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微小钙化细针定位切除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6
乳腺疾病的活组织检查大部分实性乳房肿块都需要活组织检查来取得病理诊断。
乳房肿块活组织的取得有针吸细胞学检查、核芯针穿刺活检、开放手术活检以及乳腺微小病变的定位活检四种方法。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取得乳房肿块的活组织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
一、针吸细胞学检查针吸细胞学活检(FNA,FineNeed1eAspiration)作为肿瘤诊断技术最早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
1926年纽约纪念医院的医学技术员E11is.外科医师Martin用针吸活检的方法诊断头颈癌的患者。
19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将针吸细胞学检查广泛应用于乳房肿块的活组织检查。
针吸细胞学检查也被叫做细针穿刺、细针细胞学检查、抽吸活检等不同名称。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器械要求简单,一支5m1或IOm1带针头的注射器,2〜4张载玻片就足够了,条件好的单位有商用特制、便于保持负压的注射器(见图2-33)o操作过程最好让患者采用舒适的卧位,并向患者事先解释可能的不适。
医生在充分触诊清楚所要穿刺的肿物后,常规消毒,事先吸入注射器少量空气,一只手将肿物固定,另一只手手持空芯针刺人肿块内,随后外拔注射器活塞保持注射器负压,使针头在穿刺针道内反复穿插,至少三个方向,使肿瘤细胞进入针头和针芯内。
此时尤其要强调的注意事项是,肿瘤细胞标本能够取得的关键是使肿瘤细胞保持在针头和针芯内,而不是进入注射器。
所以当看到针芯内有少量标本进入的时候,要熟练地将注射器活塞平顺的放松,使注射器活塞回到初始的无负压位置,保持肿瘤细胞仍存于针头和针芯内,而不是被吸人注射器或打出针头。
保持该位置将针头拔出皮肤,下推注射器活塞,利用穿刺前吸入的少量空气将针头内容物推到事先准备的载玻片上,涂片后用无水酒精进行固定。
如预留空气太少无法将针头内细胞打出,可拔下针头,吸足空气,再套上针头将其内细胞打出。
如果不慎穿入血管吸出血液,会影响细胞学结果的判断,可压迫后再重新穿刺。
细胞学涂片的制作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病理标本的观察效果。
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定位在乳腺微小结节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乳腺穿刺定位在乳腺微小结节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间,经本院接诊临床触诊为阴性,而超声检查影像学表现异常者40例(乳腺微小结节42处)为研究对象,40例均实施乳腺穿刺定位遂执行乳腺微小结节手术及病理学检查,并针对穿刺定位在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加以评定。
结果:均已成功定位42处微小病灶,并将病变部位进行切除。
经病理检测:恶性病变10处,含有原位癌2处,浸润性导管癌Ⅰ级4处,Ⅱ级2处,癌症伴早期浸润1处,癌症伴腋下淋巴结转移1处;32处评定为良性病变。
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定位在应用过程中可有效针对致患处进行标定且对患者损伤较低、诊断程度较为精确,对于乳腺微小结节手术实施起到重要标定作用,也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乳腺穿刺定位;乳腺;微小结节手术随着现阶段社会对乳腺癌病症的重视以及乳腺影像学技术不断完善,患者在临床检测中,触诊表现为阴性、影像学异常显示的微小结节检出率不断上升,故对于结节致患位标定尚有待深化研究,部分医护人员认为开展乳腺穿刺定位,可有效改善此现象[1-2]。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间,经本院接诊临床触诊为阴性,而影像学表现异常者40例(乳腺微小结节42处)为研究对象,均实施乳腺穿刺定位遂执行乳腺微小结节手术及病理学检查,其实施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40例选取对象均为女性,年龄区间30-60(平均41.37±0.27)岁。
部分因常规体检超声发现乳腺微小结节,部分因乳房肿胀、疼痛来院进行体检就诊,体检过程中,乳房内未触及肿块。
40例病患均行乳腺及引流区淋巴结超声检查明确为单发或多发乳腺微小结节。
其结果为单侧病变患者为38例,分别为左侧27例,右侧11例;其余病患为双侧2例。
致患位:外上象限、外下象限、内上象限以及内下象限分别为26例、10例、10例、6例。
乳腺钙化分类标准
乳腺钙化是乳腺X线摄影检查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它是由钙盐在乳腺组织内部沉积形
成的微小钙结节。
乳腺钙化的分类标准有助于医生对乳腺钙化进行准确的评估和管理。
以
下是一份通用的乳腺钙化分类标准,供参考:
1. 微细钙化:指在肉眼下难以观察到的微小钙化,通常只能在放大的影像下看到。
2. 粗大钙化:指在乳腺组织中可见的大型钙化,其最大直径通常超过0.5毫米。
3. 群集钙化:指多个钙化排列在一起形成的群集,通常采用密度、形状、大小等特
征来描述。
4. 空泡状钙化:指内部含有空泡或气体的钙化,常见于退行性乳腺变、乳腺纤维瘤
等病变。
5. 平板状钙化:指钙化呈平坦的板状,沉积于乳腺导管壁或血管壁,常见于血管炎、动静脉瘘等情况。
6. 弥漫性钙化:指钙化广泛分布于乳腺组织中的情况,无特定形状或排列方式。
