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6《音乐之声》相关课外阅读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单元戏剧见人生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30分 3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巢穴.(xué)怪癖.(pì)粗犷.(guǎng)高屋建瓴.(línɡ)B.秀颀(qí)暂.时(zhàn)提.防(dī)惩.恶扬善(chénɡ)C.虔.诚(qián)窥.视(kuī)踟.蹰(chí)斤斤计较.(jiào)D.婆娑.(suō)欺侮.(wǔ)平旷.(kuàng)刚正不阿.(ā)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这是否构成侵权,双方各执一词,最后只得对簿公堂....。
B.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座落在绿树浓阴中。
C.中日两国人民经过民间交往,逐渐增进了解,最终签订城下之盟....,我们应保持这种睦邻友好关系。
D.许世友将军不仅有勇而且有谋,是个暴虎冯河....的常胜将军。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修女们从各处走来,端庄严肃的修道院院长、大嬷嬷贝尔塔和玛格丽塔三人正容款步走入经堂,一起虔诚地做日常功课。
B.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C.即使作者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如不能进行认真分析,寻求它们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也是难写出好作品的。
D.和传统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语文初三下人教新资料第16课(音乐之声)拓展阅读(两篇)《音乐之声》之结尾勒曼音乐厅的舞台上。
在聚光灯照耀下,特拉普全家在演唱《独,来,米》:……Sew,穿针又引线,La,Sew后面确实是La,Tea,就果酱面包的茶。
……特拉普一边唱一边机警地观看着环境和形势,他注意到四处都有荷枪实弹的纳粹党徒们把守着。
玛丽亚望望上校,特拉普对她鼓劲地点点头。
只有孩子们完全沉浸在登台演出的喜悦中,临时忘却了一切,认真而起劲地唱着。
台下,泽勒〔泽勒:德国纳粹军官。
〕带着他的手下人虎视眈眈地坐在第一排座位上。
一曲歌罢。
台下群众热烈地鼓掌,泽勒不满地回头去看看。
出于礼貌他不得不拍了几下巴掌。
特拉普全家向台下答礼。
上校走到话筒跟前,聚光灯跟随着照在他身上。
他悲愤地说:“奥地利同胞们,也许要特别久我不能见到你们了。
现在我为你们唱一个……情歌。
人人怀念的爱情。
但愿……你们不要忘了它。
”麦克司走上台来,把手中的吉他递给了上校。
特拉普拨动琴弦深情地唱《雪绒花》:雪绒花,雪绒花,我睁开眼就看见你。
一朵朵,小白花,看起来一张张笑迎的脸。
小白花,开不败。
开不败的小白花呵!雪绒花,雪绒花,点缀着祖国分外漂亮!全场屏息地谛听着这首人人自幼就会歌唱的奥地利歌曲。
泽勒不满而又无奈地听着。
特拉普接着唱着:“雪绒花,雪绒花,”但是他哽咽了,几乎唱不出一个字来。
这时,玛丽亚抓紧走上来接着唱。
夫妇俩又示意孩子们上前来唱,孩子们走来加入了歌唱。
最后,上校挥手指挥大伙一起唱,全场汇成一个声音,大伙齐声高唱:……一朵朵,小白花,看起来一张张笑迎的脸。
小白花,开不败。
开不败的小白花呵!野菊花,野菊花,点缀着祖国分外漂亮!全场掌声雷动,群情振奋。
“我看能行。
”在聚光灯的照射下,麦克司走上台去激动地对特拉普一家子说:“我会想着你们;想着眼看就要赚到手的钱。
”他又走到话筒跟前对台下说:“感谢,女士们先生们,感谢。
女士们先生们,感谢。
音乐节的歌唱竞赛到此结束。
”特拉普趁着麦克司在台上讲话之际,利用处在阴影之中的有利条件,再次认真地观看着四周的情况,作着逃跑的预备。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6《音乐之声》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过程与方法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难点: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哆来咪》这首歌,让学生倾听后随意地说说这首歌带给自己怎样的一种情绪或感觉。
以“先声夺人”的方式建立学生与影片女主角玛丽亚的初次“链接”,既而引领学生去课本中认识这位快乐活泼的姑娘。
二、作者简介:勒曼:(1888--1976)美国剧作家。
1909年在汉堡歌剧院首次登台扮演《魔笛》中的第三男童。
1910年,在O.尼古拉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扮演埃恩肯。
1914年在维也纳演出获得成功,1916年成为维也纳歌剧院的主要演员。
此后一直到1945年,她连续在维也纳歌剧院、伦敦科文特加登皇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
由于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她于1938年离开维也纳,定居美国。
1946年和1951年先后退出歌剧和音乐会舞台,从事声乐教学和著述活动。
她的著作有《开始和发展》、《不只歌唱》,《5部歌剧和R.施特劳斯》等。
1902年发表了《我的歌唱艺术》一书,对她的歌唱体会进行了详尽的总结,在声乐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作品简介: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摄制于1965年,它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奖、最佳改编音乐奖和最佳剪辑奖五项大奖。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玛丽亚在院子里独自唱歌跳舞,模仿鸟叫,还跑了很远到森林里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她对这些事物的热爱和专注深深地打动了上校一家。
赏析:
《音乐之声》是著名的音乐剧,也是一部温馨感人的家庭电影。
这段课文描述了玛丽亚在院子里的自然表现,展现了她纯真、热情、充满活力的性格。
通过她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敏锐感知和对音乐的热爱,这种情感也深深感染了上校一家。
