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规划与布置
- 格式:pdf
- 大小:553.49 KB
- 文档页数:12
浅析港口水域航道的合理规划摘要:航道是港口水域规划和布局的重要方面,航道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提高港口水域通航安全以及通航效率的重要举措。
通过对具体航道的规划设计实现了对港口资源的合理分配,建立规范而有效的航道运行模式。
通过对港口的系统性分析,实现了对港口水域的整体规划,从而为港口水域的合理规划以及运行扩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港口;水域;航道;合理规划港口航道的设计和规划为相应船舶提供了的安全航行的路线,建立了规范的港口运行和发展模式。
一般而言,港口靠近近海区,近海的自然水深难以满足船舶的吃水要求,港口航道一般通过人工开挖,从而建立符合相应要求的港口航道的设计。
港口的海盗设计应规范,船舶进出港口应按照具体的航行标志航行,通过遵守航行的规则,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进出口航道是港口的规划、设计和维护的重要内容。
具体的港口航道设计包括航道选线、航道尺度(宽度、水深及转弯段参数等)以及导助航标志等内容。
通过对港口航道的选择以及航道宽度等方面的综合设计,实现了对港口水域的科学合理规划。
一、港口航道的选线港口水域的规划和管理应首先从航道的选择和规划入手,航道选线的原则是操船安全、挖方量少、施工期短、疏浚维护方便、投资省等,为设计有效的港口航道,相应的航线应按照港口实际进行有效设计,港口航道的选线应遵循一定的布置原则。
1、港口状况的探测港口航线的布置应基于对港口状况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在对港口状况进行有效布置和系统整合发展前,应通过对具体的港口计划进行港口地形、港口水域水深的测量、港口地区水文气象观测、港口地区地质地貌等整体地质状况进行勘查,通过系统的整合分析以及研究,在符合港口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应根据具体的港口条件对自然的地形进行充分利用,充分利用自然水深规划较短航道,避免大量岩石、暗礁和底质不稳定的浅滩的大量开挖,并且在航道状况的了解和发展过程中实现对航道泥沙回淤的论证。
2、港口航道轴线的布置为保证船舶在港口航道中的安全方便进出,创建良好的操船作业环境,提高港口航道的通过能力,航道轴线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一定的要求:(1)港口航道轴线应设计顺直,避免“s”形转弯走向。
港口规划与布置习题参考答案港口规划与布置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航道:航道是保证船舶沿着足够宽度、足够水深的路线进出港口的水域。
2.船舶掉头水域是供船舶掉头用的水域面积,也称为回旋水域,一般需要直径为1.2~3倍船长的圆面积。
3.装卸过程:货物从进港到出港所进行的全部作业过程。
它是由一个或多个操作过程所组成。
4.操作过程:是根据一定装卸工艺完成一次货物的搬运作业过程。
5.吞吐量:1年间经由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称为港口吞吐量,单位是吨。
6. 通过能力:1年间在既定的设备条件下,按合理的操作过程,先进的装卸工艺和生产组织所允许通过的货运量称为港口通过能力,计量为货物的自然吨。
7.波浪破碎带:波浪进入浅水滩,水深达到一定深度后波浪破碎,从碰上点向岸水深不断减小,波浪始终处于不断破碎状态,底床受到较强烈的扰动,如底床颗粒较细将会出现高含沙量区,是泥沙量最强烈的活动带。
从波浪破碎点开始至岸边这一地带称为破碎带。
8.航道宽度是指航槽断面设计水深处两底边线之间的宽度。
航道宽度一般由航迹带宽A、船舶间错船富裕间距b和克服岸吸作用的船舶与航道侧壁间富裕间距C。
9.锚地:在水域中指定地点专供船舶停泊及供船舶进行水上装卸作业的水域称为锚地。
10.码头前沿水深:即泊位水深,通常指在设计低水位以下的深度。
由停靠本泊位的设计船型满载吃水和必要的富裕水深构成。
11.港池:码头前水域也称为港池,是供船舶靠离码头和装卸货物用的毗邻码头的水域。
12.腹地:港口腹地是指那些有物资(或旅客)经过某港运输的地区。
13.船舶全长:船体首尾两端间的最大水平距离,如果首柱以外还有突出部分,也应包括在全长之内。
14.船舶排水量:指船舶在某一吃水时,包括装载物的总重量,习惯上以t为单位。
15.船舶型吃水:在中横剖面上,自龙骨上表面量至满载吃水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型吃水。
16.船舶满载吃水:在中横剖面上,满载吃水线与中龙骨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满载吃水。
山东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征求意见稿)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年12月目录前言 (1)第1章内河航运现状及评价 (3)1.1 航道和港口现状 (3)1.2 总体评价 (6)第2章内河水运量发展水平及船型预测 (9)2.1 发展面临形势和需求分析 (9)2.2 运量预测 (10)2.3 船型预测 (11)第3章发展目标 (13)3.1 规划期发展目标 (13)3.2 远景发展目标展望 (14)第4章内河航道布局规划 (15)4.1 规划原则 (15)4.2 分层次布局规划 (15)4.3 京杭运河发展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规划远景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港口布局规划 (23)5.1 规划原则 (23)5.2 港口布局规划 (23)第6章支持保障系统规划 (26)6.1 助航标志及监测系统 (26)6.2 航道服务设施 (26)6.3 安全监控管理与应急救捞指挥调度系统 (26)6.4 港航管理信息系统 (27)第7章环境保护 (28)第8章政策措施和建议 (29)附图附图1、山东省矿产资源分布图附图2、山东省内河航道现状图附图3、山东省主要内河港口规划布局图前言内河航运是山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运能大、运价低、污染轻、安全性高的技术经济特点,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历史上内河航运业的兴起和发展,曾带动了沿河经济的繁荣。
