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红拿着爷爷的“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放大的,更远处的物体则是倒立、缩小的。
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
你认为最具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A.放大镜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B.放大镜所成物体的像有哪些种类?C.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有何关系?D.凸透镜成像的条件是什么?2.如图中所示,可判断出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A.小于焦距B.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C.等于两倍焦距D.大于两倍焦距3.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沿主光轴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A.像距逐渐增大像变大B.像距逐渐增大像变小C.像距逐渐变小像变大D.像距逐渐变小像变小4.如图为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隔着一滴悬浮的水球时被拍摄的一幅照片,由此可知王亚平通过水球(可看成凸透镜)成的像位于A.王亚平与水球之间B.水球内部C.拍摄相机的胶片上D.水球与拍摄相机之间5.赛赛有两个直径都为d的透镜,为辨别两透镜的种类,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下方,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则根据这两个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甲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B.形成甲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形成乙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C.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D.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6.图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下列哪一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A.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7.放映幻灯片时,想在屏幕山出现“F”画面,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选择()A.B.C.D.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4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7小题)1.太原市部分街道路口安装有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
当行人闯红灯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照,拍到的人像跟数据库内的有效证件照片进行对比识别,紧接着LED屏上就会出现闯红灯者的照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拍照时,行人位于摄像头2倍焦距以外B.行人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的实像C.行人通过摄像头成缩小的虚像D.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2.李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30cmB.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C.当物距是1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焦距为20cmB.物距为5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C.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大的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移动光屏()A.能承接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能承接到倒立、放大的实像C.不能承接到像D.距透镜15 cm 处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同学们选用多个LED灯制成字母“F“做为实验光源,用标有格子的白色板做成光屏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图中的光源和光屏对换,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B.将图中光源“F”向右移动5cm,再向右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这是投影仪的原理C.在图中贴近凸透镜右侧放置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的像,该镜片是近视镜D.用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凸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就可得到清晰的像6.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徐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0cm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此时成像情况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二.填空题(共8小题)8.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情形,这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二维码经摄像头扫描成倒立、(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
A. 透镜的直径B. 入射光线的方向C. 透镜的曲率D. 透镜的颜色答案:C解析: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透镜的曲率,曲率越大,焦点位置越近;曲率越小,焦点位置越远。
2. 关于凸透镜焦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B.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中心C.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正焦距D.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表面答案:A解析: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因为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在透镜的透镜中心的同侧。
3. 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关注的光线是()。
A. 仅仅想光轴靠近的光线B. 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C. 只有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D. 完全垂直于光轴的光线答案:B解析: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是通过将光线聚焦在焦点上实现的,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其余光线则在透镜后面的位置得到成像。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
A. 实物体B. 虚物体C. 光线D. 影子答案:B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虚物体,即物体的投影形成在透镜后的位置。
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实物体与虚物体的区别在于()。
A. 实物体有质量,虚物体没有B. 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C. 实物体是透明的,虚物体是不透明的D. 实物体发出光线,虚物体不发出光线答案:B解析: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虚物体是通过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像后形成的投影。
二、填空题1. 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如果经过像方焦点,成像在()方的位置。
答案:虚物方2.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焦点位置在()透镜的位置。
答案:凸3.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物体放在焦点处,成像在()。
答案:无穷远处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像的位置是()。
答案:物距焦距的倒数5. 凸透镜焦距越大,对物距的要求越(),反之亦然。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天天练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单选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B.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C.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D.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2.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 cm的地方,在离物体45 cm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90 cm,像是放大的B.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8 cm,像是放大的C.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 cm,像是放大的D.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 cm,像是缩小的3.(2020·武汉中考)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
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4.如图所示是航拍的大地震时的楼房倒塌现场。