同时,这也反映出玛丽亚的教育观念,即鼓励孩子们亲近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段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充满了音乐、舞蹈和自然的元素,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玛丽亚的形象也被描绘得十分生动,让读者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整段课文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也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在描写手法上,这段课文运用了生动的叙述和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玛丽亚的活力和自然的美好。
同时,通过上校一家的反应,也展现了玛丽亚的影响力和教育观念。
整段课文语言流畅、生动,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这段课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了《音乐之声》中玛丽亚纯真、热情、充满活力的性格和教育观念。
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音乐之声》同步训练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音乐之声》同步训练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音乐之声》同步训练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十六课《音乐之声》同步训练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流连忘返的玛丽亚在山坡草地上远眺.()群山,她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答案:tiào|yuè|fǔ|yī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文章中的重点词语,主要注意“跃”和“漪”等字的读音.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翅膀峥嵘变化漠测老成持重B。
砰然嬷嬷小心翼翼毫无声息C.洋溢窟窿漫山遍野众说纷云D.肃穆伫立固执己见陷入暇思答案:B解析:分析:ACD项读音没错误。
注意A项“漠”应为“莫";C项“云”应为“纭”;D项“暇”应为“遐”.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3.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涟漪( ) 峥嵘( ) 伫()立鳞次栉( )比山麓( )忏()悔ﻫ答案:yī|rónɡ|zhù|lù|chàn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嫉妒”读“jí”而不是四声,“伎俩(jì)"而不是“zhī"。
【学习要点】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学过程】☆课堂探讨☆要点一: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探究活动】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
【教师释疑】1.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
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2.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讨论明确】1.自由活泼的天性。
2.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课堂提升】阅读下面选文敲雪(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
外面下雪了。
(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
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
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3)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
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
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
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
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
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
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便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
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他收入,读书全靠它。
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
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
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去问父亲。
(5)“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
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乐声在旷野中荡漾响。
钟声嘹亮。
山麓下。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座落在绿树浓阴中。
山上。
流连忘返的玛丽亚在山坡草地上远眺群山,她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
她又向前走去,一面放声歌唱《音乐之声》: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我的心要把听到的歌儿欢唱。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它的翅膀不停地扑腾;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深深地叹息;像在石头上翻滚的溪水一样欢笑;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每当我的心感到寂寞,我要到山里去,我又会听到过去听到过的歌儿,我的心又会充满音乐之声,我又会放声歌唱。