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一度弱化。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九五”以来,国家和山东省提高了对内河航运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山东内河航运重新焕发了生机。
太平府水道航道维护尺度及航标配布作者:徐峰来源:《水运管理》2012年第04期随着我国水运持续快速发展,长江黄金水道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地位越来越重要。
积极发展水路运输,改善出海口航道,提升内河通航条件,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推进江海联运,被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沿江省市也进一步加大长江水运建设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步伐。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1-5]“十一五”期间,皖江航运取得了长足发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长江航运的综合优势,推动长江安徽段干线及其支汊航道的建设发展和“通支流”工作,积极支持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促进安徽省沿江经济社会发展,2011年6月15日,交通运输部与安徽省政府在芜湖召开长江太平府、裕溪口水道开通公用航道工作协调会,确定开通安徽太平府、裕溪口水道为公用航道。
太平府水道位于长江下游马鞍山河段江心洲右汊,长约24 km。
由于太平府水道航道条件较差,且多年来未设标开放,因此,在开放为公用航道之前,需结合多年测图对该水道航道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确定航道维护尺度及航标配布,以更好地满足航道维护及船舶航行的需要。
本文从太平府水道航道条件出发,分析其多年演变规律,通过理论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其航道维护尺度,并根据水道实际情况对其航标配布进行研究。
1 太平府水道航道条件分析1.1 水道概况太平府水道位于长江下游马鞍山河段江心洲右汊,自东梁山至神农洲,长约24 km,平均河宽约;为江心洲分汊河段支汊,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分流比多在8.0%~13.2%之间变化,受上游来水、来沙条件改变和水位涨落变化影响较小。
口门稍下有彭兴洲,尾部有何家洲,整个水道为弯曲形狭窄支汊。
该水道沿程有姑溪河、采石河、慈湖河等支流汇入。
第16讲5。
2 航道5.2.1航道概述1)定义航道是指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内陆水域和沿海水域中能满足船舶和其他水上交通工具安全航行要求的通道.2)分类①按照性质:专用航道公用航道②按形成原因:天然航道人工航道③按惯例归属 : 国家航道地方航道3)航道设计内容①航道选线(航道轴线的确定)②航道尺度的确定③导助航标志的设置5。
2。
2海上航道轴线1)航道选线和与轴线布置遵循基本原则选择海上航道轴线,必须掌握建港地区海域海象、气象和地质条件的特点,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船舶航行要求,应注意港口平面布置和远景发展对航道的要求。
2)航道选线和与轴线布置要求(1)航道选线应满足船舶航行安全要求,结合港口总体规划、当地自然条件、交通流、引航条件、工程量和维护费用等因素综合确定,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2)航道选线应全面分析当地自然条件,宜充分利用天然水深,避免大量开挖岩石、暗礁和底质不稳定的浅滩,并对航道泥沙回淤做出论证。
通常情况下应减小强风、强浪和水流主流向与航道轴线的交角.(3)航道轴线宜顺直,避免多次转向。
当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必须多次转向时,宜采取减小转向角、加长两次转向间距、加大回旋半径或适当加宽航道等措施,满足设计船型安全航行的要求.(4)浅滩段航道轴线布置应分析水动力及泥沙对航道的影响,并分析浅滩演变与航道轴线布置之间的关系.有整治工程时,航道轴线的布置还应结合对整治效果的预测布置。
(5)航道选线和与轴线布置要求受潮汐影响的河口航道,宜利用天然深槽.当需穿越河口浅滩时,应着重分析河流、海洋动力和泥沙对航道的影响,分析河口演变的稳定性。
必要时应通过模型试验,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
(6)对有冰冻的港口,航道轴线的布置应注意排冰条件和冰棱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尽量避开冰棱及排冰通道。
