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

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

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
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1说明 (1)

2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概况 (1)

2.1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1)

2.2建设目标与思路 (1)

2.3建设内容 (1)

2.4工程建设必要性 (1)

3环境现状 (2)

3.1环境现状质量评价 (2)

4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5)

4.1协调性分析 (5)

4.2环境影响识别 (5)

5沅水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6)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

5.1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

5.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8)

5.3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

6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1)

6.1水环境保护措施 (11)

6.2鱼类保护措施 (12)

6.3陆生生态保护 (14)

6.4环境管理 (15)

7建设方案实施的制约因素 (16)

8环境可行性分析 (16)

9评价结论 (16)

1说明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受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委托开展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于 2010年 10月完成其初稿,现根据国家法规及规定,并经过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同意,向公众公开本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本文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2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概况

2.1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规划范围:沅水干流三板溪?鲇鱼口 859km;

规划的现状基础年是 2009 年,规划水平年为 2015年。

2.2建设目标与思路

规划目标:到2015年,实现沅水中下游辰溪以下 504km航段达到规划的W 级航道标准,全年可通航 500 吨级的运输船舶,高等级航道达标率为 58.67%;辰溪以上航段的通航条件显著改善,基本适应腹地客货运输的发展需求。

建设思路是:整治工程与梯级工程建设相结合,全面加快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自下而上开展航道系统治理,着力打通沅水中下游航段的碍航瓶颈,逐步改善沅水中上游航段的通航条件。

2.3建设内容

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总体方案是:结合 5 个梯级枢纽工程建设,完成 3 个航段的航道系统治理工程和 1 个扩容改造工程,即结合水利水电有关部门正在建设白市、托口、安江等 3个梯级工程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鱼潭、桃源 2个梯级枢纽工程,实施浦市?常德段W级航道建设工程、湘西自治州航运建设一期工程和洪江?辰溪段W级航道建设工程,以及常德?鲇鱼口段高等级航道扩容改造工程。

2.4工程建设必要性

本规划的实施是提高航道通过能力,为沿江经济发展提供运输保障的需要;

是提高运输效益,为沿江港口发展创造条件的需要;是适应西部大开发新形势,更好地为腹地经济发展服务的需要;是引领交通运输向低碳方式转变,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

的需要。

3环境现状

3.1环境现状质量评价

a)地质环境

沅水两岸可划分为华夏系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及北西西向断裂构造。主干构造为北东向压性构造。洪江、团河以西,华夏系构造为图区的基本构造骨架,以东则隶属新华夏系构造体系。本区褶皱断裂较为发育。自第四纪以来,地壳活动总的趋势是间歇性隆起,挽近期地壳抬升速度相对减弱,渐趋缓慢,区域构造稳定性好。区域内未见有 4.7 级以上的历史地震活动记录,且无活动性断裂存在。根据中国地震局1 : 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评价河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

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 6 度,所以历史至现今地震表现微弱, 河段构造及地震稳定性好, 不存在发生强震的活动断层。

b)气象气候沅水属东亚季风区,属副热带季风气候,流域内温湿多雨,四季分明,降水

多集中在春夏之间,夏热冬冷,暑热期长,形成了流域内高温多湿的气候特征。

c)水文泥沙

沅水是长江第三大支流, 是黔东南、湘西地区通往长江的重要出海通道, 也是洞庭湖水系湘、资、沅、澧四水中水量最大、水能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流。沅水有南北两源, 南源龙头江发源于贵州省都匀的云雾山, 北源重安江发源于贵州省麻江县平越山中, 两源汇合于河口后称清水江, 向东流经贵州的剑河、锦屏至金紫进入湖南境内,至黔城与渠水汇合后始称沅水,经洪江、辰溪、泸溪、沅陵、桃源、常德入洞庭湖,经沅水洪道至茅草街,于鲇鱼口汇入湘江。沅水全长 1218km (含德山至鲇鱼口 185km沅水洪道),其中贵州境内

长 452km,湖南境内长745km,流域面积9万km2。流域南北长而东西略窄,呈自西南斜向东北的矩形,流域内大部分为山地,西部、南部及西北部地势较高,东部及东北部地势较低。沅水干流共规划 14 个梯级枢纽,自上而下分别是革东、三板溪、挂治、白市、托口、洪江、安江、铜湾、清水塘、大洑潭、鱼潭、五强溪、凌津滩、桃源。目前,三板溪以下 13个梯级中有 8 个已建,安江、白市、托口枢纽在建,鱼潭和桃源枢纽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河段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其次是地下水和融雪水补给,径流特性与降雨特性一致,4?8月份为汛期,水电站修建后,改变了河流的基本水文特征,河水流速减慢,