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A.小于50 mmB.大于100 mmC.等于50 mmD.大于50 mm小于100 mm5.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B.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也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漫反射现象中光路是不可逆的B.同一个人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C.在折射现象中,折射角可能大于入射角D.凸透镜能成正立的实像7.(2021·厦门质检)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照片尺寸相同),这时摄影师应采取()A.照相机离小明远一些,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B.照相机离小明近一些,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C.照相机离小明近一些,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照相机离小明近一些,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不变8.如图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依照课本所做的那样,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中心大致在,像如图14那样应将光屏向(选填“上”或“下”)调整;已知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1)想用光屏接收到一个缩小的像,应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地方。
(2)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像到凸透镜距离,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若把蜡烛放在离透镜10cm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的像,原因是。
【答案】同一水平线上,下(1)30cm以外,(2)变大,变大(3)不能,物距小于焦距,不能得实像,只能得到虚像【解析】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要:“三心等高”,即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直线上。
(1)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知,想用光屏接收到一个缩小的像,应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cm以外的地方。
(2)由物远(相对于焦点来说)像近像变小,反之,物近(相对于焦点来说)像远像变大可知,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30㎝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像到凸透镜距离变大,像的大小变大。
(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知,若把蜡烛放在离透镜10cm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常州河海大学宋迪颖设计的“醒目药瓶”获国际“红点设计概念奖”,该药瓶的瓶盖为凸透镜.小明手持瓶盖观察药瓶侧面的说明书,调整瓶盖与说明书的距离,看到的情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关于瓶盖与说明书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图丙最小,图甲最大B.图甲最小,图丙最大C.图丙最小,图乙最大D.图乙最小,图丙最大【答案】B【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当物距为25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烛焰的像。
那么,当蜡烛移至离凸透镜lOcm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正立、放大、虚像B.倒立、放大、实像C.正立、放大、实像D.倒立、缩小、实像【答案】A【解析】由“当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可知, f﹤25cm﹤2f,则12.5 cm﹤f﹤25cm;那么,当蜡烛移至离凸透镜l0cm时,u﹤f,由“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v﹥f”可知,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放大、虚像。
故选A。
【考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要使烛焰的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
当它们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填“缩小” 、“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2)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______ 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 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答案】(1)同一高度倒立缩小(2)靠近凹透镜【解析】(1)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由题意知,f=10cm,当物距u=30cm时,u>2f.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②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可以使光线推迟会聚。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规律》十个多选题练习(人教版精心总结、有答案)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6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2cm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cm处,如图,在蜡烛从10cm处逐渐移至45cm处的过程中,烛焰成像的变化情况是()多选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先成实像后成虚像D.先成虚像后成实像3.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是蜡烛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关停出现清晰的像。
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多选A.蜡烛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蜡烛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C.蜡烛位于b点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D.蜡烛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虚像4.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多选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5.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焦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高的发光体作为光源,取甲、乙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实验时记录数据如下: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焦距f甲为10cmB.表格中A处数据应为35cmC.当物体距甲、乙透镜的距离相同且都能成实像时,物体通过甲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比乙小D.成实像时,物距v、像距ν、物高L、像高h之间的关系为L:h=U:V第1页6.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下列正确的是()多选A.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下移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50cm处,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右侧的适当位置可以得到清晰的像D.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更小的透镜,需要向左适当移动光屏才可得到清晰的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υ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多选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B.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4cm 处移动到12cm 处的过程中,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则光屏上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7cm 处移动到4cm 处的过程中,透镜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8.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a点,调节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变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1.下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C.要使底板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2.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3.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4.(2020·湖南常德中考)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cm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被应用在了照相机上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蜡烛的像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放一副近视眼镜,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6.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的虚像。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些。
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
