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实验题
- 格式:docx
- 大小:386.68 KB
- 文档页数:21
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典练习题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以在距离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如果使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小于10cm。
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会变大,像距会变小。
3、如果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0cm。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5、XXX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
如果XXX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6、XXX和XXX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XXX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
根据图片可以得知,XXX离XXX的距离近。
7、通过凸透镜观察XXX的脸庞时,不可能看见下图中的像。
8、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
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如果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9、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
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实像。
10.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同学使用了四块有不同焦距的凸透镜。
在将光屏移到距离凸透镜16厘米的位置后,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f=4厘米;B、f=8厘米;C、f=12厘米;D、f=16厘米。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则物距u应满足:A。
u>2f;B。
2f>u>f;C。
u=2f;D。
u<f。
12.当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实像的变化情况是:A。
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
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凸透镜/凹透镜),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视/远视)的矫正相似。
【答案】10 同一高度照像机凹透镜近视【解析】(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处即为焦点的位置,由图甲可知,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同一高度。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此时的物距为40cm,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之外,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
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像成在了光屏的前方,要使像仍成在光屏上,需要一个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凹透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因此这与近视眼的矫正相似。
故答案为:(1). 10 (2). 同一高度 (3). 照像机 (4). 凹透镜;近视。
2.(7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 5cm(1)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2)如图,光屏应在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4)若实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凸透镜大小.【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③;放大;幻灯机;(3)右;(4)不能;相等.【解析】试题分析:(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由图知,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30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30cm=20cm,即蜡烛在1倍和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2倍焦距之外,幻灯机(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了,像距更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物距大于2f,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平面镜所称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同,所以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蜡烛大小相等.考点: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成像3.(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中考科学实验专题练习-凸透镜成像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1)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cm.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将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2)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3)将物体放在距镜头14cm处,成像特点遵从上表规律,此时应成的实像.2.小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可得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然后调整器材进行实验;(2)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的实像;当蜡烛在标尺30cm处时,光屏应移到标尺cm 处,成像才清晰;当蜡烛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到乙图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移动,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将变;(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宏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移;(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5)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放在离凸透镜5cm处,看到清晰的像是图中的(填序号)。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cm;(2)如图(b)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像;(3)如图(c)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试题及答案解析凸透镜成像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以制成()A.潜望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放大镜2、关于照相机和幻灯机所成像的性质,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3、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哪种成像规律制成的:A.u>2f,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B.u<f,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C.2f>u>f,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4、小军的爷爷两眼昏花,但酷爱研究,尊敬长辈的XXX 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爷爷买了一个放大镜.当小军的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他看到的文字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5、用拍照机拍照时,物体在菲林上形成:A.缩小的倒立实像;B.放大的正立实像;C.缩小的正立实像;D.缩小的倒立虚像.6、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会()A.仍旧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判断7、下列说法中,毛病的是()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8、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
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
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06年全国竞赛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接纳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分歧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接纳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分歧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接纳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分歧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9、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模糊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大概是()A.5 cmB.10 cmC.15 cmD.20 cm10、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5―1.2m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
凸透镜成像练习题经典1、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分别离透镜20厘米、14厘米和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应:()A、10cm>f>6cm ;B、10cm>f>7cm;C、14cm>f>10cm;D、20cm>f>14cm。
2、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倒立且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此时物体和透镜相距24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A.小于12cm B.等于12cm C.大于12cm D.无法判断3、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若只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为( )A.2cm<f<4cm B.4cm<f<5cm C.5cm<f<8cm D.无法确定4、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7所示。
