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川端康成《厕中成佛》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读《雪国》浅析川端康成的“虚无主义”读《雪国》浅析川端康成的“虚无主义”“火车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就是雪国了。
”在作品的一开头,川端康成就带我们进入了他的虚无世界,列车进入了雪国,时间也进入了雪国,东京人岛村以旁观的视角俯观着雪国的一切。
进入雪国的同时构建了一个出离于喧嚣都市之外的雪国的场景,寥寥十数字却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开往雪国的列车上,岛村最先遇到的叶子并被她在镜面中的倒影吸引住,一开始叶子的形象便是虚无的,而后的叶子也在岛村和驹子的关系中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
列车镜子的衬底,是黄昏的景色流泻,镜面的映像用境底的景物恰似电影上的叠印一般,不断地变换。
出场人物与背景之间毫无关联。
人物是透明的幻影,背景则是朦胧逝去的日暮野景,两者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不似人间的象征世界。
特别是姑娘的脸庞上,叠现出寒山灯火的一刹那,真是美得无可形容,震颤了岛村的心灵。
对叶子的观察不仅仅是通过岛村的直观视觉,还有岛村手指的触觉、通过车窗玻璃倒影出的人像引发出的回忆、揣度等等。
由此也引出了小说的前两个悬念——叶子究竟是什么人,叶子照顾的男人是什么人。
提出悬念就要解开悬念,于是故事继续推进,引出了驹子,在岛村与驹子的生活中正面或侧面地了解到叶子和那个男人的情况,但是作家又始终没有说透。
雪国中的虚无主义是什么?没有系统阅读过川端康成文学的读者,即使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了定义,我想也是难以理解的。
一个很喜欢阅读的朋友就说:“我阅读“新感觉派”作品的感觉就是没有什么感觉”。
诚然,川端康成的行文相对于绝大多数日本作家来说是非常清淡的,但也绝非是平淡无味的那种。
川端的作品不能仅仅通过故事、文笔来体会出“感觉”,阅读的时候抠细节,细细品味川端康成对于情节、人物、景物的设置,甚至是一些细微的描写、人物的小动作等等,方能找到川端康成真正的精妙所在。
川端康成精心塑造的人物,无论是岛村还是驹子、叶子,那种如梦如幻般的虚无,正是其虚无思想的深刻体现。
窥视生死线川端康成文学中“死亡”主题探究窥视生死线——川端康成文学中“死亡”主题探究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从多角度探讨了人类的生死问题,将“死亡”主题贯穿于其文学创作中。
本论文将从多方面分析川端康成文学中的“死亡”主题,探究其作品中如何揭示人类对生与死的思考和体验。
一、川端康成及其文学生涯二、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死亡”主题概述三、生命的短暂——《伊豆的舞女》中的生死主题四、生死与灵魂——《雪国》中的死亡主题五、死亡解放——《巨人与象》中的死亡主题六、死亡与肉体——《山月记》中的生死主题七、死亡与命运——《叶隐桥恋歌》中的死亡主题八、死亡的陪伴——《眠狂四郎半生录》中的生死主题九、传统与现代——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的“死亡”主题分析十、结论与启示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的“死亡”主题不仅是他作品中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更是他对人性深刻洞察的体现。
通过对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进行思考和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人性,面对生死,从而珍惜生命、感恩付出。
1. 川端康成及其文学生涯在研究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死亡”主题之前,有必要对川端康成本人及其文学生涯进行了解。
他是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文学才华。
在其文学生涯中,他创作了一系列的文学作品,阐述了丰富的人类思想和情感,其中“死亡”主题贯穿始终。
2. 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死亡”主题概述本节内容主要对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的“死亡”主题进行总体概述。
川端康成作品的“死亡”主题涵盖面广,不只限于生命的终结和肉体的消亡,还包含人类精神和情感层面的审视。
通过对其作品的梳理,可以发现其中有着不同层面的生死探究。
3. 生命的短暂——《伊豆的舞女》中的生死主题《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生死主题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小说中,主人公寺山修司与一位富有感染力的舞女赤松香乃之间的悲剧爱情,揭示出生命的短暂和人类情感的矛盾。
川端康成《睡美人》中江口老人的形象分析作者:温玉晶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01期[摘要] 川端康成晚年时期的作品《睡美人》,是引起较大争议的一篇小说,它带有些许的虚幻主义色彩,然而透过看似荒诞不羁,与早期风格迥异的情节,我们可以看出它并没有将作家前后一贯的思想历程断裂开来,反而在情理反思、生死意象的表层中反映出作者对生命和灵魂的挣扎与拯救精神。
本文试图通过对该作品中江口老人的几个阶段的心路历程和形象分析,从而探索作者创作时的心境的发展——自卑,自怜,自尊和自赎,以及对生命和灵魂的纯洁与美的一种哀婉却又不懈追求的精神。
