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中辅料的不良反应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研究对策摘要:中药具有商品的特殊性,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危,而中药在药品中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经过中医理论的指导,来源于动物,植物,矿物等的多种中国传统用药[1]。
由于近年来中药药剂使用的多样化和广泛的使用范围,关于中药药剂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多了起来,这值得我们用心关注。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以及中药不良反应的多种表现形式。
同时,本文科学的详细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的引起原因。
最后,通过对原因的合理分析,给出了对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对策。
1.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中药的不良反应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诊断、治疗、预防人体疾病和改善人体功能为目而给与患者正常计量中药或中药制剂而出现的非预期的有害的影响。
2.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2.1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由于患者的体制差别,病理程度或者同时服用其它用药而引起的对药物敏感性增加,在正常计量下引起了患者的某项功能或某个器官的损害,毒性反应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系统内,包括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
2.2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由于药品作为全抗原或者半抗原刺激机体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是中药不良反应中反生频率最高的一种,中药变态反应除了常见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类型多样,如当归、白芍等多种药物会引起荨麻疹,而川贝、两面针等多种药物却可能会引起猩红热[2]。
2.3后遗作用后遗作用指血药浓度下降到有效血药浓度一下仍然存在一定的生物效应。
如患者用过苦寒卸货药物以后,患者在短期内还会有腹痛、食欲减退等现象。
2.4特异质反应特异质反应指因先天遗传失常,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与该药物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
如个别患者口服板蓝根溶剂发生溶血现象。
2.5依赖性、成瘾性、耐受性中药的的依赖性是指患者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使用某种中药制剂,导致对这种中药产生了依赖性,中断服药后会产生不适感。
关注药用辅料引起的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新剂型和给药系统的开发,药用辅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们在药物成型、保持制剂的质量稳定、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主药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辅料应是非活性的,所以,一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人们往往归之于活性成分。
事实上,辅料并非惰性,临床上相当一部分药物不良反应是由辅料引起的,尽管发生的频率极低,却涉及人体心、血液、肺、消化系统、眼、皮肤等多器官、系统,重者还将危及生命。
因此,由制剂中辅料引起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
■CrEL产生严重过敏反应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合物(CrEL)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作为难溶性药物的增溶剂静脉给药,可产生严重过敏反应。
其机理是,抗胆固醇抗体与CrEL胶团表面的大量羟基结合,激活补体C3,可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产生Ⅰ型变态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皮肤潮红、皮疹、胸痛、心动过速、低血压、荨麻疹。
由于CrEL过敏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血中2微升/毫升即可发生,所以减慢输注速率或适当稀释后输注是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的一个有效措施。
另外,CrEL与常用的聚氯乙烯塑料输液器相互作用,可溶出其中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引起毒性。
所以,改用玻璃或聚乙烯输液装置是预防CrEL过敏反应发生的另一措施。
■苯甲醇致臀肌挛缩症危害重苯甲醇作为药物的溶剂、防腐剂(0.5%~1.0%)及局部止痛剂(1%~4%),其不良反应包括溶血、低血压、局部刺激等。
苯甲醇可与红细胞膜表面结合,产生溶血。
有报道,一患者接受大剂量含苯甲醇的依托泊苷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出现呼吸抑制,快速溶血。
也有报道,胺碘酮注射剂中的溶剂苯甲醇具有血管活性,产生低血压。
苯甲醇也是引起臀肌挛缩症的主要原因。
