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概论(2)..
- 格式:doc
- 大小:147.37 KB
- 文档页数:17
现代汉语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择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1、语法这一术语有(C)含义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2、“人、百、个”这三个词都是(A)A体词B谓词C加词D代词3、(D)能用数量短语修饰。
A代词B动词C形容词D名词4、(C)不能用“不”修饰。
A动词B形容词C名词D副词5、(B)表示动作的量。
A名量词B动量词C时量词D形量词6、能带宾语的是(B)。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7、“上来”是(C)A助动词B判断动词C趋向动词D及物动词8、“国营、民用、大型”是(D)A动词B名词C副词D区别词9、“不、没”都是(D)A程度副词B时间副词C范围副词D否定副词10、“很、挺、十分”是(A)A程度副词B范围副词C语气副词D情态副词11、“我、你、他”是(C)A指示代词B疑问代词C人称代词D名词12、“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C)A动词B副词C介词D方位词13、“了、着、过”是(B)。
A结构助词B动态助词C其他助词D语气词14、“哎哟”是(C)A拟声词B语气词C叹词D助词15、“今天星期日”是(A)A主谓短语B述宾短语C述补短语D偏正短语16、“彻底解决”是(D)A主谓短语B述宾短语C述补短语D偏正短语17、“去打电话”是(B)A主谓短语B连动短语C兼语短语D同位短语18、“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D)A主谓短语B联合短语C偏正短语D同位短语19、“你的到来”是(A)A体词性句法结构B谓词性句法结构C加词性句法结构D主谓短20“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A)A施事主语B受事主语C中性主语D谓词性主21、“跑跑有益健康”中的“跑跑”是(D)A施事主语B受事主语C中性主语D谓词性主语22、“主张赶快去”中的“赶快去”是(C)A施事宾语B体词性宾语C谓词性宾语D受事宾23、“问他一件事”中的“一件事”是(C)A近宾语B双宾语C远宾语D补语24、“累得要命”中的“要命”是(D)A可能补语B趋向补语C情态补语D程度补语25、“我认识他,那位连长”中的“那位连长”是(C)A宾语B同位语C复说语D插说语26、“这条鱼,往少里说,也有二斤”中的“往少里说”是(D)选项同上27、下列句子中的(A)是名词句。
现代汉语考点总结概论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古代汉语1.定义: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从时间上看,五四以前的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代汉语是它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形式。
2.古代汉语的两种书面语形式:(1)文言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2)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今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9DC末期出现12、13DC成熟3.古代汉语学习对象:文言文(二)现代汉语★1. 定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狭义)1955年确定(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二、普通话和方言★(一)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普通话是在同一民族内部通过长期相互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
(汉语方言只是为某一地区人民使用的语言,不仅在社会交际作用方面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在自身发展趋势中也是向普通话靠拢的。
)在民族共同语形成之后,方言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
(二)口语和书面语1. 口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共同口语形式比书面语晚出现,最晚14DC,“官话”(一种全民族公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基础上开始形成,清朝时已全国通行。
2.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其源头:白话文)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通行全国。
3.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国语运动”(由汉语拼音运动引发)使民国初年“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统一口语的读音)代替了“官话”。
4.在春秋时代,汉民族共同语被称为“雅言”,汉代起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到了现代,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普通话。
(2016年填空)(三)现代汉语七种主要方言★七种方言的划分并非地理划分,其主要依据方言的共同语音特点;方言间亲疏关系不同,闽、粤方言与共同语差别最大,其后依次是吴方言、客、赣、湘;按使用人口排列:北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语音最突出,词汇次之,语法最小1.北方话:北京话为代表,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区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占约汉族人口总数70%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徐州,蚌埠)(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长江以北,淮河以南)2.吴方言(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8000多万,占汉族人口8.4%,第二大方言;分布在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不包括镇江)以及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写在前面:从南师大历年真理来看,南师大非常注重考察基础知识,所以大家要非常认真地看书并把后面的练习做好。
这个笔记主要是根据学长学姐们的复习经验,给大家一些复习提示并在相关章节后附录了真题,以便大家对考题类型心中有数,此外本笔记对《通论》无而黄廖本有的内容作出了提示,而复习时仍以书本为重。
另外,“”符号表示后面的内容比较重要,大家要掌握好。
导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复习提示:根据历年真题来看,本节的知识点主要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方式出现,所占分值是全试卷的百分之十左右。
本节作为学习现代汉语的基础,大家要高度重视,在复习本节时,要掌握现代汉语的性质、含义和特点,了解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形成过程,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熟悉现代汉语的各种变体。
一、现代汉语的性质(一)什么是现代汉语1.语言的属性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
2.现代汉语的定性: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1.汉语的定位►汉语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1973年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五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了解这六种语言分别属于哪个语系和语族。