[关键词] 江口老人;心路历程;生命和灵魂;纯洁与美一、内容概述及评价小说描写了67岁的江口老人经人介绍,来到一处名为“睡美人之家”的秘密会所,这个会所竟然利用药物使一些妙龄的美女沉沉入睡,让她们陪伴一些失去了“性功能”的老头们。
她们没有知觉,不能和这些老人作任何情感交流,没有精神活动。
作品通过江口老人这一奇异经历引发了他对自己人生历程几个记忆点的回顾和反思,忏悔,赎罪,并达到最终的心态安宁。
下面笔者将通过文中江口老人四个阶段的心路历程的分析,形象的解味,从而研究作者对于生命和灵魂以及美的探索。
二、忆纯真少年时——自卑一开始,会所老板娘作出了叮嘱“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
”,或是身为中年的老板娘认定上了年纪的老人(男人)面对年轻女性会有一些怪异的举动,实际上也从侧面反映出对老年人一种或轻蔑或怜悯的心境,为后面江口老人的自卑情绪做出了铺垫。
江口老人首次来到“睡美人之家”时,与他共寝的是一位纯真的少女,可是在见到这位少女之前,他“涌上了一种讨厌的空虚感”。
他在忐忑不安的心境下,开始想象姑娘的模样“也许吸了毒”“瘦骨嶙峋”或是“浮肿冰冷”,他试图通过幻想这些丑态,降低自己对于“年纪”这个事实的自卑感,然而,“还有什么比一个老人躺在让人弄得昏睡不醒的姑娘身边,睡一夜更加丑陋的事呢?”这位美丽的少女令江口老人回想起与自己从北海道私奔到京都的年轻情人,以及私奔时温馨的情景,虽然当时猜测并也接受了私奔的结果,但是也许仅仅是因为那时年轻的激情和冲动,而现如今,在少女年轻富有弹性的躯体和四肢上,老人更加看到自己“距死亡已不遥远”,居然还对一个年轻美女闪过了“贪婪无度”的念头,有些自责,更有着深深的自卑。
川端康成《雪国》驹子人物形象分析驹子是怎样的人(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川端康成《雪国》驹子人物形象分析驹子是怎样的人【导语】:驹子是《雪国》中的重要人物,关于驹子是怎样的人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驹子人物形象分析,来了解一下吧。
对《雪国》中“驹子”的人物形象解读《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经过三年时间、投入心力最多的第一部中篇小说。
在他以前的作品当中,他擅用细致入微的笔法来描写日本女性之美,并深受大家的喜爱。
而他在《雪国》中塑造的“驹子”形象,更是成为了世界文坛中的经典形象。
标签:雪国;女性;人物形象引言《雪国》这部小说以雪国温泉旅馆为背景来进行故事描述,以既有钱又有时间的舞蹈研究者岛村和女主人公驹子的邂逅作为全文的主线,并在文章中着重描写了雪国的地域景色的独特感以及女主人公驹子与岛村爱情的凄惨感。
在文中,作者把第一女主人公驹子的身世描写得十分凄凉,而这种凄凉的身世又深深地影响着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形成了她既可敬又可悲的性格和十分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
小说中将驹子和岛村的感情世界交织在一起,向读者展现出一种悲美结合的独特风格。
本文将从名字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这两方面来分析驹子的性格特征,从人物关系中来分析驹子的凄美爱情。
一、驹子的性格特征分析1.从名字上来看驹子的矛盾性格在川端康成以往的作品中,他经常会把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融入到名字中,所以,他给主人公起的名字往往都会暗含着某种特殊意义。
比如《伊豆的舞女》中的主人公“薰子”、《雪国》中的主人公“驹子”等等,这些名字都包含着特殊含义。
《雪国》中的女主人公叫驹子,驹是小马的意思,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作者想要表达出主人公的温柔善良、柔弱,但同时又拥有着对待感情和生活都非常坚强的性格特点。
在小说当中,作者对驹子的柔弱性格的描写体现在她在面对男主人公感情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作者对驹子的坚强性格的描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她对感情的坚强,体现在她明知道自己的爱情没有结果却还依旧执着的追求着;而另一方面,作者用了大量的手笔来描写她在不幸生活中的坚强。
在小说中,作者描写的主人公驹子的身世是这样的。
她十几岁便被卖到东京当侍女,虽然之后被人赎身,可一年后替她赎身的人却身染重病而身亡,在那之后一位琴师收留了她,于是她便拜琴师为师学习三弦琴,可好景不长,又因为师父的儿子行男突然患了重病,她为了帮助行男治病而沦为了艺妓。
《雪国》中的岛村与驹子形象解读在川端康成的《雪国》中,岛村和驹子这两个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性格、情感以及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岛村是一个来自东京的富家子弟,他生活空虚,无所事事,常常沉浸在对虚幻美的追求之中。
他研究西洋舞蹈,却并非出于对艺术的真正热爱,而只是将其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岛村对人生持有一种悲观、虚无的态度,认为一切都是无常和徒劳的。
他来到雪国,名义上是为了欣赏自然风光,实际上是为了寻找心灵上的慰藉。
岛村的性格中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他对驹子的感情表现出一定的真诚和关怀;另一方面,他又始终无法摆脱自己内心的空虚和冷漠。
他明知自己无法给予驹子真正的爱情和未来,却依然与她保持着暧昧的关系。
这种矛盾的心态,使他在面对驹子的深情时,常常表现出犹豫不决和逃避的态度。
岛村对于美的追求也是虚幻而不切实际的。
他认为驹子的美是一种徒劳的美,就像雪国的雪景一样,虽然美丽却转瞬即逝。
