收集设施雨水收集设施主要包括屋顶排水系统和地面排水系统。
屋顶排水系统通过收集和导流屋顶上的雨水,通过雨水管道将雨水引导到集水器或雨水收集箱中,再进行处理或储存。
地面排水系统主要是通过设置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将地面上的雨水收集并排放到污水处理厂、河流或湖泊等地。
2. 排水设施排水设施主要包括雨水管道、雨水篦子、雨水口、雨水井、雨水泵等。
雨水管道起到输送雨水的作用,雨水篦子和雨水口用于阻止杂物进入管道,雨水井用于收集雨水并起到调节雨水流量的作用,雨水泵用于提升雨水的流速。
二、污水排水污水排水是指将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和排放的过程。
污水排水系统通常包括污水收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放设施三部分。
1. 污水收集设施污水收集设施主要包括下水道系统和污水管道系统。
下水道系统是指通过设置下水道和检查井等设施,将居民家庭和工业企业产生的污水收集起来,进一步输送到污水处理厂。
污水管道系统是指通过设置污水管道,将污水从各个区域输送到下水道系统。
2. 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是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初级处理、中级处理和高级处理等环节。
初级处理主要是通过格栅、沉砂池等设施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中级处理主要是通过曝气池、活性污泥等设施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高级处理主要是通过沉淀池、消毒设备等设施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
3. 排放设施排放设施主要是将经过处理的污水进行排放的设施,主要包括排放管道和排放口。
排放管道将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排放口,排放口将污水排放到河流、湖泊或海洋等地。
排水是城市建设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效的排水系统能够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总结1. 引言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处理雨水排放,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本文将对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进行总结,包括系统的组成部分、设计原则和主要技术。
2. 组成部分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2.1 屋面收水系统屋面收水系统是指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导引的部分。
它通常包括天沟、屋脊线、排水口等。
天沟是屋面上最常见的收水方式,它可以将雨水引导到屋脊线,然后通过排水口排出建筑物。
2.2 雨水收集设备雨水收集设备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以备后续使用。
常见的雨水收集设备包括雨水桶、雨水收集罐等。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管道与屋面收水系统相连接,将收集到的雨水导入到储存设备中。
2.3 雨水利用系统雨水利用系统用于处理和利用收集到的雨水。
它可以通过滤网、沉淀池等方式去除雨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并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冲厕、洗车等方面。
2.4 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用于将收集到的雨水排出建筑物。
它通常包括雨水管道、雨水排放口等。
排水系统需要合理设计,确保雨水顺畅地从建筑物中排出,防止漏水和积水的发生。
3. 设计原则设计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3.1 性能可靠性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性能可靠性。
它不仅要能够应对正常的雨水排放,还需要能够应对极端天气条件下的降雨。
系统的排水能力和排水速度需要满足建筑物的设计要求。
3.2 经济性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和可行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
