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第二单元我们的身体与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第一节食物
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营养物质的作用
怎样实现合理膳食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食物在肠胃内的消化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第四节食品安全
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液
血型和输血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
血管
心脏
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路线
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第三章健肺强肾精力充沛
第一节呼吸
呼吸道和肺的功能
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人体的气体交换
吸烟的危害
第二节排泄
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尿液的形成
第四章合理用脑高效学习
第一节信息的获取
视觉的形成
近视与远视
听觉的形成
第二节信息的传递
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第三节信息的处理
脊髓的功能
条件反射的形成
脑的功能
第四节合理用脑
第五章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第一节激素与生长发育
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
胰岛素与糖尿病
第二节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青春期的卫生保健
第六章增强免疫预防疾病
第一节免疫
第二节疾病与预防
第三节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第四节珍爱生命拒绝
第七章科学用药保障健康。
初中消化与吸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掌握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3. 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消化系统组成的挂图,标有各个消化道名称的帽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用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导入,引出人每天需要获取食物里的营养物质,那么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消化与吸收。
二、新课教学,探索新知1. 消化系统的组成(1)ppt展示消化道各个组织的名称及其联系组织学生看ppt上动态展示图,逐一将各个组织介绍出来,并且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出各个组织的联系(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口腔连接食道,食道连接胃,胃连接小肠,小肠连接大肠,最后由肛门排除食物残渣。
)(2)活动一: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身身体,说出各个器官在人体的位置由多媒体课件学习了消化吸收的各个组织之后,师生互动,分别找学生上台在自己身上大致指出各个器官的位置,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位置(胃在人体腹腔的左上方,肝脏位于人体腹腔的右上方,胰腺位于胃的后方,小肠在胃的下方。
)2.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ppt展示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组织学生看ppt上动态展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出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食物从口腔进入,经过胃的消化作用,再到小肠的消化和吸收作用,最后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2)活动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三、巩固知识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1. 消化系统的组成有哪些器官?2.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是怎样的?3. 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是什么?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以及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2.1.2.2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自主学习案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说出各消化器官的主要消化酶和功能。
学习范围:预习课本第17页到第19页的内容二、自主学习要点(一)消化系统组成1.消化系统是由和组成的;(1)消化道:当你吃一个面包,会通过身体的哪些结构呢?以“→”的形式描述出人体内食物流经的通道。
消化道:→咽→食道→→→→肛门(2)消化腺:面包在消化道中不停地发生变化,因为在消化系统中还有许多消化腺分布在消化道周围。
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
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液液液、液和液最大的消化腺是,它能分泌,不含消化酶(二)食物的消化1、淀粉消化的起始部位:。
蛋白质消化的起始部位:。
脂肪消化的起始部位:。
2、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它们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的过程,叫做。
消化分为消化和消化。
(1)淀粉的消化:淀粉的消化是从开始的。
在口腔中,唾液中的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
淀粉和麦芽糖到达后,进一步被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中的酶分解成。
(2)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里开始的。
在胃中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并在肠液和胰液中的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被分解成。
(3)脂肪的消化:脂肪的消化主要在中进行。
肝脏分泌的胆汁虽然没有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使其变成微小的颗粒。
在肠液和胰液中的酶的作用中,最后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4)胆汁也是一种消化液,但是胆汁中没有消化食物的。
但胆汁在消化食物中脂肪时,起了作用。
三、自主学习检测.1.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____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A. 胃、肠和消化腺B. 口腔、胃和消化道C. 消化道和消化腺D. 小肠、大肠和消化腺3.人饥饿时,肚子会咕咕叫,这是胃部肌肉挤压其内部的水和空气而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胃的说法,正确的是()A.胃位于腹腔的右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B.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脂肪进行初步消化C.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氨基酸、脂肪酸D.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怎样实现合理膳食阅读教材14——16页文字资料,思考:1、消化系统的组成?2、胃里有什么结构?哪类食物在胃中消化呢?3、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是?4、淀粉、蛋白质、脂肪在小肠分别被分解成什么?二、随堂检测1.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2.下列器官不属于消化系统的是()A.口B.胃C.心脏D.肝脏3.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化系统由口腔、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B.胃只有贮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多种消化酶D.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参考答案自主学习检测:1.消化道;消化腺;肝脏.2. C3. D随堂检测:1. C2. C3. D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初中食物的消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掌握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变化。
