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β诱导氧化应激及抗氧化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Aβ诱导氧化应激及抗氧化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Aβ诱导氧化应激及抗氧化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Aβ诱导氧化应激及抗氧化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Aβ诱导氧化应激及抗氧化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官杰, 李浩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罗玲.赵建国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会议论文]-2004

2.陈祥.钟翎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作用研究进展[会议论文]-2007

3.徐萌.杨延莲.王琛Beta淀粉样多肽的高分辨结构解析[期刊论文]-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1)

4.姬仲.王胜男.潘速跃.JI Zhong.WANG Sheng-nan.PAN Su-yue艾地苯醌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新认识和新发现[期刊论文]-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1,19(8)

5.管静芝.管维平.朱文华.GUAN Jing-zhi.GUAN Wei-ping.ZHU Wen-hua维生素E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端粒分布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07(5)

6.周鹏.何治柯荧光聚合物用于淀粉样蛋白纤维化及其抑制的动态过程监测[会议论文]-2008

7.喻东山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新进展[期刊论文]-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1)

8.徐魏.戴雪伶.黄汉昌.耿洁敏.姜招峰.XU Wei.DAI Xue-ling.HUANG Han-chang.GENG Jie-min.JIANG Zhao-feng 壳寡糖与Aβ-Cu复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期刊论文]-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266841692.html,/Conference_7337147.aspx

阿尔茨海默症康复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康复治疗 辛苦劳碌大半辈子,原应安享晚年,但是,由于被疾病困扰,很多老人在晚年时过得很不好。一方面,老人受到疾病折磨,痛苦不堪;另一方面,又觉得给子女造成了麻烦,心理负担重。在众多疾病中,阿尔茨海默病又是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您说说阿尔茨海默病康复治疗。 自2017年1月1日起,青岛市率先试点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制度保障,试行“失智专区”管理,这也是岛城继身体失能老人享受护理保障待遇之后又一全国首创。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近期,青岛市社保局在原来6家试点护理机构的基础上新增5家护理机构,并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开展业务,而新增设的单位中,青岛颐佳医养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市南颐佳诊所(颐佳老年公寓)是市南区一家试点单位。青岛户籍的重度失智老人入住颐佳“失智专区”可以享受医保报销了,这无疑对失智老人和家属来说是一个特大好消息。

省钱!市南区!入住老人可享医保报销 青岛市人社局、财政局去年联合出台了《关于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并实行“失智专区”管理的试点意见》,决定将入住机构照护的重度失智老人试点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针对失智老人的精准护理保障制度。凡参加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年满60周岁的参保职工和一档缴费成年居民,经社保经办机构确定的失智诊断评估机构特约专家明确诊断,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费用,由护理保险资金按规定支付。符合条件的失智老人在护理保险“失智专区”接受照护服务期间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护理费,参保职工报销90%,一档缴费成年居民报销80%。“颐佳是市南区家享受此类医保报销的养老机构,入住颐佳的失智老人达到要求的可以每个月享受近千元的报销比例,这将为失智老人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概况

论文题目: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概况 作者姓名:魏巍 指导老师:朱道立教授 专业班级:生物技术081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概况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渐进性大脑退行性病变,是德国著名神经解剖学家和病理学家Alzheimer 于1907年首先描述,后人以其姓氏命名的。它是最常见的成年痴呆症,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急剧增高。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在65岁的人群中为5%左右,而在85岁老年人中,其发病率则高达50%。由于AD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记忆缺失、认知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不但严重影响患者本身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AD是当今公认的医学和社会学难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许多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疾病病理,影响因素,治疗策略 【Abstract】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 disease, AD) is a progressive degenerative brain disease, is a German anatomist and pathologist nerve Alzheimer first described in 1907, later generations named after its name.It is the most common adult dementia, the incidence rate increased sharply with age.In western countries, its incidence among people aged 65 and 5% of the elderly in 85 years, the incidence is as high as 50%.As the AD patient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memory loss, cognitive impairment, life can not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not only affected their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returned to the family and society, a heavy burden.So AD is today recognized med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has attracted many researchers governments and extensive attention. 【Key word】Alzheimer disease , Disease pathology , Factors , Treatment strategies 【正文】