玛丽亚伫立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遐思。
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
古老的修道院优雅、肃穆,从院里传来阵阵唱圣诗的和谐女声。
修道院内。
修女们从各处走来,端庄严肃的修道院院长、大嬷嬷贝尔塔和玛格丽塔三人正容款步走入经堂,一起虔诚地做日常功课。
钟声响起,院长顶礼膜拜,众修女齐声唱起《哈利路亚》。
院场上。
贝尔尼斯嬷嬷急匆匆走来,对院长说:“院长嬷嬷。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
”贝尔尼斯不无抱怨地说:“哪儿都找不着她。
”院长问:“玛丽亚?”贝尔尼斯:“她又跑到外头去了。
”大嬷嬷贝尔塔生气地:“也许……应该在她脖子上拴个铃铛。
”玛格丽塔大嬷嬷对贝尔尼斯说:“牲口棚去过吗?你知道她最喜欢牲口了。
”贝尔尼斯:“我到处找遍了,想得到的地方都去了。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别忘了这是玛丽亚,就应该到想不到的地方去找找。
”院长和两位大嬷嬷边走边接着谈论这件事。
九年级语文下册16《音乐之声》同步练习1(新版)新人教版《音乐之声》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尊翰到时,鄙人抱疾方剧;适有一青年博士鲍尔萨泽君自罗马来此,致其慰问,因与详讨犹太人与安东尼奥一案,遍稽群藉,折衷是非,遂恳其为鄙人庖代,以应殿下之召。
(1)上段文字中的错别字为:______,改为:______。
(2)给“慰”注音:______(3)文中的“庖代”是成语“______”的略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各种新闻媒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报道我国体育健儿夺得体育竞赛第一名的消息。
“获得第一”有许多种说法,如“夺冠”。
你能再说出几种来吗?3.按照下面的要求,把“路灯”“细雨”“笑声”组合扩展成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词序可以颠倒。
)表现自己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
4.填空。
(1)戏剧,是一种______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______的艺术样式。
(2)为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戏剧文学必须有自己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戏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14题。
(一)鲍西娅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上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行,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
所以,犹太人,虽然你所要求的是公道,可是请你想一想,要是真的按照公道执行起赏罚来,谁也没有死后得救的希望;我们既然祈祷着上帝的慈悲,就应该按照祈祷的指点,自己做一些慈悲的事。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6《音乐之声》相关课外阅读(新版)新
人教版
一、作者简介:
洛特.勒曼:美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
就学于柏林,师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M.马林格。
1909年在汉堡歌剧院首次登台扮演《魔笛》中的第三男童。
1910年,在O.尼古拉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扮演埃恩肯。
1914年在维也纳演出获得成功,1916年成为维也纳歌剧院的主要演员。
此后一直到1945年,她连续在维也纳歌剧院、伦敦科文特加登皇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
由于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她于1938年离开维也纳,定居美国。
1946年和1951年先后退出歌剧和音乐会舞台,从事声乐教学和著述活动。
勒曼先后演唱过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莫扎特,普契尼、贝多芬等作曲家的数十部歌剧的主要角色。
她扮演的最佳角色是《玫瑰骑士》中的元帅夫人。
她那热情而激动人心的嗓音以及演唱风格,深得施特劳斯的赏识,经常邀请她担任他的歌剧首演的女主角,成为理查·施特劳斯歌剧的诠释者。
施特劳斯曾专为她创作了《阿尔贝拉》,在施特劳斯复排《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上》和新剧《失去影子的女人》(1919)以及《插曲》(1924)上演时,都特约她担任女主角。
她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抒情斯宾托女高音之一。
她录有大量唱片。
她的著作有《开始和发展》、《不只歌唱》,《5部歌剧和R.施特劳斯》等。
1902年发表了《我的歌唱艺术》一书,对她的歌唱体会进行了详尽的总结,在声乐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二、内容简介: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罗伯特·怀斯导演。
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剧本集中体现了画面感和音乐故事片特有的音乐特色。
指导学生自读本文,应引导学生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感知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体会音艺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
眼前似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田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
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感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30954 78EA 磪A34695 8787 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