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控制技术指导书

计算机控制技术指导书

计算机控制技术指导书
计算机控制技术指导书

机电一体化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电教研室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1)

实验二机械手综合编程控制实验 (5)

实验三PID控制算法在MATLAB中的仿真 (9)

实验四采样控制系统分析 (13)

实验一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信号的采样和保持过程

2.学习和掌握香农(采样)定理

3.学习用直线插值法和二次曲线插值法还原信号

二、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

三、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实现信号通过 A/D 转换器转换成数字量送到控制计算机,计算机再把数字量送到 D/A 转换器输出。

2.编写程序,分别用直线插值法和二次曲线插值法还原信号。

四、实验原理

1.采样与保持

香农(采样)定理:若对于一个具有有限频谱|ω|<ωmax的连续信号f(t)进行采样,当采样频率满足ωs≥2ωmax时,则采样函数f*(t)能无失真地恢复到原来的连续信号f(t)。ωmax为信号的最高频率,ωs为采样频率。

实验线路图:本实验中,我们将具体来验证香农定理。可设计如下的实验线路图,图中画“○”的线需用户在实验中自行接好,其它线系统已连好。

图2-1

上图中,控制计算机的“OUT1”表示 386EX 内部 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波周期=定时器时常,“IRQ7”表示 386EX 内部主片8259 的“7”号中断,用作采样中断。这里,正弦波单元的“OUT”端输出周期性的正弦波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单元的“IN7”端输入,系统用定时器作为基准时钟 (初始化为 10ms),定时采集“IN7”端的信号,转换结束产生采样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读入转换完的数字量,送到数模转换单元,在“OUT1”端输出相应的模拟信号。由于数模转换器有输出锁存能力,所以它具有零阶保持器的作用。

采样周期 T= TK×10ms,TK的范围为 01~ FFH,通过修改 TK就可以灵活地改变采样周期,后面实验的采样周期设置也是如此。参考程序流程:基于上面的实验线路,可以设计如下的参考程序流程。

2.信号的还原 (1)实验原理

从香农定理可知,对于信号的采集,只要选择恰当的采样周期,就不会失去信号的主要特征。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总是取实际采样频率ωs 比2ωmax 大,如:ωs ≥10ωmax 。但是如果采用插值法恢复信号,就可以降低对采样频率的要求,香农定理给出了采样频率的下限,但是用不同的插值方法恢复信号需要的采样频率也不相同。

直线插值法:(取ωs ≥5ωmax)利用式在点 (X0,Y0)和 (X1,Y1)之间插入点(X,Y),X1―X0 为采样间隔,Y1―Y0 分别为 X1 和 X0 采样时刻的 AD 采样值。

)(00X X K Y Y -+= 其中:0

10

1X X Y Y K --=

二次曲线插值法:(取ωs ≥3ωmax):

)]()[(12100X X K K X X Y Y -+-+=

1

20101020220

10

11,

X X X X Y Y X X Y Y K X X Y Y K -???? ??-----=

--=

(2)实验线路图设计

为了验证上面的原理,可以设计如下的实验线路图,图中画“○”的线需用户在实验中自行接好,其它线系统已连好。图2-1中,控制计算机“OUT1”表示 386EX 内部 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周期=定时器时常,“IRQ7”表示 386EX 内部主片 8259 的 7 号中断,用作采样中断。里,正弦波单元的“OUT ”端输出周期性正弦波信号,通过模数单元的“IN7”端输入,系统用定时器作为基准时钟 (初始化为 10ms),定时采集“IN7”端的信号,并通过控制机算计读取转换完后的数字量,

再送到数模转换单元,由“OUT1”端输出相应的模拟信号。

采样周期 T= TK×10ms,TK的范围为 01 ~ FFH。

图2-3

五、实验步骤及结果

1. 采样与保持

(1) 参考流程图2-2 编写零阶保持程序,编译、链接。

(2) 按照实验线路图2-1 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3) 用示波器的表笔测量正弦波单元的“OUT”端,调节正弦波单元的调幅、调频电位器及拨动开关,使得“OUT”端输出幅值为 3V,周期 1S 的正弦波。

(4) 加载程序到控制机中,将采样周期变量“Tk”加入到变量监视中,运行程序,用示波器的另一路表笔观察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出端“OUT1”。(5) 增大采样周期,当采样周期>0.5S 时,即 Tk>32H 时,运行程序并观测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出波形应该失真,记录此时的采样周期,验证香农定理。

2. 信号的还原

(1) 参考流程图2-3 分别编写直线插值和二次曲线插值程序,并编译、

链接。

(2) 按照线路图2-4 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调节正弦波单元的调幅、调频电位器,使正弦波单元输出幅值为 3V ,周期 1S 的正弦波。

(3) 分别装载并运行程序,运行程序前将采样周期变量 Tk 加入到变量监视中,方便实验中观察和修改。用示波器观察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出,和零阶保持程序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在采样频率Ws=10Wmax 时,用三种方法还原信号,直线插值要好于零阶保持,二次曲线插值好于直线插值。采用合理的插值算法可以降低信号的失真度,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降低对采样频率的要求。

(4) (3)中是在同一采样频率下,比较三种方法还原信号的效果,实验中也可比较一种还原方法在不同采样频率下的效果。 对于零阶保持来说:当采样频率≥信号频率的10倍时。即