2%苯甲醇溶液常用作青霉素钾盐的溶剂,目的是减轻肌注时的疼痛。
婴幼儿臀肌注射本品,对肌组织刺激和化学损伤严重,产生臀肌挛缩症,且该症一旦发生就不会逆转,给少年儿童身心发育造成严重损害。
目前,青霉素钾盐已改用0.25%利多卡因注射液溶解以减轻局部疼痛。
药用辅料相关内容药用辅料相关内容0001 药用辅料概论[1]药物是一类能改变人体局部或全身的某些生理功能而常用于保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也包括一些处理或防止环境、用具污染的物质,如消毒剂、灭菌剂等。
药物可来源于天然的动物、植物、矿物,也可用人工方法通过生物发酵提取或化学合成制得。
这些物质大多因使用不便或其他原因而不能直接使用,一般称为医药原料,或简称原料药。
为适应医疗用药需要,将原料药制成各种便于给药的“形态”后,就总称为药物制剂(pharmaceutics),简称制剂。
制剂有法定制剂、配方制剂和新药三类。
法定制剂是按药典的规定生产,且其名称、成分、规格、质量等符合药典标准者;配方制剂或称方剂是根据医师处方临时调配,或在医院药剂室中按“协定处方”配制备用的制剂;新药是指新研制的,经医药监督管理部门及药检部门审查批准生产的药品.制剂按不同给药方式、不同给药部位等而制成的不同“形态”称为剂型(dosage form),如口服有片剂、胶囊剂、丸剂等,外用有软膏剂、栓剂等,注射有注射剂、输液等。
剂型的种类很多,近年来又新发展了很多有特殊性能的新剂型。
药物被加工成各种类型的制剂时,绝大多数都要加入一些无药理作用的辅助物质,称为药用辅料(pharmaceutical aids),使制剂成品具有某些必要的理化特征或生理特性。
辅料一词实际上是很多物质的总称,包括范围很广,品种繁多,多数品种间不具有共同性。
根据剂型的不同、医疗要求的不同以及加入的目的不同,辅料一般分为赋形剂(excipient,vehicle)和附加剂(additive)两大类。
赋形剂主要作为药物载体,赋予各种制剂以一定的形态和结构;附加剂主要用以保持药物和剂型的质量稳定性。
2 药用辅料与药剂的关系药物制剂含有药理活性成分和辅料,辅料用于制剂成型,以制成一定的药物剂型,供患者服用。
药用辅料广义上指的是能将药理活性物质制备成药物制剂的非药理活性组分,长期以来,辅料都被视为惰性物质,随着人们对药物由剂型中释放、被吸收过程的深入了解,现在已普遍地认识到:辅料有可能改变药物从制剂中释放的速度或稳定性,从而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和质量。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姚晓07资源摘要:各种中药及其中药制剂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病防病,历史悠久,成效显著,但其不良反应近年来也被进一步发现和认识。
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中药品种混乱或以假乱真,药物的固有毒性及用量不当,辨证失当、药不对证,炮制或煎煮不当,剂型或服用方法不当,疗程过长,造成蓄积中毒等。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中药应按质量合格、用量合适、用法合理的原则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1.概念: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所发生的非治疗反应。
中药的不良反应常统称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包括中毒反应和过敏反应。
2.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2.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一般是指服用正常剂量或极小剂量时出现的非正常反应,多与体质因素有关。
凡单味中药、中成药和名方组成中含有抗原物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后或在它们的代谢过程中产生抗原物质的,首次尤其是多次用药后常可引起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紫癜、哮喘、心律失常、肝损伤、耳鸣、发热、腹泻等。
2.1中毒反应中毒反应的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病情恶。
其临床症状表现:消化系统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黄疸等;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不齐等;造血系统表现为白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目前已发现由毒性反应而致死的中药有20多种如雷公藤、蜈蚣、马钱子、砒霜等。
中毒反应多由于药品原料购销、药品生产和药品使用不当引起。
中毒致死的中药多是有毒中药,但历代医书称无毒之品也能置人于死地。
3.人体各个系统不良反应药物及其不良反应表现3.1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药物有76种,其不良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刺五加注射剂、葛根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灯盏花素注射剂、细辛注射剂、肾宝合剂、草乌膏剂、番泻叶、复方桔梗注射剂、天和骨通贴膏、壮骨关节丸;表现为低血压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生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柴胡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红花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川芎嗪、郁金、莪术油、银杏达莫注射剂、骨宁注射剂、三七片、银翘解毒丸、六味地黄丸、龙胆泻肝丸、鸦胆子;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草乌、正清风痛宁、生脉注射剂