3.3 环境友好性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环境友好性。
它应该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3.4 可持续性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它应该能够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并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依赖。
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排水系统是一种将雨水从建筑物或其他区域引导和排出的系统。
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雨水在建筑物周围积聚,从而防止地面渗透或
水灾发生。
雨水排水系统通常由一系列组成,包括:
1. 雨水收集器:用于收集雨水的设备,可以是建筑物的屋顶、雨水桶、雨水收集槽等。
2. 雨水管道系统:将收集到的雨水从收集器传输到排水点的管道系统。
这些管道可以是地下管道或沟渠。
3. 排水点:用于将雨水排出的设备,可以是排水沟、排水井或排水
系统。
排水点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雨水的流量和排水速度。
4. 排水管道:用于将雨水从排水点传输到排放区域的管道。
这些管
道可以是地下管道或开放渠道。
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建筑物的面积、降雨量、灌溉需求以及地形和地质条件等。
一个有效的雨水排水系统可以降低洪水风险,减少土壤侵蚀,并节约用水资源。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建筑物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为了确保建筑物正常的使用和维护,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排水系统。
一、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1. 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是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由建筑物的屋面、排水管道和雨水收集装置组成。
屋面是收集雨水的主要区域,可以通过特殊设计的屋面材料和排水槽来收集雨水。
排水管道将雨水从屋面引导至雨水收集装置,如雨水桶或雨水收集池。
2. 雨水排放系统:雨水排放系统主要负责将收集到的雨水从建筑物排出,以防止建筑物内部积水和排水不畅。
它由排水管道、雨水篦子和排水口组成。
排水管道连接着屋面的雨水收集装置和下水道,将雨水顺利排入下水道。
雨水篦子是用于过滤雨水中的杂物和污物,防止堵塞排水管道。
排水口则是雨水排放的出口,通常设置在建筑物周围的地面或地下,确保雨水排放的安全和可靠。
3. 雨水处理系统:雨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处理收集到的雨水,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提供可再利用的水资源。
常见的雨水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沉淀和消毒等。
过滤可以去除雨水中的杂质和污物,沉淀可以将悬浮物质沉淀下来,消毒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
处理后的雨水可以被用于浇灌植物、冲洗卫生间和洗车等非饮用水用途。
二、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功能1. 防止建筑物内部积水: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可以将屋面上的雨水有效地排出,防止雨水渗入建筑物内部,造成内部积水。
积水不仅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和设备造成损坏,还会增加建筑物的维修成本。
2. 减少城市内涝:合理设计和建设的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可以将大量的雨水排入下水道,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特别是在暴雨天气或雪融化期间,排水系统的畅通性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3. 保护水资源和环境:透过雨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将收集到的雨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