►汉语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
第一章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第一节文字的共性文字:文字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说“文字是作为社会记录和交际工具用的和语言日益适应的书写的符号体系。
”狭义的定义是“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一、文字起源于图画(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1、发展的三个阶段:(1)图画:欣赏或巫术。
(2)文字画:文字的前身,用来记事或传递信息。
(3)图画文字:从文字画到图画文字,质的转变在于,浑然一体的图画逐步变成了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的独立的表意符号。
当这些表意符号借助假借的手段,能够完整地按语言中的词的顺序去记录实词和虚词的时候,成熟的文字体系就诞生了。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以及中国商代的甲骨文,都是起源于图画的古老文字体系。
二、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记录这种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文字存在的首要理由就是记录和传播语言,把听觉符号变成视觉符号,使语言克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得以广泛流传。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三、文字既表音又表意语言就自身而言,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语音是语言的形式,是能指;语义是语言的内容,是所指,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传统认为,汉字有形、音、义三大要素,其实属于汉字本身的仅仅是“形”而已,而音和义都属于语言。
第二节汉字的个性一、从记录语言的切入点看汉字的性质1、表意文字:指的是仅仅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字形与声音没有直接的联系。
从语义切入记录语言。
(汉字)2、表音文字:指的是根据语音构形的文字体系。
从语音切入记录语言。
3、意音文字(汉字):汉字记录汉语既与语义有联系,也与语音有联系,不仅从语义切入,也1部分以音节为单位由语音切入,而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形声字在汉字中的比重高达90%,所以有人称汉字为意音文字。
二、从记录语言单位的不同看汉字的性质1、音节文字:都是通过为音节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如日本的假名。
汉字学概论第一章 1.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2.文字的共性: (1)文字起源于图画——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
由文字画儿到图画文字,质的转变就在于浑然一体的图画逐步变成了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的独立的表意符号。
当这些表意符号借助假借的手段,能够完整地按语言中词的顺序去记录实词和虚词的时候,成熟的文字体系就诞生了。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及中国商代的甲骨文都是起源于图画的古老文字体系。
(2)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这种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
文字的首要的存在理由就在于记录和传播语言,使语言克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流传异地,流传久远。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3)文字既表音又表意——语言就自身而言,它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音和语义既然是不可分割的,文字作为书写语言的视觉符号,它记录的只能是音义结合的词,而不可能是单纯的语音或单纯的语义。
由于汉字构形的特点,有些人认为汉字可以不通过语音直接表示观念,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3.汉字的个性:分析汉字的性质需要贯彻“比较”和“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给文字分类”这两个原则。
(1)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汉字的性质:所谓表意文字,指的是仅仅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
如果全面地分析汉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可以归纳出三种类型:第一种,来源于象形字(日、月、山、川)、指事字(一、二、上、下)的独体字以及会意字(取、逐、森、雀),是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的。
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直接的联系,与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读音是在意义的基础上确定的。
第二种,来源于表意字的假借字(其、或、我、求),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毫无关系,只是借来记录语音,并通过语音表示意义。
第三种,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构成形声字(芳、旱、财、忆),既与意义有联系也与语音有联系。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论一、语言(一)语言的特征1.本质特征: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2.功能特征:思维工具,交际工具;3.结构特征: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二)语言的构成语言的构成要素有三:语音、词汇、语法。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也是词汇、语法的表现形式。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是语言材料的组织方式。
(三)语言的功能变体:口语、书面语。
•二、现代汉语(一)汉语的分期: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二)现代汉语指的就是五四运动到现在的汉语(白话和白话文)。
古代汉语指的是"五四"以前的汉语。
实际指的是古代书面语,即文言。
"现代汉语通常有广、狭两种含义。
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则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本课程讲述的是普通话。
•(三)汉语的世界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大国之一,汉族是文化发达最早并且是具有高度成就的民族,对人类的文化有很多有价值的贡献,在世界的文化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语言是文化的形式,因此汉族在输出文化的同时,汉语的语词也输出了,给其他民族语言以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亚洲各民族语言的影响更加显着。
如:•日本语中的汉语借词很多,有人统计日语中的汉语借词占日语全部词汇的55%,如"中国"、"中华"、"京师"、"疾病"、"生徒(学生)"、"先生"、"汉书(中国书)"、唐风(中国式)、"电话"、"散步"、"手表"、"落花生"、"砂糖"、"米"、"书"等等。
日本的文字可以说有两个组成分,一是汉字,一是假名。
汉字中有一部分是日本自造的字,1981年日本公布的常用汉字还有1945个。