7. 双边对称钙化:指两乳腺发现类似钙化分布,在形态、密度等特征上相对称。
8. 不规则钙化:指钙化形态不均匀、边缘模糊、大小不一致的情况,常见于恶性钙化。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类仅供参考,具体的钙化分类应结合临床信息、乳腺超声检查
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对乳
腺钙化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和评估。
家庭医学2015.8(上)良恶性病变的钙化医疗篇X线胸。
阴王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江苏南京210003︶前段时间,一位感觉乳腺微痛的患者拍了乳腺X 线片,发现有一些微小钙化点,医生建议其作X 线下穿刺活检。
她还不到35岁,顿时被吓得够呛。
于是来电咨询,微小钙化点有必要做X 线下穿刺活检吗?如果真是乳腺癌,那么X 线片上看到的微小钙化点属于哪一期,是乳腺癌前期吗?乳腺钼靶X 线摄影对显示钙化最为敏感,而早期肿块的钙化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重要征象。
当然,这里面也有良恶性之分。
良性病变的钙化多比较分散,密度也较一致,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如边缘光整、中心透亮的铸型钙化,多见于浆细胞性乳腺炎;簇状分布的新月形或珍珠状钙化,常提示纤维囊性变或退变;环形钙化常为脂肪坏死所致。
恶性肿瘤的钙化边缘模糊,多呈泥沙样、细粒状,密集成簇,每平方厘米内常多于15枚,而且密度不一,浓淡不均,钙化粒微小,且大小不等。
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的铸型钙化,多为高分化的原位导管癌;乳腺导管癌的钙化多为线状,长短不一,直或分叉,边缘模糊,在一丛钙化点中发现2~3个此种线钙化即可确诊。
恶性肿瘤的钙化一般位于肿块内,也可位于肿块外。
成簇的细粒样钙化伴少量铸型钙化也多为恶性肿瘤所致。
此外,乳腺癌的钙化在不同病期可有不同表现。
在进行乳腺疾病的诊断时,除观察乳腺照片外,还要询问病史,检查患部,如有可能,需与以前的照片对比。
钙化有良、恶性之说,但当疾病处于早期或是不典型征象时,要想通过对钙化点的分析达到精准诊断,就比较困难了。
这时只有通过穿刺活检,取某一组织在显微镜,甚至是在电镜下观察,才能得到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穿刺是一种微创的检查方法,只需夹一小块的组织即可,事后遵从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不影响工作与生活。
因此,患者不必过分担心。
为了使穿刺活检顺利进行,在拍片与穿刺活检时,患者最好在同一状态下进行,避免呼吸、移动产生距离上的偏差,尤其是在压迫时,尽可能地保持相同的压迫厚度,以减少失误。
乳腺癌活检:穿刺和切除,哪个更可靠?让我简要介绍一下这两种活检方法。
穿刺活检,又称为细针穿刺活检(FNA),是一种通过皮肤插入细针来获取组织样本的方法。
这个过程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使用超声波或影像学引导来精确地定位肿瘤,并将针头穿入肿瘤组织,抽取一定量的细胞。
这些细胞随后会被送到实验室进行病理检查。
相比之下,切除活检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
在切除活检中,医生会通过手术将肿瘤及其周围的一部分正常组织完全移除。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全身麻醉,并在手术后留下一定的疤痕。
切除活检得到的组织样本比穿刺活检更大,因此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那么,这两种方法哪个更可靠呢?根据研究和数据,切除活检在准确性方面普遍优于穿刺活检。
因为切除活检可以获得较大的组织样本,医生能够更全面地评估肿瘤的类型、分级和侵袭性。
这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而对于穿刺活检,尽管其创伤小、恢复快,但由于样本量有限,有时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特别是在评估肿瘤的侵袭性时。
然而,切除活检也有其缺点。
手术本身的风险,如出血、感染和麻醉并发症,以及手术后的恢复时间,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切除活检后可能需要进一步的重建手术,如乳房重建或淋巴结清扫,这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是一个额外的心理和生理负担。
但是,穿刺活检也有其局限性。
有时,穿刺活检可能无法获取足够的组织,需要再次进行活检。
穿刺活检可能无法完全排除乳腺癌的可能性,有时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或影像学检查来确认。
在选择活检方法时,患者和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治疗目标和可能的副作用。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手术风险,来推荐最合适的活检方法。
在乳腺癌活检的两种主要方法——穿刺和切除中,切除活检在准确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穿刺活检因其创伤小、恢复快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患者和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共同决定最合适的活检方法。