他在看到叶子的美丽时,同样将其视为一种虚幻的存在,甚至在叶子坠楼身亡的那一刻,他也只是感到一种虚无的悲哀,而没有真正的痛苦和悔恨。
与岛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驹子。
驹子是一个身世悲惨但却坚强不屈的女子。
她出生在贫穷的山村,被卖到东京当侍女,后来又被人赎身回到雪国。
尽管命运多舛,但驹子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驹子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女子。
她努力学习琴艺、书法和舞蹈,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修养和价值。
她对岛村的爱情真挚而热烈,尽管她知道岛村并非真心爱她,但她依然全心全意地付出。
驹子的爱情观是单纯而执着的,她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和现实的困难,只希望能够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然而,驹子的命运却是悲惨的。
她的爱情最终没有得到回应,她所追求的美好未来也始终没有实现。
但即便如此,驹子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她依然坚强地生活着,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命运的不公。
驹子的形象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她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爱情,这种精神让人敬佩。
浅析《雪国》中人物性格及其思想表达摘要:川端康成的《雪国》一书描述了岛村、驹子与叶子在雪国的一系列情感纠葛。
全文以“徒劳”二字展开,这也是岛村的人生态度,他认为驹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而在我看来,驹子却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她积极进取、勇于追求,是新时代女性的标杆。
作者透过这个凄美悲凉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人世的变幻无常、虚无缥缈,因此我们该积极向上地迎接每一天的到来,珍惜眼前、活在当下、关键词:徒劳;人生;川端康成;向上川端康成的作品有着“哀感顽艳”的特质。
“哀感”,自然是基于生平遭际暨对社会人生的感受而生发的生命意识;“顽艳”,却更多指审美表现方面的特征。
[1]我认为这在《雪國》也有充分的体现。
“木板房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脚下,给人一种冷寂的感觉。
那边的白雪,早已被黑暗吞噬了”[2],川端在本文开始便描写了这样悲凉的景色,注定了这是一个悲剧。
而这被黑暗吞噬的世界,需要用人性的温暖去点亮。
虽然我们改变不了太阳也有黑子的事实,但它只能占据人生的一小部分,我们始终需要耀眼的阳光。
一、角色分析书中的男主人公岛村痴迷于西洋舞蹈,但他的喜欢却如同“纸上谈兵”,因为他从未真正重视过现实的舞蹈表演,只是沉溺于文字和照片中的虚无的舞蹈。
“徒劳”是全文的一个线索,也是岛村一直在重复的一句话。
我认为他的这种徒劳是永恒的、持续性的,这是他穷极一声所信奉的。
当他知道驹子每天都记日记时,他脱口而出便是一句“这完全是一种徒劳嘛”。
他对于驹子的喜欢只是由于她把他从琐碎单调的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的安慰。
岛村是一个异常理性的人,对任何事物都不会过于狂热,即使在与驹子的这段感情中,他也能收放自如,在自己完全陷入之前全身而退。
在面对叶子的意外死亡时也是这般,“他似乎没有立刻感到危险和恐惧,就好像那是非现实世界的幻影一般”[3],俨然一副旁观者的姿态。
驹子是与岛村截然不同的,她是另外一个极端。
为了帮师傅治病,她沦落红尘成为歌姬,被旁人蔑视。
浅析《伊豆的舞女》女主人公形象《伊豆的舞女》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成名作,这部小说继承了当时文学的美学传统,典雅精细又深含伤感愁绪,通过作者的细腻感情的流露,表现了年轻男女之间朦胧、纯真又略含羞涩的初恋情愫。
作品对伊豆这个地方美丽自然风貌的描写,使读者在感受清新自然景色之时得到心灵上的休憩和升华,把人们带入一个空灵浪漫的唯美爱情世界。
一、作品及人物形象概述《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根据自己1918年在的伊豆半岛旅行经历而著成的。
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我”的口吻展开叙述,讲述了20 岁的高中生“我”在伊豆之旅中遇到了巡回演出舞女熏子,并对之萌生了朦胧纯真的感情的故事。
男女主人公之间纯净的爱慕之情辉映于伊豆的青山秀水中,充满了浪漫的气息,给读者以心灵上的清新脱俗之感。
整部小说的创作添加有不少作者自身对于唯美爱情的渴望,其中不乏包含自身理想爱人的缩影,这也和23岁的作者当时惨淡个人的感情经历现状有关,小说中的“我”一定程度上就是作者自己。
在旅途中“我”和女主人公“熏子”相遇并对她一见钟情,通过和舞女“熏子”一家的同行,“我”从她以及她的家人身上感到了一种“爱的力量”。
川端康成用自己一贯的的唯美主义风格,通过对人物情感灵魂的加工,刻画了舞女羞涩、可爱的美丽形象。
二、女主人公形象内涵分析《伊豆的舞女》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日本乃至世界文坛的巨著,对当代文学和年轻人的爱情观也都产生一定影响,男女主人公形象在日本是身深入人心的,他们甚至想象熏子和“我”两个形象是完全存在的,在小说故事的发生地还建有“伊豆的舞女”文学纪念碑和舞女的雕塑,主人公形象已经在读者心中冲破了文学和现实的界限,在心灵上和真实社会情感中都散发出不朽的魅力。