水库的下泄水丰水期流量比天然河道流量将减少,枯水期流量比天然河道流量将增加。

d)水环境

评价范围内主要排废水行业集中在造纸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医药制品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五个行业,具有工业布局范围窄、能耗大、污染严重的特点。评价范围内主要的污染物是 COD、氨氮和总磷。根据监测数据,地表水水质总磷在沅水上游、中游河段超标,其他指标均符合相应的地表水功能区划要求。

e)底泥重金属

沅江干流底泥中的 Pb、 Cu、 Zn、 Cr、 Hg 浓度在整个评价河段均满足《土壤

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值》的要求。

f)环境空气

分析结果表明桃源梯级枢纽工程和鱼潭综合枢纽NO2和TSP均达到相应标

准。

g)陆生植物

植物区系组成:沅水流域河段区域位于东亚季风区,属副热带季风气候,流域内温湿多雨,四季分明,区内植物资源比较丰富。通过对历年积累的植物区系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沅水流域河段区域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地区,区系成份复杂。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分析,三板溪以上河段有维管束植物 860 种,隶属 175 科 516 属;挂治水电站河段植物共有 777 种,隶属 148科 427属;白市水电站河段植物共有 250余种,隶属 50科112属;托口水电站河段植物共 960种,隶属165科、 605属。桃源水电站河段共有维管植物 697 种,其中蕨类植物 73 种,种子植物624 种。主要群落有杉木林、马尾松林、秃杉林、福建柏林等,以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分布较广。根据现有资料调查分析,沅水流域上游植物相对较为资源丰富,区域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 22 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伯乐树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秃杉、金毛狗、柔毛油杉、翠柏、闽楠、凹叶厚朴、香樟、榉树、马尾树、花榈木、香果树、银杏、福建柏、蓖子三尖杉、鹅掌楸等。这些植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分水岭以外的山区,河谷内零星分布的主要是南方红豆杉、闽楠、福建柏、香樟、柔毛油杉和金毛狗等。

h)陆生动物

陆生脊椎动物区系成份以东洋界华中—华南区的种类为主,常见的脊椎动物有兽类、两栖类、鸟类和爬行类,隶属 4 纲,25目,62 科, 113属,共有 146 种。而沅水沿

线多数地区普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型野生动物并不多见,种类及个体数均较小,常见的主要是一些小型有啮齿类动物、蛙类和鸟类,以及人工饲养的家禽家畜等。沅水部分河洲岛上也有野生动物分布。

i)水生生物

通过收集 2005年至 2010 年的现状调查资料,沅水流域浮游植物共有 33个种分属于 8 纲 14 目 24 科,其中绿藻门 (Chlorophyta) 有 12 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8 种,蓝藻门(Cyanophytail 种,甲藻门(Pyrr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各1种。优势种类为硅藻门的脆杆藻属(Fragilaria )、针杆藻属(Synedra、双菱藻属(Surirella)、直链藻属(Melosira)。生物量方面,硅藻门最多,占91.3%,其次为绿藻门 4.2%和蓝藻门 2.7%。

j)鱼类

据近年调查和有关文献记载,沅江流域共有鱼类 134 种(包括亚种 ),分别隶属于鳗鲡目、鲤形目、鲇形目、鳉形目、鲈形目、合鳃鱼目和颌针鱼目等 7 目 18科。其中,鲤科鱼类 12亚科 80种,鳅科 3亚科 16种,鲿科 11 种,平鳍鳅科 3 种,钝头鮠科为 3种,鮡科为 2种,鲇科 2种、鮨科 6 种,塘鳢科 2 种,其它 5 科有青鳉科、合鳃鱼科、鰕虎鱼科、斗鱼科和鳢科各为 1 属 1 种。

从沅江的鱼类组成可以看出,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占绝大多数,而鲤形目鱼类的种类最多,共有 100 种,占总种数的 74.6%。鲇形目有 18 种,占总种数的 13.4%。在 18 个科中,种类数最多的是鲤科 80种,占总种数的 59.7%;鳅科 16 种,占总种数的

11.9%;鲿科 11 种,占总种数的 8.2%。沅江鱼类以广布性鱼类为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中的有长身鱖、鯮、胭脂鱼;沅水特有鱼类有桂林薄鳅、张氏薄鳅、湖南吻鮈、湘华鲮、蛇鮈等 5 种。

4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4.1协调性分析

本建设方案符合《全国内河航道港口布局规划》、《湖南省港口布局规划》、《沅水河流规划报告》,同时本建设方案与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方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建设方案 2016年3月 目录 1. 项目概述 (3) 1.1. 项目建设目标 (3) 1.2. 项目参考标准 (4) 1.3. 方案设计原则 (5)

2. 系统现状分析 (6) 2.1. 系统定级情况说明 (6) 2.2. 业务系统说明 (6) 2.3. 网络结构说明 (7) 3. 安全需求分析 (8) 3.1. 物理安全需求分析 (8) 3.2. 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8) 3.3. 主机安全需求分析 (8) 3.4. 应用安全需求分析 (8) 3.5. 数据安全需求分析 (9) 3.6. 安全管理制度需求分析 (9) 4. 总体方案设计 (9) 4.1. 总体设计目标 (9) 4.2. 总体安全体系设计 (9) 4.3. 总体网络架构设计 (12) 4.4. 安全域划分说明 (12) 5. 详细方案设计技术部分 (13) 5.1. 物理安全 (13) 5.2. 网络安全 (13) 5.2.1. 安全域边界隔离技术 (13) 5.2.2. 入侵防范技术 (13) 5.2.3. 网页防篡改技术 (13) 5.2.4. 链路负载均衡技术 (13) 5.2.5. 网络安全审计 (14) 5.3. 主机安全 (14) 5.3.1. 数据库安全审计 (14) 5.3.2. 运维堡垒主机 (14) 5.3.3. 主机防病毒技术 (15) 5.4. 应用安全 (15) 6. 详细方案设计管理部分 (16) 6.1. 总体安全方针与安全策略 (16) 6.2.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7) 6.3. 安全管理机构 (17) 6.4. 人员安全管理 (17) 6.5. 系统建设管理 (18) 6.6. 系统运维管理 (18) 6.7. 安全管理制度汇总 (20) 7. 咨询服务和系统测评 (21) 7.1. 系统定级服务 (21) 7.2. 风险评估和安全加固服务 (21) 7.2.1. 漏洞扫描 (21) 7.2.2. 渗透测试 (21) 7.2.3. 配置核查 (21) 7.2.4. 安全加固 (21) 7.2.5. 安全管理制度编写 (23)

