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贝类增养殖试卷
- 格式:pdf
- 大小:388.08 KB
- 文档页数:9
常见贝类增养殖技术习题一、名词解释半人工采苗;孵化;幼虫培育;土池人工育苗;中间培育;工厂化育苗。
二、填空题1.贝类的生活型有()、()、()、()、()、()、()等几种。
2.牡蛎的采苗方式有()、()、()、()、()。
3.工厂化育苗的的主要设施有()、()、()、()、()()、()、()。
4.过滤设备主要有()、()、()。
5.性腺成熟雌鲍的性腺颜色是();雄鲍是()。
6.泥蚶性腺发育良好的标志是鲜出肉率大于();或肥满度大于()。
7.亲贝排放精卵后,()内必须完成人工授精。
8.选优的方法有()和()。
9.牡蛎的附着基有()、()、()、()、()。
10.扇贝的采苗器有()、()、()。
11.用于剥离稚鲍的药品有()和()。
12.牡蛎的养殖方法有()、()、()。
13.变温刺激贝类产卵排精有升温刺激和升降温刺激两种方法。
升温刺激效果较好,方法简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将性成熟的亲贝转移至比其生活时水温高()的环境中,就可诱导产卵排精。
升降温刺激是用()与()多次反复刺激亲贝产卵排精的方法。
此方法在升温刺激无效的情况下使用。
14.用()的交流电刺激亲贝5~15min以上也可以诱导亲贝产卵排精。
15.性成熟度好的个体,经流水刺激()min(流水刺激时间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停止流水()min后便可产卵排精。
16.将亲贝放在阴凉处阴()h,再放入正常海水中,便产量排精。
不同种类阴干时间不同。
17.用波长为()nm的紫外线,照射量()mW·h/L,亲贝可产卵排精。
18.将亲贝放入水中,通入超声波()min,亲贝可产卵排精。
19.利用()海水比重的方法,可以诱导牡蛎、滩涂贝类等多种贝类排放精卵。
20.贝类工厂化育苗中投喂藻液的体积要根据()、()和()来确定。
在换水后投饵。
为防止过多藻液入池增加池中氨态氮的浓度,可以利用()方法,研制成()投喂。
21.生产上常用作幼虫饵料的单细胞藻类有:()、()、()、()、()、()、()、()和()等。
贝类增养殖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1.胚壳:两壳背面的交接处通常具有一个突出物,称为“壳顶”,是贝壳最初形成的部分。
2.次生壳: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的钙质壳。
3.齿舌:位于口腔底部舌突起的表面,由许多小齿和基膜构成。
齿舌上小齿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种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4.颚片:口腔中外皮厚化而形成的几丁质消化器官辅助物,位于口腔前部,为摄取食物之用,大多数腹足类颚片在口腔的两侧,左右成对,头足类的颚片则背腹成对。
5.晶杆:是一个几丁质的棒状物,它的末端伸入到胃腔中,能依靠幽门盲囊表面的纤毛以一定的方向做旋转和挺进运动,对食物进行搅拌;另外,晶杆内含有糖原酶,在胃液作用下可以使晶杆溶解并将糖原酶释放出来,能够消化食物。
6.胃楯:胃的前端呈半球形,胃内壁的一侧具有几丁质板,称胃楯。
7.足丝:从半鳃类足部略近中央的足丝孔伸出的,以壳基质为主要成分的硬蛋白的强韧性纤维束。
用于贝类附着固定。
8.足丝腺:是足部内可分泌足丝的单细胞腺体。
9.嗉囊:食道通常很长,壁上有褶皱,食道常有一膨大部分,称为嗉囊。
10.泄殖孔:也即泄殖腔,为肠的末端略微膨大处。
输尿管和生殖管均开口于此腔,成为粪、尿与生殖细胞共同排出的地方,以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于体外。
11.原肠作用:囊胚继续发育,形成一个双层或三层的胚胎即原肠胚,这一过程叫原肠作用。
12.生壳突起:分泌贝壳。
13.感觉突起:对外界刺激感觉灵敏,司感觉作用,牡蛎具有触手和感觉细胞,扇贝和鸟蛤还有外套眼分布。
14.缘膜突起:肌肉纤维较多,靠肌肉的伸展和收缩,能控制水流进出。
15.囊胚期:桑葚胚进一步发育,胚胎呈囊状,表面密布短纤毛,由纤毛摆动使胚胎在卵膜内不停转动,这一阶段的胚胎发育时期叫囊胚期。
16.担轮幼虫:原肠胚逐渐拉长呈倒梨形,原口前移到腹面,在原口的前端形成一圈口前纤毛环,纤毛环中央长出一束顶纤毛束,中间有1~2根长的主鞭毛在胚体的后端有一束较小的端纤毛。