舞女熏子是无数少男心中一个瑰丽的梦,她的清澈可爱的眼神、时而突然绯红的脸颊,对大家细心周到的照顾,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川端康成并没有对这一人物赋予过多的正面称赞,只是通过细节的烘托,“头上盘着大得出奇的旧发簪,使她严肃的鹅蛋脸显得非常小,调和得非常美。
《古都》人物形象浅析作者:马文骐钱晓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7期摘要:川端康成是日本当代的著名作家,凭借《雪国》、《古都》与《千纸鹤》这三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大多带有淡淡的忧伤,这种朦胧的感觉是来自其特殊的描写人物方法,通过对外在环境、氛围等的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内心。
本文通过作者对外在事物的描写,试图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浅析千重子与苗子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古都;川端康成;千重子;苗子作者简介:马文骐,女,上海人,1991年1月出生,东华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钱晓波,日本杏林大学博士,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近现代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7--01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古都》与《千纸鹤》这三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日本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1972年4月16日)出生于大阪市北区。
幼年时父母双亡,之后祖父母和姐姐又相继病故,他一生漂泊无依,心情苦闷忧郁,久而久之,形成了易感伤与孤僻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和悲哀奠定了川端康成的文学基调。
小说《古都》是从1961年10月8日至1962年1月27日在《朝日新闻》上连载的一部中篇小说。
以古都京都为背景,主人公千重子是纺织世家的大小姐,她在年幼的时候遭到遗弃,由商人太吉郎夫妇收留继而抚养成人,她经常感叹自己的身世,促成其多愁善感的情绪。
有一日千重子在京都郊外的北山,遇见当地一个美少女,她正是千重子的孪生姐妹,苗子。
苗子虽然没有离开父母,但谁知双亲在其幼年便不幸离世,苗子反倒成了可怜的孤儿,她被一个贫寒家庭抚养,成为一名受雇于人的劳动者。
小说以春花为首,四季之中春季常被喻为生命的季节,作家通过对开花的紫花地丁、嫩绿的新叶、红色的垂樱等的描写营造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川端康成作品《雪国》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摘要:《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
作品将淡淡的哀思融入人物的情感世界里,对人物的描写细腻、形象而又带有梦幻般的虚无,对两个女主人公的特点和人性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川端康成《雪国》女性形象坚强纯洁执著川端康成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悲情色彩,他的众多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悲凉、虚无同他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从小父母双亡,奶奶在他七岁时去世,而十岁那年唯一的姐姐也离开了人世,十五岁时唯一的亲人——爷爷也离他而去,如此幼小的他就经历了这种种人生的不幸,以至于他以后的生活一直充满了阴郁和哀伤。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体现的对女性的崇拜也正是源于生活中女性角色的缺失。
也正是因为那些经历让他对生死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认识和理解,而这种认识也贯穿在《雪国》中岛村这一人物形象里,与坚强、美丽、善良的驹子和叶子形成了对比。
小说由岛村和驹子叶子的相遇而展开,以叶子之死而终结。
一、驹子的人物形象分析驹子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为了生活不断挣扎,做侍女时被一个喜欢她的人赎了身,努力学习舞蹈,深爱她的人重病而亡后又回到了不幸的状态里,再次被琴师营救出来后又为了负担行男的医疗费做了艺妓。
“她那种对城市事物的憧憬,现在已隐藏在淳朴的绝望之中,变成一种天真的梦想”这是岛村在与驹子谈论文学时曾有的感受。
尽管她没有被生活温柔怜爱地对待过,甚至一直都在困苦的漩涡里煎熬着,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希望,没有放弃自己人生的追求,执著地坚守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勇敢表达自己的内心,坚强努力地生活着、爱着。
驹子象征着生命活力,在岛村的眼中,驹子“虽算不上是个美人,但她比谁都要显得洁净”,在小说中“神经质地连桌腿、火盆边都擦到了”体现了驹子对洁净的追求程度。
