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增养殖10附着型贝类——扇贝的养殖【12】
- 格式:pdf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1
第一章绪论贝类增养殖学:是研究经济贝类的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贝类又称为软体动物。
第一节贝藻套养1、贝类与藻类混养,贝类的代谢产物为藻类提供了有机肥料,藻类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有利于贝类的呼吸。
2、贝类的生物沉积物对底栖藻类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营养盐循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3、贝类可以固碳,为其它生物提供生存场所。
第二节五次海洋海水养殖“五次浪潮”引领蓝色技术革命科技浪潮这5次浪潮发源于山东,成形于山东,迅速从山东沿海推向全国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堪称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又是科学技术惠及人民群众的光辉典范。
正因为有了海水养殖的5次浪潮,我国水产业才实现了“养殖高于捕捞”、“海水超过淡水”的两大历史性突破。
第一次:上世纪60年代,海洋藻类养殖浪潮天然海带只适应冷水生长。
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院士等为代表的山东海洋科技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人工移植的科学研究。
使我国海带的总产量大幅度提升,迅速成为世界第一。
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带生产国,全世界80%的海带由我国生产。
第二次:上世纪80年代,海洋虾类养殖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院士为代表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大量关于对虾的调查研究工作。
80年代初,以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赵法箴院士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突破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主要依靠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
该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对虾产量世界第一。
第三次:上世纪90年代,海洋贝类养殖浪潮1982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张福绥院士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海湾扇贝,并系统研究解决了在中国海域养殖海湾扇贝的一些生物学与生态学问题,突破了产业化生产的一整套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技术,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
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获199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答案:《水产养殖概论》期末试卷一、名词解释(3’*10)1、孵化受精卵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经过胚胎发育最后孵出鱼苗的全过程。
2、亲鱼是指已达到性成熟并能用于人工繁殖的种鱼。
3、人工授精用人工方法采取成熟的卵子和精子,将它们混合后使之完成受精的过程。
4、内营养期刚孵出的鱼苗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称内营养期。
5、效应时间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到开始发情所需的时间叫效应时间。
6、饲料添加剂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非能量物质。
7、总能是指饲料中三大能源物质完全氧化燃烧所释放出来的全部能量。
8、饵料鱼、虾、贝等水产动物的食物。
9、抗微生物类药物是指由某些微生物在其生命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选择性杀灭其他生物或抑制其机能的化学物质。
10、PCR即聚合酶反应,这种技术是在引物指导下,依赖模板和DNA聚合酶的酶促反应,它类似于生物体内的DNA复制,通过反复的变性、复性和延伸,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使微量DNA片段的目的基因数量呈几何级数扩增。
二、填空题(1’*30)1、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色素细胞位于皮肤的(真皮)层。