原口相对应的背侧,外胚层细胞转化为壳腺,壳腺能分泌几丁质的胚壳,这时的胚胎称担轮幼虫。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5分)1、贝类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卵胎生和幼生三种。
2、双壳纲贝壳壳面结构主要包括铰合部、楯面、壳耳、放射助、小月面、生长线和韧带,内面结构主要包括外套窦、闭壳肌痕和外套痕。
2、双壳类外套膜边缘分为简单型、二孔型、三孔型和四孔型类型。
3、我国牡蛎增养殖的主要种类有太平洋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和密鳞牡蛎(或褐褶牡蛎)四种。
4、头足类的漏斗是由足部特化而来,主要有水管、漏斗基部、漏斗下掣肌构成。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个3分)1、外套膜:是贝类躯干部背侧皮肤的一部分皱褶延伸形成的,由内外两层表皮及其间的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分泌贝壳、呼吸和保护作用。
(必须有)外观像一个袋子,里面装着鳃以及各种内脏器官。
2、颚片:是贝类特有的构造。
颚片通常位于口腔两侧,由外表皮加厚形成,几丁质,边缘锐利,有时具有小齿,用来切断食物。
3、缝合线:螺层之间的界限,有深有浅,螺层数目=缝合线数十1,每一螺层上常生有生长线、突起、纵肋、横肋、棘和各种花纹,有些种类表面还生有壳皮和壳毛。
4、消化盲囊:贝类的肝脏,它是一个大型的几乎对称排列的葡萄状褐色腺体,包围在胃的周围,有时伸入到足内。
在生殖季节,它经常被生殖腺包被。
是主要的消化腺,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脂肪酶等,其中的淀粉酶是主要成分。
5、平衡囊:通常位于足部的足神经节附近,为一个囊状构造,里面具有耳石或耳沙;囊壁是由带纤毛的支持细胞和感觉细胞相互排列构成,并共同分泌液体充满整个囊腔。
当贝类运动时,囊里面的耳沙或耳石接触纤毛并刺激脑神经,从而协调运动。
6、原生壳和次生壳:贝类幼虫期由其壳腺分泌的几丁质半透明的壳称为原生壳,以后称为贝壳的壳顶部分;贝类生长时,由其外套膜生壳突起分泌的石灰质的壳称为次生壳。
7、晶杆:为一几丁质的棒状物,其末端突出于胃腔中,它依靠晶杆囊片的纤毛作一定方向的旋转和挺进,以搅拌食物,此外,依靠胃酸的作用,使晶杆溶解,溶解,溶解液中含有糖原酶,可以消化食物。
2009年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30分,每词2分)1、贝类:也叫软体动物。
这类动物大多具有贝类,所以称贝类;又因这类动物多数身体柔软不分节,所以又称软体动物。
2、生物学最小型:贝类性腺成熟的最小规格。
3、半人工采苗:根据贝类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在繁殖季节里,人工向自然海区投放适宜的采苗器或改良海区环境,让贝类幼虫附着变态、发育,以获得养殖用苗种的方法。
4、饵*斗板:鲍人工育苗中培育底栖硅藻的波纹板,也叫采苗板,为幼虫提供饵料和附着场所,一般白色,透明。
5、幼生型:彖密鳞牡蛎等,精卵在母体体内受精,发育到幼虫阶段排出的繁殖方式。
6、漏斗:头足类的足特化而成的运动器官,由水管、闭锁器和漏斗下掣肌三部分组成,司运动功能。
7、’性腺扌旨数二性腺干重/软体干重x 100%8、有效积温:贝类性腺发育成熟所需有效温度的总和。
9、小月面:双壳贝类壳顶前方通常有一心型或椭関型的凹陷,叫小月面。
10珍珠:珠母贝或其他一些贝类外套膜壳侧表皮细胞分泌的珍珠质包裹着一个共同的核心累积而成的圆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
二、简答题(40分,每题5分)1、贝类的生长规律是什么?有哪儿种生长类型?缓慢…快速…缓慢或停止;终生生长型,阶段生长型2、如何确定腹足类贝壳的方位?壳口向下平放,壳顶朝向观察者,壳顶所指方向为后,相对方为前。
3、什么是三潮作业法?退潮后的干潮采苗法、涨潮与退潮过程中水深30-70cm的浅水采苗法以及满潮后的深水采苗法合称三潮采苗法。
4、如何判断双壳贝类幼虫变态与否?1)形成含有钙质的贝壳,壳形改变。
2)面盘萎缩退化,开始用鲍呼吸与摄食。
3)牛•态习性的改变,从浮游、匍匐生活转变为以足丝附着牛•活。
5、作为贝类幼虫的饵料应具备什么条件?1)个体小(长20微米,直径10微米以下)2)浮游于水屮,易被摄食3)繁殖快、易培养4)易消化、营养价值高5)代谢物对幼虫无害6)新鲜、无污染6、鲍鱼的养成方法有哪些?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沉箱养殖,磊石蒙网养殖,池塘养殖7、稚鲍的培育方法是什么?需要那些设施?平面流水饲育法。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5分)1、软体动物门分为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双壳纲、掘足纲、腹足纲和头足纲七个纲。