“玲珑而悬直的鼻梁虽嫌单薄些,在下方搭配着的小巧的闭上的柔唇却宛如美极了的水蛭环节,光滑而伸缩自如”、“两只眼睛,眼梢不翘起也不垂下,简直像有意描直了似的,虽有些逗人发笑,却恰到好处地镶嵌在两道微微下弯的短而密的眉毛下”、“颧骨稍耸的圆脸,轮廓一般,但肤色恰似在白陶瓷上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是驹子在岛村心中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希望塑造一个纯洁单纯的驹子形象的意图。
川端康成小说《雪国》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摘要】川端康成《雪国》中的驹子和叶子是女性形象创作的典型,她们有美丽的外表和心灵,虽然身处下层但是对生活、对爱情、对理想有自己的追求。
作家对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创造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是密切联系的,同时在文学创造中受意识与无意识的影响。
本论文就从意识与无意识的角度来分析《雪国》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雪国》;意识;无意识;女性形象《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经典之作,这部八万字的中篇小说,从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动笔到一九四八年完成定稿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驹子和叶子两个女性形象的创作。
茨威格说:“一部艺术作品的构思是一个内心的过程。
他在每一种单一的情况之下都处在黑暗之中,就像我们世界的诞生一样,是一种不可窥视的,一种圣神的现象,是一种神秘。
” [1]p203川端康成在创作《雪国》中的两个女性形象时自然受到意识与无意识的影响。
在文学创作中,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识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
[2]p137下面就从意识和无意识的角度来分析与川端康成驹子、叶子这两个女性艺术形象的创作。
一、驹子形象的分析驹子在《雪国》这部小说处于中心地位,是小说中的主人公。
驹子是一个生长在坎坷的环境里,经历了人世间的沧桑,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做艺妓,沦落风尘,但是并未放弃理想与追求的人,坚持不懈地读小说、写日记、练三弦琴,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这样一个富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川端康成空想出来的。
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川端三次汤泽旅行后所结识的艺妓松荣的影响,从而使得川端在创作过程中,意识活动不可避免地回避松荣。
松荣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中,由于家境贫寒,生活无着,不得不被迫告别亲人,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就被转卖到汤泽温泉当了艺妓,从此便沦落风尘,备受生活的折磨。
《川端康成名作名译系列:伊豆的舞女》读书记录目录一、序言 (2)1. 作者简介 (3)2. 作品背景与翻译意义 (3)二、主要人物分析 (4)1. 伊豆的舞女 (6)2. 相关人物介绍 (7)三、故事情节概述 (7)1. 故事开端 (9)2. 发展过程 (9)3. 高潮迭起 (10)四、主题思想探讨 (12)1. 爱情与人生 (13)2. 社会与人生百态 (14)3. 自我救赎与成长 (15)五、文学特色分析 (16)1. 叙述手法 (17)2. 人物塑造 (19)3. 情感表达 (20)六、翻译技巧与感悟 (21)1. 译文的选择与处理 (22)2. 忠于原文与读者接受度的平衡 (23)3. 文化差异的考量 (24)七、个人读后感受与思考 (25)1. 对故事的重新解读 (27)2. 对人生的启示与反思 (28)3. 对翻译工作的理解与体会 (29)八、结语 (30)1. 对川端康成作品的再次认识 (31)2. 对未来阅读的展望 (32)一、序言在日本文学史上,川端康成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存在。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魅力和深邃的人文内涵,深受读者的喜爱。
而《伊豆的舞女》则是他最为脍炙人口的名作之一,也是其成名作名译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小说以伊豆半岛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伊豆的山间旅行时所经历的欢笑与泪水、爱情与友情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东京的大学生“我”,在暑假期间,他遭遇了种种不幸,最终选择了与一位美丽的舞女——初子一起乘坐火车前往伊豆。
“我”与初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随着旅程的深入,他们之间的关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初子的过去、她的身世之谜以及周围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复杂而感人的画卷。
川端康成的笔触细腻而富有表现力,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和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
他也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和隐喻,使得作品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内涵。
