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共25页
- 格式:ppt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1
川端康成简介川端康成简介日本小说家。
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生平川端康成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时祖父亡,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
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积极参加编辑同人杂志《新思潮》(第六届),并在该刊发表短篇小说若干篇,其中《招魂节一景》获得意处好评,打开了他走上文坛的大门。
大学毕业后踏入文坛,成为专业作家。
同年10 月,他与横光利一等人共同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
1927年5月《文艺时代》停刊后,川端又先后参加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俱乐部和《文学》杂志的活动。
进入30年代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疯狂推行战争政策。
川端大部分时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继续写作几乎与战争无关的作品。
由于在创作方面不断取得成果,川端在战后获得了多种荣誉头衔和奖金奖章。
1968年10月,瑞典决定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他,表彰他以卓越的感受和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精髓。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他的工室里用煤气自杀。
川端康成写作的居室创作川端康成一生写了100余部长篇、中篇和短入篇小说,此外还有许多散文、随笔、讲演、评论、诗歌、书信和日记等。
他的创作,就思想倾向而言是相当复杂的,并且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
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描写他的失恋过程,抒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
《精通葬礼的人》、《十六岁的日记》和《致父母的信》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由于所写的是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往往具有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但也由于仅仅写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并且自始至终充满低沉、哀伤的气息,所以思想高度和社会意义受到一定局限。
另一类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如舞女、艺妓、女艺人、女侍者等)的悲惨遭遇,表现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品,《招魂节一景》、《伊豆的舞女》、《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和《雪国》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川端康成(Kawabata Yasunari,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川端康成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时祖父亡,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抑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
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积极参加编辑同人杂志《新思潮》(第六届),并在该刊发表短篇小说若干篇,其中《招魂节一景》获得意外好评,打开了他走上文坛的大门。
大学毕业后踏入文坛,成为专业作家。
同年10月,他与横光利一等人共同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
1927年5月《文艺时代》停刊后,川端又先后参加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俱乐部和《文学》杂志的活动。
1935年1月,担任文艺春秋社创设芥川奖、直木奖评选委员。
第一次评选,与落选的太宰治之间发生了龃龉。
1月,《雪国》开始分期连载。
3月,《浅草的姐妹》被改编拍成电影《少女时代的三姐妹》(东宝前身PCL电影制片厂出品),并让梅园龙子初次公演。
9月,赴新泻县汤泽收集《雪国》续篇的素材。
12月,近居镰仓,同月,赴上诹访,搜集写作《花之湖》的素材。
是年,发表了《雪国》(1月至翌年12月连载)、《纯粹的声音》(7月)等。
1936年1月,川端康成成为新创刊的《文艺恳话会》的同人,负责编辑了《日本古典文艺与现代文艺》特辑。
1月,前往伊东温泉搜集《花之湖》的创作素材。
2月,原作《谢谢》改编拍成电影《谢谢先生》并首映。
12月,参加刚成立的镰仓笔会(久米正雄会长)。
是年,发表了《意大利之歌》《花之湖》《花的圆舞曲》《芭茅花》《火枕》(《雪国》续章)《夕阳下的少女》《少女开眼)等。
1968年川端康成以《雪国》一书因其“以敏锐的感受及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一、作家作品简介1、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日本小说家。
一生创作多部小说,中短篇多于长篇,另有散文、评论等。
成名作为小说《伊豆的舞女》。
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4月16日,川端以口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
[1]川端康成幼失怙恃,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
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的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还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
但是,由于他后来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影响很重,逐渐脱离现实,以致原来残留于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想不但未能减弱,而且有所发展。
《雪国》这部名著,基本上可以说是他这种前后期思想变化的分水岭。
2、内容梗概本书包括川端康成代表作《雪国》与《湖》。
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窗外不停掠过的暮景,映着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双眸,扑朔迷离。
舞蹈艺术研究者岛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皑皑的北国山村,与当地的艺伎驹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陷入爱恋纠葛,簌簌落下的雪掩盖了一切爱与徒劳……《雪国》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
3、人物评析“驹子”即使是作为艺伎花名也是蕴含着虚无观念的,据川端康成说,驹子睛名取意于中国古代蚕马神话。
驹子开始居住的地方“本来是间蚕忘记你奇怪了吗?”“岛村想着驹子像蚕一样,以她透明之躯,在这居住的情形。
”蚕有作茧自缚的象喻,蚕马的神话则暗示徒劳的空乏,川端康成连“驹子”作为名字也彻底虚无掉了。
相对而言,驹子对应于岛村现世的,官能的、肉体的一面;叶子则对立于岛村传统的、诗意的、精神的一面。
川端康成也说自己在写作中驹子确有原型,而叶子则是他“虚构出来的。
” 她一出场就以“优美而近于愁凄”的声音给人带来听觉上的的美感与联想,又置身于车窗的映衬下,从一个别臻的视点显示出一种“无法形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