2. 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有鱼体上的(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和鱼类外部和内部构造的某些特征。
3. 鱼类的个体发育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以及(成鱼期)。
4.对虾身体分为(头部)和(腹部)。
5、中国明对虾的养成方式可分为(粗养)、(半精养)、(精养)等数种。
6、中华绒螯蟹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壳)亚纲、(十足)目、(爬行)亚目。
7、黄鳝常用的运输方法主要有(干运法)、(水运法)和(尼龙袋充氧法)三种。
8、水产动物配合饲料按其物理现状,可分为(粉状饲料)和(颗粒状饲料)两大类型。
9、鱼病防治工作中一般贯彻(全面预防)和(积极治疗)的正确方针。
10、鱼类的免疫接种方式可分为(注射法)、(浸浴法)与(口服法)的方法。
三、简答题(5’*8)1.简述轮捕轮放的作用及方法?答:作用:轮捕轮放是一种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是提高池塘产量的重要措施。
贝类增养殖学重点名词解释:贝类:这类动物大多具有贝壳,身体柔软不分节,又称软体动物,种类多。
贝类增养殖学:是研究贝类增养殖的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其研究内容包括增养殖贝类生物学,苗种生产技术,增养殖技术加工等。
贝类学:研究贝类或软体动物形态生态,生理发生和分类方面的科学,称为贝类学,其研究范围涉及解剖学,生态学,生理学发生学和分类学。
晶杆:多数植食性种类的胃的一部分形成晶杆囊,内有一胶质棒状结构的晶杆。
作用:①起机械消化作用②溶解出消化酶③帮助消化食物齿舌:软体动物消化系统中的特殊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突起表面,由横列的角质齿板组成,形似锉刀,许多排角质齿构成齿舌有效积温:亲贝性腺发育成熟所需要的有效温度的总和。
指暂养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之和。
多倍体育种:通过增加染色体组的方法来改造生物的遗传基础,从而培育出符合要求的优良品种,达到人类利用的目的。
包括三倍体育种和四倍体育种。
单体牡蛎:不固着,单个游离的牡蛎。
壳内柱:海笋及船蛀等的贝壳内面,壳顶下方有一个棒状物,称壳内柱。
稚鲍:鲍的幼虫形成第一个呼吸孔后就成为稚鲍。
生物学最小型:指第一次性腺成熟时的最小个体大小。
颚片:位于口腔前部,摄食物之用,一般位于口腔两侧左右对称的2片铰合部:瓣鳃类贝壳背部的加厚部位,一般具铰合齿和齿槽生物学零度:性腺发育的最小温度厣:腹足类独有的保护器官,具角质或石灰质。
齿式:软体动物齿舌带上角质齿的数目及排列方式用数字等符号表示称为齿式足丝:附着生活种类的特殊器官,足丝腺分泌的产物,利用足丝附着于外物上生活可重新分泌并且终身均可分泌、闭壳肌:外套膜分化而成,用以连接左右外套膜及贝壳的横行肌束,起关闭贝壳作用文蛤的跑流:文蛤有向木桩四周移动或养殖环境不适应时冒出滩面,随潮流移动至环境条件适宜处再次穴居的习性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依据贝类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在其繁殖季节向自然海区人工投放采苗器或改良海区条件,使其幼虫附着变态发育生长,从而获得贝类养殖所需苗种的方法。
思考题1.如何判断腹足类贝壳的方位?2.贝类的生长规律是什么?3.如何确定贝壳的旋转方向?4.贝类的消化腺主要有哪几种?其功能是什么?5.简述贝壳的构造?6.试述贝类的排泄系统?7.试述贝类的神经系统?8.试述贝类外套膜的构造?9.详述牡蛎的摄食过程?10.论述贝类的生活型极其适应性特征?11.试述贝类的繁殖方式?12.试述贝类的御敌方式?13.半人工采苗的原理是什么?14.人工养殖珍珠的原理是什么?15.选择亲贝的条件是什么?16.贝类幼虫变态的标志是什么?17.埋栖型贝类是如何适应其生活方式的?18.固着型贝类有何适应性特征?19.腹足类的生活史可分为哪几个不同阶段?各阶段特征如何?20.瓣鳃类的生活史可分为哪几个不同阶段?各阶段特征如何?21.贻贝半人工采苗为何要早投放附着基?22.机械过滤水的机制是什么?合格的砂滤池的标准是什么?23.作为贝类幼虫的饵料应具备什么条件?24.如何区分扇贝和牡蛎的性别?25.如何统计受精率和孵化率?26.贝类幼虫培育期间冲气有何作用?27.贝藻套养的理论根据是什么?28.如何区分蛎苗与藤壶苗?29.试述牡蛎幼虫的固着过程和固着习性?30.牡蛎采苗与养成方式有哪些?31.我国养殖的扇贝主要有哪几种?分布如何?32.小片贝的选择条件是什么?如何切取外套膜小片?33.插核部位主要有哪几个?34.插核时应注意什么问题?35.试述稚鲍的培育方法?36.稚鲍的剥离方法有哪些?37.试述贝类育苗用水的处理方法?38.试述诱导精卵排放的方法?39.幼虫培育过程中的常规管理内容有哪些?40.提高扇贝稚贝保苗率的措施有哪些?41.天然珍珠的成因是什么?42.详述人工育珠的原理及珍珠形成的?43.试述泥蚶半人工采苗的方法?44.什么是三潮作业法?。