微小钙化点会是癌吗作者:来源:《家庭医学》2015年第08期前段时间,一位感觉乳腺微痛的患者拍了乳腺X线片,发现有一些微小钙化点,医生建议其作X线下穿刺活检。
她还不到35岁,顿时被吓得够呛。
于是来电咨询,微小钙化点有必要做X线下穿刺活检吗?如果真是乳腺癌,那么X线片上看到的微小钙化点属于哪一期,是乳腺癌前期吗?乳腺钼靶X线检查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且种类繁多,如乳腺癌、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瘤等,其中乳腺癌是成年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如能早发现、早治疗,则预后较好。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乳腺钼靶X线机的不断更新换代,现已发展成为钼铑双靶数字X线摄影,在增加X线穿透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图像的密度分辨力,可清晰显示乳腺内小于1厘米的病灶,并可准确定位,甚至还可以发现临床医生不能扪及的结节性病灶,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
加之乳腺X线摄影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全面、直观和费用低廉等优点,使其成为乳腺临床检查和普查的首选方法,是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手段。
更新的数字乳腺X线摄影,以及数字融合X线体层摄影不仅使曝光量减少,还可将所得到的信息按诊断要求进行后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像信息的丢失,在X线诊断和发现微小乳腺癌方面有希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良恶性病变的钙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显示钙化最为敏感,而早期肿块的钙化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重要征象。
当然,这里面也有良恶性之分。
良性病变的钙化多比较分散,密度也较一致,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如边缘光整、中心透亮的铸型钙化,多见于浆细胞性乳腺炎;簇状分布的新月形或珍珠状钙化,常提示纤维囊性变或退变;环形钙化常为脂肪坏死所致。
恶性肿瘤的钙化边缘模糊,多呈泥沙样、细粒状,密集成簇,每平方厘米内常多于15枚,而且密度不一,浓淡不均,钙化粒微小,且大小不等。
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的铸型钙化,多为高分化的原位导管癌;乳腺导管癌的钙化多为线状,长短不一,直或分叉,边缘模糊,在一丛钙化点中发现2~3个此种线钙化即可确诊。
X线立体穿刺钩针定位在乳腺微小病变中的应用钱慧君;张国福;田晓梅;王冬燕;李克;唐秀贞【摘要】Purpos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X- ray guided percutaneous hookwire localiz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nonpalpable breastlesions.Methods: Eighty - seven lesions with X - ray guided percutaneous hookwire localization and operation were studies retrospectively, all of them were non - palpable breast lesions in clinical but showed minimal lesions on mammography.Results: Eighty - seven lesions were detected in 83 patients, X - Ray guided percutaneous hookwire localization and operation were successfully in all patients.The removed tissues of the 87 lesions were performed pathological analysis, 8 of them were malignant lesions and 79 were benign lesions.Conclusion: X - Ray guided percutaneous hookwire localization is simple and feasibl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目的:探讨X 线立体穿刺钩针定位对不可触及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7例乳腺钼靶X线立体穿刺钩针定位病例,均为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钼靶X线片显示有微小病变,采用钩针定位后,留置导丝于定位区,引导手术将病灶切除活检.结果:83位患者,乳腺X线检查发现病灶87例,导丝引导下手术活检均一次性成功定位与切除,定性诊断正确率为100%.病理检查结果:恶性病变8例,良性病变79例.结论:X线立体穿刺钩针定位简单易行,在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11(017)004【总页数】4页(P373-376)【关键词】乳腺;数字钼靶;微小病变;活检【作者】钱慧君;张国福;田晓梅;王冬燕;李克;唐秀贞【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松江区中心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4随着乳腺普查及乳腺X线摄影的普遍开展,发现的乳腺病变随之增多。