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1说明 (1) 2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概况 (1) 2.1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1) 2.2建设目标与思路 (1) 2.3建设内容 (1) 2.4工程建设必要性 (1) 3环境现状 (2) 3.1环境现状质量评价 (2) 4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5) 4.1协调性分析 (5) 4.2环境影响识别 (5) 5沅水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6)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 5.1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 5.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8) 5.3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 6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1) 6.1水环境保护措施 (11) 6.2鱼类保护措施 (12) 6.3陆生生态保护 (14) 6.4环境管理 (15) 7建设方案实施的制约因素 (16) 8环境可行性分析 (16) 9评价结论 (16)

1说明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受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委托开展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于 2010年 10月完成其初稿,现根据国家法规及规定,并经过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同意,向公众公开本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本文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2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概况 2.1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规划范围:沅水干流三板溪?鲇鱼口 859km; 规划的现状基础年是 2009 年,规划水平年为 2015年。 2.2建设目标与思路 规划目标:到2015年,实现沅水中下游辰溪以下 504km航段达到规划的W 级航道标准,全年可通航 500 吨级的运输船舶,高等级航道达标率为 58.67%;辰溪以上航段的通航条件显著改善,基本适应腹地客货运输的发展需求。 建设思路是:整治工程与梯级工程建设相结合,全面加快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自下而上开展航道系统治理,着力打通沅水中下游航段的碍航瓶颈,逐步改善沅水中上游航段的通航条件。 2.3建设内容 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总体方案是:结合 5 个梯级枢纽工程建设,完成 3 个航段的航道系统治理工程和 1 个扩容改造工程,即结合水利水电有关部门正在建设白市、托口、安江等 3个梯级工程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鱼潭、桃源 2个梯级枢纽工程,实施浦市?常德段W级航道建设工程、湘西自治州航运建设一期工程和洪江?辰溪段W级航道建设工程,以及常德?鲇鱼口段高等级航道扩容改造工程。 2.4工程建设必要性 本规划的实施是提高航道通过能力,为沿江经济发展提供运输保障的需要; 是提高运输效益,为沿江港口发展创造条件的需要;是适应西部大开发新形势,更好地为腹地经济发展服务的需要;是引领交通运输向低碳方式转变,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

深信服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

朔州市交警队 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 深信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2017年8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1) 2等级保护建设流程 (2) 3方案参照标准 (4) 4信息系统定级备案 (5) 4.1信息系统定级 (5) 4.2信息系统备案 (7) 5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8) 6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2) 6.1物理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2) 6.2计算环境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2) 6.3区域边界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4) 6.4通信网络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5) 7技术体系方案设计 (17) 7.1方案设计目标 (17) 7.2方案设计框架 (17) 7.3安全域的划分 (18) 7.3.1安全域划分的依据 (18) 7.3.2安全域划分与说明 (19)

7.4安全技术体系设计 (19) 7.4.1机房与配套设备安全设计 (19) 7.4.2计算环境安全设计 (21) 7.4.3区域边界安全设计 (28) 7.4.4通信网络安全设计 (30) 7.4.5安全管理中心设计 (33) 8安全管理体系设计 (37) 9系统集成设计 (39) 9.1软硬件产品部署图 (39) 9.2安全产品部署说明 (42) 9.3产品选型 (45) 9.2.1选型建议 (45) 9.2.2选型要求 (45)

1项目概述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朔州市交警队的业务开展也越来越依托于网络平台,但纵观当前的安全形势,各种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而朔州市交警队目前的网络中,安全设备较少,以前买的安全设备由于网络带宽升级,使用耗损等,其性能也渐渐不能满足朔州市交警队目前的网络安全需求,严重制约了朔州市交警队的信息化脚步。因此朔州市交警队希望加快信息化建设,以实现电子办公,执法信息网络公开化等。 通过对朔州市交警队信息化现状调研、分析,结合等级保护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系统建设、系统运维十个方面的要求,逐步完善信息安全组织、落实安全责任制,开展管理制度建设、技术措施建设,落实等级保护制度的各项要求,使得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安全保护能力明显增强,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明显减少,有效保障信息化健康发展。

浙江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公安部、国家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的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为指导,通过全面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高我省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和防护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行等级保护工作,使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核心要害部位得到有效保护,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保护状况有较大改善。 通过全面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逐步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落实到信息系统安全规划、建设、测评、运行维护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使我省信息安全保障状况得到基本改善。 通过加强和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不断提高我省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维护信息网络的安全稳定,促进信息化发展服务。