阿尔茨海默病的非药物治疗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4), 546-549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266841692.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66841692.html,/10.12677/acm.2020.104085 Non Drug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Yun Jin, Chunyu Zhang, Hu Rile Temur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Received: Mar. 28th, 2020; accepted: Apr. 13th, 2020; published: Apr. 20th, 2020 Abstract Alzheimer’s disease is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public health problem,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two-thirds of dementia. Alzheimer’s disease is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progressive deterioration of cognitive function, often accompanied by psychopathology, including personality changes and social isolation, which seriously reduce the quality of life. At present, there is no feasible treat-ment or modern drugs for AD symptoms to slow or reverse the progression of AD or prevent the progression of neurodegeneration.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f Alzheimer’s disease, non-drug thera-py has formed a new way of intervention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such as small side effects, easy acceptance by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Keywords Alzheimer’s Disease, Non Drug Treatment, Delay Progress 阿尔茨海默病的非药物治疗 靳云,张春雨,呼日勒特木尔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收稿日期:2020年3月28日;录用日期:2020年4月13日;发布日期:2020年4月20日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是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占痴呆人数的2/3以上。阿尔茨海默病的特点是认知功能的慢性进行性恶化,经常伴有精神病理状态,包括人格改变和社会孤立,这些症状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 目前,没有一种可行的治疗AD症状的方法或现代药物能够减缓或逆转AD的进展或阻止神经退变的进展。 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深入研究,非药物治疗因其副作用小、患者及家属易接受等优点形成了一种新的干预思路。

简述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的区别

简述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的区别在卫生部原来批准的保健功能中没有“抗氧化”,只有“延缓衰老”,在颁布新标准后,很多人以为“抗氧化”就是“延缓衰老”,而实际上,“延缓衰老”只是“抗氧化”的主要作用之一。 由于化学制剂的大量使用、汽车尾气和工业生产废气的增加等,令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自由基与日俱增;而人们每天处于电视屏幕、电脑屏幕、复印机、手机等现代化工具的大量辐射中,射线可加速细胞的氧化,使自由基在体内乱窜,加速老化。除此之外,吸烟、酗酒、运动过度、压力过大、食用过多的加工食品,过度摄取油脂等也会诱导过多自由基产生。这些骤然增加的自由基超过了生命所能正常保持平衡的标准,令人体应接不暇,皮肤可能出现皱纹、斑点等老化现象,而内脏器官与血管也会因过度氧化而产生老化与功能衰退,这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退化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不要以为“抗氧化”就是“延缓衰老”,而实际上,“延缓衰老”只是“抗氧化”的主要作用之一。抗氧化物的定义为“任何以低浓度存在就能有效抑制自由基的氧化反应的物质”,其作用机理可以是直接作用在自由基,或是间接消耗容易生成自由基的物质,防止发生进一步反应。人体在不可避免地产生自由基的同时,也在自然产生着抵抗自由基的抗氧化物质,以抵消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氧化攻击。研究证明,人体的抗氧化系统是一个可与免疫系统相比拟的、具有完

善和复杂的功能的系统,机体抗氧化的能力越强,就越健康,生命也越长。 我们都知道,人体每天都需要能量的补充,吃的食物在体内经消化代谢,氧化产生能量。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自由基,它对酶蛋白活性有破坏作用,进而加速细胞的衰老。 人体自身有抗氧化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一种酶,这种酶可以对自由基进行分解, 医学界把它称没为人体的‘清道夫‘。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酶活性下降,最后体内的抗氧化能力就无力清除那些不断积蓄下来的自由基。 清除自由基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抗氧化及帮助人体提高抗氧化能力,通过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来降低体内自由基的积蓄。 目前,抗衰老医学,普遍使用抗氧化剂类药物,来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来减少体内自由基的积蓄。 自由基与衰老及治疗。自由基学说认为;人之所以会出现身体机能衰退,除要使体内积蓄的自由基过多。这不仅干扰了人体内其他正常细胞的代谢功能,自由基自身还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自由基是机体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毒性物质,并由于这种自由基的连锁反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编号: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 技术指导原则 (第二稿) 二○○七年三月 目录