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5、小字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16(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16(乙)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16(丙)中的哪一个?[ ]6、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 cm时,像成在距凸透镜20 cm另一侧的光屏上,看到的是____、____的____像,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 cm.7、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 B.20 cm C.12 cm D.以上都不对8、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和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B.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C.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有一小虫飞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A.变成了小虫的像.B.像的中间没有了.C.大小不变,亮度比原来暗了.D.大小和亮度与原来一样.10、在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B 端在二倍焦距之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端变大,A端变小B、B端变小,A端变大C、两端都变大D、两端都变小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当蜡焰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烛焰所成的像A.只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只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只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D.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都可能12、如图9所示,F 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 'B '为物体AB 的像,则物体AB 在 【 】A .图中Ⅰ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上B .图中Ⅱ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下C .图中Ⅲ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上D .图中Ⅳ区域,比A 'B '小,箭头方向向下 13、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华同学了如下两个探究:(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 ”的发光物体,如图17(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17(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 ”,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17(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14、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f ,要想得到把物体的高放大4倍的实像,则物距u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u >4f .B .2f >u >f .C .u <f 。
凸透镜成像-一、选择题:1、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方向移动8厘米,则所成的像一定是()A、缩小的B、放大的C、正立的D、倒立的2、物体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在距凸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厘米B、15厘米C、25厘米D、35厘米3、物体放在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10厘米B、15厘米C、20厘米D、30厘米4、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f,当物体从离凸透镜4f处移到1.5f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小,像距变小B、像变大、像距变大C、像变小、像距变大D、像变大、像距变小5、一个放在凸透镜前的物体,经凸透镜折射后光屏上呈现一个缩小的实像,则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是()A、u<fB、u=2fC、u>2fD、f<u<2f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8厘米,若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物体放在凸透镜前距离凸透镜可能是( )A、6厘米B、12厘米C、18厘米D、24厘米7、关于实像,下列讲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的像一定是实像B、眼睛能看见的像一定是实像C、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一定是实像D、在光屏上呈现的像一定是实像二、作图题:1、在图中画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大致位置和形状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2、在图中画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大致位置和形状3、根据蜡烛与蜡烛的想的情况,在图中画出烛焰上A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三、填空:1、在长1米的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现有四块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为:甲10厘米,乙15厘米,丙30厘米和丁40厘米,则应选择的凸透镜使___________(填序号)2、实像是光线透过透镜后___________而成的像。
3、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依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出此凸透镜的焦距大致在_________厘米范围之内。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 ,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 、b 、c 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 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 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 ,再移动光屏, 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7.(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7.(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_____。
2.(2015•济宁)小夏用如图中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如图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A.B.
C.D.
6.(2015•成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A.B.C.D.
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70cm
A. B.C.D.
这个像是(填“实”或“虚”)像.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此时蜡烛在光屏30.(2015•江西模拟)小华在使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上(填“成缩小的像”“成放大的像”或“不成像”)。
凸透镜成像练习题(附答案)A卷: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器材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凹面镜B.潜望镜C.凸透镜D.凹透镜2、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3、(2012湖南衡阳第3题)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2cm处,则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4、下图所示是“天网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摄像头,该摄像头的主要光学部件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凹面镜5、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15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距为30cm 时,它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6、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离凸透镜15cm处,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B.10cmC.15cmD.20cm7、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
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
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B.焦距为8cm的凸透镜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D.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8、(2012江苏南京,第4题)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9、某同学们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体距ul=3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厘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u=10厘米,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
凸透镜成像实验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凸透镜成像1.(6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要求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上。
调节蜡烛中心、中心、中心的高度使它们大致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
如果像成在光屏的下沿,保持烛焰的光屏不动,则凸透镜这应向调。