2、双壳类外套膜边缘具有生壳突起、缘膜突起、感觉突起三层突起。
3、贝类贝壳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三层,其中角质层和棱柱层的生长完全由外套膜外缘背部分泌形成。
4、头足类的贝壳可以分为外壳、内外壳、内壳和假外壳等几个类型,内壳又分为石灰质内壳和角质内壳两种。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个3分)1、壳长、壳高和壳宽:壳长:前端到后端的最大距离。
壳高:壳顶到腹缘的最大距离。
壳宽:两壳之间的最大距离。
(必须从双壳和腹足类两个方面答)2、小月面、韧带、外套痕及外套窦:壳顶前方常有1个椭圆形或心脏形的小凹陷,称为“小月面”。
韧带位于绞合部的背面,几丁质,通常为黑色。
韧带具有很大的弹性,它的功能是将两片贝壳连接起来并有开壳的作用。
外套膜环走肌的痕迹称为外套痕。
水管肌的痕迹称为外套窦。
3、贝类的生活型:即贝类适应不同环境而产生的生活类型,通常包括游泳生活型、浮游生活型、底栖生活型(其中包括底上生活型、底下生活型,其中前者包括匍匐生活型、固着生活型和附着生活型;凿穴生活型)、共生和寄生等生活类型。
4、羽状鳃和栉鳃:在原始贝类中,鳃左右成对排列于外套腔中,而且每一片鳃在鳃轴两侧生有并列的小瓣鳃叶,使整个鳃从外形上看似一片羽毛,我们称这样的鳃为羽状鳃;如果鳃叶仅生在鳃轴的一侧,我们称此类鳃为栉鳃。
5、滤泡:是形成生殖细胞的主要部分,由生殖管分支末端膨大而形成的,成囊泡状。
其外壁由生殖上皮组织构成,生殖原细胞在此发育成为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最后发育成精子或卵子。
(第一句必须有,否则扣1-2分,后一句可以简单写,不写扣1分)6、茎化腕:在二鳃亚纲雄体的腕中有一对或一只腕茎化为输送精子的生殖腕,称茎化腕,通常腕的长度缩小,腕的一侧的膜加厚引起皱褶,形成一个直通生殖腕顶端的精液沟,腕的末端特别发达,形成一个吞状端器。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5分)1、贝类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卵胎生和幼生三种。
2、双壳纲贝壳壳面结构主要包括铰合部、楯面、壳耳、放射助、小月面、生长线和韧带,内面结构主要包括外套窦、闭壳肌痕和外套痕。
2、双壳类外套膜边缘分为简单型、二孔型、三孔型和四孔型类型。
3、我国牡蛎增养殖的主要种类有太平洋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和密鳞牡蛎(或褐褶牡蛎)四种。
4、头足类的漏斗是由足部特化而来,主要有水管、漏斗基部、漏斗下掣肌构成。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个3分)1、外套膜:是贝类躯干部背侧皮肤的一部分皱褶延伸形成的,由内外两层表皮及其间的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分泌贝壳、呼吸和保护作用。
(必须有)外观像一个袋子,里面装着鳃以及各种内脏器官。
2、颚片:是贝类特有的构造。
颚片通常位于口腔两侧,由外表皮加厚形成,几丁质,边缘锐利,有时具有小齿,用来切断食物。
3、缝合线:螺层之间的界限,有深有浅,螺层数目=缝合线数十1,每一螺层上常生有生长线、突起、纵肋、横肋、棘和各种花纹,有些种类表面还生有壳皮和壳毛。
4、消化盲囊:贝类的肝脏,它是一个大型的几乎对称排列的葡萄状褐色腺体,包围在胃的周围,有时伸入到足内。
在生殖季节,它经常被生殖腺包被。
是主要的消化腺,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脂肪酶等,其中的淀粉酶是主要成分。
5、平衡囊:通常位于足部的足神经节附近,为一个囊状构造,里面具有耳石或耳沙;囊壁是由带纤毛的支持细胞和感觉细胞相互排列构成,并共同分泌液体充满整个囊腔。
当贝类运动时,囊里面的耳沙或耳石接触纤毛并刺激脑神经,从而协调运动。
6、原生壳和次生壳:贝类幼虫期由其壳腺分泌的几丁质半透明的壳称为原生壳,以后称为贝壳的壳顶部分;贝类生长时,由其外套膜生壳突起分泌的石灰质的壳称为次生壳。
7、晶杆:为一几丁质的棒状物,其末端突出于胃腔中,它依靠晶杆囊片的纤毛作一定方向的旋转和挺进,以搅拌食物,此外,依靠胃酸的作用,使晶杆溶解,溶解,溶解液中含有糖原酶,可以消化食物。