7.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交管部门在很多十字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法车辆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当车辆远离摄像头时,所成的像将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内容 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日期【知识梳理】1、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者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便于观察。
2、如图所示,像偏在光屏上方,调节的方法有:(1)将蜡烛向上调;(2)将凸透镜向下调;(3)将光屛向上调。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υ)倒立/正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u>2f 倒立缩小实像f<υ<2fu=2f 倒立等大实像υ=2ff< u <2f 倒立放大实像υ>2fu=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虚像υ>u4、口决记忆法: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像的大小像距定,像距大像放大,像距小像缩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巩固练习】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A.大于20cm B.大于10cm且小于20cm C.小于10cm D.等于20cm2、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3、凸透镜所成正立像一定是()A.像比物大 B.像比物小 C.像物分立透镜两侧 D.像物等大4、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镜15cm的物体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应为()A.5cm B.10cm C.15cm D.30cm5、(多选)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A.v<f B.f<v<2f C.u>2f D.f<u<2f6、物体置于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得到了一个放大的像,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像是正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B.若像是正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 cm,而小于20 cmC.若像是倒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 cm,而小于20 cmD.若像是倒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7、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是()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8、(多选)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9、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为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半径为r,且r<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2.将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假设光屏上下足够长,根据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B. 此时光屏上能看见一个放大、倒立的像C. 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D. 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30cm处,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需将图中的光屏向右移3.马路上的一种球形交通摄像头能拍清楚几百米远的物体.如图所示为这种摄像头成像的示意图,镜头与像屏的位置都不变,两者间距很小.图中0是透镜的光心,E是主光轴与屏的交点,M是线段OE的中点,被跟踪的汽车前车牌在靠近摄像头时总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车驶近摄像头的过程中()A. 透镜的焦距不变且右侧焦点一定在0点与M点之间B. 透镜的焦距不变且右侧焦点一定在M点与E点之间C. 透镜的焦距变化且右侧焦点一定在O点与M点之间D. 透镜的焦距变化且右侧焦点一定在M点与E点之间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C. 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5.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B.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C.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D. “刷脸”时,若发现成像太大,则消费者应靠近摄像头6.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将物体靠近透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物体的像,则一定成虚像B.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C. 如果物体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D. 将透镜遮挡一部分,则一定不能成完整的像7.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A. B.C. D.8.某同学经过一节课的凸透镜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他的记录中不正确的是()A. 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B. 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C.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D. 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9.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 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B. 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C. 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10.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情景,烛焰位于凸透镜1.5倍焦距处,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一、练习题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2.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在屏上恰好能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用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这时屏上的像会:()A. 只存在下半部分;B. 只存在上半部分;C. 消失;D. 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稍暗些。
3.两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A. 一定相交于一点B. 一定会聚于焦点C. 一定靠拢但不一定相交D. 一定发散4.下列光学器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A. 平面镜B. 凸透镜C. 凹透镜D. 凹面镜5.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 前三种像都可以看到6.物体距凸透镜20cm处,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0cmC. 15cmD. 20cm7.物体距凸透镜20cm处,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0cmC. 15cmD. 20cm8.在距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0cmC. 15cmD. 20cm9.在距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 0cmC. 15cmD. 20cm10.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 f<2cmB. 2cm<f<4cmC. 4cm<f<5cmD. 5cm<f<8cm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50 cm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焦距为10 cm的透镜从光屏移向蜡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在屏上成一次清晰的像B. 能在屏上成二次清晰的像C. 能在屏上成三次清晰的像D. 不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12.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A.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1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所选用的仪器有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以及________。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练习一、选择题1.徐爷爷用焦距为8厘米的放大镜看书,通过放大镜可以清晰地看到书上正立放大的文字,则书离放大镜的距离可能是()A.5厘米B.8厘米C.12厘米D.20厘米2.用水彩笔在磨砂屯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观察图案在墙上所成的像不可能发生的是( )A.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B.能看到倒立、放大的像C.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D.看不到像3.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