现代汉语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论一、什么是现代汉语(汉语和现代汉语概念是重点)1、汉语的概念:汉民族的语言。
2、现代汉语的概念: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既有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3、现代汉语的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重点记概念)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概念: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5、现代汉语方言分布:(记七大方言的名字)●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a..华北、东北方言。
b.西北方言c.西南方言d.江淮方言●吴方言:第二大方言,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也以上海话为代表)。
分布在江浙一代。
杭州城区吴语有“官话”色彩。
●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湘方言还存在新湘语和旧湘语的差别。
新湘语(通行在长沙)受北方方言影响较大。
老湘语有三套色音。
●赣方言:分布在江西省,以南昌话为代表。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闽方言:分布跨越六省,包括福建和海南以及浙江温州。
其中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
也有分布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备注:现代汉语七大方言语音主要特点表书P9四、现代汉语的特点:现代汉语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许多特点。
6、现代汉语的特点如下:书P10(一)语音方面:总特点:音节界限分明,音乐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1)没有复辅音备注:单音节为基本的语言(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二)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最多。
(3)双音节占优势(三)语法方面:(还没深入学,理解记忆)书P11(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1、语音的性质(三个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概念: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现代汉语作为汉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国内流行的使用语言。
它是在简化汉字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而成的。
现代汉语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词汇特点和语音特征。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现代汉语进行概述,并探讨其特点和演变过程。
首先,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明了。
它采用主谓宾的基本结构,具有时间、方式、动作等多种补充成分。
在句子构成中,通过词语的排列和词序的变换可以表达丰富的语义。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灵活多变,同时也体现了其独特性和发展性。
其次,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丰富多样。
以汉字为基础的现代汉语词汇丰富多样,包含了大量中文词汇和外来词汇。
汉字的演变和造字法则为现代汉语的词汇表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汉语的词汇还受到语境和文化的影响,因此呈现出多样的形式和含义。
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和历史传统。
再次,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独具一格。
其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形成了独特的语音体系。
现代汉语的声音清晰、抑扬顿挫,具有明显的语音特点。
同时,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受到方言和口音的影响,呈现出多样且富有变化的特色。
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和语言演变的过程。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是一种丰富多彩、发展变化的语言形式。
在其不断演变的过程中,现代汉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传统特点,同时吸收了外来语言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简单明了、词汇丰富多样、语音特征独具一格,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性的结合。
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将继续受到语言学家、文化学者和社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为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在中国国内拥有广泛的使用群体和推广渠道。
它的语法结构、词汇特点和语音特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性的结合,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特点。
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将继续受到关注和研究,为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川外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
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
全卷150分,3小时完成。
语言学概论试题(75分)
一、术语解释(20分)
1、组合关系
2、音位
3、亲属语言
4、语流音变
5、借词
二、用国际音标给下列汉字注音(10%)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三、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21分)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3、中国境内的各种语言都属于汉藏语系。
4、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5、数的范畴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中。
6、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7、文字可以借用,借用文字就等于借用语言。
四、论述(24分)
1、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2、何以知道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
现代汉语试题(75分)
五、术语解释(20分)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声母
3、六书
4、词汇
5、笔画
六、用汉语拼音方案给下列汉字注音(10%)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用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9%)
1、矿山建设者的摇篮
2、分析研究一下材料
3、谁是最可爱的人
八、简答题(12分)
1、按发音部位,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哪几类?