一、概述 (3) 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要点 (5) (一)适应症定位 (5) (二)受试人群 (5) (三)有效性评价 (7) (四)安全性评价 (9) (五)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 (10) 三、分期试验设计 (10) (一)Ⅰ期临床试验: (10) (二)Ⅱ期临床试验 (12) (三)Ⅲ期临床试验 (13) 四、预防和控制疾病进展药物的临床试验 (14) (一)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者的临床试验 (14) (二)控制疾病进展药物的临床试验 (15) 五、缩略语 (15) 六、参考文献 (16) 七、著者 (17)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临床综合征,如进行性记忆、思维、语言、行为和人格障碍等,可伴随精神和运动功能障碍,其认知损害的程度足以影响日常生活、社交或职业功能或与个人以前相比有显著下降。痴呆的病因很多,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其中常见的为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aD)和混合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是老年常见病之一。虽然目前尚无“抗痴呆”药物可以治愈此病,但是已有多种对症治疗药物用于临床,一些新的药物也处于研发阶段。 药物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目的性和逻辑性极强,并渐次推进的探索循证过程。内容主要包括人体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人体药效学、剂量效应探索、疗效确证研究等,按照试验的时间进程又可以分为Ⅰ、Ⅱ、Ⅲ、Ⅳ期等几个阶段。在试验进程中,每项试验均有其特定的目的和研究方法,同时各项试验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早期小规模试验的信息用于支持规模更大、目的性更强的后续试验,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进行的各项临床试验的信息互为补充,共同构成药物的安全有效性基础。因此,为了高效地开发药物,临床试验的早期就应根据已经掌握的药物特性制定适宜的总体开发计划,在计划中阐明每一项试验的目的、方法、预期结果,计划中应有适当的决策点,阶段性地根据获得的试验结果进行下一步研发决策。

炎症和氧化应激

炎症和氧化应激 炎症可以引起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也可以引起炎症。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些概念。如:炎症、炎症细胞。 炎症细胞指炎症反应时参与炎症反应、浸润炎症组织局部的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参与炎症反应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等。 一、炎症定义:炎症是机体对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病理反应,是一种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防御性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在炎症过程中,一方面损伤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炎症充血和渗出反应,以稀释、杀伤和包围损伤因子。同时通过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使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因此可以说炎症是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炎症以局部血管为中心,典型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可参与清除异物和修补组织等。(一)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炎症以发红、肿胀、疼痛等为主要征候,即以血管系统的反应为主所构成的炎症。局部血管扩张,血液缓慢,血浆及中性白细胞等血液成分渗出到组织内,渗出主要是以静脉为中心,但象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的渗出仅仅用血管内外的压差和胶体渗透压的压差是不能予以说明的,这里能够增强血管透性的种种物质的作用受到重视。这种物质主要有:(1)组织胺、5-羟色胺等胺类物质可导致炎症刺激后所出现的即时反应。(2)以舒缓激肽(bradykinin)、赖氨酰舒缓激肽(kallidin)、甲硫氨酰-赖氨酰-舒缓激肽(methio-nyl-lysyl-bradykinin)为代表的多肽类。其共同的特征是可使血管透性亢进、平滑肌收缩、血管扩张,促进白细胞游走。(3)血纤维溶解酶(plasmin)、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球蛋白透性因子(globulin-PF)等蛋白酶(protease),其本身并不能成为血管透性的作用物质。但可使激肽原(kininoge)变为激肽(kinin)而发挥作用。然而上述这些物质作用于血管的那个部位以及作用机制多属不明。在组织学上可以看到发生急性炎症时出现的血管渗出反应和修复过程混杂在一起的反应。并可见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的浸润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二)从炎症的主要的组织变化可分类如下:(1)变质性炎症。(2)渗出性炎症(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坏死性炎、卡他性炎)。(3)增生性炎症。(4)特异性炎症。 二、炎症的成因:(一)感染性:细菌毒素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如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创面感染等。严重的如胸腔内、腹腔内感染、胆道感染等。 (1)被病原体入侵所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在吞噬活动时耗氧量增加,其摄入O2的70-90%在NADPH氧化酶和NADH氧化酶的催化下接受电子形成氧自由基,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氧化应激引起高凝状态组织缺血激活补体系统,或产生多种具有趋化活性的物质,如C3片段、白三烯等,吸引、激活中性粒细胞。再灌注期组织重新获得O2供应,氧自由基爆发。 (2)病原体入侵机体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如《伤寒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是由交感兴奋引起,儿茶酚胺增加释放,由于儿茶酚胺的自氧化,可以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氧化应激造成高凝状态使组织缺血,激活补体系统,或产生多种具有趋化活性的物质,如C3片段、白三烯等,吸引、激活中性粒细胞。再灌注期组织重新获