AH

T S T k k 0,1101

≤?≤

信号的还原效果较好

对于直线插值来说:当采样频率≥信号频率的5倍时。即

H

T S T k k 14,151≤?≤

信号的还原效果较好。

对于二次曲线插值来说:当采样频率≥信号频率的3倍时。即

H

T S T k k 21,13

1≤?≤

信号的还原效果较好。

实验二 机械手综合编程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TEP 7—Micro/WIN 32编程软件 2.上机编制简单的梯形图程序

3.进一步掌握编程软件与PLC 的连接和程序的调试方法和步骤

4.了解电磁阀、气缸的工作原理

5.熟悉STEP 7—Micro/WIN 32编程软件

符号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1.电磁阀、气缸

右图为一个简单的气路图。上图中的电磁

阀全称为先导式电磁换向阀。它是得用电磁力

的作用推动阀心换向,从而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从上图可以看出,在电磁阀未通电时高压气体从A流向气缸的左气腔(有杆气腔),气缸处于收缩状态。当电磁阀通电时A、B的气流流向发生改变,高压气体从B流向气缸的右气腔,气缸处于升长状态。因此控制电磁阀的通断就可以控制气缸升缩。

三、实验步骤

1.预备知识

为方便接线,系统只将电磁阀的正极引到了控制台的面板,而负极直接接到了开关电源的负极上。

2.电磁阀与PLC的连接

接线图

关掉控制台电源,按参考接线图连接好实验导线。连接PLC电源线。打开总电源、电磁阀电源。

3.编辑、下载、调试程序

按SB1升降气缸下降,下降到位后机械手抓取工件,然后升降气缸复位;再按SB2升降气缸下降,下降到位后机械手放开工件,然后升降

气缸复位。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先分配I/O表再确定接线图,也可以根据接线图来确定I/O表。编辑并下载程序。

参考程序:

四、实验记录(报告)

简述电磁阀的工作原理

记录程序调试的过程,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整理出运行调试后的程序。

五、注意事项

1.请不要在通电的情况下进行接线。

2.在未经老师同意时,请不要移动传感器的位置。

3.请爱护设备。

实验三 PID 控制算法在MATLAB 中的仿真

PID 调节器(又叫PID 控制器):按闭环系统误差信号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进行控制的调节器,它是在连续系统中技术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调节器。

MATLAB 是MATrix LABoratory (矩阵实验室)的缩写,是又美国MathWorks 公司开发的集数值计算、符号计算和图形可视化三大基本功能于一体的、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语言,是国际公认的优秀数学应用软件之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ID 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学习MATLAB 编程 二、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 三、预备知识

传统的PID 调节器的动作规律是:p i d

de

u K e K edt K dt

=++? 拉氏变换:2d p i i

p d K S K S K K K K S S S

++++= e :偏差,输入量与设定值之间的差; u :控制量

K P :比例增益系数; K I :积分增益系数; K D :微分增益系数

上表的意义是PID 参数增大时各系统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当然,各参数与性能指标间的关系不是绝对的,知识表示一定范围内的相对关系,在设计和整定PID 参数时,上表只起一个定性的辅助作用。下面以表为基础,通过一个例子,使读者了解PID 控制的基本功能在MATLAB 下实现的方法。 四、实验步骤

例:弹簧-阻尼系统

传递函数为:

2

()1

()()X S G S F S MS bS k

=

=++ 其中,1,10/,20/,()1M Kg b N S m k N m F S ==== ,试设计不同的P 、PI 、PD 、PID 控制器对响应的影响。

1.求解未加入校正装置的系统开环阶跃响应 在MATLAB

Editor/Debugger 下编辑下述代码: clear; num=1; den=[1 10 20]; step(num,den)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系统的响应曲线未产生振荡,属于过阻尼性质,这类曲线一般响应速度都比较慢,系统的上升时间约为1s 左右,过渡过程时间约为 1.5s ,这样的响应速度太慢了,很难满足迅速定位的需要,静态误差达0.95.

2.P 校正装置设计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增大p K 可以降低静态误差,减小上升时间和过渡过程。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2

()10(20)

p

c p K G S S S K =

+++

系统的静态误差为:/(20)p p K K +,受实际系统的物理条件和放大器的实际情况限制,一般取几十到几百的量级。我们选取300p K = 在MATLAB Editor/Debugger 下编辑下述代码: clear; kp=300; num=[kp]; den=[1 10 20+kp]; t=0:0.01:2; step(num,den,t)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果? 3. PD 校正装置的设计

在系统中加入一个比例放大器和微分器。 闭环传递函数为:

2()(10)(20)

d p

c d p K S K G S S K S K +=

++++ 其中,取p K =300,d K =10

在MATLAB Editor/Debugger 下编辑下述代码:

clear;

kp=300; kd=10; num=[ kd kp]; den=[1 10+kd 20+kp]; t=0:0.01:2; step(num,den,t)

分析加入微分器后对系统的影响。 4.PI 校正装置设计 闭环传递函数为:

3

2

()10(20)p i

c p i

K S K G S S S K S K +=

++++,取p K =30,i K =70

在MATLAB Editor/Debugger 下编辑下述代码: clear; kp=30; ki=70; num=[ kp ki]; den=[1 10 20+kp ki]; t=0:0.01:2; step(num,den,t)

5.PID 校正装置设计

对于本例的机械控制系统,采用PID 校正一般都能取得满意控制结果,闭环传递函数为:

23

2

()(10)(20)d p i

c d p i

K S K S K G S S K S K S K ++=

+++++, 取p K =350, i K =300,d K =50

在MATLAB Editor/Debugger 下编辑下述代码

:

clear;

kp=350; ki=300;kd=50;

num=[kd kp ki];

den=[1 10+kd 20+kp ki];

t=0:0.01:2;

step(num,den,t)