2、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
3、现代汉语方言可以分为哪几区?
九、论述(24分)
1、语法和语法学的关系。
2、现代汉语的特点。
2011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专业基础课《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理论》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理论》综合考查学生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等专业知识。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尤其注重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现代汉语100分语言学理论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一)现代汉语: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综合分析题共80分(二)语言学理论: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综合分析题共20分Ⅲ考查范围现代汉语考查目标现代汉语考试范围覆盖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4版)各部分内容。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
能够运用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语言事实,阐释语言问题。
考查范围一、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三)现代汉语方言(四)现代汉语的特点(五)现代汉语的地位二、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一)汉语规范化(二)推广普通话二、语音(一)语音概述1.语音的性质2.语音单位(二)声母1. 声母的发音2. 声母辨正(三)韵母1. 韵母的发音2. 韵母辨正(四)声调1. 调值和调类2. 普通话声调3.古今调类比较4. 声调辨正(五)音节1. 音节结构2. 拼音和音节拼写规则(六)音变1.变调2.轻声3.儿化4.语气词"啊"的音变(七)音位1.音位及其归纳方法、归纳标准2.音位变体3.普通话音位(八)语音规范化1.确立正音标准2.推广普通话三、文字(一)文字和汉字的定义(二)汉字的形体和结构1.现行汉字的形体2.汉字的结构单位(三)汉字整理和标准化、规范化1.汉字改革3.汉字的标准化4.纠正错别字四、词汇(一)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1.词汇2.词汇单位3.构词类型(二)词义的性质和构成1.词义的性质2.词义的构成3.词义的理解和词的运用(三)词义的分解和聚合1义项2.义素3.语义场4.同义义场和反义义场(四)词义和语境1. 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2.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五)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1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2.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3.行业语、隐语(六)熟语1成语2.惯用语3.歇后语(七)词汇发展和词汇规范化1词汇的发展变化2.词汇的规范化(八)词语解释五、语法(一)语法概述1.语法和语法体系2.语法的性质2.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二)词类1.词类的划分2.实词和实词的误用3.虚词和虚词的误用(三)短语1.短语及其分类2.短语的结构类型3.短语的功能类型4.多义短语(四)句法成分1.主语、谓语2.动语、宾语3.定语、状语、补语4.中心语、独立语(五)单句1.句型、句类和常用句式2.变式句3.句子的变换4.语法分析5.单句常见错误(六)复句和句群1.复句及其常见错误2.句群及其常见错误六、修辞(一)修辞概述1.修辞和语境2.修辞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二)修辞格及其运用1.常见修辞格2.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三)语体1. 公文语体2. 科技语体3. 政论语体4. 文艺语体语言学理论考查目标语言学理论考试范围覆盖叶蜚声、徐通锵所编的《语言学纲要》的各部分。
现代汉语概论(2)整理:by汉师1407林颖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的含义:语法规则、语法学二、语法的构成:词法+句法(内容)三、语法体系:(一)词法规则+句法规则=语法体系(二)词法学+句法学=语法学的体系对语法规则体系的认识结果主观性(三)语法体系性的表现1.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2.语法成分和语法关系:(1)主语、谓语和主谓关系(2)述语和宾语(3)定语和中心语(4)状语和中心语(5)述语和补语3.语法手段:语序、虚词(功能词)第二节现代汉语词类系统词类概说划分词类的标准:词的语法功能1.具体表现(1)实词和实词之间的组合能力(2)实词和虚词之间的组合能力2.原因(1)词的语法功能具有普遍性(2)词的语法功能具有区别性现代汉语词类系统总表词类语法特点分类实词核词体词名词1.不受“不”的修饰(特殊情况:①形容词性的名词根②特殊对举情况)2.能受数量成分的修饰(名词的特征)3.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4.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谓语,构成名词谓语句5.有生名词后面可以加上“-们”表示“群”的意义6.能用“谁”“什么”提问,主要完成指称的任务1.普通名词2.处所词(不受数量成分修饰)3.时间词(常作状语。