三、组织管理 为加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领导,成立由省公安厅牵头,省局、省国家密码管理局和省信息办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负责我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并下设办公室在省公安厅。设区市的公安机关、部门、密码管理部门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也要联合成立由公安机关牵头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建立相应办事机构,负责本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营、使用单位应成立由主管领导参加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职能部门负责本系统、本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省、设区的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建立省、市信息系统保护等级专家评审组,并分别负责对涉及全省和全市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保护等级进行审定。 为保证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工作正常、有效开展,成立由省公安厅牵头,省局、省国家密码管理局、省信息办和省国家安全厅等单位有关专家参加的测评机构审查小组,对在我省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开展测评工作的测评机构及其主要业务、技术人员的资质,以及安全测评资格进行专门审查,审查后公布推荐目录,供我省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使用单位选择使用。 四、工作容 (一)系统定级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信

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

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 环境影响报告书 ( 简本)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 0 1 0年10 月

目录 1 说明 (1) 2 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概况 (1) 2.1 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1) 2.2 建设目标与思路 (1) 2.3 建设内容 (1) 2.4 工程建设必要性 (2) 3 环境现状 (2) 3.1 环境现状质量评价 (2) 4 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4) 4.1 协调性分析 (4) 4.2 环境影响识别 (5) 5 湘江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6)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 5.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 5.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9) 5.3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 6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1) 6.1 水环境保护措施 (11) 6.2 鱼类保护措施 (13) 6.3 陆生生态保护 (19) 6.5 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20) 6.6环境管理 (20) 7 建设方案实施的制约因素 (21) 8 环境可行性分析 (22) 9 评价结论 (23)

1 说明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受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委托开展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于2010年10月完成其初稿,现根据国家法规及规定,并经过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同意,向公众公开本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本文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2 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概况 2.1 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规划范围:湘江干流松柏~城陵矶497公里; 规划的现状基础年是2009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 2.2 建设目标与思路 规划目标:全面加快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到2015年,湘江松柏~衡阳58公里航段和大源渡~城陵矶377公里航段分别达到规划的III级和II级标准,高等级航道达标率为87%。 建设思路是:航道整治工程与梯级建设相结合,加快实施已建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升级扩容工程,全面提高湘江高等级航道的通航条件和船闸通过能力。2.3 建设内容 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总体方案是:建成两个枢纽、系统治理一段航道、建设两个已建枢纽的二线船闸,即: (1)完成“十一五”跨“十二五”期在建的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并将长沙枢纽~株洲段航道由Ⅲ级标准提高到规划的Ⅱ级标准; (2)2011年~2014年,开工建设土谷塘航电枢纽,并将衡阳~松柏段航道由Ⅴ级标准提高到规划的Ⅲ级标准; (3)2011年~2014年,开工建设湘江株洲枢纽~城陵矶2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 (4)2012年~2015年,开工建设株洲航电枢纽的二线Ⅱ级船闸工程;

三级等保安全建设方案

目录 三级等保安全设计思路 (2) 1、保护对象框架 (2) 2、整体保障框架 (2) 3 、安全措施框架 (3) 4、安全区域划分 (4) 5、安全措施选择 (5) 6、需求分析 (6) 6.1、系统现状 (6) 6.2、现有措施 (6) 6.3 具体需求 (6) 6.3.1 等级保护技术需求 (6) 6.3.2 等级保护管理需求 (7) 7、安全策略 (7) 7.1 总体安全策略 (7) 7.2 具体安全策略 (8) 8、安全解决方案 (8) 8.1 安全技术体系 (8) 8.1.1 安全防护系统 (8) 8.2 安全管理体系 (8) 9、安全服务 (8) 9.1 风险评估服务 (9) 9.2 管理监控服务 (9) 9.3 管理咨询服务 (9) 9.4 安全培训服务 (9) 9.5 安全集成服务 (9) 10、方案总结 (10) 11、产品选型 (11)

三级等保安全设计思路 1、保护对象框架 保护对象是对信息系统从安全角度抽象后的描述方法,是信息系统内具有相似安全保护需求的一组信息资产的组合。 依据信息系统的功能特性、安全价值以及面临威胁的相似性,信息系统保护对象可分为计算区域、区域边界、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措施四类。具体内容略。 建立了各层的保护对象之后,应按照保护对象所属信息系统或子系统的安全等级,对每一个保护对象明确保护要求、部署适用的保护措施。 保护对象框架的示意图如下: 图1. 保护对象框架的示意图 2、整体保障框架 就安全保障技术而言,在体系框架层次进行有效的组织,理清保护范围、保护等级和安全措施的关系,建立合理的整体框架结构,是对制定具体等级保护方案的重要指导。 根据中办发[2003]27号文件,“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全面提高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是国家信息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一。“积极防御、综合防范” 是指导等级保护整体保障的战略方针。 信息安全保障涉及技术和管理两个相互紧密关联的要素。信息安全不仅仅取决于信息安全技术,技术只是一个基础,安全管理是使安全技术有效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安全保障目标的重要保证。 安全保障不是单个环节、单一层面上问题的解决,必须是全方位地、多层次地从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安全设计和建设,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战略要求信息系统整体保障综合采用覆盖安全保障各个环节的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等多种安全措施和手段,对系统进行动态的、综合的保护,在攻击者成功