分析响应曲线。

五、实验记录(报告)

分析P、PI、PD、PID校正对系统的影响。

实验四采样控制系统分析

一、实验目的

考察连续时间系统的采样控制中,零阶保持器的作用与采样时间间隔对Ts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步骤

开机执行程序,用鼠标双击图标,进入MATLAB命令窗口:Command Windows在Command Windows窗口中输入:simulink,进入仿真界面,并新建Model文件在Model界面中构造连续时间系统的结构图。作时域仿真并确定系统时域性能指标。

带零阶保持器的采样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作时域仿真,调整采样间隔时间Ts,观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要求

(1)按照结构图程序设计好模型图,完成时域仿真的结构图(2)认真做好时域仿真记录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叙述零阶保持器的作用

(2)讨论采样时间间隔Ts对系统的影响。

附:step模块在sources库中

sum模块在math operations库中

scope模块在sinks库中

transfer fcn模块在continuous库中

zero-order hold模块在discrete库中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受到极大挑战,教学模式的变革变得非常迫切。作为一种国外引入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正好符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与我国教育界一直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改革方向一致,因此,翻转课堂在我国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中迅速普及开来。然而,注重理论探讨缺乏实践研究是我国教育研究的通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也不例外,因此,我们着力将现有的翻转课堂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探讨翻转课堂的设计及应用。 ●翻转课堂概述 早在19世纪早期,美国西点军校的General Sylvanus Thayer将军就尝试让学生在上课前对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进行提前学习,到上课时,教师不再以讲授为主,而是要组织开展小组解决问题的互动活动。然而,这种方式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进行推广。[1]翻转课堂真正被提出并流行开来是在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来帮助缺席

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教师逐渐开始让学生在家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学习本来应该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从而腾出课堂时间来完成作业,并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并逐渐传播开来。随后,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也成功运用了这一模式来辅导他的一位亲戚,并创建了可汗学院。2011年,他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大会上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将翻转课堂介绍给了全世界。从此,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来自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2]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将传统教学中课中知识传授、课后知识内化的流程进行颠倒,学生课前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其他学习材料完成知识的学习,课中教师首先为学生解决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任务等实现知识的内化。[3]翻转课堂的翻转不仅指学习场所的变化和教学流程的颠倒,也指师生角色的改变,其本质是教学流程翻转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4]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理论,我们在计算机相关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开展了翻转课堂的实践。下面从课程总体设计、学生分析、翻转流程设计和应用效果等四部分来阐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手册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手册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目录 W i n d o w s X P实训1 (1) W i n d o w s X P实训2 (3) W o r d2003实训1 (6) W o r d2003实训2 (9) W o r d2003实训3 (12) W o r d2003实训4 (14) W o r d2003综合实训 (16) E x c e l2003实训1 (19) E x c e l2003实训2 (21) E x c e l2003实训3 (22) E x c e l2003实训4 (23) E x c e l2003实训5 (25) P o w e r p o i n t2003实训1 (26)

W i n d o w s X P实训1 【实训要求】 1.熟悉Windows窗口界面。认识任务栏,桌面,开始菜单和相关设置。 2.掌握窗口的操作(移动,切换,关闭等) 3.掌握菜单的约定和种类。 【实训内容】 【练习一】 1、禁止任务栏总在最前。 2、让任务栏自动隐藏。 3、开始菜单要显示小图标。 4、开始菜单扩展控制面板和扩展我的文档。 5、在开始菜单的程序一栏中,添加新连接的快捷方式,项目的位置和名称分别为“新连接”。 【练习二】 1、任务栏中不显示时钟,也不使用个性化菜单。 2、清除最近访问过的文档。 3、滚动程序菜单。 4、在开始菜单显示注销和收藏夹。 【练习三】 1、在开始菜单显示管理工具。 2、清除最近访问过的文档。 3、为桌面上你自己的文件夹创建一个快捷方式到开始菜单->程序。该快捷方式的名称为“个人文件” 【练习四】 1、在开始菜单显示小图标。 2、隐藏时钟。 3、任务栏自动隐藏。 4、扩展我的文档。 1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Matlab使用方法和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 2、熟悉Matlab的数据表示、基本运算和程序控制语句 3、熟悉Matlab绘图命令及基本绘图控制 4、熟悉Matlab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帮助命令 使用help命令,查找sqrt(开方)函数的使用方法; 2、矩阵运算 (1)矩阵的乘法 已知A=[1 2;3 4]; B=[5 5;7 8]; 求A^2*B (2)矩阵除法 已知A=[1 2 3;4 5 6;7 8 9]; B=[1 0 0;0 2 0;0 0 3]; A\B,A/B (3)矩阵的转置及共轭转置 已知A=[5+i,2-i,1;6*i,4,9-i]; 求A.', A' (4)使用冒号选出指定元素 已知:A=[1 2 3;4 5 6;7 8 9]; 求A中第3列前2个元素;A中所有列第2,3行的元素; (5)方括号[] 用magic函数生成一个4阶魔术矩阵,删除该矩阵的第四列 3、多项式 (1)求多项式p(x) = x3 - 2x - 4的根 (2)已知A=[1.2 3 5 0.9;5 1.7 5 6;3 9 0 1;1 2 3 4] , 求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 求特征多项式中未知数为20时的值; 4、基本绘图命令 (1)绘制余弦曲线y=cos(t),t∈[0,2π] (2)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余弦曲线y=cos(t-0.25)和正弦曲线y=sin(t-0.5),t∈[0,2π] 5、基本绘图控制 绘制[0,4π]区间上的x1=10sint曲线,并要求: (1)线形为点划线、颜色为红色、数据点标记为加号; (2)坐标轴控制:显示范围、刻度线、比例、网络线 (3)标注控制:坐标轴名称、标题、相应文本; 6、基本程序设计 (1)编写命令文件:计算1+2+?+n<2000时的最大n值; (2)编写函数文件:分别用for和while循环结构编写程序,求2的0到n次幂的和。 三、预习要求 利用所学知识,编写实验内容中2到6的相应程序,并写在预习报告上。