1为什么要发展虾蟹类增养殖,其意义是什么?a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食用的需要。
b虾蟹类的药用价值自古就被发现,c从虾蟹壳中提取的甲壳素在工业、医疗、环境保护、农业上用途很广d虾蟹类又是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资,换汇率较高。
不仅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也是沿海人民发家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对提高沿海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有积极的意义e开展虾、蟹的增殖放流工作,是恢复和增强天然水域虾、蟹资源的有效手段2我国发展虾蟹类增养殖的有利条件是什么?1虾蟹类经济价值高,这不仅可为养殖者获得较高的利润,而且也能承受较高的成本。
2虾、蟹是外贸畅销的拳头产品,是颇具吸引力的外贸资源,再加上经济价值高、产量大,在国家平衡外贸收支方面可发挥重大作用,因此,养虾业受到国家特别重视和支持。
有利于该事业的快速发展。
3虾蟹类是优良的养殖对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多数种类耐温、耐盐范围广,耐低氧能力也强,因此,能够适应池塘的静水环境,要求的养殖条件也较低。
所以,养殖设施简单,造价低,养殖中容易管理,很适合于开展群众性的养殖生产。
4虾蟹类生长快,生产周期短。
5虾蟹类食谱广,饲料较易解决。
6苗种来源有保证。
随着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现在几乎所有可以养殖的虾类都可人工生产苗种,多数种类都已达到可以按需要大批量生产苗种的程度。
这就为大规模地发展增养殖业创造了前提条件。
7我国海岸线长,滩涂辽阔,有大量适于养殖虾蟹的场地。
沿海劳力资源丰富,水产技术力量雄厚。
还有较为丰富的天然饵料资源,又有适应于各种地理条件的多种虾蟹类,具有发展虾蟹类增养殖的优良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
正因为我国具有以上的优越条件,我国养虾业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
但是,单位面积产量还不高,生产中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科技的进步来解决,使我国虾蟹增养殖业能健康而稳步地向前发展。
3掌握世界及我国虾、蟹养殖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如何保证我国虾、蟹养殖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真题如下:接下来是复试大纲细胞生物学考试性质《细胞生物学》是中国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专业及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考试目标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水生生物学及动物学硕士研究生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测评考生的基本知识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细胞生物学基础理论的掌握与运用,反映考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细胞生物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基本概念:对细胞生物学相关名词的理解。
2、基础理论:对细胞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来反映考生对基本生命规律的认识。
3、综合运用:基于细胞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及研究方法开展相关某一生命活动的综合分析。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所有题目的答案必须明确写在答题纸上。