2. 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3. 能够描述食物的消化过程,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食物的消化过程。
2.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1. 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变化。
2. 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教学准备:1. 食物消化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2. 消化系统的模型或图示。
3. 食物样本(如面包、蔬菜、水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如何被身体吸收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简要介绍食物的消化过程,引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15分钟)1. 展示食物消化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描述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变化。
3. 教师总结食物消化过程,强调各阶段的重要性。
三、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15分钟)1. 展示消化系统的模型或图示,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描述各消化器官的名称和位置。
3. 教师讲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引导学生理解。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食物样本。
2. 学生观察食物样本,分析其消化过程。
3. 各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食物的消化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邀请营养师或医生,讲解食物消化与健康的关系。
2. 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自己一顿饭的消化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分析食物样本,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食物消化过程的基本知识,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为保持身体健康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1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第一节食物★导学目标●情境导入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时期,怎样合理饮食才能健康成长。
首先要了解食物中的营养同学们知道食物中含有那些营养成分吗?淀粉是我们所需的营养成分之一。
同学们所带的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呢?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说出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
2. 收集六大营养物质主要功能的资料,得出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
3. 说出青少年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特点。
能力目标:1. 尝试正确使用生物实验用具。
2. 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活尝试。
3. 通过个人努力,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
情感性目标1. 关注自己的饮食,合理膳食。
2. 养成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1. 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份2. 糖类、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成分的作用3. 维生素的主要种类、来源及缺乏症★自学导航一、填空题1. 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其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
答案:糖类、脂肪、蛋白质2. 食物中的三大供能物质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重要的储能物质是。
答案:糖类;脂肪3.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柴、米、油、盐”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柴”指燃料,植物茎秆、煤碳、天然气等燃料燃烧后会释放大量的热能,这些能量(热能)最终来自于。
(2)“米”指粮食,大米是我们吃的主要粮食,大米中富含淀粉.我们可以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其实验原理是。
某同学由于偏食而患有脚气病,同时还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患这种病主要是由于摄入的食物中缺乏引起的。
(3)“油”指食用油(脂肪),大豆、花生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大豆、花生中所含的脂肪主要储存在种子的中。
(4)“盐”除了指食盐(氯化钠)外,还包括含钙、铁、碘等元素的无机盐。
无机盐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人若缺铁会患。
4. “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
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过程。
2. 使学生掌握食物在胃肠内消化的主要物质和器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人体生理学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食物在口腔的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
2. 食物在胃的消化:胃酸的作用、胃蛋白酶的分泌、食物的初步消化。
3. 食物在小肠的消化:胰液、肠液的作用,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过程。
4. 大肠对食物的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的吸收。
5. 食物残渣的排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过程,食物在口腔、胃、小肠的消化。
难点:食物在小肠的消化过程,大肠对食物的吸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过程。
2. 结合图片、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消化过程。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4.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过程。
2. 讲解食物在口腔的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
3. 讲解食物在胃的消化:胃酸的作用、胃蛋白酶的分泌、食物的初步消化。
4. 讲解食物在小肠的消化:胰液、肠液的作用,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过程。
5. 讲解大肠对食物的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的吸收。
6. 讲解食物残渣的排出。
7.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8.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过程,分享彼此的认识。
9.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理解。
10.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绘制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过程图,加深对消化过程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食物在胃肠内消化过程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食物在口腔、胃、小肠消化过程的掌握情况。