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及术前定位方法对于保乳术的意义乳腺癌保乳术是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方法之一。
尽管到目前对于精确的切缘的定义仍存在争议,但足够的手术切缘对于调整手术切除范围及避免局部复发均非常重要。
此外,一些其它的因素如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术后的系统性治疗均会影响保乳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局部复发率)。
然而,对于一次成功的保乳手術来说,精确的术前定位以及术中切缘评估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有许多常用的术前定位手段,如碳标记法、导丝定位法、生物组织夹定位、射线定位、超声定位、术中冰冻、术中印片细胞学、以及残腔标记等,但回顾种种文献我们发现,尚无一种单一的定位方法显示出其优于其余方法。
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后对于保乳术前定位方法的选择及手术切缘对于乳腺癌保乳术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标签: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术前定位局部复发乳腺癌保乳手术是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方法之一[1,2]。
大量的随机临床实验已证实并报道此治疗手段是安全而有效的,也正因为这样越来越多的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术来代替单乳切除术[3,4],保乳术几乎可以被认为是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金标准”。
一些研究已证实足够的手术切缘与保乳术的局部复发率(局部复发率)存在直接的联系[5-14],但对于切缘宽度的精确定义尚存在争议[15-17]。
除些之外,一些临床实验已证实系统性治疗可以改善乳腺癌的局部控制[18,19]。
因此,我们似乎要重新审视手术切缘的宽度对于局部复发率的重要性,而且我们更加关注并考虑是否可以用其它预后因素,例如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作为其替代因素[15-19]。
一次成功的保乳手术在术前需要对于手术病灶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术前定位,特别是对那些临床触诊阴性的病灶更是如此[1]。
为了将病灶完整的切除,切缘评估技术非常必要。
碳标记法、导丝定位法、术中超声定位、术中冰冻、术中印片细胞学、以及残腔标记均是常用的评估技术,而文献报道的关于这些不同技术方法的局部复发率也各不相同。
乳腺DR 360°定位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乳腺数字摄影(乳腺DR)引导下对乳腺微小病灶病理活检定位穿刺新技术与留置导丝引导手术切除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DR显示的微小病灶,测算出病灶距离皮肤最近点位并确定穿刺的最佳角度和深度,改变传统穿刺方法,真正实现360°的全方位定位穿刺技术。
用该定位穿刺技术留置导丝于可疑病灶区,指引手术切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48例微小病灶计算后倾斜角度为-150°~160°,穿刺深度为2.6~4.6 cm。
以误差≤5 mm 为满意,穿刺满意率97.6%;病理结果乳腺癌占所有穿刺病例37.5%。
结论:该定位穿刺技术改变了以往只能从上方及侧方两个方向的传统穿刺方法,是经测量确定病灶与皮肤最近点360°的全方位穿刺技术。
经临床使用以來,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穿刺与手术切检组织损伤最小等诸多优点,对早期发现乳腺癌,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乳腺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正迅速成为中国妇女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随着全数字化乳腺机(乳腺DR)的使用和乳腺普查工作的开展,对乳腺癌的诊断正向着触诊阴性及早期癌的方向发展。
经乳腺DR发现的微小病灶需要在医学影像技术的引导下进行活检,从而达到病理学诊断目的。
乳腺摄影定位穿刺留置导丝手术切检术,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方法。
目前乳腺定位穿刺常需配备专用的立体定位仪,虽称三维,却只能从上面、侧面两个方向定位垂直进针,不能实现真正的360°全方位定位穿刺,且存在价格昂贵、操作矫正繁琐、定位耗时长等诸多不利[2]。
因此,设计一既科学先进又简便易行的定位穿刺技术是本研究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8例均为女性,年龄37~63岁,平均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