阿尔茨海默症护理

(标题:宋体,四号。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倍。级别符号按浙 大出版社编书规范) 阿尔茨海默症护理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 【护理评估】 1. 病史了解有无家族史、吸烟史,询问起病时间、治疗经过、病情控制情况以及有无精神刺激、感染及铝摄入过量等诱因。 2. 症状、体征 (1)轻度:语言功能受损,记忆减退,时间观念混淆,迷失方向,做事失去兴趣,出现忧郁或攻击行为。 (2)中度:日常生活无法独立完成,自理能力下降,出现幻觉或其他异常行为。 (3)重度:明显的语言理解和表达困难,不能辨认家人和熟悉的物品,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完全卧床。 4. 辅助检查了解脑电图、CT及精神量表测试等结果。 5. 心理社会支持情况 【护理措施】 1. 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 饮食护理营养丰富、清淡可口的食物,以半流质或软食为宜,防误吸窒息睡 前禁饮浓茶、咖啡,吸烟。 3. 休息与活动室温适宜,环境安静,失眠者可给予小剂量安眠药。 4.预防感染做好基础护理,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预防压力性损伤,2h更换体位。

5. 心理护理对出现焦虑的患者安排有趣的活动,指导听舒缓的音乐。对表现出抑郁的患者,耐心倾听,多沟通,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鼓励患者读书看报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 6. 用药护理所有口服药必须由护理人员按顿送服,以免患者遗忘或错服。 7. 安全护理 (1)防跌倒坠床:指导患者及护理人员注意起居安全,做好防跌倒坠床高危措施。 (2)防自伤:护理人员对患者严密观察,及时排除危险因素,保管好利器,药物等。 (3)防走失:护理人员及家属在患者衣兜内放置患者信息卡,严密看护患者。 【健康指导】 1. 日常生活指导合理安排生活,劳逸结合,戒烟酒。 2. 用药指导规则用药,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 3. 运动指导适当的锻炼如散步、气功、太极等以提高体质,延缓衰老。 . .

白藜芦醇抗氧化功效

抗氧化产品是目前女性群体保养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东西,抗氧化不仅存在于护肤品中,也存在于口服的保养品中。 人体在进入25岁以后就将面临着衰老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也是人体被氧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有一部分开始转化成带负电的活性氧(O2),这种形态的氧就叫做自由基,自由基会破坏身体的组织,造成身体各项组织老化,以至慢慢丧失功能,这就是人体逐渐老化的过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爱美成了一个潮流,当你面对镜子看着逐渐衰老的肌肤时,你是不是会产生恐惧;当美丽的容颜随着岁月的侵蚀而不在时,是不是会感到绝望。正是由于人们对衰老的一种恐惧造就了抗氧化产品的应运而生那么,现在什么产品具有抗氧化性呢?在所有的护肤品种,白藜芦醇有着很重要的位置。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多酚类抗氧化素的一种,主要存在于葡萄、莓果、花生等果实中,是植物所分泌的抗病毒素,用于对抗外伤、细菌、感染、紫外线等外界压力,可说

是植物的守护神。特别的是,白藜芦醇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1990年代的一则FrenchParadox(法国悖论)探讨,当时认为嗜吃高脂食物的法国人之所以不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是因为常喝的红酒中含有白藜芦醇。 “法国悖论”(French Paradox)发现,尽管法国人有高脂、高卡路里的饮食习惯,奇怪的是他们的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却低于其他欧美国家,这让人们推测法国人经常饮用红酒的习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红酒富含的白藜芦醇也引起了科学界的强烈兴趣,有关其抗氧化、抗发炎和抗癌等特性的研究也是接踵而至。 皮肤老化的最大威胁就是自由基的形成,自由基可以进攻和损伤皮肤细胞结构,使真皮层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突变或断裂,皮肤组织逐渐退化萎缩,从而引起皮肤干燥、松弛、皱纹、皮脂腺新陈代谢功能衰退等问题。而紫外线照射是增加氧自由基、加速皮肤老化、皮肤细胞凋亡的首要外部原因。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导致雀斑和黄褐斑,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皮肤癌。 所以,白藜芦醇针对以下皮肤问题,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 皮肤危机:长期面对电脑辐射,皮肤粗糙,容易干燥、长痘、肤色发黄等问题。 敏感肤质:容易出现暗疮、粉刺、黄褐斑、黑斑等问题。