(7)航道转弯段转弯半径 R 和加宽方式应根据转向角φ和设计船长 L 确定,复杂情况宜通过船舶操纵模拟试验确定.①当10°〈φ ≤ 30°时,R=(3~5)L,宜采用切角法加宽,当水域狭窄、切角困难时,经论证可采用折线切割法加宽。
航道规划与布置第一章绪论1.1港及港的组成港口是交通运输的枢纽,是供旅客和货物改变运输工具进行换装的场所,是各种港口建筑物及设备的综合体。
由港口水域、码头岸线、港口陆域三大部分组成,分为五(六)个作业系统。
港口水域:供船舶航行、停泊、锚泊、装卸转载等的水域,包括港池(泊位)、航道、锚地、外堤、回旋、导航等设施。
水域要求宽广、平稳,并具有足够的水深。
锚地:专供船舶等待靠泊码头、接受检疫、进行水上装卸作业以及避风的制定水域,分为港外、港内锚地。
航道:是为船舶进出港口提供特定的安全航行通道。
回旋水域:是船舶靠离码头、进出港口需要转头或改换航向时使用的水域。
港池:码头前水域,供船舶靠离码头和装卸货物用的毗邻码头的水域。
码头岸线:港口水陆交接地带,港口生产活动的中心。
有码头建筑物、港池(泊位)等建筑物。
码头岸线要求有足够的长度和高度。
码头:是停靠船舶、上下旅客或装卸货物的场所。
港口陆域:包括装卸作业地带、辅助作业地带和预留发展用地。
陆域要求宽广、平坦,满足港口的纵深要求。
作业系统:航行作业系统——水域各设施;装卸作业系统——码头、港池、机械等;存储作业系统——仓库、堆场;分运集疏运作业系统——铁路、公路、水路、网、管;信息与商务系统——电子商务中心-物流中心;环保与景观系统——污、废处理,绿化等。
1.2港口分类与分级按功能分:商港、渔港、工业港、军港、避风港、旅游港按地理位置分:河港(包括运河港)、海港(海岸港、河口港)或海港、河口港、河港、运河港分级: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一般港口1.3港口的宏观功能与“分代”港口的宏观功能: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②促进城市的发展,港依城建、城以港兴;③促进运输业的发展;④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港口分代:第一代:活动相对独立、功能相对单一第二代:各部门联系逐步密切、协调发展第三代:功能齐全,成为国际贸易的综合运输中心和后勤基地,货物装卸仍是港口活动的主体,工业服务功能增强,已具有综合物流管理的特征(生产、贸易、运输、储存、分运、销售、信息一体化),口岸行政功能逐步增强。
⼭东地区内河航道与港⼝布置规划⼭东省内河航道与港⼝布局规划(征求意见稿)⼭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年12⽉⽬录前⾔ (1)第1章内河航运现状及评价 (3)1.1 航道和港⼝现状 (3)1.2 总体评价 (6)第2章内河⽔运量发展⽔平及船型预测 (9)2.1 发展⾯临形势和需求分析 (9)2.2 运量预测 (10)2.3 船型预测 (11)第3章发展⽬标 (13)3.1 规划期发展⽬标 (13)3.2 远景发展⽬标展望 (14)第4章内河航道布局规划 (15)4.1 规划原则 (15)4.2 分层次布局规划 (15)4.3 京杭运河发展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规划远景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港⼝布局规划 (23)5.1 规划原则 (23)5.2 港⼝布局规划 (23)第6章⽀持保障系统规划 (26)6.1 助航标志及监测系统 (26)6.2 航道服务设施 (26)6.3 安全监控管理与应急救捞指挥调度系统 (26)6.4 港航管理信息系统 (27)第7章环境保护 (28)第8章政策措施和建议 (29)附图附图1、⼭东省矿产资源分布图附图2、⼭东省内河航道现状图附图3、⼭东省主要内河港⼝规划布局图前⾔内河航运是⼭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运能⼤、运价低、污染轻、安全性⾼的技术经济特点,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历史上内河航运业的兴起和发展,曾带动了沿河经济的繁荣。
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交通运输⽅式发⽣了很⼤的变化,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和地位⼀度弱化。
改⾰开放后,特别是“九五”以来,国家和⼭东省提⾼了对内河航运重要性的认识,加⼤投⼊,强化管理,⼭东内河航运重新焕发了⽣机。
道里程的75%和25%。
附表2 :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布局方案表附表3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布局方案表四、布局方案(一)层次划分全国内河航道划分为两个层次:包括高等级航道和其它等级航道。
高等级航道是全国内河航道的核心和骨干,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条件的还可与其他交通方式共同组成发展为综合运输大通道,主要指现有的和规划建设为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个别地区的航道受条件限制为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航道。
全国内河港口划分为三个层次:包括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
内河主要港口是指地理位置重要、吞吐量较大、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广的港口。