、精制蝮蛇抗栓酶、乌头碱、鸦胆子油、龙骨、木薯、垂盆草、地骨皮、博落回、冬虫夏草、北五加皮、夹竹桃类;诱发心绞痛的中药制剂有刺五加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过缓的中药制剂有复方丹参注射剂、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茵栀黄注射剂、复方丹参片、藻酸双酯钠、江苏白药;引起心动过速的中药制剂有生脉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止咳丸、藿香正气水、咳喘糖浆;引起心动过缓的中药制剂有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引起心悸的中药制剂有刺五加注射剂;引起室性早搏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小活络丸、柴胡、山海丹;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有黑附子、葶苈子;引起窦性停搏的中药制剂有生脉注射剂;引起微循环障碍的中药制剂有脉络宁注射剂;引起心功能衰竭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清开灵注射剂、细辛、朱砂、鸦胆子、马钱子;引起心房纤颤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灯盏花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山豆根;引起心室纤颤的中药制剂有葛根素注射剂。
中药的不良毒副作用事件汇总情况说起中医药,本草是绕不开的话题,而说起本草,神农和《神农本草经》也是绕不开的话题。
生活在中国这方水土的人们,跨越上万年的历史,一直在探索生命健康的奥秘。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淮南子?修务训》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对于生命对于自然对于生活还处于摸索阶段,劳动力和生产力远远不及现在发达,那时候人们的生活也比较单一,所有的需要的东西都要依靠上天或者大自然的赐予,人们每天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能不饿肚子。
那时候我们的祖先还不知道用火烧水和煮饭炒菜的时候,只能过着吃野菜喝生水的生活,他们也会采树上的果子吃,也能抓到水里的螺蚌,吃螺蚌的肉。
这样的饮食习惯,导致了人们常常会生很多疾病以及被动植物的毒素伤害。
传说神农长着牛头人身,是那时候的部落首领,有着异于常人的智慧。
他开始教百姓播种五谷,而且播种前要对土地进行考察,这块土地是否足够肥沃,湿度是否合适,土地的高低位置是否适宜种植等等。
因为他在农业上的贡献,人们称他为神农,神农也被尊为农业始祖。
神农还想去更远的地方去探索,是否还有更多的可以供人们食用的东西。
于是他就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他遇到了一座大山,神农氏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制作出了木架爬到了山顶,而这个地方也就是资源丰富的湖北神农架地区。
到了山顶神农看到了各种颜色的花草,十分茂密,于是神农就暂时在这里居住下来。
他每天都尝试着吃这里的植物,终于尝遍了这里的百草,知道了哪些是可以食用的,哪些是对人体有帮助的,比如累了吃了之后能缓解疲劳,渴了吃了能生津等等,哪些是对人体有伤害的,神农都一一整理清楚了。
在尝百草的过程中,也曾经一天之内吃到七十多种有毒的植物,但都靠吃茶叶来解毒,这也是中国茶文化的起源。
直到有一天,神农尝到了“断肠草”,这种毒草太厉害了,他还来不及吃茶解毒就死了。
药用辅料对药品安全性的影响药用辅料是指在制剂过程中加入的非活性物质,用于制剂的稳定性、可溶性、流动性、吸收性等方面进行调控。
药用辅料对药品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首先,药用辅料能够改善制剂的物理性质和稳定性,从而影响药品的安全性。
例如,一些溶剂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促进药物在消化道的吸收。
一些稳定剂可以防止药物的降解,延长药品的有效期。
药用辅料还可以通过改善药物的流动性,提高制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这些改善药品物理性质和稳定性的效果,直接影响了药品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其次,药用辅料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有影响,进而间接影响药品的安全性。
生物利用度是指给定剂量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程度。
药用辅料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与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过程。
例如,一些辅料可能改变药物在胃肠道中的pH值,进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一些辅料也可以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改变药物的结构和活性。
这些药用辅料的作用机制可能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品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另外,药用辅料还与制剂的温和性和无菌性有关,对药品安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制剂过程中,可能需要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等辅料,以保持制剂的稳定性和无菌性。
这些辅料的选择和用量,直接关系到药品的温和性和无菌性。
如果辅料的选择不当或用量过大,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增加细菌寄生和生长的风险。