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增大物距D.减小取景范围4.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25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中的()A.B.C.D.5.“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了保证道路的交通安全,现在许多道路上都会安装有电子眼.如图甲所示是某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电子眼”,图乙为“电子眼”监督路面交通情况时拍下的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实像B.“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虚像C.“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虚像D.“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实像6.要把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8 cm B.等于8 cmC.小于8 cm D.大于8 cm,小于16 cm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平面镜8.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B.实像可以拍摄,虚像不能拍摄C.实像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眼睛看到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也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20cmC.30cm D.40cm10.焦距是12cm的凸透镜,当物体置于镜前2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的()A.倒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二、填空题1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之外时,成的像是()A. 倒立的实像B. 正立的实像C. 倒立的虚像D. 正立的虚像答案:A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外时,凸透镜成像为倒立的实像。
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2.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时,成的像是()A. 倒立的实像B. 正立的实像C. 正立的虚像D. 倒立的虚像答案:C解析: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时,凸透镜成像为正立的虚像。
这种虚像是放大且正立的,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二、填空题3.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像为______;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像为______。
答案:倒立的实像,正立的虚像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像为倒立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像为正立的虚像。
4.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物距与像距的乘积等于焦距的平方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物距(u)与像距(v)的乘积等于焦距(f)的平方,即 uv = f^2。
三、计算题5. 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将物体放在距离透镜30cm的地方,求像距和成像性质。
答案:像距为10cm,成像性质为倒立的实像。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物距(u)与像距(v)的乘积等于焦距(f)的平方,即 uv = f^2。
已知焦距 f = 10cm,物距 u = 30cm,代入公式得:uv = f^230cm × v = 10cm^2v = 10cm^2 / 30cmv = 10cm / 3由于物距大于焦距,所以成像为倒立的实像。
6. 一个物体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成像,像距为40cm,求物距。
答案:物距为20cm。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物距(u)与像距(v)的乘积等于焦距(f)的平方,即 uv = f^2。
已知焦距 f = 20cm,像距 v = 40cm,代入公式得:uv = f^2u × 40cm = 20cm^2u = 20cm^2 / 40cmu = 20cm / 2u = 10cm由于物距小于焦距,所以成像为正立的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5道)1、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甲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乙图中的A.B.C.D.3、如图所示,一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轴MN上,凸透镜位置固定。
当点光源位于A点时,它的像在B点;当点光源位于B点时,它的像在C点。
则凸透镜位于()A.A的左侧B.AB之间C.BC之间D.C的右侧4、在离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有一物体以5cm/s的速度向凸透镜匀速靠拢,运动13s时,物体所成的像为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5、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该物体放大的像,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B.15cmC.10cmD.5cm6、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将蜡烛放置在某一位,调节透镜另一侧的光屏,成一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此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10cm,移动蜡烛的位置,并再次调节光屏,当光屏距离透镜16cm时,成一倒立放大的像,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6cmB.8cmC.10cmD.12cm8、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下半部分被截去,其上半部分的高度为L.在其左焦点F处放有高为L的发光物AB,在右焦点F',处放有一平面镜MN.则关于AB通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成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和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B.成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和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C.AB的上半部分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下半部分不成像D.AB的下半部分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上半部分不成像9、如今武汉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10、下列关于家庭防盗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钢制防盗门的材料属于合金B.通过防盗门上的猫眼能看见敲门的人,是正立、放大的像C.防盗门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远处,利用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防盗门锁孔内加少量铅笔芯粉末容易打开,铅笔芯粉末起润滑作用11、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A.无法成像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像1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小丽观察并记录了像在光屏上的变化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像不断变大B.像始终是实像C.像始终是倒立的D.像先变小后变大15、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 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可以使光线产生聚焦或发散的作用。
凸透镜的两侧都是凸面,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焦到一个焦点上。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以下几点:a) 凸透镜成像的位置:通过凸透镜的光线都会聚焦到一个焦点上,焦点的位置取决于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
b)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成像物体的大小与距离凸透镜的位置有关系,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物体就越小。
c) 凸透镜成像的方向:成像的方向取决于物体的位置和凸透镜的位置,通常遵循朝向凹透镜的方向。
3. 假设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上,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会产生聚焦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到一个焦点上。
这样就会产生实际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4. 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和光轴之间,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和光轴之间,凸透镜会产生聚焦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到焦点上。
这样就会产生实际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5. 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前面,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前面,凸透镜会产生发散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发散出去。
这样就会产生虚拟的放大的直立的虚像。
6. 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后面,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后面,凸透镜会产生发散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发散出去。
这样就会产生虚拟的放大的直立的虚像。