考生不得携带具有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3、试卷结构名词概念的比例为20%,分值为20分;基础理论的比例为60%,分值为60分;综合分析的比例为20%,分值为20分。
考试内容1、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及细胞基本概念细胞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以及重点研究领域。
2、细胞研究方法细胞显微观察、成分分析及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3、结构细胞生物学细胞质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核糖体、细胞骨架及细胞核等主要细胞器的结构组成、起源特征及功能。
4、功能细胞生物学细胞能量转化、信息转导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和主要物质变化以及细胞增殖、细胞衰老及凋亡的细胞特征、发生过程和功能细胞器的活动及作用。
水产养殖学综合考试考试性质《水产养殖学综合考试》是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上海海洋大学试卷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本人已阅读并且透彻地理解了“上海海洋大学学生考场规则”和“上海海洋大学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处理规定”,承诺在考试中自觉遵守,如有违反,按有关条款接受处理。
承诺人签名:日期:姓名:学号:专业班名:一、名词解释或简述(共6题,每题5分)1、贝类增养殖学:利用贝类养殖技术及生物学原理而使其增产的一门科学。
2、卵生型:在繁殖期间亲贝把成熟的精子或卵子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卵裂发育成幼贝,再固着变态成稚贝。
它的整个生活史都在自然海区里渡过。
极大多数瓣鳃类。
3、露空时间:贝类离水后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时间。
4、临界温度:在动植物生长发育中指的是适温区温度的上限和下限,上限为临界高温,下限为临界低温。
超越此温度界限,生物就失出正常活动,进入休眠状态。
5、牡蛎的两种生长类型:终身生长:阶段性生长:6、举例说明贝类的生活类型(至少三种):埋栖型匍匐型附着型二、简答题(共10题,任选7题,每题10分。
如果10题都答,只算前7题)1、选择养殖贝类的标准。
答:正确地选择养殖种类,是保证贝类养殖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选择贝类养殖种类必须具备下列标准。
1、生产力高.2、适应能力强. 3、营养价值高. 4、苗种来源容易. 5、养殖成本低. 6、移动性较差.2、鲍鱼的生活史,并鲍鱼的发生与双壳类作一比较。
答:生活史受精卵——胚胎期——孵化——担轮幼虫——面盘幼虫——附着变态——稚贝——幼贝期——成贝期比较面盘幼虫身体发生扭转,不摄食,内源性营养匍匐幼虫才开始摄食底栖硅藻有围口壳幼虫.3、半人工菜苗的原理及其方法。
答:半人工采苗的原理双壳类中不论哪种贝类,在生活史中都有足丝附着的阶段,然后向成体的生活方式转化。
了解了贝类的附着习性,在自然海区贝苗繁生时,人工改良底质或设置人工附着基,创造条件,使贝苗附着,采集贝苗。
海区半人工采苗的方法采苗方法随生活类型不同而不同。
①固着型贝类半人工采苗方法:牡蛎幼虫结束浮游生活,进入底栖生活,附着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贝类增养殖学一、名词解释(5×2’)1 厣:腹足纲独有的保护装置,由足后端背面皮肤分泌而成的,角质或石灰质的片状物。
2 胴部:头足类的外套膜就像一个口袋,所有的内脏器官都被包裹在里面,又被称为“胴部”。
近海生活的种类一般游泳能力教差,胴部一般呈球形,较短;在远洋和深海生活种类由于擅长游泳,因此胴部较长,呈锥形或纺锤形。
3 贝类的生长限度:贝类随着生长,个体达到某一限度后就不再继续生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大小和体形,这一限度称为贝类的生长限度。
贝类的生长限度是各种贝类自身遗传基因表达与控制的结果,与环境条件无关。
4 包苗:是用网片将贻贝苗包裹在养成绳上,待贝苗附牢后面再拆掉网片的一种分苗方法。
包苗前将附着在一块的贝苗分散开,但应注意不要将足丝腺拔出,否则影响贻贝成活。
包苗一般适用于分养壳长1cm左右的大苗。
拆网时间应以贝苗附着牢固、拆网后无脱落为准,在水温17~24摄氏度时,一般经2~4天后即可拆网。