2.(4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下图中的a、b c、d、e各点上,并相应调整光屏的位置,蜡烛放在点时,光屏上出现缩小、倒立、倒立的像;蜡烛放在点时,光屏上出现放大、倒立的像,蜡烛放在点时,光屏上出现等大、倒立的像;蜡烛放在点时,在凸透镜左侧出现一个放大、正立的像。
3.(16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蜡烛分别放在A、B、C、D各点,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蜡烛放在点,光屏上出现最小的像,像的性质是立的像,利用它的性质制成。
(2)把蜡烛放在点,光屏上出现最大的像,像的性质是立的像,利用它的性质制成。
(3)把蜡烛放在点,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远。
(4)把蜡烛放在点,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近。
(5)把蜡烛放在点,光屏上不能成像,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立的像。
4.(6分)如右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
(1)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把烛焰放在距透镜9cm处,则经透镜折的像。
(3)把烛焰放在距透镜12cm处,则经透镜折射后成的像。
(4)把烛焰放在距透镜18cm处,则经透镜折射后成的像。
(5)烛焰放在距透镜7cm时所成的像的大小烛焰放在距透镜9cm时所成的像的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烛焰放在距透镜30cm时所成的像的大小烛焰放在距透镜18cm时所成的像的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光屏放在A、B、C三点,要使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则A点放置,C点放置;如果A、C两点上的器材对调,则光屏上成像的特点是。
6.试设计三种粗略测出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方法一:;方法一:;方法三:。
7(1a点逐渐移到d点的过程中,蜡烛分别通过a、b、c、d四点的点时,在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承接到缩小的像,机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当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点的点时,在透镜右边的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最大。
(2)根据所学透镜知识,某同学自制了一个“平行光源”,如图乙所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是开有细缝的小盒、充满水的青霉素小药瓶、小灯泡S、电池、导线等。
其中装水的药瓶可对光起作用,移动小药瓶,当灯泡在小药瓶的位置时,就有平行光束从细缝中射出。
8.(3分)在“探究凸透镜”的实验中:(1)第一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2)第一、第二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下表格中。
请你分析以下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①;②。
9.小宇最喜爱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做成。
现在小宇想要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做材料是否有关”。
请你帮他设计这资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的工作:(1)这次探究的器材有哪些请你写出来:;(2)请你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3)请你设计出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表格:(4)在这次探究过程中,你运用的一种主要科学探究方法是什么答:。
14.(18分)下面是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的记录,把表中的空格处填完整。
(1(2的(3是成的转折(4(5)实像总是立的,在光屏上呈现;虚像总是立的,在光屏上呈现;成实像时,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侧,成虚像时,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侧。
15.(9分)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目的是。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4)从理论上说,把蜡烛放在焦点处,在光屏上是得不到像的,然而实际情况是,把蜡烛放在该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且透过凸透镜,又可以看到一个放大正立的像,这是由于;(5)在探究过程中,有的同学用纸把凸透镜遮住一部分,在光屏上得到完整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6)在探究过程中还发现这样的规律:当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4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放大清晰的像(如下图所示),此时物距范围:(凸透镜焦距为f)。
在幻灯机、照相机、放大镜三种光学器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若有位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1)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使像变清晰。
(2)请根据此实验,简要说明近视眼看不清楚物体的原因:。
(2f>u>f、幻灯机、右、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17.(6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处所得的实像最小,放在处所得的实像与烛焰大小相同,放在处所得到的实像比烛焰大,放处能看到放大虚像。
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烛焰像偏左、偏上,为了使烛焰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向、向调整烛焰位置(选填“上”“下”“左”或“右”)。
(a、b、c、e、左、上)18.(6分)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着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
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可画图说明):。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
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答:。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答:。
(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纸,调节透镜到纸面的距离,直至纸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2)答: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答: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大小与物距、焦距都有关系,因此研究实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时应控制物距不变。
19.(4分)如右图所示,为研究视力矫正问题,小明和小华同学用凸透镜和光屏模拟眼睛,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视网膜。
(1)小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整蜡烛、凸的像。
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再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时,屏上的像文变清晰了。
以上现象说明:①;②;(2)小明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选填“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竖直向下”)方向移动光屏,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具有作用。
(1)①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②近视眼睛的会聚能力比普通眼睛强(近视眼成的像在视网膜前)(2)远离凸透镜、会聚。
36.(6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l光屏,在距透镜10cm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4)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并将光屏向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37.(8分)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下图甲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
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填“靠近”或“远离”)眼睛。
(2)如下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
38.(5分)小明发现圆形鱼缸中的鱼被放大了,他很知道为什么他带着问题去问老师,老师指导他做了“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实验中:(1)成像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问题,你解决的方法是。
(2)保持凸透镜不动,要使所成的像变大且清晰,蜡烛应向移动(选填“左”“右”),光屏向移动(选填“左”“右”),应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继续移动蜡烛后,在光屏上怎么也找不到蜡烛的像,但是透过凸透镜却看到了一个放大的蜡烛像。
请你帮小明解释圆形鱼缸中的鱼被放大的原因:。
39.(4分)小岩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遇到了如下困惑,请聪明的你帮助他解决。
困惑一: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的清晰的(1)你的调整方法是:困惑二:小岩还想知道蜡烛火焰与光屏上成的像左右是否颠倒,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
(2)你的调整方法是:。
40.(10分)如下左图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到凸透镜上后会聚于一点A。
(1)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利用这个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应把蜡烛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到,目的是。
(3)如果把蜡烛分别放在如上右图所示的A、B、C、D位置做实验,其中B点在二倍焦距处,F为焦点,则点是蜡烛火焰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点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4)如果要使烛焰成缩小的实像,则应该把蜡烛放在处,如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变大一点,则蜡烛向适当移动,且光屏也要向适当移动。
(5)如果在光屏上要得到烛焰放大的像,则把蜡烛放在处;如果要把此凸透镜当做放大镜用,则把蜡烛放在处。
41.(4分)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
为了研究产生这此致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