数字电子技术综合实训指导书

数字电子技术综合实训指导书

目录 第一节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3 第二节数字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4 第三节数字电路的安装、调试方法-------------------------------9 第四节数字电路设计容及原理简介-----------------------------14 第五节设计说明书的要求---------------------------------------19

第一节综合实训的目的及要求 一、目的 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在数字集成电路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学生通过电路设计、安装、调试、整理资料等环节,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想与方法,训练组织电路开发工作的基本技能,学会编写设计文件,逐步了解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 二、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各环节的实践,同学们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数字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掌握数字电路的安装、调试以及故障分析的专业技能; 3.具备查阅资料,应用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任务: 1.完成一规定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2.完成一任选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 四、课程设计完成的容: 1.数字电路设计书 2.符合设计功能的电路

第二节数字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数字电路系统一般由输入电路、控制电路、输出电路、时钟电路、脉冲产生电路和电源等部分组成。 输入电路主要作用是将被信号加工变换成数字信号、其形式包括各输入接口电路。比如用正弦波振荡器产生信号,要经过放大器对微弱信号进行放大与整形后,才能得到数字信号,有些模拟信号要经过模数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再进行处理。在设计输入电路时,必须首先了解输入信号的性质及接口条件,以满足设计要求。 控制电路的功能是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为系统各部分提供所需的各种控制。如数电书中所举的彩灯显示控制器,其定时器为一控制电路,正是在它的作用下,计数脉冲才按一定的霎时间周期,一组一组地送给地址计数顺,形成时间控制。在数字频率计中,从JK 触发器两个反相输出端输出的信号也是控制信号,它即了被测信号送至计数器的时间,同时又控制眲锁存器在计数完毕后对数据进行锁存。在具有整电报时功能的时钟电路中,报时控制电路实现了计数到51、53、55、57、59秒时的五声和整点时的一声报时功能。产生这种信号输出的电路即为控制电路。数字电路系统中,各种逻辑运算、判别电路等都是电路,它们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设计控制电路是数系统设计的最重要的容,必须充分注意不同信号之间的逻辑关系与时序关系。 输出电路是系统最后逻辑功能的重要部分。数字电路系统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输出接口电路,其功能可能是发送一组经系统处理后的数据,或显示一组数字,或将数字信号进行转换,变成模拟信号等。比如数字频率计的显示译码与数码管电路,彩灯控制器的并行移位寄存器级驱动电路等,都属于系统的输出电路。设计输出电路时,必须注意电路与负载在电平、信号极性、拖动能力等方面要相配的问题。 时钟电路是数字电路各级组织训的灵魂,它属于一种控制电路,整个系统都在它的控制下按一定的规律工作。时钟电路包括主时钟振荡电路及经分频后形成各种时钟脉冲的电路。设计时钟电路时,应根据系统的要求首先确定主时钟的频率,再由它与其他控制信号结合产生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时钟脉冲。 电源为整个系统工作提供所需的能源,为各端口提供所直流电平。在数字电路系统中,TTL电路对电源电压要求比较严格,电压值必须是在一定围。COMS电路对电源电压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设计电源时,必须注意电源的负载能力,电压和稳定度及纹波系数等。 因为任何复杂的数字电路系统都由不同层次、相对独立、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系统(单元

计算机基础实训指导书

<<计算机基础应用>> 实训指导 任 务 书 实习班级:09风能2班 指导老师:高鹏 实习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教研组审核: 审核时间 实习时间:2009年12 月14日至2009年12 月18 日

实训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实训》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通过综合练习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与基本操作技巧。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初步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字处理、表处理和幻灯片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网络知识,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实训内容: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使用及基于此平台的应用软件Word 2003 、Excel 2003 、PowerPoint 2003 、IE 6.0等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基本知识的掌握。 实训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训时间:2009年12月14日至2009年12月18日 实训班级:09风电(2)班 实验教材和参考书:《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实训教程》 注意事项: 1、每个学生要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做到安全用电,不准在机房充电。如发生问题,后果自负。 2、每个学生要爱护公物,如发现公物损坏或丢失,照价赔偿。 3、上机人员必须配合机房内的卫生保洁工作,不准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不乱仍纸屑,果皮等杂务,严禁携带零食,饮料,等入内,严禁吸烟。 4、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个学生交每天的实验报告,每个学生每人一份。 5、在走廊内不得大声喧哗,与他人打闹。 6、保持机房肃静,不准大声喧哗,不准打闹,不影响他人。 7、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不得随便拆卸计算机配件,不得擅自更改设置和私设密码。严禁私自安装、卸载更改计算机程序。 8、上机结束,按要求关闭机器电源并做适当整理,方可离室。 考核办法: 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任务,并及时对当天的实习内容按忧、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分,并要求在晚自习写出当天的实验报告,于次日上课前交回。 实训具体任务: 第一天实训任务: windows 基本操作 1.1文件及文件夹操作训练。 1.2 计算器的使用。 1.3数学公式的输入。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 实验指导书 (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二O一四年十月