阿尔茨海默症

阿尔茨海默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痴呆病,于1906年被德国医生Alois Alzheimer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早期多表现为记忆障碍,以近期记忆力受损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可出现失语、失写、焦虑、淡漠、攻击行为以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等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病人造成深重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临床表现: 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3年) 为轻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2~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精神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8~12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AD的发病机制: 2.1 β淀粉样蛋白学说即“Aβ假说”,目前该假说广为大家所接受。β淀粉样蛋白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及内皮细胞等所表达的蛋白质的蛋白样淀粉前体。AD所具有的一个最典型的组织病理特征便是β淀粉样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斑块,即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2]。该假说认为,细胞外异常聚集的β淀粉样蛋白通过炎症反应、自由基反应等多种细胞级联反应,可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最终致使神经元功能出现异常甚至死亡,进而引起认知障碍[3]。β淀粉样蛋白异常聚集多由环境及遗传因素作用引起,如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嗜酒、高脂高盐饮食、接触放射性、化学毒性物质等),从而导致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代谢[4]。尽管Aβ假说仍备受到争议,但目前他在AD研究领域的地位仍无可替代。 2.2 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学说AD的另一个标志性的病理特征是神经细胞内高度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5](neurofbrillary tangles,NFT)。Tau蛋白作为一种胞质蛋白,与微管蛋白有较高的亲和力,进而使神经元微管的结构保持稳定,并保证神经

十种具有抗氧化功效的绝佳食物

具有抗氧化功效的绝佳食物 具有抗氧化功效的食物,可以有效抗击肌肤衰老。美国《时代杂志》选出了最具抗氧化能力的10种食物,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取这些食物,能帮助你减掉肌肤年龄。 1、番茄 在10种食物中,番茄的抗老化能力最强。这是因为番茄中含有丰富的茄红素,而茄红素的抗氧化能力是维他命C的20倍。而在多个番茄品种中,小番茄的维他命C含量最高。 如何食用,才能更有效的抗氧化呢?那便是熟吃。虽然经烹调或加工过的番茄(番茄酱、番茄汁、罐装番茄)所含的维他命C会遭到破坏,但是茄红素的含量可增加数倍,抗氧化功能也更超强。 2、葡萄 葡萄籽中的花青配糖体,其抗氧化能力是维他命C的20倍、维他命E的50倍。但作为水果的葡萄或饮料的葡萄汁因其少了发酵的过程,抗氧化的成分就少了许多。而用葡萄酿成的红酒因经过发酵,其抗氧化能力则得以提高。因此,在吃葡萄的同时,适量饮用些红酒,可以减缓肌肤老化。 3、绿茶 在抗氧化的同时,绿茶还具有去油解腻、清新口气的功能,所以坚持饮用绿茶,既抗老化,又有助于减肥。 4、鲑鱼 味美好吃的鲑鱼中,因含有超强的omega-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所以有很强的抗氧化功效。因人体内的omega-6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会影响抗氧化功能,而多摄取omega-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便可以平衡身体里两种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相应地起到抗氧化功效。 5、坚果 富含维他命E的坚果类食物(腰果、核桃、榛子、花生等)除了具有抗氧化功能之外,还能修护皮肤组织。不过,又因为坚果类食物含有高油脂,如果摄取过量,不但有致胖的危险,由高油脂所造成的氧化反应还会损害维他命E的抗氧化作用。因此,这类食物的摄取要适量。 6、花椰菜 花椰菜,除了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C之外,还含有一种特有的抗氧化物质,它几乎集所有抗氧化物于一身,因此,抗氧化性能比其他食物更优良,而且还是抗癌明星。 7、蓝莓 莓类水果富含β胡萝卜素以及维他命C,而这两种成分是抗氧化物里为医学界所肯定的物质,所以外形小巧、美观的草莓、蓝莓、小红莓都是抗氧化的“高手”。另外莓类水果所含有的钾及水溶性纤维,还能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及减少患高血压的几率。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编号: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 技术指导原则 (第二稿)