包苗可控制分苗密度,但必须陆地作业,繁琐且成本较高。
5 照射剂量:紫外线照射剂量计算方法:照射剂量(mW。
h/L)=紫外灯功率(mW)×照射时间(h)/照射水量(L)一般采用300~500mW。
h/L.二、填空题(20×1')1 外套膜按形状可分为简单型,双孔型,三孔型和四孔型。
2 瓣鳃纲鳃的构造分为原始型,丝鳃型,真瓣鳃型,隔鳃型四种类型.3 贝类的生活类型有埋栖型,固着型,附着型,匍匐型,游泳型,浮游型,凿穴型,寄生和共生型。
4 附着型贝类投放附着基一般为红棕绳,网衣片,采苗袋等。
5 牡蛎直接养殖方法有投石养殖,桥石养殖,立桩养殖,插竹养殖等。
6 扇贝人工育苗三种方式有:常温育苗,控温育苗,半控温育苗。
7 贻贝分苗方法有:包苗,缠绳,簇夹,间苗。
8 幼虫的变态标志-——出现眼点。
三、判断题(10×1')1 短蛸分类地位是十腕目章鱼科.(错)2 瓣鳃纲贝类饵料主要是小型浮游单细胞藻类。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1、单体牡蛎:2、异常呼吸:3、耗氧量4、半人工采苗5、中间育成:二、填空:20分1、贝类唾液腺分泌的酶肉食性主要_____,藻食性及大多数为____。
2、瓣鳃纲贝类消化盲囊内分泌的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贝类的呼吸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贝类心脏搏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初级卵母细胞能产生____个卵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_____个精子。
6、贝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个纲。
7、海湾扇贝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牡蛎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牡蛎的采苗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扇贝养殖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答题:40分1、串耳吊养扇贝的优缺点2、简述栉孔扇贝的性腺分期?3、引起性变现象因素4、简述扇贝科的特点:5、腹足纲贝类的分类依据:6、海湾扇贝的生态习性是什么?7、影响栉孔扇贝半人工采苗菜苗量的因素有哪些?8、改进扇贝养殖技术提高产量的方法?9、采苗袋采苗技术的优越性:四、简述体20分栉孔扇贝人工育苗的幼体培育过程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20分1、单体牡蛎:即游离的、无固着基的牡蛎是在牡蛎幼虫出现眼点即具有变态能力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使之成为单个的游离牡蛎。
2、异常呼吸:是贝类在离水后能存活一段时间内的呼吸3、耗氧量:单位体重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俄的氧。
4、半人工采苗:在繁殖盛期,用人工方法向自然海区投放适宜的附着基,使其附着变态发育生长,获得养殖所需苗种的方法。
贝类增养殖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21分,每题3分)1.饵料板:用于鲍的采苗的聚乙烯波纹板,提前在其上培养底栖硅藻。
2.单体牡蛎:自然海区的牡蛎是聚群在一起营固着生活的,所谓单体牡蛎,是指牡蛎不固着、单独的个体就能正常生活。
3.贝壳生长线:贝类贝壳上的生长线是它生长周期的标志,称年轮。
年轮可以作为鉴别年龄的根据。
4.扇贝的串耳吊养:又称耳吊法养殖。
该法是在壳高3厘米左右扇贝的前耳钻2毫米的洞穴,利用直径0.7-0.8毫米尼龙线或3×5单丝的聚乙烯线穿扇贝前耳,再系于主干绳上垂养。
5.照射剂量:紫外线照射剂量计算方法:照射剂量(mW.h/L)=紫外灯功率(mW)×照射时间(h)/照射水量(L),一般采用300~500mW.h/L。
6.珍珠:珠母贝或其他一些贝类外套膜壳侧表皮细胞分泌的珍珠质包裹着一个共同的核心累积而成的圆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
7.贝类的性成熟年龄:是指性腺初次发育成熟时的年龄。
二、填充题(16分,每空1分)1.腹足类的运动器官是: 足。
成鲍主要摄食褐藻类。