最后,药用辅料对敏感人群的安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敏感人群包括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易受药物副作用影响的人群。
药用辅料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对敏感人群产生刺激或过敏反应,从而影响药品的安全性。
因此,在制剂药品时需要注意选择无刺激性和不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用辅料。
综上所述,药用辅料对药品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药用辅料的选择和用量会直接影响药品的物理性质、稳定性、生物利用度、药效、无菌性以及对敏感人群的安全性。
在药品制剂过程中,需要仔细考量药用辅料的选择和用量,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疗效。
征1例〔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5):1337〔5〕AksoyD,G?VELIBT,AkPD,etal Effectsofoxcarbazepineandlevetiracetamoncalcium,ionizedcalcium,and25 OHvitamin D3levelsinpatientswithepilepsy〔J〕 ClinPsychopharmacolNeurosci,2016,14(1):74 78〔6〕崔红霞,于苏文 163例奥卡西平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2017,14(11):683 686〔7〕RobertT Wechsler,RodneyA Radtke,MichaelSmith,etal Serumsodiumlevelsandrelatedtreatment emergentadverseeventsduringeslicarbazepineacetateuseinadultswithepilepsy〔J〕 Epilepsia,2019,60(7):1341 1352〔8〕MariaGrammatiki,EleniRapti,AthanasiosC Mousiolis,etal PatientWithSevereHyponatremiaCausedbyAdrenalInsufficiencyDuetoEc topicPosteriorPituitaryLobeandMiscommunicationBetweenHypo thalamusandPituitary:ACaseReport〔J〕 Medicine(Baltimore),2016,95(10):2872中成药中的辅料使用报告评价与不良反应分析秦 辉,王 娜,王 宾,李木清(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深圳518104)摘要:目的 掌握中成药辅料成份的标示情况和辅料的不良反应,为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合理化建议。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安全防范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陈新梅教师简介陈新梅,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博士。
现在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药系任教。
主要从事药剂学和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山东省课题项目5项。
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130余篇,参与编写多部教材,申请专利2项。
多次获得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学单项奖奖励。
Email:xinmeichen@第一部分概述中药注射剂是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开拓了传统中药剂型新的技术研发途径。
中药注射剂的研制成功与应用是中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国家民族工业的伟大创举,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产品。
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急性感染性疾病等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药注射剂是我国中医药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
但是,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从葛根素注射剂到鱼腥草注射液、再到轰动一时的刺五加注射剂等不良反应事件,反映出了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问题,中药注射剂曾一度深陷信任危机之中。
据报道,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占所有中药剂型不良反应的1/2以上。
因此对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并进行安全防范有重要意义[2]。
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中药注射剂的研发、生产、贮运和临床使用等关键环节提供借鉴,以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典型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2011年,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统计,在其收到的不良反应ADR(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病例报告中,中药ADR病例报告仅占同期总体病例报告的11.68%。