7. 一个物体的位置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的位置是变大还是变小?为什么?一个物体的位置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的位置是变小的。
这是因为物体离得越远,凸透镜所产生的焦距会变小,导致成像的位置变小。
8. 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在成像后,会产生实像还是虚像?大小是正的还是负的?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在成像后,会产生实像。
在凸透镜的成像过程中,实像的大小是正数。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然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3)再将点燃的蜡烛移到10cm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4)在图乙所示的实验基础上,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0cm处,适当移动光屏直到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所成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10.0;(2)同一高度;(3)照相机;(4)变大。
【详解】(1)由图甲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当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f=60.0cm-50.0cm=10.0cm(2)蜡烛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凸透镜焦距为10.0cm,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物距u=50.0cm-10.0cm=40.0cm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0cm处,物距u=50.0cm-30.0cm=20.0cm此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成的像将变大。
2.用F为焦点,探究焦距为f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中;(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1×33=33)
1、凸透镜的镜片中央比边缘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凹透镜的镜片中央比边缘_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
2、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右图,其正面
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
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 ,使我们能看到水
银柱的___ _的像。
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距凸透镜6厘米时,
可以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移动蜡烛使它距透镜12厘米
时,调整光屏,________(填“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能得到像,那么成的是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4、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5、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 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 ____。
6、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凸透镜下方距凸透镜______ 的范围内,要使此时的像放大一点,可以将凸透镜
往(填“上”或者“下”)移一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在_____ ___ _范围内,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_____ _ ___的范围内;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 ___,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_____ _____的范围内。
7、青少年如患有近视眼,应配戴由制成的眼睛进行视力矫正;中老年如患有远视眼,应配戴由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以m为单位)的倒数乘以100,某同学测得他奶奶所戴的老花镜的焦距为25cm,则此眼镜的度数为度。
8、物体从很远处向凸透镜的2倍焦距靠近时,像将(填“变大”、“变小”、“不变”),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将(填“变大”、“变小”、“不变”)。
二、选择题(3×14=42,注意13、14题各有两个答案)
1、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C、凹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会聚光束没有发散作用
2、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中不正确的是()
3、把凸透镜当作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
A.焦点以内B.2倍焦距处C.焦点上D.2倍焦距和焦点之间
4、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
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5、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
的变化是:()
A、从小变大;
B、从大变小;
C、不变;
D、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
6、凸透镜前20厘米处的物体沿主光轴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倒立、缩小的像将()
A.由实变虚B.由虚变实C.由小变大D.由大变小
7、在凸透镜的成像现象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实像必是倒立的; B,凡是虚像必是正立的;
C,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 D,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
8、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
像将
()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
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9、某凸透镜焦距在10厘米与15厘米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B.缩小的C.正立的D.倒立的
10、某凸透镜的焦距可能在10厘米与15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12厘米时,所成
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B.缩小的C.正立的D.倒立的
11、烛焰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
屏的位置相互交换,那么:()
A、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光屏上不一定能得到像
D、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像,但是像的性质不能确定。
12、房间内的人通过防盗门上的猫眼可以看到外面的人,而外面的人却不能看到房间
里面的人,猫眼外侧和内侧分别相当()
A、凸透镜凹透镜
B、凹透镜凸透镜
C、凹透镜凹透镜
D、凸透镜凸透镜
13、有一物体离凸透镜16cm,在凸透镜的另外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像,那将凸透镜向
物体靠近6 cm时,光屏上不可能:()
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C、倒立等大的像
D、不成像
14、在凸透镜前有一物体,当它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移动20厘米,
则它所对应的像却远离凸透镜移动30厘米,那么物体移动的范围可能是:()
A、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内移动
B、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外移动
C、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移动
D、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外向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移动
三、实验(1×17=17)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要用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实验所需的仪器有蜡烛、火柴、____ __、___ ___、___ ___。
(3)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间,要调整______和______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___ __的中心大致在。
(4)若透镜的焦距是15厘米,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距离是40cm,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______的______的______像。
像距的范围是。
(5)实验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像(填“变高”、“变矮”),是因为。
(6)实验时发现有个蚂蚁爬上了凸透镜的镜头,此时在光屏上(填“会”、“不会”)有蚂蚁的像。
2、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
某同学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接着他移动凸透镜位置,使蜡烛到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然后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也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像可能的原因是:
①②。
四、作图(2×4=8)
1、作出折射光线。
2、A是物体,B是A的像,PF为主光轴,试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并画出凸透镜。
3、根据成像规律,定性作出折射光线。
(P是2倍焦距位置)
4、画出AB 的像,要定性反映像的大小和位置。
(P是2倍焦距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