2.牡蛎养成阶段的直接养殖方法:投石养殖、桥石养殖、立桩养殖、插竹养殖、栅架垂式养殖3.我国主要的扇贝养殖品种有哪些: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前两种是我国的固有物种,后两种为引进品种。
4.双壳贝类胚胎发育过程为:卵裂、囊胚、原肠胚、担轮幼虫和孵化。
5.列举目前我国养殖的四种牡蛎品种:太平洋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大连湾牡蛎等。
6.蛤仔苗采收方法有干潮采苗、浅水采苗法和深水采苗等。
7.瓣鳃类贝类幼虫微藻饵料可以为:金藻、扁藻、硅藻和少量的小球藻。
8.淡菜是贻贝的干制品、扇贝的闭壳肌干制品称为干贝。
三、简答题(49分,每题7分)1.目前养殖贝类的生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
1)埋栖型:如竹蛏,体型细长、足部发达、贝壳变薄、水管发达等2)固着型:如牡蛎,体型不规则、足部退化、贝壳坚厚粗糙、无水管等3)附着型:如贻贝、栉孔扇贝,有足丝、可移动等4)匍匐型:如鲍,大多数为腹足类、作匍匐运动2.如何区分海湾扇贝、栉孔扇贝、虾夷扇贝?1)栉孔扇贝:因右壳前耳有明显的足丝孔和数枚细栉齿而得名。
一、名词解释1、栉孔扇贝的海上过度:稚贝在室内经过10-15天的生长(壳长不超过1mm),然后移到海上继续培育,直到培育成壳高0.5-1cm的商品苗的过程称为海上过渡(一个来月时间)。
2、蚶豆培育:指将刚出库的人工培育稚贝或采捕到的壳长2~3mm大小的稚贝俗称蚶砂,经5—6个月养殖,壳如绿豆,规格为4000~10000粒/千克;或者经约1年养殖,壳长达到1~2cm的过程。
也称中间培育。
3、本鳃:水生贝类用鳃呼吸,鳃是由外套腔内的皮肤扩张形成的,又被称为“本鳃”。
4、蛎苗抑制:就是根据牡蛎营固着生活并经常露空的生态特点,每天使蛎苗露空一定时间,使其处于最低生活限度的状态下,抑制其生长,锻炼牡蛎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培育为优质牡蛎,下海养殖后生长速度快,可缩短养殖周期。
5、单体牡蛎:自然海区的牡蛎是聚群在一起营固着生活的,所谓单体牡蛎,是指牡蛎不固着、单独的个体就能正常生活。
6、壳顶幼虫:直线铰合部开始向背部隆起,改变原来直线形态。
后期幼体壳顶突出明显,足开始长出,成棒状,尚欠伸缩活动能力。
鳃开始出现,但纤毛未摆动,面盘仍很发达。
足丝腺、组神经节和眼点逐渐形成,但此时足丝腺不具备分泌足丝的机能。
7、生物学最小型:生物学最小型是指第一次性腺成熟时的最小个体大小。
8、生长限度:贝类随着生长,个体达到某些限度后就不再继续生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大小和体形,这一限度称为贝类的生长限度。
9、贝类的性成熟年龄:是指性腺初次发育成熟时的年龄。
10、阶段生长型:是指一年生贝类在某阶段内快速生长,其贝壳的生长基本上是在第一年内完成,以后贝壳几乎不再继续生长。
11、出柱率:贝类如扇贝的闭壳肌湿重(或干重)占鲜贝湿重的百分比衡量闭壳肌的肥瘦程度,称为出柱率。
12、赶堆:一个潮水退潮时,把苗埕四周的蛤苗往中央空地集中,称做“赶堆”。
13、生长线:贝类贝壳上的生长线是它生长周期的标志,称年轮。
年轮可以作为鉴别年龄的根据。
14、贝类的露空时间:贝类这离开水后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时间,称为“露空时间”。
贝类增养殖学考试资料1一、名词解释1、栉孔扇贝的海上过度:稚贝在室内经过10-15天的生长(壳长不超过1mm),然后移到海上继续培育,直到培育成壳高0.5-1cm的商品苗的过程称为海上过渡(一个来月时间)。
2、蚶豆培育:指将刚出库的人工培育稚贝或采捕到的壳长2~3mm大小的稚贝俗称蚶砂,经5—6个月养殖,壳如绿豆,规格为4000~10000粒/千克;或者经约1年养殖,壳长达到1~2cm的过程。
也称中间培育。
3、本鳃:水生贝类用鳃呼吸,鳃是由外套腔内的皮肤扩张形成的,又被称为“本鳃”。
4、蛎苗抑制:就是根据牡蛎营固着生活并经常露空的生态特点,每天使蛎苗露空一定时间,使其处于最低生活限度的状态下,抑制其生长,锻炼牡蛎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培育为优质牡蛎,下海养殖后生长速度快,可缩短养殖周期。
5、单体牡蛎:自然海区的牡蛎是聚群在一起营固着生活的,所谓单体牡蛎,是指牡蛎不固着、单独的个体就能正常生活。
6、壳顶幼虫:直线铰合部开始向背部隆起,改变原来直线形态。
后期幼体壳顶突出明显,足开始长出,成棒状,尚欠伸缩活动能力。
鳃开始出现,但纤毛未摆动,面盘仍很发达。
足丝腺、组神经节和眼点逐渐形成,但此时足丝腺不具备分泌足丝的机能。