雨水排水系统1. 概述雨水排水系统是城市或建筑物中用于排水雨水的系统。
它包括收集、储存和分流雨水的设施,以确保城市的排水系统不会超负荷。
2. 雨水收集雨水收集是雨水排水系统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雨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被收集:•屋顶收集:将屋顶上的雨水导入一个收集系统,如雨水管或槽。
•道路收集:利用城市道路上的雨水收集系统,如雨水排水沟。
•绿地收集:通过在绿地、花园或公园中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水池或蓄水槽。
3. 雨水储存收集到的雨水需要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雨水储存设施:•水池:一个地面或地下的容器,用于储存雨水。
它可以是一个小型的家庭水池,或者是一个大型的城市储水设施。
•蓄水槽:类似于水池,但更大,通常埋在地下。
蓄水槽可以储存更多的雨水,并且可以用于供水系统的补充。
•蓄水塘:一般用于储存大量的雨水。
蓄水塘通常埋在地下或地面上,可以储存数百万到数亿加仑的雨水。
4. 雨水分流雨水收集和储存之后,需要进行分流,以便将雨水送往合适的地方。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雨水分流设施:•雨水排水沟:安装在道路上的排水设备,用于收集和导向雨水。
•雨水排水管:将雨水从建筑物或地面排放出去的管道系统。
•雨水花园:一个特殊的花园,专门用于接收和处理雨水。
5. 雨水排放经过雨水分流后,雨水最终需要被排放到合适的地方。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雨水排放方式:•排污系统:将雨水排放到城市的排污系统中,以便处理和处理雨水。
•自然水体:将雨水排放到河流、湖泊或海洋等自然水体中。
6. 雨水管理的重要性雨水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雨水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洪水控制: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可以减少城市洪水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
•水资源管理:储存的雨水可以用于供水系统,减少对地下水和水库的依赖。
•环境保护:降低雨水径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7. 结论雨水排水系统是城市和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雨水天排水系统维护雨水排放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积聚在地表的雨水引导到合适的排水渠道,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
但是,这一系统并非永远运转良好,需要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能够持续高效地发挥作用。
及时清理积存的杂物和淤泥排水管道和沟渠中常常会积累各种杂物和淤泥,这些都会阻碍水流的畅通,导致排水效率的下降。
因此,必须定期对这些管道和沟渠进行清理,尽快消除阻塞物,恢复正常的排水功能。
清理工作可采用人工清理或机械疏通等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还要注意做好杂物和淤泥的妥善处理,避免再次污染环境。
维修管线中的损坏部件长期使用过程中,排水管线难免会出现一些损坏或破损的部件,如管道开裂、井盖损坏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排水效果,还可能造成二次损坏甚至安全隐患。
因此,一旦发现管线中有任何损坏部件,都要及时进行修缮,确保整个排水系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定期检查排水设施的运行状态除了针对性的维修外,还应该定期对整个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管线、沟渠、雨水口等各个部位的运行状态。
通过这种常规性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还要密切关注当地的降雨情况,在大雨来临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确保排水系统能够应对各种天气状况。