贝类养殖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贝类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品养殖方式,其在市场上有着广泛的需求。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贝类的品质,采用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贝类养殖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一、选址与设备合理选址是贝类养殖成功的第一步。
适宜的水质、底质和水温条件对贝类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选址时,需选择水环境相对干净,水流动性较强的地点。
此外,要根据不同贝类的需求确定养殖池的合适深度和大小。
选取合适的设备,如养殖池、养殖网和通风设备等,也是重要的一环。
二、种苗选育种苗的选育对于贝类养殖来说至关重要。
选取健康、生长迅速的种苗,可以提高养殖的效益。
可利用人工选育或采集自然种苗的方式来获取种苗。
在选育过程中,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基因筛选和遗传育种等手段,提高贝类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三、养殖管理良好的养殖管理能够提高贝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养殖过程中,需定期检查贝类的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及时清除污物和维护养殖设备。
此外,合理的饲料搭配和投喂量,也是提高贝类生长的关键。
根据不同贝类的需求,选用适合其生长的饲料,并科学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体污染。
四、疾病防控贝类养殖中的疾病是养殖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
常见的贝类疾病有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养殖户需要加强水质管理和疫病防控措施。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适宜的水温和酸碱度,避免水体污染。
在养殖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处理生病的个体,减少疾病的传播。
五、收获与销售贝类的收获是养殖的最终目的,也是考验养殖技术成果的重要环节。
在贝类成熟后,可进行收获和分类。
根据贝类的品质和大小,将其分级打包,以提高销售价格。
在销售过程中,可以选择批发市场、餐饮行业或在线销售等渠道,将养殖的贝类产品推向市场。
总结以上,根据贝类养殖的特点,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合理选址与设备、种苗选育、养殖管理、疾病防控以及收获与销售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提高贝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满足市场需求。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神奇版贝类增养殖学神奇版海上过度:稚贝在室内经过10-15天的生长(壳长不超过1mm),然后移到海上继续培育,直到培育成壳高0.5-1cm的商品苗的过程称为海上过渡(一个来月时间)。
蚶豆培育:指将刚出库的人工培育稚贝或采捕到的壳长2~3mm大小的稚贝俗称蚶砂,经5—6个月养殖,壳如绿豆,规格为4000~10000粒/千克;或者经约1年养殖,壳长达到1~2cm的过程。
也称中间培育。
3、本鳃:水生贝类用鳃呼吸,鳃是由外套腔内的皮肤扩张形成的。
4、4、蛎苗抑制:就是根据牡蛎营固着生活并经常露空的生态特点,每天使蛎苗露空一定时间,使其处于最低生活限度的状态下,抑制其生长,锻炼牡蛎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培育为优质牡蛎,下海养殖后生长速度快,可缩短养殖周期。
单体牡蛎:当牡蛎幼虫出现眼点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使之成为单个游离无附着基的苗种,其易于放养和收获,由其养成的成体称为单体牡蛎,其壳形规则美观,商品价值高。
6、壳顶幼虫:直线铰合部开始向背部隆起,改变原来直线形态。
后期幼体壳顶突出明显,足开始长出,成棒状,尚欠伸缩活动能力。
鳃开始出现,但纤毛未摆动,面盘仍很发达。
足丝腺、组神经节和眼点逐渐形成,但此时足丝腺不具备分泌足丝的机能。
8、生长限度:贝类随着生长,个体达到某些限度后就不再继续生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大小和体形,这一限度称为贝类的生长限度。
9、贝类的性成熟年龄:是指性腺初次发育成熟时的年龄。
10、阶段生长型:是指一年生贝类在某阶段内快速生长,其贝壳的生长基本上是在第一年内完成,以后贝壳几乎不再继续生长。
11、出柱率:贝类如扇贝的闭壳肌湿重(或干重)占鲜贝湿重的百分比衡量闭壳肌的肥瘦程度,称为出柱率。
12、赶堆:一个潮水退潮时,把苗埕四周的蛤苗往中央空地集中,称做“赶堆”。
13、生长线:贝类贝壳上的生长线是它生长周期的标志,称年轮。
年轮可以作为鉴别年龄的根据。
14、贝类的露空时间:贝类这离开水后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时间,称为“露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