7、生物学最小型:生物学最小型是指第一次性腺成熟时的最小个体大小。
8、生长限度:贝类随着生长,个体达到某些限度后就不再继续生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大小和体形,这一限度称为贝类的生长限度。
9、贝类的性成熟年龄:是指性腺初次发育成熟时的年龄。
10、阶段生长型:是指一年生贝类在某阶段内快速生长,其贝壳的生长基本上是在第一年内完成,以后贝壳几乎不再继续生长。
11、出柱率:贝类如扇贝的闭壳肌湿重(或干重)占鲜贝湿重的百分比衡量闭壳肌的肥瘦程度,称为出柱率。
12、赶堆:一个潮水退潮时,把苗埕四周的蛤苗往中央空地集中,称做“赶堆”。
13、生长线:贝类贝壳上的生长线是它生长周期的标志,称年轮。
年轮可以作为鉴别年龄的根据。
水产养殖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函授)考试 《贝类增值养殖学》试卷(必修,A 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用题年级、专业(班级):2008级一、填空(每空2分,共22分)1、贝类的5个纲动物中,除了( )纲和大部分的( )纲动物外,几乎都可以食用。
2、对于贝类滩涂养殖中的穴居敌害鱼类,可用( ),俗称芦藤,每亩用药500克左右,药液浓度l %进行毒杀。
3、栉孔扇贝成熟生殖腺雌呈( )色,雄呈( )色。
4、皱纹盘鲍的生物学零度为( )℃。
5、栉孔扇贝有效积温达( ) ℃•日便可排放精卵。
6、我国栉孔扇贝自然分布于黄、渤海,其中以山东省( )县自然海区分布最多。
7、贻贝具有初次附着和再次附着的特点。
在人工采苗中,只有当稚贝达到( )以上时,才可认定采苗已经成功。
8、牡蛎幼虫对附着基颜色的选择: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对(灰 )色附着基选择最好,黑色和红色次之,( )色最差。
二、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1、 贝类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2、 文蛤的“跑流”3、扇贝的中间育成4、珍珠三、判断(在每小题3分, 共21分)1、贝类可供人类食用,但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或接触中毒。
()2、贻贝既是经济贝类,又是有害贝类。
()3、滩涂养殖贝类时有浒苔滋生,不会对养殖贝类造成影响。
()4、泥蚶属于热带及温带生物,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强于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5、牡蛎的固着变态,只与水温有关系。
()6、栉孔扇贝头部发达,具明显的唇瓣。
()7、皱纹盘鲍浮游幼虫阶段不摄食。
()四、简答题:(共37分)1、选择贝类养殖种类的标准?(10分)2、太平洋牡蛎室内加温育苗过程?(10分)3、扇贝的养成形式有哪几种?各种养成形式的技术关键?(17分)水产养殖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函授)考试《贝类增值养殖学》试卷(必修,A卷)答案三、填空(每空2分,共22分)1、掘足双神经2、鱼藤3、桔红乳白4、7.65、178.96、长岛7、3mm8、白四、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1、贝类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是介于采捕自然野生苗和全人工育苗两者之间的一种苗种生产方法,技术上的要求比全人工育苗较为简单。
2005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贝类付心脏外套窦小月面
有效积温细胞贝幼生型海挂面
单柱类生物学零度
二、简答题(40分,每题5分)
1. 贝类幼虫变态的标志是什么?
2. 贝类的生长规律是什么?
3. 人工养殖珍珠的原理是什么?
4. 如何判断腹足类贝壳的方位?
5. 埋栖型贝类是如何适应其生活方式的?
6. 机械过滤水的机制是什么?合格的砂滤池的标准是什么?
7. 稚鲍的剥离方法有哪些?
8. 如何区分扇贝和牡蛎的性别?
三、问答题(40分)
1.幼虫培育过程中的常规管理内容有哪些?(10分)
2.试述贝类育苗用水的处理方法。
(15分)
3.经济双壳贝类主要有哪几种生活型?试述不同生活型的半人工采苗方法。
(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