本次规划的重点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
内河其它等级航道以及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河水运规划中明确。
(二)布局方案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黑龙江和松辽水系及其他水系,形成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简称2-1-2-18)和28个主要港口布局。
规划内河高等级航道约 1.9万公里(约占全国内河航道里程的15% ),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14300公里,四级航道4800公里,分别占75%和25%。
规划内河主要港口包括泸州港、重庆港、宜昌港、荆州港、武汉港、黄石港、长沙港、岳阳港、南昌港、九江港、芜湖港、安庆港、马鞍山港、合肥港、湖州港、嘉兴内河港、济宁港、徐州港、无锡港、杭州港、蚌埠港、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哈尔滨港、佳木斯港。
1、长江水系长江水系咼等级航道布局方案为“一横一网十线”。
“一横”:长江干线“一网”: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以长江干线和京杭运河为核心,三级航道为主体,四级航道为补充,由23条航道组成“两纵六横”高等级航道网。
两纵:京杭运河一杭甬运河(含锡澄运河、丹金溧漕河、锡溧漕河、乍嘉苏线),连申线(含杨林塘);六横:长江干线(南京以下),淮河出海航道一盐河,通扬线,芜申线一苏申外港线(含苏申内港线),长湖申线一黄浦江一大浦线、赵家沟一大芦线(含湖嘉申线),钱塘江一杭申线(含杭平申线)。
港口规划与布置实习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实习时间:前言 (3)第一章A海港的布置规划分析计算 (4)一.基本资料与设计要求 (4)二.设计内容 (5)三. A港设计计算过程 (5)第二章B海港港口规模分析计算 (10)一.基本资料与设计要求 (10)二.设计内容 (10)三. B港设计计算过程 (10)第三章C海港的布置规划分析计算 (15)一.基本资料与设计要求 (15)二.设计内容 (15)三. C港设计计算过程 (15)实习总结 (17)港口平面布置示意图 (18)在完成《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授课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进行综合练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分析完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综合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港口码头布置原则和方法,熟悉港口水域,陆域的布置分析计算,如:码头最优泊位数、码头尺度。
航道尺度、锚地选择、回旋水域尺度、库场及堆场面积等。
第一章A海港的布置规划分析计算一.基本资料与设计要求(一)A海港该港位于岸线顺直、水深变化均匀且深度较深的有掩护的水域。
海岸线南北走向。
1、资料:(注:未来二十年,杂货吞吐量可能有成倍增长。
(2(3(4)地质(6)水文与气象条件 a.由潮位曲线图可知:历史累计频率1%的潮位为3.83米,历史累计频率98%的潮位为0.35米。
且港口为半日潮型,平均潮差3.6米。
b.常风向为NNE ,最大风速21m/s ,须考虑风对进港船舶、港口水域稳度、泥沙淤积的影响,适当布置防波堤及口门方位。
煤炭和矿石专用码头应尽量避免位于盛行风向。
常年天气状况良好,恶劣天气仅1~3天,全年营运天数为348。
二.设计内容根据《JTJ211-99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设计泊位数,码头前沿高程,码头前沿设计水深,码头泊位尺度,船舶回旋水域,航道的布置,航道宽度(风流压偏角取7°),航道设计水深,港池尺度,防波堤、口门的布置,港内锚地的布置及尺度,库场、堆场面积。
石板沙水道航道尺度优化及平面布置方案◎ 李燊名 广东航鑫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摘 要:石板沙水道地处区域航道网络“十字路口”,通航条件复杂,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条件约束多,方案布置调整空间受限。
在充分考虑了与周边航道现状维护尺度相衔接、符合航运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石板沙航道整治工程的航道尺度设计突破了《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但又遵循了《航道工程设计规范》的精神,不仅能满足船舶通航安全要求,也能减少大量工程投资,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以后类似项目在开展过程中遇到超规范或规范不明确的问题,其成功研究经验不仅可提供案例借鉴,也可为今后完善规范提供必要的工程项目支持。
关键词:通航标准;通航安全;航运实际;航道选线;航道尺度1.引言石板沙水道地处区域航道网络“十字路口”,近年来,其通航船舶种类和大小各异、通航密度加大、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1]。