二OO七年三月 目录 一、概述 (4) 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要点 ........................................ 6.. (一)适应症定位................................................ 6.. (二)受试人群.................................................. 6... (三)有效性评价.............................................. 8.. (四)安全性评价............................................. 1..0 (五)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 1.0 三、分期试验设计 (11) (一)1期临床试验: (11) (二) ............................................... n期临床试验13 (三) .............................................. 皿期临床试验14 四、预防和控制疾病进展药物的临床试验............................ 1. 5 (一)............................................................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 )者的临床试验.. (15) (二)............................................................ 控制疾病进展药物的临床试验 .................................................... 1.5

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 本综述由解螺旋学员穿山甲说了什么负责整理(2017年12月)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 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而导致的组织损伤。1, 2一旦发生氧化应激,许多细胞生物分子,如DNA、脂质和蛋白质就会容易受到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从而导致细胞和最终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氧化应激与多种疾病有关。 1.心血管疾病 过多的氧化应激反应物的堆积对血管系统有害1,它们会损伤内皮和平滑肌细胞膜,减少NO水平,氧化四氢生物蝶呤(BH4)作为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辅助因子,促进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合成,产生NOS抑制物,抑制鸟苷环化酶。其中的一个机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这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中间产物。3-5ROS依赖的信号通路引起转录和表观遗传失调,导致慢性低度炎症、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障碍。4, 6心血管疾病与心肌细胞活性氧族(ROS)的过多有关。7, 8 2.神经退行性疾病9-11 图1. 氧化应激与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SLE的特点是产生有害的自身抗原,炎症因子的过度作用,以及破坏性的组织和器官损

伤。所有这些紊乱都会因活性氧的异常消耗和过量生成而增强或减弱。12氧化应激在SLE中增加,导致免疫系统失调、细胞死亡信号的异常激活和处理、自身抗体的产生和致死性并发症。自身抗原的氧化修饰引起自身免疫,血清蛋白的氧化修饰程度与SLE的疾病活动和器官损害密切相关。13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有证据表明COPD患者存在氧化和羰基应激,特别是在急性加重期。14COPD患者的肺泡巨噬细胞更活跃,释放更多的活性氧,表现为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15COPD患者激活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活性氧增加,特别是在病情恶化期间。14COPD常加重期患者体内内源性抗氧化物谷胱甘肽的浓度低于稳定期患者。16 5.高血压病 ROS影响高血压发展的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敏感信号通路的激活,尤其是在血管系统中,血管扩张剂NO减少,ROS生成增加。17, 18 OS与多种疾病有关,但研究最多的还是心血管疾病。针对OS与各疾病的关系,已经出现了抗OS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Annuk M, Zilmer M, Fellstrom B.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impact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Kidney Int Suppl 2003; (84): S50-3. 2. Al Shahrani M, Heales S, Hargreaves I, Orford M. Oxidative Stress: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Inherited Mitochondrial Disord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 J Clin Med 2017; 6(11). 3. Heinecke JW. Oxidants and antioxidan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implications for th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hypothesis. Atherosclerosis 1998; 141(1): 1-15. 4. Santilli F, D'Ardes D, Davi G. Oxidative stress in chronic vascular disease: From prediction to prevention. Vascul Pharmacol 2015; 74: 23-37. 5. He F, Zuo L. Redox Role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t J Mol Sci 2015; 16(11): 27770-80. 6. Santilli F, Guagnano M, Vazzana N, La Barba S, Davi G. Oxidative stress drivers