前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方法的理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Linux环境下调用一些常用的函数编写功能较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应用方面打下一定基础。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各个操作环节,并能实现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完成一个实验解决一类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对此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够熟练使用Linux用户界面;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和控制方法;了解进程的并发,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了解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与测试、实验过程的观察、理解和归纳能力。 为了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在指导书中,每一个实验均按照该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力求紧扣理论知识点、突出设计方法、明确设计思路,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实验任务,最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任课教师在实验前对实验任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每一个实验的具体要求提前完成准备工作,如:查找资料、设计程序、完成程序、写出预习报告等,做到有准备地上机。进行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调试过程给予积极指导。实验完毕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及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指导教师审阅评定。 实验成绩考核: 实验成绩占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总评成绩的20%。指导教师每次实验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对实验效果作记录,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每一次的实验成绩,在学期终了以平均成绩作为该生的实验成绩。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1.迟到、早退、无故缺勤总共3次及以上者; 2.未按时完成实验达3次及以上者; 3.缺交实验报告2次及以上者。

《网络综合实训》指导书

《网络综合实训》 任务书 指导书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训班级:网络121 设计时间:第15、16周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2014年 11 月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网络综合实训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基本技能训练,是理论和知识的综合与应用。 技能训练是高职高专院校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实验、生产实训、毕业实训构成实践性教学体系,高职高专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依赖实践性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目标 本实训教学总学时为56学时,主要目标是考察学生对所学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使学生掌握网络工程的设计方法、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网络实战能力。 三、实训设计原则 目前对网络技术人员人才的职业要求是,能够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本实训教学设计思想是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岗位群的工作为依据,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充分体现了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整个课程学习过程模拟了实际网络工程从无到有的构建并进行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做到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 四、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工程项目,根据项目实际又将其分为2个子项目,每一子项目都从本专业技能结构的某一个需求开始,制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项目),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补充需要的理论知识。 (1) 项目一:基本技能强化实训(26课时) 本项目是综合性强化练习,项目涵盖网络设备调试基本技能的几个重要部分,本项目的完成有助于巩固和加强网络设备调试与优化的基本功和技能。 (2) 项目二:校园网网络总体系统方案设计(30课时) 本项目以实际需求,分析网络流量、提出新网络系统的建设思路以及新系统的网络设计目标和范围,再根据对现在网络技术的分析以及能够提供的费用和网络运行给学校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学校提供是否可行的决策依据。 四.实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1.优秀:按实训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规定任务,有创新性。严格遵守实训管理制 度与实训纪律,实训态度认真、积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自我进行资料收集 并引用合理。实训过程完整、规范;设计报告结构完善、格式规范、条理清晰、论述充 分、图表准确,文字描述准确流畅。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综合实训指导书1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综合实训指导书实训目的 通过一周的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和配置,如路由器系统的备份和升级,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配置,交换机上vlan的划分,vlan间路由的配置以及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和NAT的应用。 实验环境 6人一组,每组两台交换机,两台路由器,六台PC机, 实验内容 实验1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要求: 1. 从计算机的串口用反转线连接到交换机上的console口,并配置超级终端软件。 2. 熟悉交换机的基本使用(和路由器类似): 3 各种密码的配置 4 以太网口的配置 3. 显示mac-address-table,静态mac的配置。 4. vlan2和vlan3的创建,按照图中所示,把端口划分在相应的vlan中。 5. 管理接口地址svi的配置: int vlan1 ip address 1.1.1.1 255.0.0.0 no shut

实验 2 跨交换机划分Vlan VTP server VTP client 1. 用show interface xxx trunk查看各交换机端口上的trunk情况:应该是自动trunk。 2. 手工配置交换机之间链路为trunk: a) Int f0/0 b) Switch mode trunk 3. 在S1/S2上,配置VTP的名字为myvtp,密码为cisco。 4. 配置S1的vtp模式为server;配置S2的vtp模式为client。 5. 在SW1上创建VLAN2,在SW2上观察VLAN信息有无变化,使用show vtp status命令查看vtp的信息。 6. 在SW2上创建VLAN3,在SW1上观察VLAN信息有无变化,使用show vtp status命令查看vtp的信息。 实验 3 VLAN间的路由 (一)路由器的单臂路由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基础。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其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具有进行日常事务处理的能力,了解Internet的一般知识,具有使用网上常用工具的能力。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从现代办公应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现代办公应用为主线,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四部曲展开。在宏观教学设计上突破以知识点的层次递进为体系的传统模式,而是将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培养学生规范、高效率、高质量地应用办公软件能力。 每个项目的学习以“做”为中心,教和学都围绕着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60,其中实践课时数为30。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Windows XP和Office 2003为工作平台,应用计算机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利用办公软件的水平。 职业能力目标: (1)能利用Windows XP进行文件管理、系统环境设置、Internet信息查询。 (2)掌握Word 2003排版的各种技术,并能对具有复杂结构的长文档进行排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指导书(第三版)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指导书 (第三版)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2009年3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指导书 一、目的 通过为一周的实训,巩固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强化的各种基于工作的过程的各种操作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熟练处理Word文档的综合应用、Excel高级数据管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高级制作技巧及Internet网络综合应用能力,并为学生参加计算机水平考试及办公自动化考试作好准备。 二、实训内容提要 1.Word中文处理的综合应用 2.Excel电子表格的综合应用 3.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综合应用 4.申请邮箱、收发邮件、Outlook Express的使用 5.信息检索与信息的综合应用 6.利用Serv-U 软件创建与配置FTP站点,实现文件的上传与下载。 7.Web 站点的创建与配置,网页的浏览(选) 三、考核 1.考核方式 操作部分由各部分指导老师现场打分,最后由负责指导老师汇总。 2.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内容包括:成绩评定为100分制。Word 高级应用25%,电子表格综合应用25%,PPT综合应用 10%,Internet操作10%,实操报告(心得体会,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收获等)20%(包括考勤),模拟题试题10%. 四、提交实训成果 1.实训成果(作业、作品等) 2.实训报告:按照实训报告模板的格式去写,包括实训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包含一些截图,一周实训的体会、收获及今后努力方向等,文字要在2500字以上。篇幅在4页左右(含截图)。