水稳站施工方案范文

水稳站施工方案

中国交建福清二期工程项目 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建设方案 编制人:梁建峰 审核人:范连东 审批人:张兴春 中国交建福清二期工程项目总经理部 8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工程背景 (1) 1.2工程规模及设计内容 (1) 2、计划方案 (2) 3、现场部署 (2) 4、现水稳站建设方案: (3) 6、安全防护和保障措施: (7) 7、文明施工和及环境保护措施: (8) 7.1 文明施工措施 (8) 7.2 环境保护措施 (9) 8、应急预案: (10) 8.1 水稳站停电预案 (10) 8.2 水稳站防火预案 (10)

1、工程概况 1.1工程背景 北江滨路为城市主干路,起点位于龙江路与利桥交叉口,终点至孟厝,本项目为外环路(北江滨路—利桥至中央大道段)道路工程。项目位于福清市市区东部,工程范围西起于龙江路与利桥交叉口,东止于中央大道,是福清市建设的一条旅游观光滨江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江滨路的建设不但加强福清市区与东部新城的联系,也是进出福清市的一条主要通道。项目的建设一方面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必将带动融侨组团、城关组团以及洪宽组团的发展与建设。北江滨路作为福清市旅游观光廊道的一部分,它的建成和实施必将推动东部新城的开发建设。 1.2工程规模及设计内容 外环路(北江滨路—利桥至中央大道段)道路工程范围西起于龙江路与利桥交叉口,向东穿甲飞兰客运站后,斜跨过龙江,而后沿玉塘湖布设,东止于中央大道,线位基本呈现西北-东南走向。采用城市主干路标准设计,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 40km/h,现阶段施工全长 3.135Km,道路红线宽度 40m。 设计路面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其结构层由上至下分为19cm厚沥青面层,20cm厚%5水泥碎石稳定层,20cm厚%3水泥碎石稳定层,20cm厚级配碎石层。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项目方案书

目录 1 项目背景 (4) 2 建设目标 (6) 3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综合管理系统 (7) 3.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综合管理系统概述 (7) 3.2 系统架构 (11) 3.3 系统功能 (15) 3.3.1 定级备案管理 (15) 3.3.2 建设整改管理 (18) 3.3.3 等级测评管理 (19) 3.3.4 安全检查管理 (21) 3.3.5 风险评估管理 (22) 3.3.6 风险评估测评 (23) 3.3.7 风险评估管理 (25) 3.3.8 日常办公管理 (26) 3.3.9 统计分析 (27) 3.3.10 基础数据管理 (28) 3.3.11 分级管理 (31) 3.3.12 系统接口 (31) 3.4 系统安全性 (33) 3.5 系统部署 (35) 3.6 系统配置要求 (35)

4 网安全管理系统 (36) 4.1 网安全管理系统概述 (36) 4.2 产品架构 (37) 4.2.1 终端监控引擎 (38) 4.2.2 总控中心 (38) 4.2.3 管理控制台 (39) 4.2.4 系统数据库 (39) 4.3 产品功能 (39) 4.3.1 终端运维管理 (39) 4.3.2 终端安全加固 (41) 4.3.3 终端安全审计 (43) 4.3.4 网络准入控制 (44) 4.3.5 移动存储管理 (45) 4.4 产品性能 (46) 4.4.1 终端引擎性能 (46) 4.4.2 总控性能 (46) 4.4.3 产品性能指标 (47) 4.5 产品规 (47) 4.6 产品部署 (48) 5 控管理平台(堡垒主机) (51) 5.1 堡垒主机概述 (51) 5.2 产品功能 (51)

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布局方案表

附表1: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布局方案表 - 1 -

- 1 -

- 2 -

四、布局方案 (一)层次划分 全国内河航道划分为两个层次:包括高等级航道和其它等级航道。高等级航道是全国内河航道的核心和骨干,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条件的还可与其他交通方式共同组成发展为综合运输大通道,主要指现有的和规划建设为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个别地区的航道受条件限制为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航道。 全国内河港口划分为三个层次:包括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内河主要港口是指地理位置重要、吞吐量较大、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广的港口。 本次规划的重点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内河其它等级航道以及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河水运规划中明确。 (二)布局方案 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黑龙江和松辽水系及其他水系,形成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简称2-1-2-18)和28个主要港口布局。 规划内河高等级航道约1.9万公里(约占全国内河航道里程的15%),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14300公里,四级航道4800公里,分别占75%和25%。 规划内河主要港口包括泸州港、重庆港、宜昌港、荆州港、武汉港、黄石港、长沙港、岳阳港、南昌港、九江港、芜湖港、安庆港、马鞍山港、合肥港、湖州港、嘉兴内河港、济宁港、徐州港、无锡 - 3 -