但中药注射剂的ADR病例报告占了整体中药病例报告的72.64%,其中中药注射剂严重ADR报告占了中药严重ADR报告的76.57%[1]。
关于1例使用中药注射剂鹿瓜多肽发生循环系统不良反应的分析【关键词】鹿瓜多肽;不良反应;联合用药鹿瓜多肽(商品名:绵舒)是近年来骨科使用的新药,具有镇痛抗炎,促进白细胞生长和骨生成等作用,临床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各种类型骨折、创伤修复及腰腿疼痛等疾病。
随着临床用途的不断扩大,有关其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的报道日趋增多,为了研究其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特对次例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
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患者女,41岁,汉族,体重60kg。
患者以颈背部、腰部疼痛伴双手麻木四月为主诉于3月31日入院,临床诊断为颈椎病,入院测BP120 mm Hg,P64次/min,R19次/min。
自3月31日起一直输注0.9%NS250 ml+灯盏花素粉针25 mg*2支,4月3日联合用药,于下午4时50分输入5%GS250 ml+鹿瓜多肽粉针8 mg*2支,60滴/min,4时52分,患者出现面色青紫,大汗淋漓、胸闷、憋气、心慌,测BP140/80 mm Hg,P70次/min,R18次/min。
1.2 方法根据鹿瓜多肽粉针剂致本次不良反应反应的病例,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过敏史、给药方式、临床表现及处理情况。
2 结果2.1 既往过敏史患者本人及家族无鹿瓜多肽和其他药物过敏史。
2.2 给药方式本次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采用静脉滴注(滴速60滴/min)、联合用药方式,用药剂量为常规剂量。
2.3 临床表现主要出现面色青紫,大汗淋漓、胸闷、憋气、心慌,测BP140/80 mm Hg,P70次/min,R18次/min。
2.4 处理立即停止输液,换为0.9%NS100 ml静脉滴注,地米5 mg静脉推注,苯海拉明20 mg肌内注射,氧气吸入2 L/min,心电图显示正常。
下午5时给予地米5 mg入壶,测BP120/80 mm Hg,P72次/min,R18次/min,患者自述症状减轻,安慰患者,嘱其保持情绪稳定。
中药口服制剂中辅料应用的常见问题摘要:为了达到制剂目的,一般需添加不同功能的辅料,它作为非活性物质时除了赋形、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外,还具有增溶、助溶、调节释放等重要功能,可能会影响制剂质量、安全性、有效性。
目前,中药制剂尚存在辅料种类、用量等研究不充分的情况,若不合理选择应用会影响其质量,甚至影响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口服制剂;辅料应用;问题;措施1中药制剂过程辅料中药制剂工艺中使用的辅料为中药制剂工艺辅料。
在中药制剂过程中,可能应用于辅料的过程包括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等,辅料成功发挥自身作用后,将被去除。
如果它们留在药物中,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药物的健康构成威胁。
目前常用的工艺辅料主要有乙醇、氢氧化钠和盐酸、活性炭和二甲基硅油。
其中,活性炭主要用于分离纯化过程,二甲基硅油用于浓缩干燥过程,其他用于萃取过程。
不同的辅助针对不同药物的生产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药物的种类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2中药制剂辅料及不良反应中药制剂辅料通常是指中药制剂中除主药外的必需物质。
辅料的基本要求是不影响疗效、药物稳定性和生理活性。
如果剂量过高,任何化学物质(包括赋形剂)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将中药制剂辅料的选择原则和安全性放在首位。
因此,与主药相比,中药制剂辅料的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发生概率较低。
中药制剂辅料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与个体过敏因素、辅料毒性和免疫毒性有关。
3颗粒剂中辅料应用的合理性3.1辅料对溶化性的影响3.1.1含蔗糖颗粒溶解度是控制中药颗粒质量的关键指标,常用辅料蔗糖也会影响其质量。
由于医用级蔗糖的成本较高,一些制造商使用食品级蔗糖和食用白砂糖代替,这可能会影响中药颗粒的质量。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应严格要求蔗糖等杂质的限量,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同时,在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应选择药用级或精制蔗糖。
3.1.2无蔗糖颗粒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许多中药颗粒企业将糖粒改为无糖型,同时辅料也应相应调整。
药用辅料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作者:程呈孙丹丹高燕陈霞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36期[摘要]以往的研究证明,药用辅料是惰性物质,因而,纵是临床诊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通常也会认为是药物中活性成分的毒性所致。
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研究者逐步发现,药用辅料并非都是惰性物质,其安全性开始受到质疑。