说明: 1.由于各个班级教学学时及专业的差异性相差很大,而实训内容丰富且有一定难度,而实训的时间较短且集中,因此实训指导老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与水平,在指训指导书中挑选实用性强且与计算机水平考试有一定关联的题目进行实训。 2.选择实训的原则: ●在1~10中选择8题 ●11~17中选择5至6题 ●18~21必选,22根据机房情况选择 ●模拟题选择一套 3.带实训的老师一定要认真负责,结束后及时登记实训成绩,收齐学生的实训成果,并写出该班的实训总结,记录成光盘交到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第1部分实训内容 实训1 制作用户调查表 [操作要求] 按照下面的步骤编排出如图1样文所示,并以“实训一.doc”为文件名保存。 1.输入文字 ●在文档中,输入表格的标题及最后一行的文字。 2.插入表格 ●插入“样文”的表格及输入其中的字符; ●表格的前三行高固定值1厘米,各列宽3.5厘米,表格中的字符设为宋体、四号, 水平左对齐,垂直居中; 3.设置文本 ●表格标题设为黑体、二号字,居中对齐; ●表格末行设为幼圆、小四号字,其中,“回函请寄:”几字设为加粗; ●表格外边框的线宽为1.5磅。 4.编排格式 ●在文档头部插入一行由“剪刀”和“-”号组成的字符串; ●按“样文1”所示位置,插入艺术字库中第1行第2列式样的艺术字; ●艺术字设为隶书、36磅、红色,无环绕。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指导书

学院实验实训指导书 系(院) 专业 实验实训项目名称: 实验实训指导书名称: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一、实训目的 通过对模拟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岗位模拟实训,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综合能力,具体如下: 1.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包括出纳业务能力、会计核算能力、会计服务能力、会计监督能力、涉税业务办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 2.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包括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交流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统筹兼顾能力; 3.培养学生方法能力,包括知识迁移、逻辑思维、制定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过程、工作评价、创新实践能力。 二、实训要求 1. 全部实践过程要求使用统一的会计凭证、账页、会计报表格式; 2. 课程实践前要求按照有关规定填写会计凭证,写清会计凭证的编号、日期、业务内容、金额及有关资料; 3. 账簿登记要字迹清楚,并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记账、结账、发现错误应用正确的方法更正; 4. 要求每人写出一份课程实训报告和鉴定表,主要进行模拟企业的成本分析,并总结在课程实践中的体会,并结合课程实践内容写出个人的看法,课程实践需要改进和注意的问题; 5. 全部课程实践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以便达到对企业会计核算程序来龙去脉完整认识。 三、实训任务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掌握企业日常的存货采购与付款核算、资产购置与管理核算、投资与筹资核算、生产成本核算、销售与收款核算、工资费用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

润分配表及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以及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等编制方法,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训课时分配:(共计22学时) 五、实训内容 (一)设置账簿并登记期初余额 1.实训目的 (1)熟悉账簿的种类、格式及用途; (2)掌握建账的方法及如何登记期初余额。 2.实训重点 (1)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的设置; (2)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的过账方法。 (二)填制 1-30 号的记账凭证 1.实训目的 (1)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及流转程序; (2)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所有的专业,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 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 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 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 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应用、系统组成、常用输入法、日常维护与故障处 理等基础知识;灵活的运用现代办公中的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演示文稿、网上浏览、电子邮件通信 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从而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巧,为全面 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所有的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 础课程。要进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应该首先明确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 教育目标,这个目标不同于专业教育目标,但它是专业教育的基础,是实现专业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 条件。它应该是一种计算机能力的教育,一种适应新技术环境、掌握新技术手段的教育,即技术与应用能力 的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应该重基 础( 够用为原则 ) ,重技能,重应用,应该为专业服务,实施计算机素质教育。 本课程就是根据上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课程设计思想而开设的。其强 调实用性及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取材合理,深度适当;注重理 论联系实际,突出技能训练;教材图文并茂,编排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课程 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操作系统Windows;第三部分互联网的利用;第四部分Office 2010 应用软件的使用与操作。

实训第一部分综合布线实训项目指导书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指导书 沈阳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系 网络工程教研室

目录 实训项目一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常用器材和工具认识 (1) 实训项目二 RJ-45水晶头端接和跳线制作及测试实训 (5) 实训项目三网络模块原理端接实训 (6) 实训项目四 RJ-45网络配线架端接实训 (7) 实训项目五 110型通信跳线架端接实训 (8) 实训项目六基本永久链路实训 (9) 实训项目七复杂永久链路实训 (10) 实训项目八网络插座的安装实训 (11) 实训项目九水平布线系统-PVC线管的布线工程技术实训 (13) 实训项目十水平布线系统-PVC线槽的布线工程技术实训 (15)