这使得《伊豆的舞女》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读者深刻思考的人生哲学剧。
剖析《雪国》中小说人物的孤独与无力感概述《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所写的一部著名小说。
该小说通过富有象征和隐喻的艺术手法,刻画了主人公黑榜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雪山村庄生活中的孤独和无力感。
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中几个关键人物的形象和事件,深入剖析他们所经历的孤独和无力感。
主要人物1. 黑榜黑榜是小说《雪国》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展示了孤独和无力感对他生活的深远影响。
作为一个汉子,在这个相对封闭的雪山村庄里面,他时常感到无法消除内心的空虚和无助。
黑榜渴望与世界联系起来,但他却被冰冷而苍白的环境逼迫着越来越远离现实。
2. 清壶清壶是另一个重要人物,也显示了强烈的孤独感。
他是黑榜在车站工作时遇见的女性,两人勾起了一段鲜明而短暂的感情。
然而,清壶也是一个身陷孤独中难以解脱的角色。
她为黑榜提供了一种短暂的安慰,但最终无法真正与他建立起真实的连接。
小姐是雪山度假村中一个受赞誉的歌舞厅舞蹈表演者,代表着世俗世界和对黑榜孤独人生的吸引。
尽管黑榜迷恋着她,并渴望通过与她接触来摆脱自己心中的孤寂,但他却被小姐彻底地抛弃于冰天雪地之中。
符号与隐喻《雪国》利用丰富多样的符号和隐喻手法来强化人物孤独和无力感所带来的情绪和主题。
1. 雪雪在小说中起到重要象征作用。
它既代表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造成的限制,也反映出主人公内在心灵和外在环境之间无法逾越的隔阂。
雪的无限延伸与主人公的内心孤独相互呼应。
2. 温泉温泉象征着生命和疗愈,但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一个假像。
黑榜不断追求温泉的存在,试图从中寻找一种解脱和安慰。
然而,他最终发现温泉只是个幽灵般的诱惑,无法真正填补他内心的空虚。
3. 路和隧道路和隧道是另外两个重要符号,在小说中经常出现。
它们代表了进退两难、无法逃离孤独和无力感的困境。
主人公面临的道路并不是通向希望和解脱之地,而是一条无尽的路径。
通过对《雪国》中人物形象和事件进行剖析,我们可以看到小说所传达的深刻的孤独与无力感。
黑榜、清壶等角色在作者巧妙的描写下,成为了这种情感状态的生动体现。
川端康成的“孤儿气质”在作品中的体现1. 引言1.1 川端康成的生平简介川端康成,日本著名小说家,生于1899年,成长于一个富裕的家庭。
他在东京大学学习文学,并在1927年发表了他的处女作《十四岁的夏天》。
川端康成一直被认为是日本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常常探讨孤独、爱情和人性的主题。
川端康成曾获得过诸多文学奖项,包括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
川端康成的文学风格独特,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孤儿气质”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类孤独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描写,引起了读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共鸣。
通过他的作品,人们得以窥见人类内心最深处的真实面貌。
【川端康成的生平简介】结束。
1.2 “孤儿气质”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孤儿气质”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川端康成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川端康成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孤独和寂寞,通过对孤儿气质的探讨,勾勒出了一幅幅令人动容的人生画卷。
在文学作品中,孤儿气质代表了一种内在的孤独和无助。
这种孤独并非仅仅是身世上的缺失,更多的是情感上的落寞和无奈。
川端康成通过对孤独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渺小和脆弱。
这种孤独的感受贯穿于他的各个作品之中,为作品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情感色彩。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通过对主人公与雪国中的女性们之间的关系描写,展现了一种深切的孤独和无助。
在《千羽鹤》、《伊豆的舞女》、《古都》等作品中,川端康成更是将孤儿气质深入到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中,展现了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悲伤和无奈。
通过对“孤儿气质”在作品中的体现,川端康成不仅仅是在描绘一幅孤独的画面,更是在借此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珍视。
“孤儿气质”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给作品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和风格,更在于它通过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探讨,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这种思考正是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孤儿气质”所传达的独特意义。