港、杭州港、蚌埠港、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哈尔滨港、佳木斯港。 1、长江水系 长江水系高等级航道布局方案为“一横一网十线”。 “一横”:长江干线 “一网”: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 以长江干线和京杭运河为核心,三级航道为主体,四级航道为补充,由23条航道组成“两纵六横”高等级航道网。两纵:京杭运河—杭甬运河(含锡澄运河、丹金溧漕河、锡溧漕河、乍嘉苏线),连申线(含杨林塘);六横:长江干线(南京以下),淮河出海航道—盐河,通扬线,芜申线—苏申外港线(含苏申内港线),长湖申线—黄浦江—大浦线、赵家沟—大芦线(含湖嘉申线),钱塘江—杭申线(含杭平申线)。 “十线”: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水、汉江、江汉运河、赣江、信江、合裕线。 长江水系主要港口布局方案为16个:泸州港、重庆港、宜昌港、荆州港、武汉港、黄石港、长沙港、岳阳港、南昌港、九江港、芜湖港、安庆港、马鞍山港、合肥港、湖州港、嘉兴内河港。 2、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高等级航道布局为“一横一网三线”。 “一横”:西江航运干线 “一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 以海船进江航道为核心,以三级航道为基础,由16条航道组成“三纵三横三线”高等级航道 - 4 -

水稳拌和站建设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2) 2、工程概况 (2) 3、拌和站总体规划及布局 (2) 4、拌和站建设方案 (3) 4.1场地总体布局 (3) 4.2拌和楼的设置 (3) 4.3拌和设备具体要求 (8) 4.4存料区的设置 (9) 4.5水稳站试验室、办公区、生活区设置 (9) 4.6场区交通设置 (9) 4.7拌和站用水设置 (10) 4.8拌和站用电设置 (10) 4.9其他布置 (10) 5、水稳拌和站建设实施计划 (10) 6、安全防护和保障措施 (11) 7、文明施工和及环境保护措施 (11) 7.1文明施工措施 (11) 7.2环境保护措施 (12) 附表1 水稳站试验仪器设备清单 (14)

237省道宝应段三期建设工程(南段) 水稳拌和站建设方案 1、编制依据 1.1 237省道宝应段三期建设工程BT项目合同 1.2 237省道宝应段三期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 1.3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 1.4 《公路建设管理法规》文件汇编(2009年版) 1.5 依据相关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规程 1.6本公司所拥有的机械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技术科技水平、施工工法以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2、工程概况 237省道是江苏省规划建设中的南北公路主干线,在省道路网中具有重要地位。南段由临城段南端起(K78+819.1 接老沿广路),终点位于界首镇与老S332平交(K98+931.3 接高邮段)。线路大致呈南北走向,位于京杭大运河与京沪高速之间,依次经过泾河、黄塍、安宜、氾水、夏集5个乡镇。工程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2.3万t(含改路) 3、拌和站总体规划及布局 3.1考虑实际情况,减少占用农田耕地,减少材料二次搬运,水稳站拟建在淮江公路K63+000处、大运河边、扬州正兴物流有限公司#2场地内。 3.2.水稳站毗邻京杭运河边、陆路紧邻淮江公路,地势开阔,水路交通十分方便,距离各施工单位现场最大距离18.3公里,最近约4km,交通便捷,水电充足,便于原材料进场及生产管理。水稳拌和站场地南北长140米,东西宽70米,面积9800m2。拌和站拟安装一台WCZ700型水稳拌和机组,以满足南段道路施工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大需求量。 具体布置详见附图1《水稳站平面布置图》。 水稳拌和站机械设备配置:

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方案V21_2009

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方案 二零零九年八月

版权声明 本文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信息网络安全实验室和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任何个人、机构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信息网络安全实验室和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的任何片断。 文档信息 文档名称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方案 文档管理编号INSL-SDDL-BLT-2009-FA 保密级别商密文档版本号V3.0 制作人郭骞制作日期2009年6月复审人余勇复审日期2009年6月扩散范围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网络安全实验室 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 扩散批准人林为民 版本变更记录 时间版本说明修改人 2009-8V1.0 创建文档郭骞 2009-8V2.0 修改文档俞庚申 2009-8V3.0 文档复审定稿余勇 适用性声明 本报告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信息网络安全实验室撰写,适用于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等级保护项目。

目录 1.项目概述 (1) 1.1目标与范围 (1) 1.2方案设计 (2) 1.3参照标准 (2) 2.等保现状及建设总目标 (2) 2.1等级保护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国家电网公司等保评测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公安部等保测评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等级保护建设总体目标 (2) 3.安全域及网络边界防护 (3) 3.1信息网络现状 (3) 3.2安全域划分方法 (4) 3.3安全域边界 (5) 3.3.1二级系统边界 (5) 3.3.2三级系统边界 (6) 3.4安全域的实现形式 (7) 3.5安全域划分及边界防护 (8) 3.5.1安全域的划分 (8) 4.信息安全管理建设 (11) 4.1建设目标 (11) 4.2安全管理机构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二级系统域建设 (12) 5.1概述与建设目标 (12) 5.2网络安全 (13) 5.2.1网络安全建设目标 (13) 5.2.2地市公司建设方案 (13) 5.3主机安全 (19) 5.3.1主机安全建设目标 (19)

省政府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航道发展的意见解读(精)