升级改造已经陈旧的系统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排水系统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升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排水需求。
对于一些已经陈旧老化的排水设施,应该及时进行改造和升级,采用更加先进的排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排水效率和可靠性。
这不仅能够应对未来的排水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的防涝能力。
排水系统的维护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投入。
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维护措施,才能确保排水系统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一般规定1.1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将屋面雨水排至室外非下沉地面、雨水控制利用设施或雨水管渠,当设有雨水利用系统的蓄存池(箱)时,可排到蓄存池(箱)内。
1.2 建筑屋面雨水积水深度应控制在允许的负荷水深之内,50年设计重现期降雨时屋面积水不得超过允许的负荷水深。
1.3 建筑屋面雨水应有组织排放,可采用管道系统加溢流设施或管道系统无溢流设施排放。
采取承雨斗排水或檐沟外排水方式的建筑宜采用管道系统无溢流设施方式排放。
对于建筑要求有水帘效果的坡屋面,可将雨水排放至地面后进行有组织汇集。
1.4 当设有溢流设施时,溢流排水不得危及建筑设施和人员安全。
1.5 屋面排水的雨水管道进水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屋面、天沟、土建檐沟的雨水系统进水口应设置雨水斗;2 从女儿墙侧口排水的外排水管道进水口应在侧墙设置承雨斗;女儿墙的侧入式雨水斗等侧排水口,应通过承雨斗或其它具有溢流、通气功能的排水管件与外排雨水管道连接;3 成品檐沟雨水管道的进水口可不设雨水斗。
1.6 设有雨水斗的雨水排放设施的总排水能力应进行校核,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校核雨水径流量应按50年或以上重现期计算,屋面径流系数应取1.0;2 压力流屋面雨水系统排水能力校核应进行水力计算,计算时雨水斗的校核径流量不得大于本规程表3.2.4中的数值;3 半有压屋面雨水系统排水能力校核中,当溢流水位或允许的负荷水位对应的斗前水深大于本规程表3.2.4中的数值时,则雨水斗的校核径流量不得大于本规程表3.2.4中的数值。
1.7 建筑屋面雨水系统的横管或悬吊管应具有自净能力,宜设有排空坡度,且1年重现期5min降雨历时的设计管道流速不应小于自净流速。
1.8 屋顶供水箱溢水、泄水、冷却塔排溢水、消防系统检测排水以及绿化屋面的渗滤排水等较洁净的废水可排入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1.9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独立设置,严禁与污水、废水排水管道连接。
雨水排水系统【篇一:第六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第六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6.1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分类与组成6.1.1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分类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与管道的设置、管内的压力、水流状态和屋面排水条件等条件有关。
1.按建筑物内部是否有雨水管道分为内排水系统和外排水系统两类。
建筑物内部设有雨水管道,屋面设雨水斗的雨水排除系统为内排水系统,否则为外排水系统。
内排水系统又分为架空管排水系统和埋地管排水系统。
2.按雨水在管道内的流态分为重力无压流、重于半有压流和压力流三类。
重力无压流是指雨水通过自由堰流入管道,在重力作用下附壁流动,管内压力正常,这种系统也称为堰流斗系统。
重力半有压流是指管内气水混合,在重力和负压抽吸双重作用下流动,这种系统也称为87雨水斗系统。
压力流是指管内充满雨水,在负压抽吸作用下流动,又叫虹吸式系统。
3.按屋面的排水条件分为檐沟排水、天沟排水和无沟排水。
当建筑屋面面积较小时,在屋檐下设置汇集屋面雨水的沟槽,称为檐沟排水。
在面积大且曲折的建筑物屋面设置汇集屋面雨水的沟槽,将雨水排至建筑物的两侧,称为天沟排水。
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径流,直接流入雨水管道,称为无沟排水。
4.按出户埋地横干管是否有自由水面分为敞开式排水系统和密闭式排水系统。
敞开式系统是非满流的重力排水,管内有自由水面,连接埋地干管的检查井是普通检查井。