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究进展

- 45 - 第2期2019年4月No.2 April,2019 1 抗老年痴呆药物的现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 ,AD )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退行性认知功能障碍,早期最显著的症状为健忘,随着病情的加重,病人的认知能力会逐步衰退。目前,全球约有数千万例老年痴呆症患者,我国是世界上AD 患者最多且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虽然距AD 发现已逾百年,也在其病理发展机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人们对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及各种影响因素至今仍无确切定论,所以临床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阿斯利康、默克、罗氏、诺华等制药巨头先后在研发抗老年痴呆药的领域投入巨资,虽然在研药物众多,但失败率高达99%。目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仅批准5种AD 治疗药物均属于对症治疗药物,并不能完全治愈[1]。 目前A D 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阐明,该病的假说多达30余种。普遍认为,AD 患者在病理方面的3大显著特征[2]:一是β淀粉样蛋白(A 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 ,SP );二是脑区细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 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 ,NFT );三是胆碱能神经元变性和神经元死亡为主的神经元丢失和特定区域的脑萎缩。迄今为止,AD 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只是提出了多种病因假说,其中包括早期的胆碱能神经 元假说、β淀粉样蛋白沉积假说、Tau 蛋白假说、自由基损伤 假说以及研究较少的基因突变假说、炎症假说及氧化不平衡假说等,此外,雌激素水平下降,高胆固醇血症,慢性脑缺血,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因素也被认为是致病因素。2 现阶段针对AD发病机制的上市及在研药物2.1 针对胆碱功能假说 迄今为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 )是临床用途最广泛的抗老年痴呆药物。该类药物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增加乙酰胆碱的含量来减轻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症状。目前,FDA 批准用于治疗AD 的5种药物中除了盐酸美金刚属于NMDA 受体拮抗剂,他克林(Tacrine )、多奈哌 齐(Donepezil )、加兰他敏(Galanthamine )和利凡斯的明 (Rivastigmine )均属于AChEI 抑制剂。2.2 针对β淀粉样蛋白毒性假说的药物 A β毒性假说认为:“阿尔茨海默症是由于A β漏出细胞膜,导致周围的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神经纤维缠结。”这会引起周围的神经细胞突触小体中乙酰胆碱合成和释放量减少,使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变慢,从而使AD 病患者出现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的现象,患者会表现出记忆功能障碍。然而,近年来针对Aβ毒性假说设计的几种药物如:罗氏的Gantenerumab ,辉瑞的Bapineuzumab ,百健的Aducanumab ,礼来的Solanezumab ,默沙东的verubecestat 等在研的明星药物都在二期甚至三期临床实验中出现重大挫折,面临失败。2.3 针对Tau 蛋白的药物 同样作为抗老年痴呆药的研究靶点,由于针对A β假说的药物研发陷入僵局,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聚焦在针对Tau 蛋白的药物,现在已有多种对应策略:(1)抑制Tau 蛋白聚集;(2)加速Tau 蛋白解聚;(3)抑制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3)促进Tau 蛋白脱磷酸化,目前正在研发中的主要是(1)和(3)两种抑制剂。 亚甲基蓝和芳香杂环化合物常被用作染色剂、化学指示剂,药物使用,易通过血脑屏障。经实验证明,亚甲基蓝具有抑制Tau 蛋白聚积、抗氧化的作用。其构效关系表明,不带电荷的吩噻嗪平面共轭结构对于抑制Tau 蛋白来说非常重要。吩噻嗪亚甲基蓝的一期、二期临床试验都有效证明了其可以减缓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病情,改良版亚甲基蓝(LMTX )也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除Tau 蛋白聚集外,Tau 蛋白的异常磷酸化也是致病的重要原因,所以Tau 磷酸化相关酶也被认为是潜在治疗药物,包括MAPK1,MARK1,GSK-3β以及CDK5酶。Tideglusib 是小分子的非ATP 竞争性GSK-3β抑制剂,可降低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且有良好耐受性,截至2017年,已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SCX1814) 作者简介:孙紫彤(1998— ),女,江苏连云港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制药工程。 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究进展 孙紫彤,马 盼,陈华飞,诸许慧,傅志贤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摘 要: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判断力、抽象思维能力的丧失,并逐步导致身体机能 丧失,最终引发死亡。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普遍认为存在多种假说,诸如胆碱能神经元假说、 β淀粉样蛋白假说、Tau 蛋白缠结假说等。概述了抗老年痴呆药的发展现状,阿尔茨海默病可能的病理机制,详细介绍了有关天然产物在预防及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进展。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天然产物现代盐化工 Modern Salt and Chemical Industry