《省政府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我省濒江临海,河湖密布,内河航道总里程、港口吞吐能力、万吨级以上泊位和亿吨大港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内河水运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主要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水域面积占比全国最高,全省共有大小河道2900多条,天然湖泊近300个,水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二是内河航道里程全国最长。截至2010年底共有内河航道总里程24248公里,占全国近1/5,其中等级航道为7614公里,占31.4%。三是内河水运资源相对优越,长江横贯东西369.9公里,京杭运河纵穿南北691公里,这两大水运主通道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社会经济效益最为显著的区段都在江苏;在国家规划建设的长三角“两纵六横”4200公里高等级航道网中,江苏2811公里,占67%;全国共有22个亿吨大港,江苏占6个。四是内河港口泊位全国最多,达到6215个,通过能力为46169万吨,2010年吞吐量达41853.3万吨,均居全国第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加快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结合我省实际,省政府于2011年11月12日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意见》,现对《意见》解读如下: 一、出台《意见》的背景和意义 水运能耗省、运量大、对环境影响小,是最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特点的低碳、绿色运输方式,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张德江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大力加快水运建设,优先发展内河水运。2010年8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将内河水运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今年1月2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全面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内河水运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要求各地政府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抓好组织实施。

xx项目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

××项目 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 深信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5) 2等级保护建设流程 (5) 3方案参照标准 (7) 4信息系统定级 (7) 4.1.1定级流程 (7) 4.1.2定级结果 (9) 5系统现状分析 (10) 5.1机房及配套设备现状分析 (10) 5.2计算环境现状分析 (10) 5.3区域边界现状分析 (10) 5.4通信网络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安全管理中心现状分析 (10) 6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0) 6.1物理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0) 6.2计算环境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1) 6.3区域边界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3) 6.4通信网络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4) 6.5安全管理中心差距分析 (15) 7技术体系方案设计 (16) 7.1方案设计目标 (16) 7.2方案设计框架 (16) 7.3安全域的划分 (17) 7.3.1安全域划分的依据 (17) 7.3.2安全域划分与说明 (18)

7.4安全技术体系设计 (19) 7.4.1机房与配套设备安全设计 (19) 7.4.2计算环境安全设计 (20) 7.4.2.1身份鉴别 (20) 7.4.2.2访问控制 (21) 7.4.2.3系统安全审计 (21) 7.4.2.4入侵防范 (22) 7.4.2.5主机恶意代码防范 (23) 7.4.2.6软件容错 (23) 7.4.2.7数据完整性与保密性 (23) 7.4.2.8备份与恢复 (25) 7.4.2.9资源控制 (26) 7.4.2.10客体安全重用 (27) 7.4.2.11抗抵赖 (27) 7.4.2.12不同等级业务系统的隔离与互通 (27) 7.4.3区域边界安全设计 (28) 7.4.3.1边界访问控制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与应用层防攻击 (28) 7.4.3.2流量控制 (29) 7.4.3.3边界完整性检查 (31) 7.4.3.4边界安全审计 (31) 7.4.4通信网络安全设计 (33) 7.4.4.1网络结构安全 (33) 7.4.4.2网络安全审计 (34) 7.4.4.3网络设备防护 (35) 7.4.4.4通信完整性与保密性 (35) 7.4.4.5网络可信接入 (36) 7.4.5安全管理中心设计 (37) 7.4.5.1系统管理 (37)

等级保护技术方案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 指导要求 (三级)

目录 1. 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项目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法规、政策和技术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法规、政策、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标准体系及其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方案设计要求 (4) 3.1. 方案设计思想 (4) 3.1.1构建符合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要求的安全体系结构 (4) 3.1.2建立科学实用的全程访问控制机制 (4) 3.1.3加强源头控制,实现基础核心层的纵深防御 (5) 3.1.4面向应用,构建安全应用支撑平台 (6) 3.2. 建设原则 (6) 3.3. 建设内容 (8) 3.3.1信息系统定级整改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整体架构设计(三级)...................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计算环境安全设计 (10) 5.1.1用户身份鉴别...........................................................................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强制访问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系统安全审计 (11) 5.1.4用户数据完整性保护 (11) 5.1.5用户数据机密性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5.1.6客体安全重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5.1.7程序可执行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区域边界安全设计 (11) 5.2.1区域边界访问控制 (11) 5.2.2区域边界包过滤 (14) 5.2.3区域边界安全审计 (14) 5.2.4区域边界完整性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安全通信网络设计 (16) 3.7. 安全管理中心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物理安全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信息系统中心机房安全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方面提出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信息系统物理安全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5.3.1环境安全...................................................................................错误!未定义书签。 5.3.2设备安全...................................................................................错误!未定义书签。 5.3.3介质安全...................................................................................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管理安全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建设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安全管理建设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山东地区内河航道与港口布置规划

山东省内河航道与港口 布局规划 (征求意见稿)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年12月

目录 前言 (1) 第1章内河航运现状及评价 (3) 1.1 航道和港口现状 (3) 1.2 总体评价 (6) 第2章内河水运量发展水平及船型预测 (9) 2.1 发展面临形势和需求分析 (9) 2.2 运量预测 (10) 2.3 船型预测 (11) 第3章发展目标 (13) 3.1 规划期发展目标 (13) 3.2 远景发展目标展望 (14) 第4章内河航道布局规划 (15) 4.1 规划原则 (15) 4.2 分层次布局规划 (15) 4.3 京杭运河发展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规划远景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港口布局规划 (23) 5.1 规划原则 (23) 5.2 港口布局规划 (23) 第6章支持保障系统规划 (26)