实训项目一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常用器材和工具认识 (讲解1学时,认识1学时) 在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中,会用到不同的网络传输介质、网络布线配件和布线工具等。在实训项目一中将详细介绍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常用器材和工具。 1.线槽规格、品种和器材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用的线槽主要包括金属线槽和塑料线槽。 a.金属槽 金属槽由槽底和槽盖组成,每根糟一般长度为2米,槽与槽连接时使用相应尺寸的铁板和螺丝固定。槽的外型如图1.1所示。 图3-9 线槽外形 b.塑料槽塑料槽的外状与图 1.1类似,但它的品种规格更多。与PVC槽配套的附件有:阳角、阴角、直转角、平三通、左三通、右三通、连接头、终端头、接线盒(暗盒、明盒)等。 c.金属管 金属管是用于分支结构或暗埋的线路,它的规格也有多种,以外径mm为单位。管的外形如图1.1所示。 d.塑料管 塑料管产品分为2大类:即PE阻燃导管和PVC阻燃导管。 与PVC管安装配套的附件有:接头、螺圈、弯头、弯管弹簧;一通接线合、二通接线合、三通接线合、四通接线合、开口管卡、专用截管器、PVC粗合剂等。 图1.1 线槽外形和线管外形 2. 桥架 桥架分为普通型桥架、重型桥架、槽式桥架。在普通桥架中还可分为普通型桥架,直边普通型桥架。桥架的外形如图1.2所示。 在普通桥架中,有以下主要配件供组合: 梯架、弯通、三通、四通、多节二通、凸弯通、凹弯通、调高板、端向联结板、调宽板、垂直转角联接件、联结板、小平转角联结板、隔离板等。 在直通普通型桥架中有以下主要配件供组合:梯架、弯通、三通、四通、多节二通、凸弯通、凹弯通、盖板、弯通盖板、三通盖板、四通盖、凸弯通盖板、凹弯通盖板、花孔托盘、花孔弯通、花孔四通托盘、联结板垂直转角联接扳、小平转角联结板、端向联接板护扳、隔离板、调宽板、端头挡板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结【1】 现阶段的五年制高职学生,都是90后,而计算机作为信息 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早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如今作为一门五年制高职的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各级各专业的开设成为必需,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让每位同学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后,最起码能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证的一级证?这是我们计算机基 础教师要思考的。 以下是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在第一学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的一点心得: 1、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环境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

设一个轻松愉快而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学习情境。如:每次上课时,我首先会向学生展示案例的效果,将课前精心准备好的PPT文稿式样用计算机演示出来,告诉学生这就是他们将 要学习的而且要求每人完成的,以增进学生一些感性上的认识,让他们有个准备。 2、设立互助小组,组织学生讨论: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为什 么要学习该课程呢?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飞速发展、迅速传递的 信息时代,不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也就不能够抓住快速传递的信息的能力,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每位学生无论是哪个专业都应该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技术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能教会学生编辑排版文章、处理表格,甚至图形等,学生往往觉得很有用、很有趣。我便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学习过度共同探讨,利用计算机可以做一些什么事?又决定 做些什么事?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 识的动力和源泉。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Windows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本次实验对Windows操作系统有初步的认识,熟练使用鼠标,对系统进行合理、个 人化的设置,加深一些基本名词的理解。 2.掌握对任务栏的操作,了解窗口各部位的名称,能够熟练改变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3.掌握各种创建快捷方式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创建快捷方 式。 4.熟练使用开始菜单提供的各种方法运行程序、对文档进行各种操作。 5.能够使用控制面板对系统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 6.学会如何创建文件夹,从而能够合理有效的管理个人计算机。 二、实验内容 1.(1)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 (2)将系统的时间样式设置为“tt hh:mm:ss”,上午符号为“上午”,下午符号为“下午”。(3)在桌面上建立记事本程序“NOTEPAD.EXE”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notepad”。的位数“2”,其余缺省值。 2.(1)在桌面上建立进入"MS-DOS方式"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MS-DOS"。 (2)改变屏幕保护为"三维飞行物",屏幕墙纸为居中的"Clouds",外观方案为"枫树"。(3)将计算器程序"Calc.exe"的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程序"项中,快捷方式名为"计算器"。 (4)设置系统数字样式:小数位数为"3",数字分组符号为",",组中数字的个数为"3"。3.(1)设置屏幕的背景图案为“Bricks”,墙纸为的“Forest”、居中。 (2)设置Windows的货币符号为“$”,货币符号位置为“1.1¤”,负数格式为“-1.1¤”。(3)在桌面上建立画图程序“PBRUSH.EXE”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paint”。(4)设置Windows的数字格式为:小数点后面的位数“3”,数字分组符号“;”,组中的位数“2”,其余缺省值。 4.(1)在桌面上建立写字板程序"Write.exe"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写字板",并将此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程序"项中,。 (2)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飞行Windows",飞行中的Windows数目为"20",密码为"123123"。 (3)设置任务栏"不显示时间",并使任务栏"自动隐藏"。 (4)设置系统时间样式为"H:mm:ss",短日期样式为"yy-MM-dd"。 5. 在桌面上新建一个以自己姓名为名称的文件夹。启动"计算器"程序,在其帮助系统的索引中查找关键字"扩展精度",然后以所获得的帮助信息为内容,在以自己姓名为名称的文件夹中建立一个名为precision.txt的文本文件。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指导书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指导书