01教学目标与要求Chapter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态度。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培养关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02教材内容与分析Chapter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01各器官的功能02消化腺的作用03食物在消化道内变化过程食物的消化过程消化液的作用吸收方式营养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等方式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吸收部位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其表面积大、绒毛多、血管丰富等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途径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直接吸收入血,而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等则通过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入细胞内被利用。
营养物质吸收途径和方式教材特色及创新点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图文并茂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实验探究拓展知识视野03教学方法与手段Chapter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拓展思维空间030201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实验探究法实施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实践分析实验结果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播放视频制作课件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人体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互动教学1 2 3分组合作交流讨论成果展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04课堂活动设计Chapter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如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去哪里了?它们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讲解示范,引导思考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重点介绍口腔、胃、小肠等器官的消化作用。
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旅程,让学生直观了解消化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食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以及消化不良可能引起的健康问题。
2.1.2.2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一、教学目标(1)描述淀粉蛋白质的消化过程;(2)说明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的原因。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四、教学难点食物的消化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中午吃的饱饱的,经过一下午的学习和活动,晚上又饿了。
饿时感觉胃里空空的,肚子咕咕叫,食物在胃和小肠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跟随一粒西瓜籽来一次人体探奇。
生:学生观察、分析(二)讲授新课探究:怎样实现合理膳食阅读教材14——16页文字资料,思考:1、消化系统的组成?2、胃里有什么结构?哪类食物在胃中消化呢?3、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是?4、淀粉、蛋白质、脂肪在小肠分别被分解成什么?(三)知识运用1.人体的消化腺分为两类:大消化腺有肝脏和胰腺,小消化腺有__________和胃腺.2.人体中,口腔、食道、胃、肠、肝、胰等共同承担着某些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们共同组成()A.运动器官B.消化器官C.消化系统D.运动系统(四)归纳小结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肠腺淀粉→葡萄糖食物的消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五)随堂检测1.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A.口腔 B.胃C.小肠 D.大肠2.下列器官不属于消化系统的是()A.口 B.胃 C.心脏 D.肝脏3.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化系统由口腔、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B.胃只有贮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多种消化酶D.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六、板书设计第二节食物的消化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肠腺淀粉→葡萄糖食物的消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七、作业布置如图为消化系统模式图,根据图回答:(1)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处被消化为__________。
《二、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教案
教材分析
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是《食物的消化》一节的核心知识,且课本中提到很多学生以前没有接触到的名词,如: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所以新的信息量较大,是学生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可利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如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析
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为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通过本节的教学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明白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的原因。
设计理念
运用探究性教学方式,通过实验、学生自学、讨论等手段,是学生很好的掌握此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淀粉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2、说明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并从图中读取所需信息,并加以总结。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通过酶的发现过程的学习,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求知欲望,从小树立勇于攀登、勇于拚搏的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酶片、鸡蛋、研钵、烧杯、试管等;人体消化系统挂图;胃的解剖图;食物在胃肠中消化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蛋白质在胃里的初步消化flash动画,淀粉、蛋白质、脂肪在小肠
中被彻底消化的flash动画)教学过程。
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生物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认识食物的消化。
二、通过图片的观察,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
三、阅读课文,思考食物的消化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科学知识: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胰等。
并初步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科学探究:能与同伴一起讨论交流知识,能小组合作完成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并能积极地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花生、消化器官图、消化器官模型、课件、模拟食道、胃、小肠、纸团、胶塞教养方面: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消化道的组成及作用。
3、能正确完成课后讨论题。