在区域航道网航运繁忙、承担航运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把石板沙水道建成到规划技术等级(Ⅰ级)的航道,使其水深条件、航道配套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起到的良好分流作用有效缓解现有联接磨刀门水道的左侧航道的通航压力,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西江-磨刀门水道和区域航道网的航道通过能力,且在适应船舶大型化、保障船舶通航安全性、促进区域航道成网体系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考虑到石板沙水道受两岸地形限制、板沙口处河宽较窄等因素,若采用《内河通航标准》(GB 50139-2014)[2]规定的航道宽度135m、弯曲半径380m,则与《航道工程设计规范》(JTS 181-2016)[3]规定的航道宽度、弯曲半径差距较大,不仅对沿线防洪和两岸建筑造成较大影响,也增加大量工程投资;若采用遵循《航道工程设计规范》精神计算出的航道水深、宽度、弯曲半径,则其部分数值又小于区域航道网中周边航道现状维护尺度,难以适应新的航运实际和船舶大型化趋势,不仅与周边航道现状维护尺度不衔接,而且存在通航安全、管理维护困难的问题。
水路航道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水路航道工程是指对河流、湖泊或海域进行改造和修建,以便于船只通行的工程。
水路航道工程施工包括河道清淤、岸线围护、引航标志设置等内容。
为了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需对施工方案进行详细规划。
二、施工前准备1. 征地拆迁在施工前期,需要进行征地拆迁,确保施工所需的用地得到落实。
需和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确保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2. 环境评估在施工前,需要进行水域环境评估,了解水域生态环境情况,制定环保施工方案,最大程度减少对水域生物的影响。
3. 施工人员培训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工程施工人员拥有必要的技术及安全意识。
4. 采购设备根据工程需要,采购相应的挖掘机械、运输设备等,确保施工所需设备得到保障。
5. 筹建办公室筹建施工办公室,进行施工进度管理、项目协调等工作。
三、施工方案1. 水域清淤(1)水域清淤是水路航道工程的重点环节,需选用合适的挖掘机械对水域进行清淤工作。
清淤过程中需谨慎操作,以避免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清淤施工中,需要安排专人监测水域淤泥的质量,确保清淤的效果并避免淤泥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清淤工作需根据水域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清淤方案,确保施工的安全。
2. 岸线围护工程(1)选择合适的围护方式,包括砌石护岸、混凝土护岸等,将岸线进行围护,确保岸线的安全性。
(2)岸线围护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安全,确保工程人员的安全施工。
3. 引航标志设置(1)根据水域情况,设置导航标志,确保船只能够安全通行。
(2)引航标志设置需根据航道设计图进行布置,确保标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环境监测(1)在施工期间需对水域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施工对水域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2)如发现水域环境受到影响,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并调整施工方案以减少环境影响。
5. 施工安全(1)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施工安全意识,确保施工中人员的安全。
航道建设管理规定《航道建设管理规定》已于2007年3月12日经第3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航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航道建设监督管理,维护航道建设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航道建设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航道建设活动包括航道整治、航道疏浚和航运枢纽、过船建筑物等航道设施及其他航道附属设施的新建、扩建和改建活动。
第三条航道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制度。
交通部负责全国航道建设的行业管理。
具体负责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或核准航道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核工作,按权限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具体负责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或核准以及交通部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航道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审批、开工备案、竣工验收以及招标投标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航道建设的监督管理。