6.1 助航标志及监测系统 (26) 6.2 航道服务设施 (26) 6.3 安全监控管理与应急救捞指挥调度系统 (26) 6.4 港航管理信息系统 (27) 第7章环境保护 (28) 第8章政策措施和建议 (29) 附图附图1、山东省矿产资源分布图 附图2、山东省内河航道现状图 附图3、山东省主要内河港口规划布局图

前言 内河航运是山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运能大、运价低、污染轻、安全性高的技术经济特点,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历史上内河航运业的兴起和发展,曾带动了沿河经济的繁荣。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一度弱化。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九五”以来,国家和山东省提高了对内河航运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山东内河航运重新焕发了生机。经过集中综合整治,京杭运河已成为山东省连接长三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但随着内河运输量的不断增长,山东内河航运资源利用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落后、运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内河航运的健康快速发展,与其它运输方式或内河航运发达省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1997年批复的《山东省内河航道及港口布局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山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

目录 1. 前言 (3) 1.1 概述 (3) 1.2 相关政策及标准 (3) 2. 现状及需求分析 (5) 2.1. 现状分析 (5) 2.2. 需求分析 (5) 3. 等保三级建设总体规划 (6) 3.1. 网络边界安全建设 (6) 3.2. 日志集中审计建设 (6) 3.3. 安全运维建设 (6) 3.4. 等保及安全合规性自查建设 (6) 3.5. 建设方案优势总结 (7) 4. 等保三级建设相关产品介绍 (9) 4.1. 网络边界安全防护 (9) 4.1.1 标准要求 (9) 4.1.2 明御下一代防火墙 (10) 4.1.3 明御入侵防御系统(IPS) (13) 4.2. 日志及数据库安全审计 (15) 4.2.1 标准要求 (15) 4.2.2 明御综合日志审计平台 (17) 4.2.3 明御数据库审计与风险控制系统 (19) 4.3. 安全运维审计 (22) 4.3.1 标准要求 (22) 4.3.2 明御运维审计和风险控制系统 (23) 4.4. 核心WEB应用安全防护 (26) 4.3.1 标准要求 (26) 4.3.2 明御WEB应用防火墙 (27) 4.3.3 明御网站卫士 (30) 4.5. 等保及安全合规检查 (31) 4.5.1 标准要求 (31) 4.5.2 明鉴WEB应用弱点扫描器 (32) 4.5.3 明鉴数据库弱点扫描器 (34) 4.5.4 明鉴远程安全评估系统 (37) 4.5.5 明鉴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工具箱 (38) 4.6. 等保建设咨询服务 (40) 4.6.1 服务概述 (40) 4.6.2 安全服务遵循标准 (41) 4.6.3 服务内容及客户收益 (41) 5. 等保三级建设配置建议 (42)

WCB600型水稳拌合站建设方案

*********工程建设项目 ***合同段 (K0+000-K1+000) 拌合场建设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股份有限公司****项目 ****项目经理部 ****年*月*日

WCB600型水稳拌合站建设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方案编制依据 (1)本标段合同文件; (2)《*********项目工程管理办法汇编》;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6)本公司所拥有的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及多年积累的高速公路施工经验; (7)本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和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8)既征临时用地的位置、面积、形状等特点。 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循*********工程管理办法汇编的要求为原则。能够正确指导水泥稳定料拌合站建设,确保建站符合要求。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的确定建站规划和场地布置,确保按标准、安全的完成场站建设任务。 二、工程概况 ***标段起讫桩号为K20+000~K29+000,全长9km。全线5%水稳(55%砂砾+45%碎石)(厚200mm)202914㎡;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厚360mm)197580㎡。建设水稳拌合站进行厂拌。 三、拌合站选址、规划及布局

1、选址 水稳拌合站建在密山市兴凯湖乡原新民小学院内,距离主线600米,地势开阔、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充足。 2、规划及布局 (1)采用封闭式管理,场地四周设置彩钢瓦围墙,墙高2m,围墙坚实、稳固、整齐美观。入口设置栅门,试验室设置在场内。 (2)水稳拌合站布局充分利用既有临时征地的特点和现有设施情况,充分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合站作业区、运输车辆停放区、试验区、集料堆放区,并设置排水系统。 (3)拟建水稳拌合站占地长145m,宽90m,共计13050㎡,具体布置详见附图《水稳站平面布置图》。 四、计划投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情况 1、人员 普工10人,电工2人,机械操作手6人,设备安装技术人员4人,测量、施工技术员2人,材料、协调等方面管理人员3人,拌合场建设现场负责人1人。 2、机械设备 360挖掘机1台,ZL50装载机1台,135KW推土机1台, 20T 压路机1台,50t吊车1台,发电机1台及其它小型设备。 3、材料 拌合场建设所用碎石、水泥、中砂、砌筑挡料墙所用空心砖等建筑材料在当地采购,直接运到工地,采购、运输便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