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沉淀反应

  • 格式:docx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指导老师:陈玮__ 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沉淀反应和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 实验类型: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钟一鸣

1.沉淀反应——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实验原理】

双向扩散是将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到琼脂板相对应的孔中,两者各自向四周扩散,如果抗体和抗原相对应,则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线。若同时含有若干对抗原抗体系统,因其扩散速度不同,可在琼脂中出现多条沉淀线。观察沉淀线的位置、形状等可对抗原或抗体作出定性分析。本试验常用于检测抗原抗体的纯度,滴定抗体的效价以及用已知抗体(抗原)检测和分析未知抗体(抗原)。临床上用此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甲胎球蛋白AFP ,作为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诊断指标。双向扩散实验所需时间较长(24h ),灵敏度不高。

【实验现象】

沉淀线

Ag 对照

Ag 对照

Ag 待测

Ag 待测

Ag 对照

Ab

Ab

1).六边形排列孔中,六条沉淀线在抗体孔周围衔接成一个完整的圆形

2).三角形排列孔中,出现两条沉淀线,且二者相交顶端相连

【实验结果】

待测样本AFP阳性,与阳性对照含有浓度基本相同的AFP

【讨论】

1).六边形排列孔中出现完整的圆形,说明阳性对照抗原和待测样本抗原浓度基本接近,使得六个孔中各沉淀线离中央孔的距离接近,围成完整的圆形

2).三角形和六边形排列孔的沉淀线均较接近中央孔,说明待测抗原和阳性对照抗原的浓度略大于抗体浓度。

3).制琼脂板时,不能太薄,且因要打六边形孔,尽量保证边上的孔不能太浅

4).沉淀线不明显可能和抗原抗体浓度以及放置时间有关,放置时间过短则沉淀线不明显,过长则会使已经形成的沉淀线解离或散开而出现假阴性

2.免疫电泳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实验原理】

带电的胶体颗粒可在电场中移动,移动的方向与胶体颗粒所带的电荷有关,蛋白质抗原在PH8.6的缓冲液中带负电荷,故由阴极向阳极移动,抗体球蛋白的等电点为PH6-7,故在PH8.6的缓冲液中带负电荷少,且分子较大,移动缓慢,同时因电渗作用,反向阴极移动,于是形成抗原与抗体相对移动的情况,在二者相遇的最适比例处产生白色沉淀。此种在双向免疫扩散的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称为对流免疫电泳。由于抗原、抗体在电场中做定向移动,限制了琼脂双向扩散时抗原、抗体朝各方向自由扩散,因而提高了实验的敏感度,同时缩短试验时间,故可作快速诊断。

【实验现象】

Ag

Ab Ab Ag

注:左侧为阳性对照,右侧为待测组

可见AFP阳性血清孔和抗体孔之间的白色沉淀线,同时待测血清孔和抗体孔之间也有沉淀线出现

【实验结果】

待测血清为AFP阳性,其内含有甲胎球蛋白。

【实验讨论】

1)抗体球蛋白的电渗力大于其电泳力,使之向负极移动,抗原电泳力大于电渗力,使之向正极移动,二者相向移动,相遇后形成沉淀线

2)阳性对照及待测组所得的沉淀线均不明显,可能是由于试验前配制的各血清及抗体溶液的浓度不完全合适所致,过浓或过稀均不易出现沉淀线

3)沉淀线不明显也可能是我们组加样时有部分孔溢出,部分孔不够,第二次再补加,使得抗体抗原量有些许差异

4)沉淀线不明显还可能与琼脂的质量有关

3.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溶血反应

【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多次注射于动物可使之产生相应的抗体(溶血素),这种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在有电解质存在时可发生凝集现象,若同时有补体存在,因补体的作用没有特异性,能与任何一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故补体被激活,红细胞被溶解破坏,这种现象称为溶血反应。溶血反应通常用来作为补体结合反应中的指示系统。

【实验现象】

注:上两图由左至右见下表

1 2 3 4 5 6 7 2%红细胞 0.5

0.5

0.5

第2管沉淀物

第3管沉淀物 第2管上清液 第3管上清液 溶血素2U 0.5 0.5 — —

0.5

0.5

补体2U 0.5 — 0.5 0.5 — 0.5 — 生理盐水

0.5

1.0

1.0

2.5

2.5

1).1号、4号和7号试管溶液为红色,澄清透明 2). 2、3、6、7号试管溶液为红色,浑浊 【实验结论】

1号、4号和7号试管出现溶血反应,其余均无明显反应 【实验讨论】

1).2、 5号管中有红细胞以及相应抗原,可出现凝集反应,但实验中不明显,应该是因为红细胞及抗体没有达到适当的浓度,凝集反应不明显

2).1号管中有红细胞、抗体及补体,三者可形成复合物导致溶血;4号管中有2号管沉淀物中的红细胞及抗体复合物,外加补体,可致溶血;7号管中有3号管上清液的补体和额外加的红细胞和抗体,也可形成复合物溶血

3).3号管中缺乏抗体,6号管缺乏抗体,均无法形成复合物溶血

4).7号管溶液特别少是因为放置过程中不小心倒出了一部分,日后的实验中应当对此加以注意

1 2

3

4 5 6

7

5).倒出2、3号管的上清时,尽量速度快,防止下部沉积的红细胞打散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