具体负责经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航道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和设计文件审批、招标投标、开工备案、竣工验收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经省级人民政府核准的航道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审批、开工备案和竣工验收工作。
设区的市和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按照省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航道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航道建设监督管理的职责包括:(一)监督国家有关航道建设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的执行;(二)监督航道建设项目建设程序的实施;(三)监督航道建设市场秩序;(四)监督航道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五)监督航道建设资金的使用;(六)监督廉政建设情况;(七)指导、检查下级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八)依法查处航道建设违法行为;(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规定对航道建设实施监督管理。
航道航线要素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航运领域,航道和航线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航道是水上交通的通道,包括各种内河、河口、浅滩和海峡等,为船只提供航行通道。
航线则是船舶按照规定的航道和航行规则行驶的路径。
本文旨在分析和总结航道航线要素的关系,为航运行业提供相关的设计和管理参考。
航道和航线作为水上交通的基础设施,对于保障船舶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将触及航道要素和航线要素的定义和作用。
航道要素主要包括航道的概念和作用、航道的主要类型以及设计要求等内容。
航线要素则会涉及航线的定义和作用、主要的组成部分以及路线选择原则等方面。
航道航线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合理设计的航道能够为船舶提供安全、畅通的航行通道,而合理规划的航线则能够使船舶行驶更加高效、经济。
因此,统一规划和管理航道航线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通过优化协调航道和航线要素,才能够实现更好的水上运输效果。
最后,本文将对航道要素和航线要素进行总结,并强调统一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
只有综合考虑航道航线要素的关系,并通过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手段,才能够充分发挥航运的潜力,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对航道航线要素的全面分析与研究,相信本文能够为航运行业的设计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为航运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的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逻辑顺序。
在本文中,文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端,通过概述航道航线要素的重要性和作用来引入读者。
同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体,根据航道要素、航线要素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展开。
在航道要素的部分,首先对航道要素进行定义和作用的解释,接着介绍了主要的类型以及设计要求。
在航线要素的部分,同样进行了定义和作用的阐述,然后介绍了航线要素的主要组成部分和路线选择的原则。
港口规划与布置范文一、港口规划的基本要素:1.功能定位:根据港口的定位目标和用途,明确港口的服务对象,确定其主要业务和功能。
常见的港口功能包括:集装箱装卸、散货装卸、液体物品装卸、客运服务等。
2.水深和航道规划:根据港口所在的地理位置、水文条件和航道要求等,确定港口的水深和航道宽度。
港口的水深应能够容纳最大吃水的船只,并保证船只安全进出港口。
3.岸线规划:根据港口的用地条件和水岸线形状,确定合理的港口岸线规划。
在港口岸线上可以规划码头、泊位、停靠点等设施,以满足船只的进出港需求。
4.设施布局:根据港口功能的需求和规模,确定相应的港口设施布局。
包括码头设施、堤防和护岸工程、船舶修理厂、码头仓库、桥梁和道路等设施。
5.外围配套:规划港口周边的配套设施,包括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港口相关的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等。
二、港口规划与布置的原则:1.科学合理:港口规划与布置应符合港口的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充分调研和分析港口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等,进行科学论证。