如何完善当前用药安全性,降低药用辅料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和药物研究者所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药用辅料;不良反应;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334-01药用辅料,顾名思义,是指在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的过程中添加的附加剂和赋形剂,其用于药物制剂中,主要目的为了提升其利用度或者减少副作用。
因而,药用辅料也可解释为除却活性成分之外,安全性得以保障的一切物质的总称。
但是,随着最新研究发现,药用辅料的惰性也只是相对于药剂中主要活性成分的一种说法。
一般情况下,患者对于药用辅料均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但是临床资料显示,一些药用辅料的确可以引起不良反应,如:苯甲醇致喘息综合征。
本文旨在探讨几种常见药用辅料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综述如下。
1.苯甲酸钠苯甲酸钠是制药过程中常用于片剂、糖浆剂、口服溶剂等药物中的一种添加剂,也常用于制作外用制剂。
其添加入药物的主要作用为抑菌,但是该物质在进入人体肝脏后,便会代谢为马尿酸,经由尿道排除。
由此,目前也有慢性肝病患者服用含有苯甲酸钠成分的药物之后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
另外,也曾有学者表示,苯甲酸钠不仅对于肝脏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对于胃部和肠道同样也会产生不良影响[1]。
苯甲酸钠中的苯甲酸和钠盐这两种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超敏反应。
2.甜味剂2.1 乳糖乳糖常作为一种稀释剂广泛应用于片剂、散剂及胶囊剂中。
但是最近的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乳糖酶缺乏者,服用含有乳糖成分的药剂,可能出现腹涨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常见药用辅料引起的不良反应案例概述
王莹;马瑶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3(11)23
【摘要】部分已上市药物会产生除治疗目的之外的不良反应,引起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具有一定毒性,也可能是由于添加的药用辅料引起。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常用药用辅料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380-382)
【作者】王莹;马瑶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药用辅料引起的几种不良反应 [J], 金泰善
2.关注药用辅料引起的不良反应 [J], 无
3.药用辅料引起的几种不良反应 [J], 金泰善
4.药用辅料不良反应概述 [J], 赵丽华;应育洁
5.献血引起献血者局部不良反应的研究概述 [J], 蒋艳娟;谭春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制剂中辅料的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中药制剂中辅料的不良反应情况,探索避免和降低辅料不良反应的措施。
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归纳,深入剖析中药辅料问题,分析中药制剂中辅料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结果中药辅料在中药制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成分多样,构成复杂,如果管理不当极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应予以充分关注。
结论当前中药辅料依然是中药制剂薄弱环节之一,在管理和使用上依然存在一定缺陷,全面建立中药辅料标准,实施中药制剂辅料科学管理,是解决中药制剂辅料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药制剂;辅料;不良反应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793-0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中药迎来的新的发展机遇,传统医学焕发了新的生机。
大量中药制剂的广泛临床应用,一方面使中医药得到了更多关注,另一方面中药制剂中辅料引起不良反应的问题也日趋增多。
辅料作为中药制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品生产和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商代的“以水为溶”到酒、蜜、醋等辅料,中药传统剂型中辅料广泛存在。
胶囊、片剂、气雾剂等中药新机型的发展,是中药制剂中辅料的种类更加复杂,近年来很多药物毒害事件都是由于辅料引起,这些惨痛的教训时刻警醒着医药工作者们。
看似并不重要的中药辅料与药品安全联系紧密,全面加强中药制剂辅料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对中药制剂辅料存在的不
良反应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预防此类不良反应现象发生的方法。
现报道如下。
1 中药制剂辅料及不良反应情况
中药制剂辅料通常是指在中药制备过程中除主药之外的必备物质,对辅料的基本要求为不影响药效、不影响药物稳定性、无生理活性。
包括辅料在内的任何化学物质,如果剂量较高均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中药制剂辅料选择原则安全性被摆在首位,因此中药制剂辅料不良反应与主药比较一般比较温和,且发生几率较低。
引起中药制剂辅料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与患者个体过敏性因素、辅料毒性及免疫毒性有关。