可接纳生产废水,但暴雨时会出现检查井冒水现象。
密闭式系统是满流压力排水,连接埋地干管的检查井内用密闭的三通连接,室内不会出现冒水现象。
但不能接纳生产废水。
5.按一根立管连接的雨水斗数量分为单斗系统和多斗系统。
多斗系统中每个雨水斗的泄流量小于单斗系统的泄流量。
6.1.2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1.普通外排水普通外排水由檐沟和敷设在建筑物外墙的立管组成。
根据降雨量和管段的通水能力确定一根立管服务的屋面面积,再根据屋面形状和面积确定立管的间距。
适用于普通住宅、一般的公共建筑和小型单跨厂房。
2.天沟外排水天沟外排水由天沟、雨水斗和排水立管组成。
天沟设置在两跨中间并坡向端墙,雨水斗设置在伸出山墙的天沟末端,也可设置在靠山墙的屋面。
立管连接雨水斗并沿外墙布置。
天沟外排水适用于长度不超过100m的多跨工业厂房。
天沟的排水断面形式一般多为矩形或梯形。
天沟坡度不宜太大,一般为0.003~0.006之间。
应以建筑物伸缩缝、变形缝和沉降缝为屋面分水线,在分水线两侧分别设置天沟。
天沟长度一般不要超过50m。
天沟末端宜设置溢流口,溢流口不天沟上檐低50~100mm。
天沟外排水在屋面不设雨水斗,管道不穿过屋面,排水安全可靠。
3.内排水内排水系统一般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附属构筑物几部分组成。
降落到屋面上的雨水,沿屋面流入雨水斗,经连接管、悬吊管、流入立管,再经排出管流入雨水检查井,或经埋地干管排至室外雨水管道。
适用于跨度大,特别长的多跨建筑,在屋面设天沟有困难的锯齿形、壳形屋面建筑,屋面有天窗的建筑,建筑立面要求高的建筑,大屋面建筑及寒冷地区的建筑,在墙外设置雨水排水立管有困难时,也可考虑采用内排水形式。
1)雨水斗设在天沟或屋面的最低处。
雨水斗有重力式和虹吸式两类。
重力式雨水斗有65式、79式和87式3种,其中87式雨水斗水力性能稳定,能迅速排除屋面雨水。
虹吸式雨水斗设计为下沉式,避免雨水斗渗入空气。
2)连接管连接管是连接雨水斗和悬吊管的一段竖直短管。
一般与雨水斗同径,连接管应牢固固定在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上,下端用斜三通与悬吊管连接。
3)悬吊管是悬吊在屋架、楼板和梁下或架空在柱上的雨水横管。
连接雨水斗和排水立管,其管径不小于连接管管径,也不应大于300mm。
塑料管的坡度不小于0.005;铸铁管的最小设计坡度不小于0.01。
在悬吊管的端头和长度大于15m的悬吊管上设检查口或带法兰盘的三通,位置宜靠近墙柱,以利检修。
4)立管一根立管连接的悬吊管根数不多于两根,立管管径不得小于悬吊管管径。
立管沿墙、柱安装,在距地面1m处设检查口。
立管的管材和接口与悬吊管相同。
5)排出管6)埋地管埋地管敷设于室内地下,承接立管的雨水。
埋地管最小管径为200mm,最大不超过600mm。
埋地管一般采用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或陶土管。
管道坡度按表5.2.3生产废水管道最小坡度设计。
7)附属构筑物用于埋地雨水管道的检修、清扫和排气。
主要有检查井、检查口井和排气井。
检查井适用于敞开式内排水系统,设置在排出管与埋地管连接处,埋地管转弯、变径及超过30m的直线管路上。
检查井井深不小于0.7m,井内采用管顶平接,井底设高流槽,流槽应高出管顶200mm。
埋地管起端检查井与排出管间应设排气井。
密闭内排水系统的埋地管上设检查口,将检查口放在检查井内,便于清通检修,称检查口井。
6.1.3雨水排出系统的选用密闭式系统优于敞开式系统,外排水系统优于内排水系统。
堰流斗重力流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最差。
虹吸式泄流量大管径造价最低,87斗重力流系统次之,堰流斗重力流系统造价最高。
总之,屋面集水优先考虑天沟形式,雨水斗置于天沟内。
建筑屋面内排水和长天沟外排水一般宜采用重力半有压流系统,大型屋面的库房和公共建筑内排水,宜采用虹吸式有压流系统,堰流外排水宜采用重力无压流系统。
阳台雨水应自成系统排到室外,不得与屋面雨水系统相连接。
6.2雨水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规律6.2.1单斗雨水系统按降雨历时t,系统的泄流状态可分为三个阶段:降雨开始到掺气比最大的初始阶段(0≤tta),掺气比最大到掺气比为零的过渡阶段(ta≤ttb)和不掺气的饱和阶段(t≥tb)。
1.初始阶段1)雨水斗和连接管2)悬吊管与立管因泄流量小,管内时充满度很小的非满流,悬吊管内压力变化很小。
立管管径与连接管管径相同,立管内也是附壁水膜流。
立管内压力变化很小。
3)埋地干管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单斗雨水系统的初始阶段,雨水排水系统的泄流量小,管内气流畅通,压力稳定,雨水靠重力流动,是水气两相重力无压流。
2.过渡阶段1)雨水斗和连接管在过渡阶段,随着汇水面积的增加,泄流量随水深增加而增加,这个阶段水深增加缓慢,近似呈线性关系。