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_程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9;15(4):295~298Ch in J Clin Pharm acol1999;15(4):295~298 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 程勇宋友华傅得兴 (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100730)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记忆力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原发性灰质脑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其病因尚不明确,假说有多种,如神经递质缺陷、炎症、自由基损伤、淀粉样蛋白神经毒作用、激素缺乏、细胞凋亡等。本文针对不同的病因假说,综述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毒蕈碱受体激动剂、抗氧化剂、抗炎药物、抑制淀粉样蛋白形成药物、雌激素、神经生长因子、钙拮抗剂以及中药等。目前,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药物只适于对症治疗,尚不能阻止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阿尔茨海默病是多病因疾病,进一步认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采用多途径、多药物综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也许是将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向。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原发性灰质脑病。其特点是形态学上出现大脑皮质萎缩,并伴有神经元纤维缠结及老年斑。此病潜隐起病,病程呈进行性发展,最后导致痴呆。它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人类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目前,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假说有多种。基于不同的假说,提出了多种药物治疗的途径。本文就各种途径中的主要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1.作用于胆碱能系统的药物 脑中胆碱能系统与人的学习、记忆功能是密切相关的。早期的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人的脑胆碱能系统受到了损害,导致突触部位乙酰胆碱含量的下降,从而对病人的学习、记忆能力产生影响。因此,针对提高阿尔茨海默病人脑中的乙酰胆碱含量,促进胆碱能神经功能的药物应运而生。现在该类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胆碱酯酶抑制剂和毒蕈碱M1受体激动剂。 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主要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阻止内源性乙酰胆碱的降解,而间接的提高乙酰胆碱的含量。 他克林(tacrine)是FDA于1993年批准的第一种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中枢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在长达30周,剂量高达160m g d-1的临床双盲试验中,实验组在临床医师大体印象量表(clinician int erview_based im pres sion,CIBI)、认知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 ent scale-cognitive subscale,ADAS-Cog)、综合评估量表(final com p rehensive consensus assessment,FCCA)和综合护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care g iver g lobal and q ualit y of life assessment)中比对照组都有显著的提高。他克林的半衰期在老年人大约为3.5h,临床治疗需每天服用4次[1]。在试验结束后的两年随访观察中发现:连续服用他克林剂量>80mg d-1的病人有可能减少对家庭护理(nursing home placem ent,NH P)的需求,服用剂量>120mg d-1有降低阿尔茨海默病人死亡率的趋势。他克林的主要药物不良反应为肝毒性和胃肠道反应。经过对2446例服用不同剂量他克林的阿尔茨海默病人调查,至少一次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超过正常上限值的发生率高达49%,超出上限3倍值的达25%,有2%的病人超过上限值达20倍。肝毒性是病人不能坚持治疗的首要原因,但其肝毒性是可逆的。通过对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定期监测,他克林的肝毒性是可被控制的,对于血清谷丙转氨酶恢复的病人还可以继续接受治疗。此外,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人对他克林的疗效存在敏感性的差别。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人的性别及其载脂蛋白E(ApoE)的基因型与他克林的疗效有一定的关系,认为含有ApoE2-3基因型的女性阿尔茨海默病人对他克林更为敏感。这点对他克林的预期疗效可能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 Done p ezil是第二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于1997年被FDA批准用于临床。24周的临床双盲试验证实donepezil可促进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人的认知能力。以5 mg d-1和10mg d-1的剂量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人在认知量表、临床医师对改善的印象评估量表(the clinician's in terview based assessment of chan g e-p lus,CIBIC-Plus)、以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t he m ini ment al st ate examination, MM SE)等检测中都显示了有意义的提高。剂量关系提示10 mg d-1比5m g d-1对病人症状的改善有更大的促进作用[2]。此外,donepezil还显示有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和保持脑的功能活性的作用。与他克林相比,donepezil有多项优点: 作用时间长,半衰期达70h左右,每日只需口服一次。 药效强,达到相同疗效的病人,done p ezil有效率比他克林高3倍。 安全性高,药物不良反应小,未显示有肝毒性,主要为胆碱能作用,大部分病人可耐受。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的发生率大为减少,通过逐渐增加剂量的方法可使药物不 295

急性肺损伤氧化应激作用机制及抗氧化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肺损伤氧化应激作用机制及抗氧化治疗研究进展【摘要】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显示氧化损伤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的ali的氧化应激作用机制及抗氧化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ali);氧化应激;氧自由基;抗氧化剂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oxidant therapy in disease of acute lung injury xu lin yan1,li wen pu2 (1 nanhua university,hengyang,hunan 421001 p.r.china; 2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angsha,hunan 410005 p.r.china ) abstract:acute lung injury (ali) is a common diseases in respiratory system, of which the pathogenesis is not clear.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show that oxidative damag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ease .in this article ,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oxidant therapy in disease of acute lung injury in recent years is to be reviewed. key words: acute lung injury (ali);oxidative; oxygen free radical(ofr);antioxidants. 急性肺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危重症,系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