2.经济高效:港口规划与布置应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3.灵活可扩展:港口规划与布置应具备可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在规划中要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以应对港口业务的增长和变化。
4.安全环保:港口规划与布置应考虑安全和环境保护因素,确保港口的运营和船只进出港口的安全,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5.生态文明:港口规划与布置应尊重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港口所在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三、港口规划与布置的具体内容:1.港区规划:包括港区的基础设施规划、码头设施规划、配套设施规划等。
港区规划要合理布置各个设施,并考虑到港区的整体功能协调。
2.码头规划:包括码头类型的选择、码头数量和规模的确定、码头布局等。
码头规划要考虑到各类型船舶的装卸需求,以及船舶停靠、进出港的便利性。
3.泊位规划:根据港口的装卸业务需求和船舶停靠申请,确定合适的泊位类型、数量和位置。
港口规划与布置习题参考答案港口规划与布置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航道:航道是保证船舶沿着足够宽度、足够水深的路线进出港口的水域。
2.船舶掉头水域是供船舶掉头用的水域面积,也称为回旋水域,一般需要直径为1.2~3倍船长的圆面积。
3.装卸过程:货物从进港到出港所进行的全部作业过程。
它是由一个或多个操作过程所组成。
4.操作过程:是根据一定装卸工艺完成一次货物的搬运作业过程。
5.吞吐量:1年间经由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称为港口吞吐量,单位是吨。
6. 通过能力:1年间在既定的设备条件下,按合理的操作过程,先进的装卸工艺和生产组织所允许通过的货运量称为港口通过能力,计量为货物的自然吨。
7.波浪破碎带:波浪进入浅水滩,水深达到一定深度后波浪破碎,从碰上点向岸水深不断减小,波浪始终处于不断破碎状态,底床受到较强烈的扰动,如底床颗粒较细将会出现高含沙量区,是泥沙量最强烈的活动带。
从波浪破碎点开始至岸边这一地带称为破碎带。
8.航道宽度是指航槽断面设计水深处两底边线之间的宽度。
航道宽度一般由航迹带宽A、船舶间错船富裕间距b和克服岸吸作用的船舶与航道侧壁间富裕间距C。
9.锚地:在水域中指定地点专供船舶停泊及供船舶进行水上装卸作业的水域称为锚地。
10.码头前沿水深:即泊位水深,通常指在设计低水位以下的深度。
由停靠本泊位的设计船型满载吃水和必要的富裕水深构成。
11.港池:码头前水域也称为港池,是供船舶靠离码头和装卸货物用的毗邻码头的水域。
12.腹地:港口腹地是指那些有物资(或旅客)经过某港运输的地区。
13.船舶全长:船体首尾两端间的最大水平距离,如果首柱以外还有突出部分,也应包括在全长之内。
14.船舶排水量:指船舶在某一吃水时,包括装载物的总重量,习惯上以t为单位。
15.船舶型吃水:在中横剖面上,自龙骨上表面量至满载吃水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型吃水。
16.船舶满载吃水:在中横剖面上,满载吃水线与中龙骨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满载吃水。
浅谈港口航道的平面布置方案设计与优化探索[摘要]在港口工程实践中,航道平面的整体布设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设计及其建设效果。
鉴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港口工程,探讨港口航道中平面布置的总体方案设计及其优化,期望能够为更多港口工程航道设计者今后高效落实航道平面相关设计工作提供指导或是参考。
[关键词]平面布置;港口航道;方案设计;优化;前言:针对港口工程而言,布设航道平面从属重点设计内容,若想达到对航道平面整体更为科学合理地地布设目的,则结合以往的工程实践经验,对港口航道中平面布置总体方案设计及其优化开展实例分析,现实意义显著。
1、工况汕头市经济特区当中,江南船舶修造厂的新船排项目工程是结合该厂总体发展前景所新建设的港口工程,该项目工程地处礐石蜈田村范围内,总体的建设规模即为:1座2000吨级自重5000DWT主滑道,一个1000吨级自重2000DWT横移区,四座船台。
此港口工程总体的设计范围以主滑道、绞车房、船台及横移区域为主。
现结合该港口工程,对平面布置总体方案设计及其优化开展实例分析。
2、实例分析2.1设计原则针对此港口工程整个航道的平面布置总体方案设计及其优化实践中,所需遵守的设计原则详细如下:一是,务必要严格依照交通运输部对水运港口项目工程所提出现行技术规范,实施总体的平面设计;二是,平面设计期间务必要综合考虑到此港口工程实际所处河段整个水域水文及其地质基础条件,确保可充分满足于船舶的上下船排实操安全层面要求,且与厂区整体的规划需求相符,把前厂区的沿线及其滑道合理确定下来;三是,要以充分满足于厂区总体生产管理及安全生产、工艺流程和分期建设等各项需求为基础,尽可能地节约项目投资,达到成本控制目的[1];四是,航道平面实际布设期间,务必要确保和厂区陆域及其邻近建筑维持良好协调性,防止互相影响或是干扰情况出现,且需着重考虑到厂区今后发展需求,达到合理布设整个航道平面的目的。
2.2平面布置总体方案设计及其优化2.1.1在水域布设层面此港口工程地处礐石蜈田村范围内,是港务集团原有航修站的场地范围,占地面积总体为3.9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