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1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笔记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一、个案工作

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者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这个定义界定了社会个案工作的性质,指明了个案工作的目标在于增进个人与社会的福利,手段和途径则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助人知识及活动来帮助个人和家庭。2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1)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的概念由埃里克·林德曼和吉拉尔德·卡普兰在20c40y-50y提出,个案工作中危机是指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危机不一定非要是灾难性时间,可以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同时也是有开头结尾的持续性过程,危机是问题与希望的并存。危机与压力不同,危机是短期现象,个人会力图尽快重建以前的和谐,压力的概念则含有长期压迫的感觉,但危机和压力又是有联系的,处于危机的征兆则有可能是人们的抱怨和忧伤。

危机介入术:1.开始阶段—第一次会谈时要收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然后要弄清其最大问题是什

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问题。2.中间阶段—工作者进一步收集资料,扩大对案主的认识,如可以把当前发生的事件与过去生活经历相联系,指出前因后果的关系,以帮助案主改正对问题的认识。3.结束阶段—回顾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如何,提醒案主结束的时候到了,并与案主一同回顾已经取得的进步。

危机介入模式的有关理论:人格理论,自我心理学,观察学习理论

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把引起危机的事件或者原因具体化,清晰化,为危机作出迅速判断,工作者要担当提供信息和建议,需要时可积极并系统化的介入个案的角色。要限定时间,鼓励案主面对未来。(2)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个案工作应该是一种目标集中的活动,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效率和效果,既要考虑如何更有效的帮助案主,又要节约时间和金钱。该模式应用于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这八类。步骤:1.开始接触、探索和协议。

2.阐述目标以及要完成的任务。

3.在快结束时与案主回顾重要的进步并鼓励案主,帮他确定进一步工作领域,从而结束个案工作。

该模式优点: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任务不仅是针对案主也是对于案主有关的系统的;该模式工作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强调案主的优点和优势及他们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将工作者和案主置于同等地位而不是单向由案主向工作者倾诉。

该模式要求的能力:倾听、抓住问题核心、达成协议、沟通与回应的

能力。

(3)社会—心理模式

社会—心理模式是将案主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该模式是一种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方法,是系统的认识论。

自我防卫机制,是个人应付焦虑、防止自我过分强大、保持心里平衡的手段。

人格有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生物的我,它总想冲破一切障碍获得满足,从而获得生存空间,根据享乐原则行事,属潜意识层面。超我是社会化的我,根据道德原则行事,对本我有制约作用。自我则在本我、超我之间起平衡作用,根据现实原则行事,调和内部本能和外部现实环境以满足需要。弗洛伊德指出,一个健康的人格应该是这三部分的平衡。

自我强度指永远处于改变中的一种应付挫折、控制冲动、合理使用自我防卫机制的能力。

社会—心理模式的框架:1.理论基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强调自我适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针对问题—内部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外部环境问题。3.目标—理解和改变人及其所处的环境,或者二者同时进行,即直接介入和简介介入并举。4.案主角色—案主如同病人,处于被动位置。5.工作者角色—研究、诊断和治疗者。(4)行为治疗模式

行为治疗模式的个案工作的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

四种学习形态:1.反应学习—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的本质是人对环境刺激的本能反应。无条件反射是不受人意识控制的,不是学习获得的;条件反射是学习形态。2.操作学习—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行为,即控制或者操作条件,相应的产生一个期望的行为。斯金纳认为改变了条件即改变了结果,如果一种行为被强化,它的出现频率就会增加,要想得到期望的行为即强化它。3.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而学习,不需要经过“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4.认知学习—认知学习认为人会感受和思考,即人赋予事件以意义,人的思想和感受影响人的行为。

技巧与过程:1.技巧—正强化(奖赏)、负强化(惩罚)、角色扮演、榜样。2.过程—建立关系,评估问题,找出要学习的正确行为并示范让案主进行角色扮演,布置作业,评估。

行为主义个案工作框架:1.理论基础—学习理论2.适应问题—恐惧症、抑郁症、焦虑、社交困难及问题行为。3.目标—小而具体,可测量以便评估4.案主角色—测量行为的基础、频率、强度、周期及其中环境,写日记记录行为。5.工作者角色—直接积极的教育帮助者。(5)叙事治疗模式

叙事治疗模式是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向价值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社会工作辅导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在辅导关系和辅导技巧上的一些

变化,透过“故事叙说、外话、解构”,使人变得更自主、有动力。叙事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后现代主义—认为所谓真理的是生活于特定

情境中的人们建构出来的,而语言正是这种建构的工具和结果;社会建构主义—是该模式的哲学基础,认为客观的现实并不存在,现实是人们借着语言建构出来的精神产物。

模式的特点:能让工作者和案主反思、调整对生命的态度,明确生命的抉择,重写生命故事,人如何赋予过去意义就表示人将以如何的态度面对未来,一旦从充满问题的故事中解脱出来,人将以更客观有力的方式处理他们的问题。

治疗过程:1)与案主或家庭一起对于困扰问题做出彼此均同意的定义。2)将问题拟人化,并找出压迫案主的意图和方式。3)探讨问题是怎么干扰、支配或使案主失去信心的。4)发掘在哪些时候案主并未受问题支配或生活并未受到干扰。5)找出过去的证据,来证明案主和家庭有足够的能力站起来,应付和解决面临的问题。6)引导案主和家庭思考在上述能力之下未来将要过的生活。7)找出一群观众来听取案主表达新的认同感和故事。在过程中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使案主确信自己并不是问题的本身。

技巧:1)问话---在互动的间歇提问,以引导出案主自己真正想拥有的经验。2)解构式问话---鼓励案主从不同角度定位故事以扩大案主的视野去发现问题。3)开启空间的问话---构建独特的结果。4)发展故事的问话---提出发展故事的问话引导故事的重写。5)意义性问话---鼓励案主思索并体验独特结果、较佳方向和新故事的涵义。6)故事的建构7)回响与强化。

二、小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