cf:表示时段的数量词组、时间副词、非时点名词)4.方位词:单纯方位词、合称方位词量词1.一般不单独使用,先同数词组合为数量短语,然后充当定语、状语,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作谓语2.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表示“每一”或“多”或“逐一”含义1.物量词(名量词):个体、集合、度量衡量、种类、不定、借用2.动量词:专用、借用3.复合量词:物量+物量、物量+动量谓词动词1.能受“不”的修饰,经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1.动作行为动词2.心理动词2.动词受副词修饰,但不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心理动词除外)3.动词后可附上“着、了、过”等动态助词,表示不同的动态4.部分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少量、短暂或尝试的语法意义3.存现动词4.使令动词5.系属动词6.双宾动词:给予类、索取类、称说类7.能愿动词(常作状语)8.趋向动词(常作补语)9.形式动词形容词1.能受“不”“很”的修饰2.经常作定语、状语、补语,也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3.一般不带宾语4.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1.性质形容词2.状态形容词修饰词数词1.语法功能较弱2.主要作定语、宾语,也可以作谓语1.基数词:位数词、系数词(基数词+一定的成分,可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等)2.序数词区别词1.只能充当定语,修饰名词(非谓形容词)2.可以同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字结构3.不受“不”修饰,可以受“非”修饰△cf名词:不受数量短语修饰1.音节:单音节区别词、双音节区别词2.意义:性状、规格等级、产用、体制cf形容词:不能受“很”的修饰cf副词:不能修饰谓词副词1.只能修饰谓词等陈述性成分,作状语。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2、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
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
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3、文学文本的层面:中国古代:言象意三层面(周易庄子王弼刘大櫆姚鼐);西方:但丁黑格尔;波兰英加登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示化面貌、再现的客体)现代: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文学意蕴世界。
4、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5、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
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
6、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三个,分别是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
7、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
8、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9、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10、文学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11、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12、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13、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14、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5、三对六种基本辞格:比喻(明像暗是借没有)和借代(局部代替整体);对偶(当邻隔句对)和反复;倒装和反讽。
16、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
现代汉语概论(2)整理:by汉师1407林颖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的含义:语法规则、语法学二、语法的构成:词法+句法(内容)三、语法体系:(一)词法规则+句法规则=语法体系(二)词法学+句法学=语法学的体系对语法规则体系的认识结果主观性(三)语法体系性的表现1.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2.语法成分和语法关系:(1)主语、谓语和主谓关系(2)述语和宾语(3)定语和中心语(4)状语和中心语(5)述语和补语3.语法手段:语序、虚词(功能词)第二节现代汉语词类系统词类概说划分词类的标准:词的语法功能1.具体表现(1)实词和实词之间的组合能力(2)实词和虚词之间的组合能力2.原因(1)词的语法功能具有普遍性(2)词的语法功能具有区别性现代汉语词类系统总表词类语法特点分类实词核词体词名词1.不受“不”的修饰(特殊情况:①形容词性的名词根②特殊对举情况)2.能受数量成分的修饰(名词的特征)3.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4.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谓语,构成名词谓语句5.有生名词后面可以加上“-们”表示“群”的意义6.能用“谁”“什么”提问,主要完成指称的任务1.普通名词2.处所词(不受数量成分修饰)3.时间词(常作状语。