2 对全部人群均可造成不良反应的辅料
2.1 聚山梨酯-80 聚山梨酯-80易溶于水,溶于乙醇、植物油、乙酸乙酯、甲醇、甲苯,不溶于矿物油。
低温时成胶状,受热后复原。
有特臭,味微苦。
可作混悬剂的润湿剂。
曾是中药口服液制剂和注射剂的常用乳化增容剂。
可引起低血压、呼吸障碍、血管水肿、休克等不良反应,有临床死亡报告。
鱼腥草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经研究发现与聚山梨酯-80关系密切,实验表明植物提取鱼腥草油动物实验未见阳性反应,但加入聚山梨酯-80后,不良反应马上呈现阳性。
2.2 crel(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合物)作为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rel常被用于难溶中药的静脉给药增溶剂,由于crel存在一定生物学活性,在静脉给药时可引起神经毒性和过敏反应,可表
现为腱反应消失和感觉障碍等。
当前对crel过敏反应机制已经基本明确,临床可通过稀释注射和减慢输液滴速的方式预防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合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2.3 苄醇苄醇作为一种常用中药辅料,其不良反应主要表明为麻醉作用,并可导致局部皮肤刺激反应、溶血、低血压等作用。
婴幼儿应用含苄醇药物可引起肌肉挛缩症,婴幼儿一旦出现肌肉挛缩症,治愈较困难,因此根据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目前含苄醇中药制剂已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2.4 甲基乙二醇甲基乙二醇是难溶中药制剂的常用溶媒,在中药注射剂、口服剂以及中药外用药物中应用十分广泛。
外用制剂中,甲基乙二醇可造成接触性皮炎,一旦被吸收入血,可代谢成为乳酸,造成血清高渗,有发生乳酸中毒的危险。
甲基乙二醇作为中药注射溶剂时,如果输注速度过快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低血压、呼吸障碍等,大剂量输入,可产生肾毒性,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
2.5 乙醇乙醇作为中药制剂辅料具有较悠久历史,其不良反应主要表明在乙醇作为溶媒的中药注射剂中。
由于乙醇的刺激性较大,在进行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时,如果注射部位距离神经较近,可引起神经病变。
因为乙醇可透过红细胞膜,可造成溶血,所以在使用含乙醇中药注射剂时,应注意乙醇浓度,预防溶血。
2.6 甜味剂在中药口服液、中草药含片、咀嚼片中,甜味剂应用较广。
为遮盖药物味道,甜味剂多含有山梨醇、阿斯巴甜、甘露醇等。
其中阿斯巴甜临床发现可导致过敏反应和头痛的不良反应。
阿斯巴甜代谢可产生苯丙氨酸,隐性染色体苯丙酮酸尿症及儿童应慎用。
2.7 人工着色剂中药制剂加入食用色素,可以增加药品识别度,同时可美好药品外观。
人工着色剂中,靛蓝、中性红、龙胆紫、喹啉黄均有引起接触性皮炎和消化道反应的报道。
赤藓红由于可引起红皮病等不良反应,且有致癌性,几经在外用中药制剂和口服制剂中禁用和限制使用。
3 对特殊人群可造成不良反应的辅料
3.1 谷蛋白谷蛋白不良反应主要为乳糜泻,为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也可表现为皮疹和神经疾病。
谷蛋白过敏在任何年龄段具有发生,但以36个月以下儿童较常见。
3.2 乳糖乳糖是中药片剂和胶囊剂的常见甜味剂和稀释剂,部分患者由于肠道缺乏乳糖分解酶,造成乳糖降解为乳酸,从而破坏患者肠道环境,而产生腹痛和腹泻等不良反应。
3.3 亚硫酸盐大约有5%左右的哮喘患者对亚硫酸盐敏感临床可出现喘息和呼吸困难的症状,亚硫酸盐可使化凝血酶原的时间延长,对患者肝功能影响严重,可造成转氨酶升高,有诱发肝细胞坏死的可能。
4 对策研究
从中药煎剂诞生之日起,中药制剂中的辅料伴随中药发展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
随着我国中药监管力度的增强,中药辅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辅料标准方面也实现了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
中药辅料管理,预防和避免因中药制剂辅料引起的不良反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提高原有辅料质量,确定严格的辅料质量标准和配伍禁忌。
进一步加强中药制剂新型辅料的研究力度,确保中药制剂辅料生产实现标准化。
二是健全辅料标准,严格循序《中国药典》中辅料标准,杜绝辅料应用的随意性。
三是进一步完善中药制剂辅料管理体系,遵照《药用辅料管理办法》和《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对辅料实施严格管理,不断提升辅料质量,确保用药安全。
总之,应全面建立中药辅料标准,实施中药制剂辅料科学管理,解决中药制剂辅料不良反应问题,为中药推广和百姓健康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增白林.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讨及其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3):757.
[2] 金泰善.药用辅料引起的几种不良反应[j].医学信息,2010,23(9):299.
[3] 姚琳,罗佳波,谭晓梅.中药制剂辅料应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7,30(12):1621-1625.
[4] 谢正福,吴莺.浅析我国药用辅料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j].今日药学,2010,20(7):64-66.
[5]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201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