川端康成一、作家作品简介1、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日本小说家。
一生创作多部小说,中短篇多于长篇,另有散文、评论等。
成名作为小说《伊豆的舞女》。
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4月16日,川端以口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
[1]川端康成幼失怙恃,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
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的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还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
但是,由于他后来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影响很重,逐渐脱离现实,以致原来残留于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想不但未能减弱,而且有所发展。
《雪国》这部名著,基本上可以说是他这种前后期思想变化的分水岭。
2、内容梗概本书包括川端康成代表作《雪国》与《湖》。
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窗外不停掠过的暮景,映着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双眸,扑朔迷离。
舞蹈艺术研究者岛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皑皑的北国山村,与当地的艺伎驹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陷入爱恋纠葛,簌簌落下的雪掩盖了一切爱与徒劳……《雪国》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
3、人物评析“驹子”即使是作为艺伎花名也是蕴含着虚无观念的,据川端康成说,驹子睛名取意于中国古代蚕马神话。
驹子开始居住的地方“本来是间蚕忘记你奇怪了吗?”“岛村想着驹子像蚕一样,以她透明之躯,在这居住的情形。
”蚕有作茧自缚的象喻,蚕马的神话则暗示徒劳的空乏,川端康成连“驹子”作为名字也彻底虚无掉了。
相对而言,驹子对应于岛村现世的,官能的、肉体的一面;叶子则对立于岛村传统的、诗意的、精神的一面。
川端康成也说自己在写作中驹子确有原型,而叶子则是他“虚构出来的。
” 她一出场就以“优美而近于愁凄”的声音给人带来听觉上的的美感与联想,又置身于车窗的映衬下,从一个别臻的视点显示出一种“无法形容的美。
对川端康成《厕中成佛》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川端康成微型小说《厕中成佛》的层层解读
分析,讨论文章多重矛盾背后的深层含义,尤其是对主人公的性格
进行心理分析,根据性格理解人物行为,体会作者的精妙描写。
关键词:川端康成 厕中成佛 性格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以其作品《雪国》、《千羽鹤》
及《古都》等,于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厕中成佛》是川端
康成所写的微型小说,仅约一千五百字左右,但其知名度甚广,常
作为各类经典故事、哲理故事被收录。该文高度体现了川端康成的
艺术水平,在千余字的短文里,极度简练而准确地勾画出一个复杂
性格的主人公,虽似一副素描,但却内涵深刻。
《厕中成佛》讲述了一个日本乡村农民的故事。每逢春天,日
本京都的上层女子都会来岚山乡村观赏樱花。但农民十分简陋的小
茅厕让这些女游客非常窘迫。一个农民于是修了一个干净的厕所,
每次入厕收三文钱。游客蜂拥而至,发了大财。他的邻居(本文主
人公)于是也想依样照学,准备盖一个厕所。他的妻子表示怀疑,
但他不为所动,把厕所修得非常豪华,并把费用提高到每次八文钱。
不料女游客们都觉得太过奢侈,望而却步。妻子对此很不满意,丈
夫根本不着急,告诉妻子自己有办法。他告别妻子,要说外出转转,
保证自己家的厕所顾客盈门。丈夫外出后,来厕所的人果然络绎不
绝,妻子十分惊喜。但是到傍晚,她等待回家的竟然是丈夫的尸体。
原来他一整天都蹲在邻居家的厕所里,让那些游客不得不来他家的
厕所,但蹲了一天,最后被厕所的臭气熏死了。他的死让周围的人
议论纷纷[1]。
对于这则短文,初读该文的人不能准确读透,往往是一头雾水,
各类冲突矛盾的安排,冗长唠叨的铺垫,奇怪突兀的用语,让人无
法完全把握住文章意义,也让众多阅读者有各类解读。本文试从人
物性格角度,对本文做一个梳理,从深层次将外显的矛盾做一个统
和,赏析该文的精妙所在。
一、外显的矛盾
对于初读者而言,这篇文章没有跌宕的情节,动人的情感和直
白的哲理,这些矛盾、冗长的叙述,是作者在表达方式上有问题,
还是他有意而为之?让读者很难根据原有的理解模式读完小说,会
产生一系列的疑问。
(一)喜剧与悲剧的矛盾
这则短文的前半部,是一个类似西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喜剧发
展,仿佛在讲述一个“东家长,西家短”的轻喜剧,读者开始期待
一个更大的“包袱”时,剧情却陡转直下,死讯来临,主人公变成
逝者,让读者一口气顺不下去,错愕万分。回头看丈夫临行前对妻
子的告辞,“带着几分哀伤的神情,回头冲着妻子带笑”,对自己这
辈子都做了一个总结,似乎他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为什么要这
么写?主人公有这个赴死的必要吗?