cf:表示时段的数量词组、时间副词、非时点名词)4.方位词:单纯方位词、合称方位词量词1.一般不单独使用,先同数词组合为数量短语,然后充当定语、状语,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作谓语2.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表示“每一”或“多”或“逐一”含义1.物量词(名量词):个体、集合、度量衡量、种类、不定、借用2.动量词:专用、借用3.复合量词:物量+物量、物量+动量谓词动词1.能受“不”的修饰,经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1.动作行为动词2.心理动词2.动词受副词修饰,但不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心理动词除外)3.动词后可附上“着、了、过”等动态助词,表示不同的动态4.部分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少量、短暂或尝试的语法意义3.存现动词4.使令动词5.系属动词6.双宾动词:给予类、索取类、称说类7.能愿动词(常作状语)8.趋向动词(常作补语)9.形式动词形容词1.能受“不”“很”的修饰2.经常作定语、状语、补语,也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3.一般不带宾语4.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1.性质形容词2.状态形容词修饰词数词1.语法功能较弱2.主要作定语、宾语,也可以作谓语1.基数词:位数词、系数词(基数词+一定的成分,可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等)2.序数词区别词1.只能充当定语,修饰名词(非谓形容词)2.可以同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字结构3.不受“不”修饰,可以受“非”修饰△cf名词:不受数量短语修饰1.音节:单音节区别词、双音节区别词2.意义:性状、规格等级、产用、体制cf形容词:不能受“很”的修饰cf副词:不能修饰谓词副词1.只能修饰谓词等陈述性成分,作状语。
(表范围、时间的副词还可以修饰数量短语或数量名短语)2.大部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一些表示肯定否定、时间、语气的副词可以单说)3.部分副词有关联作用,可以用来连结动词、形容词性成分(先后、条件)4.个别程度副词可作补语1.程度副词2.范围副词(总括、限制)3.时态副词(过去、当时、将来)4.频次副词(低频、高频、节奏、重复)5.态式副词(情态、方式)6.确定否定副词(肯定、否定)7.语气副词(反诘、追究、猜测、转折)8.处所时间副词叹词1.表示感叹、呼唤、应答,同时也表示一定的感情或情绪2.常做独立成分3.也可以作谓语、状语、定语等句子成分拟声词(象声词)1.可重叠,表多或连续2.主要作状语和定语,还可以作谓语和补语3.可充当独立语,也可以单独成句虚词介词1.不单独充当句子成分2.作用是引介体词性成分进入句法结构,同时标记引介成分的语义性质1.时空介词2.对象介词3.依据方式介词3.介词经常跟名词性成分组合成介词短语4.原因目的介词5.比较排除介词连词1.连词连接功能的区别2.同一个连词可以表示多种语法逻辑关系1.词语连词2.分句连词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陈述、疑问、祈使、感叹2.句中语气词:用于并列成分后,表示停顿和列举;用于句子开头的某些成分后;用在假设分句之后,有缓和语气的作用助词1.结构助词2.动态助词3.比况助词4.其他助词代词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指示代词近指、远指、虚指疑问代词1.疑问用法2.非疑问用法:①任指(周边性任指、呼应性任指)②虚指③列举概括第三节现代汉语短语系统一、短语概说(一)定义:短语也叫词组,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组合起来的、没有语气和语调的语言片段,是静态的、过渡性的语法单位(二)构成方式:1.实词和实词按照它们的语法功能和一定的语序组合起来2.实词借助于虚词的帮助组合起来,或者实词和虚词组合起来(三)词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有语序、虚词、词类、语法关系等二、短语的结构类型(一)偏正短语(修饰语+中心语):定中短语、状中短语(二)方位短语(方位词+名词性、谓词性词语)(三)主谓短语(主语+谓语。
主谓关系通过词类、语序来表示。
谓词性短语)(四)述宾短语(述语+宾语。
述宾关系通过词类、语序来表示。
有些述语可以带谓词性宾语。
宾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和事物多种多样。
双宾短语)(五)述补短语(述语+补语。
结构助词“得”是述补短语的标志)(六)联合短语(一般由同类词语构成。
连接方式有:不用关联词、词语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停顿加语气词、用关联词语【连词或副词】。
整体功能同构成短语的词语的功能相同。
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七)连谓短语(连谓关系:动作行为的连续关系、方式和动作行为的关系、动作行为和目的的关系、条件和动作行为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事物转移关系、正反共述关系)(八)兼语短语(述宾+主谓。
兼语成分兼职充当前一个述宾短语的宾语和后一个主谓短语的主语。
谓词性成分具有时间上的顺序关系。
类型:意愿和目的关系、给予和行为关系、判定及其行为关系、存在与状况关系)(九)同位短语(名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
前后两个成分指称的对象基本相同,语法地位也是平等的。
名词性短语。
构成方式:名词+名词、代词+名词、代词/名词+代词、名词或代词+数量+(名词)、名词+指量短语+名词、代词+“的”字短语、动词或形容词+指量+名词(十)量词短语:指量词+其他词语,可以分为数量短语、指量短语、疑量短语(十一)介词短语(由介词引入指称性成分构成,其间是介宾关系。
介词宾语大部分是名词性的,但也有一部分是谓词性的成分。