雨水斗进气面积和掺气量逐渐减小,而泄流量增加,掺气比急剧下降,到tb时掺气比为零。
因泄流量增加和掺气量减少,管内频繁形成水塞,出现负压抽力,管内压力增加较快。
2)悬吊管与立管悬吊管管内负压不断增大,起端呈正压,末端和立管的上部呈负压,在悬吊管末端与立管连接处负压最大。
立管内的负压值迅速减小,至某一高度时压力为零。
再向下压力为正,压力变化曲线呈线性关系,其斜率随泄流量增加而减小,零压点随泄流量增加而上移,满流时零压点的位置最高。
立管底部正压力达到最大。
3)埋地干管(略) p190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单斗雨水系统的过渡阶段的泄流量较大,管内气流不通畅,管内压力不稳定,变化大,雨水靠重力和负压抽吸流动,时气水两相重力半有压流。
3.饱和阶段1)雨水斗和连接管不掺气,管内满流,泄流量达到最大,基本不增加。
泄水主要由负压抽力,所以雨水斗和连接管内为负压。
2)悬吊管与立管水单相流,悬吊管起端管内压力可能是负压也可能是正压,管内压力减小,负压增大,至末端与立管连接处负压最大,形成虹吸。
立管内压力由负压逐渐增加为正压。
立管与埋地管连接处达到最大正压。
3)埋地干管埋地干管内是水单相流。
管内正压值逐渐减小,至室外雨水检查井处压力为零。
由以上分析,单斗雨水系统饱和阶段雨水排水系统的泄流量达到最大,雨水主要靠负压抽吸流动,是水单相压力流。
对于单斗雨水系统,压力流状态下系统的泄流量最大,重力流时泄流量最小。
在重力半有压力流和压力流状态下,雨水排水系统的泄水能力取决于天沟位置高度。
雨水斗离排出管的垂直距离越大,产生的抽力越大,泄水能力也就越大。
系统最大负压在悬吊管与立管连接处,最大正压在立管与埋地干管的连接处。
6.2.2多斗雨水排水系统1.初始和过渡阶段一根悬吊管上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雨水斗的雨水排水系统为多斗雨水系统。
在初始和过渡阶段,多斗雨水系统中雨水斗之间相互干扰的大小与悬吊管上雨水斗的个数、互相之间的间距及雨水口距排水立管的远近有关。
离立管近的雨水斗排泄水能力大。
在设两个雨水斗,且近立管雨水斗至立管距离相等的情况下,总泄流量基本相同。
随着两个雨水斗间距的增加,近立管雨水斗泄流量逐渐增加。
当两个雨水斗间距相同,距立管不同时,两个雨水斗泄流量的比值基本相同。
但两种情况的总泄流量不同,离立管越近,总泄流量越大。
近立管雨水斗泄流量和总泄流量基本相同。
结论:重力半有压流的多斗雨水排水系统中,一根悬吊管连接的雨水斗不宜过多,雨水斗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雨水斗应尽量靠近立管。
2.饱和阶段系统内为水单相流,悬吊管和立管上部负压值达到最大,应选用铸铁管或承压塑料管。
6.3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6.3.1雨水量计算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雨水量的大小时设计计算雨水排水系统的依据,其值与该地暴雨强度q,汇水面积f以及径流系数??有关,屋面径流系数一般取??=0.9。
1.设计暴雨强度q设计暴雨强度公式中有设计重现期p和屋面集水时间t两个参数。
设计重现期,一般性建筑取2~5年,重要公共建筑物不小于10年。
屋面集水时间按5min计算。
2.汇水面积f屋面汇水面积较小,一般按㎡计。
对有一定坡度的屋面,汇水面积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高出屋面的侧墙,应附加其最大受雨面正投影的一半作为有效汇水面积计算。
同一汇水区内高出的侧墙多于一面时,按有效受水侧墙面积的1/2折算汇水面积。
3.雨水量的计算公式q=f?屋面设计汇水面积,㎡;q5?当地降雨历时为5min时的暴雨强度,l/(s ?104m2);h5?当地降雨历时为5min时的小时降雨厚度,mm/h;6.3.2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1.雨水斗泄流量雨水斗的泄流量与流动状态有关,重力流状态下,雨水斗时自由堰流,可按环形溢流堰公式计算:d?雨水斗进水口直径,m;h?雨水斗进水口前水深,m;在半有压流和压力流状态下,雨水斗的泄流量与雨水斗出水口直径、雨水斗前水面至雨水斗出水口处的高度及雨水斗排水管的负压有关:d?雨水斗出水口内径,m;h?雨水斗前水面至雨水斗出水口处的高度,m;h?雨水斗排水管中的负压,m;各种类型雨水斗的最大泄流量见表6.3.1选取。
87式多斗排水系统中,一根悬吊管连接的87式雨水斗最多不超过4个,离立管最远端雨水斗的设计流量不得超过表中的数值,其他雨水斗的设计流量一次比上游斗递增10%。
2.天沟流量屋面天沟为明渠排水,天沟水流流速可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式中 q?天沟排水流量,m3/s;v?流速,m/s;n?天沟粗糙度系数,与天沟材料和施工有关,见表6.3.2;i?天沟坡度,不小于0.003;3.横管横管包括悬吊管、管道层的汇合管、埋地横干管和出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