(二)聪明与愚蠢的矛盾
在主人公身上,既有聪明的思考,也有愚蠢的行径,如此矛盾
的现象在他身上合为一体。同那些足不出户的普通农民相比,他是
非常聪明甚至狡诈的。但是,他的死却是莫名其妙,典型的“要钱
不要命”,他会如此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吗?
(三)表扬与讽刺的矛盾
作者对主人公到底是什么态度?一会儿是赞誉,一会儿是讽刺,
再一会儿又是借旁人的口来评议(那几句评价也让人不得要领)。
作者是表扬他聪明勤奋,爱家爱妻子,舍己为家,还是“有力地讽
刺和鞭挞了贪财的人不择手段的行为和损人利己的思想”?[2]
二、性格理论
如此重重矛盾与疑问,作者不可能没有注意到,唯一的解释是,
他试图用最简短的文字,勾画一个复杂个性的人物形象,让其更有
立体感,而不是单一标签式人物形象。所以,我们找到一条整合上
述矛盾的唯一出路,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只有把其各种怪异行径统
整到某种性格之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主人公,也才能理解川端康
成的苦心。
“性格决定命运。”东方古语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
成命”,西方也有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
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心理学家们曾经以各自的标准和原则,对性格类型进行了分类,
下面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从心理机能上划分,性格可分为:
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2)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划分,性格可
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3)从个体独立性上划分,性格分为独立型、
顺从型、反抗型;(4)斯普兰格根据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把人的性
格分为:理论型、经济型、权力型、社会型、审美型、宗教型。(5)
海伦·帕玛根据人们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和注意力焦点及行为习惯的
不同,把人的性格分为九种,称为九型性格,分别是完美型、助人
型、成就型、艺术型、理智型、疑惑型、活跃型、领袖型、和平型。
[3]
三、主人公的性格
根据上述心理学性格分类,我们可以推测出主人公在性格上偏
重于情感型、内倾型、理论型、审美型。
他倾向于自我思考,但不能很好地结合现实,略有脱离正常的
思维方式,好走极端,因此他才会想到建造一个几乎完美的厕所,
而这是在现实中没有得到验证过的。
他关注情感,而不是理性思维。他所努力的一切,由“忌妒”
始,至“哀伤”终,在乎妻子的评价,为了挽回自己的失利,他采
取更为艰难的手段,牺牲自己。
他总是内向,所以行动不能很好地受现实约束,天马行空,自
以为是。内向的人对自尊极为敏感,心底里渴望得到承认和尊重,
哪怕付出更大的代价,也要让别人看到他是有能力的。
追求美的感觉,从美的角度评价事物,以自我完善和自我欣赏
为生活目的。但可惜身为农民,只能在厕所上一展能力。
对于如此复杂的一个人,理解了他的性格类型,感受到他的渴
望,才能理解他的行动,也才能理解作者的精妙构思。一切的矛盾
都可以得到整合。在这个基础上,读者才能读懂最后别人对他的评
价,虽然貌似离题万里,却句句说的是这个人想要的。承认他曾经
是很光辉的,认为他高人一等,满足着他的尊严,当然,这些话也
可以反过来理解,即对他的自我加以嘲弄,最终“厕中成佛”了。
参考文献:
[1]余致力编.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m], 南
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1.
[2]刘春波. 试论川端康成掌上小说[d]. 东北师范大学,
日语语言文学, 2007,硕士.
[3]张晋, 滕慰群, 汤庆人. 一种性格分类的尝试. 中国
民康医学[j]. 2007(9): 804.
作者简介:刘华(1979—),女,四川渠县人,四川大学硕士,
讲师,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