语法功能主要是作状语,可修饰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十二)“的”字短语(指称性短语。
构成方式:名词性词语/代词+的、形容词/区别词+的、动词性词语+的)(十三)比况短语(修饰性短语。
经常同动词“像、好像”配合使用)(十四)“所”字短语(构成方式:①指称性短语:所+及物动词。
②修饰性短语:嵌入主谓短语,所+及物动词+的)三、短语的功能类型(一)体词性短语(指称)名词性联合短语、定中短语、同位短语、“的”字短语(二)谓词性短语1.动词短语(陈述说明)动词性联合短语、以动词为中心语的状中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2.形容词短语(说明修饰)形容词性联合短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状中短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述补短语、比况短语四、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原则:(一)功能原则:对一个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出来的直接成分要能按照成分的语法功能进行组合。
(二)意义原则:分析出来的直接成分要有意义;分析出来的直接成分不仅要有意义,而且还要符合被分析短语的原意;分析出来的直接成分要能按照成分的语法功能进行组合。
(三)结构原则:分析出来的直接成分应该是语言中允许有,并且被分析的短语也允许有的结构体。
五、歧义短语(一)词语多义(二)层次构造相同,结构关系不同(三)结构关系相同,层次构造不同(四)层次构造、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都不同(五)层次构造和结构关系都相同,语义关系不同第四节单句和复句系统一、定义: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也是比短语高一级的语法单位二、特点:1.从构成上来说: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
大部分词、短语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或交际的需要加上一定的语气和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
2.从表义上来说,句子可以表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3.从语音形式来看,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气,这是汉语的句子同短语和词最重要的区别。
4.每个句子的末尾都有语音停顿。
在连续的话语中,句子和句子之间有较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等点号表示。
三、句子的分类1.句型:句型是句子的结构分类。
根据句子的结构可以把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类:句类是句子的语气和表达功能的分类。
3.句式:句式是句子的局部特点的分类。
现代汉语句型系统总表句型特点分类单句主谓句名词谓语句1.名词谓语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2.名词性谓语通常是判断性的形容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是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动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是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1.述宾谓语句2.述补谓语句3.连谓谓语句4.兼语谓语句主谓谓语句汉语中的主谓结构是陈述性的,可以作谓语。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作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作1.领属性主谓谓语句2.受事性主谓谓语句谓语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基本结构:大主语+主语谓语短语(小主语+小谓语)3.施事性主谓谓语句4.与事性主谓谓语句5.工具性主谓谓语句6.关涉性主谓谓语句7.评述性主谓谓语句8.周边性主谓谓语句9.复指性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复句联合复句并列复句1.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即各分句彼此平行,不分先后轻重2.常用排列分句语序的方式构成,也可以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的方式1.平行式并列复句2.对比式并列复句顺承复句基本格式:A,然后B前后分句按照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排列,连贯地叙述连续的动作行为或事件的过程,分句之间有先后相承的关系解说复句基本格式:A,就是B1.前后分句一般是解释和被解释、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
意义上相互承接2.解说复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1.解说式2.总分式3.分总式选择复句基本格式: 1.取舍式(先舍后取、1.与其A,不如B2.A,或者B 先取后舍)2.无取舍选择复句(或此或彼、非此即彼)递进复句基本格式:不仅A,而且B表达的是程度、数量、范围、时间的比较或变化1.单面递进式2.两面衬托式(正面衬托递进、反面衬托递进)3.三层递进式(实质上是衬托+单面)偏正复句转折复句基本格式:虽然A,但是B前面的分句(偏句)表达一种意思,后面的分句(正句)则转到相反或相对的意思上去1.重转式2.轻转式条件复句基本格式:只有A,才B前后分句之间有条件和结果的推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