学院实验实训指导书 系(院) 专业 实验实训项目名称: 实验实训指导书名称: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一、实训目的 通过对模拟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岗位模拟实训,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综合能力,具体如下: 1.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包括出纳业务能力、会计核算能力、会计服务能力、会计监督能力、涉税业务办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 2.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包括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交流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统筹兼顾能力; 3.培养学生方法能力,包括知识迁移、逻辑思维、制定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过程、工作评价、创新实践能力。 二、实训要求 1. 全部实践过程要求使用统一的会计凭证、账页、会计报表格式; 2. 课程实践前要求按照有关规定填写会计凭证,写清会计凭证的编号、日期、业务内容、金额及有关资料; 3. 账簿登记要字迹清楚,并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记账、结账、发现错误应用正确的方法更正; 4. 要求每人写出一份课程实训报告和鉴定表,主要进行模拟企业的成本分析,并总结在课程实践中的体会,并结合课程实践内容写出个人的看法,课程实践需要改进和注意的问题; 5. 全部课程实践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以便达到对企业会计核算程序来龙去脉完整认识。 三、实训任务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掌握企业日常的存货采购与付款核算、资产购置与管理核算、投资与筹资核算、生产成本核算、

销售与收款核算、工资费用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及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以及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等编制方法,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训课时分配:(共计22学时)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书2010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上机实验指导书暨实验报告 选课班级 ______________ 序号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 ______________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系(2009年9月) 编

前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新生入校后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实践性要求很强。本书是为配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一书编写的配套实验教材,主要目的是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本书既可以作学生的实验指导书,也可以直接作学生的实验报告使用。 本书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思考题,其中实验一是综合实验,要在专门的微机拆装实验室完成,其他实验的实验内容都在windows xp+office2003环境下调试通过。对比较难的实验操作,在实验内容中有操作提示。实验思考题是要结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本次上机实验的知识来思考回答,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实验知识要点,达到实验的目的。 本书参考实验学时8学时,完了顺利并保质保量的完成实验任务,请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 1. 提前预习实验好相关资料,充分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2. 遵循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听从实验教师的教学安排。 3.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数据。 4. 实事求是地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严禁抄袭。 5. 认真独立地撰写实验报告。 欢迎老师和同学对本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及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使该指导书更适合教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2010年4月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实验报告 班号序号姓名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 号实验完成日期年月日午 实验一微机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能够正确的识别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掌握微型计算机主要部件技术参数的含义, 进一步掌握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2. 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确定硬件的配置方案,并能够根据实验部件,制定详细的拆 装方案,分析方案的合理性。 3. 掌握计算机拆装的注意事项,掌握计算机拆装的步骤和拆装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部 件快速地、正确地组装好计算机。 4. 能够对在拆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二、实验内容 2.1 实验要求 1. 检查组装所需的工具是否齐全;检查及准备好组装电脑的全部组件及连接各部件的各 类电缆。 2. 准备好拆装计算机的工作空间;详细熟悉组装计算机的流程;实验前释放身体上的 静电。实验过程中严禁带电拆装部件。 3. 装机过程中,遵循硬件产品的安装规范,轻拿轻放所有部件,尽量只接触板卡边缘, 部件对号入座,细心操作,安插到位,对需要螺钉紧固的部件,一次不可全拧紧,待所有螺钉上好后方可拧紧,切忌把螺丝拧的过紧,以免螺钉滑扣。 4. 插拔各种板卡时切忌盲目用力,以免损坏板卡。 5. 必须在全部部件组装完成,由实验教师检查完毕后方可通电试机。 6. 实验完成后,登记实验教学日志,由实验教师检查实验材料及工具是否完好以后,方 可离开实验室。

photoshop综合实训指导书

photoshop 实训实习指导书 专业:文秘 编写人员:图形图像教研组 日期:年月 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目录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3) 二、实习内容 (3) 1. 理论掌握 (3) 2. 各类实例欣赏 (4) 3. 楼书设计 (4) 三、应具备的理论知识 (5) 四、实习设备要求 (5) 五、作品组成部分与提交方式 (5) 1.组成部分 (5) 2.提交方式 (5) 六、时间地点安排 (5) 七、考核形式与标准 (5) 八、实习报告 (6) 附录1平面设计评分标准 (7) 附录2楼书文案一——大地?新光华?镜园楼书策划案 (8) 附录3楼书文案二——香舍花都楼书设计方案 (11) 附录4楼书文案三——后现代城DM折页文案 (16) 附录5实习报告和实习总结格式要求 (18)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该实训课程以学生掌握电脑平面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目的,对培养学生将来能独立从事平面设计的创造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主要是从事平面设计中的信息表达,平面设计也称之为是针对印刷的设计,平面设计是把各种要素同时纳入一个平面领域,用以传达特定的信息。平面设计中的信息就是广告活动应该传达的内容,这是平面设计的内涵要素。信息:语言、文字、图像、声音。平面设计属视觉传达范畴,其目的是有效地传达信息。如果作细分、有广告招贴设计,版式设计、字体设计、包装设计、出版物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这几年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加进了多媒体设计,网页设计。而在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设计元素却是一致的,图形,图像,字体,色彩,编排,在设计过程中形式美的使用法则也是一样的。 二、实习内容 1、理论掌握 1)印前学习:文件尺寸、模式、出血的建立、色彩还原、出片、打样、套印、折手、拼版、注意事项、色谱的运用、如何进行印检查、如何检查菲林片、表格的几种制作方法等。 2)印刷工艺流程: 印刷种类: 纸张开度:纸张开度尺寸、常用纸张的克数、开数、类别。 印刷色彩:四色、专色、网线数、角度、色标。 制版印刷:出片、打样、PS版、四色印刷、专色印刷。 套印、陷印:在各软件中如何设置。 印后加工:装订、覆膜、上光、UV、烫金、凹凸、认识和制作模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