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三、教材分析:我们吃的食物只有通过消化器官的消化,才能成为我们身体所需的养分。
本次活动正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消化器官,并懂得消化器官保健的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消化器官的知识了解还很少,因此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图、模型、视频共用的方式帮助学生来理解。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胰等。
并初步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科学探究:能与同伴一起讨论交流知识,能小组合作完成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并能积极地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花生、消化器官图、消化器官模型、课件、模拟食道、胃、小肠、纸团、胶塞四、教学方法本课内容相对来说与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
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探究了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消化过程,其重点是小肠对消化的适应,同时进一步巩固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的概念。
本节内容知识含量大,知识较复杂,在课本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建议教学过程分2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完成“探究竟”和“大家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知识链”和“实际用”部分,以及“想一想”等内容。
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自观察图片总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并亲自做“观察胰酶消化蛋花液”的实验得出胰酶性质的结论。
然后,组织课堂讨论,通过讨论得出“(人造)胰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胰酶(胰淀粉酶、以脂肪酶、胰蛋白酶等的混合物),能消化蛋白质”的结论。
第二课时主要由教师讲授为主,可以结合视频资源进行。
“实际用”部分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剩余一部分时间可以请学生朗读“开眼界”等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2.列举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起始部位。
3.说出各消化器官的主要消化酶和功能。
4.说出淀粉、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产物。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图1-11认识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学习“胰酶消化蛋花液”的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消化器官对消化功能的适应,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道理。
三、重点难点重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2.各消化器官内有哪些物质被消化;3.大分子营养物质被分解为哪些物质;4.一日三餐的生理依据及胃肠的生理保健。
难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可以通过对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消化作用的适应性的介绍来体现。
四、教学媒体胰酶片,研钵,1%碳酸钠溶液,鸡蛋,烧杯,食盐,沸水,试管(2支),酒精灯,计时工具,视频资料五、课时建议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七、板书设计第一章第二节二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1.组成消化系统的器官。
唾液腺、牙齿、肝脏、胃、小肠、大肠2.三种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起始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3.消化道中的主要酶及作用胃:胃蛋白酶→初步分解蛋白质小肠:含有能消化淀粉、麦芽糖、蛋白质、脂肪的多种消化酶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促进脂肪乳化加速脂肪的消化)→分解各种结构复杂的营养物质大肠:没有消化酶,不进行消化,是粪便形成的场所。
食物的消化-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食物的消化是指人体将进食的食物经过物理(机械)和化学的作用,把食物分解成小分子并吸收进血液中,以供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使用的一种生命现象。
人类的消化系统主要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成。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食物消化的过程及其在人体内部所起的作用。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讲解,能够对人体消化过程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知识点讲解1. 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的消化过程通常分为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阶段。
•机械消化:指的是口腔和胃内对食物的物理(机械)破碎作用。
口腔内有牙齿和舌头,牙齿可以将食物磨碎,舌头则能够将食物混合均匀。
当食物被咽下后,它会经过食道到达胃里。
胃内具有强大的蠕动力,会将食物进一步混合和破碎。
•化学消化:指的是在消化器官中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的化学反应。
这些消化液包括口腔里的唾液,胃液和胰液。
它们可以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分子,例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这些分子能够被肠道壁吸收,通过血液运输到各个器官进行利用。
2. 消化器官的作用•口腔:口腔是开始食物消化的第一个器官。
进食的时候,唾液腺会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和一些化学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溶解淀粉酶。
这种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单糖,是糖类消化的重要酶。
•胃:胃是一个类圆形的器官,它位于人体的中央,位于食道和小肠之间。
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蛋白质。
胃内有强烈的酸性环境,胃液能够分解蛋白质的肽键,最终将其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小肠:小肠是众所周知的主要吸收器官之一。
它有三个部分,即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内有许多细小的突起物,称为肥大降泌唾液上皮,这些上皮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的胆汁和胰液。
胆汁能够溶解脂质,而胰液则可以分解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大肠:大肠是用来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最后一个消化器官。
这个器官内存有许多菌落,它们能够分解一些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产生少量的气体。
3. 可能出现的问题•消化不良:如果出现胃胀、腹痛和恶心等症状,很可能是因为消化不佳所致。
初中生物消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 掌握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
3. 观察和理解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
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
1. 掌握消化系统中各个器官的功能。
2. 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透明容器、苏打水、饼干。
2. 教学资源:教科书、图片资料。
五、教学流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话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对消化系统的认识。
2. 讲解:教师利用图片资料,介绍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3. 展示:教师进行实验,将饼干放入透明容器中,加入苏打水模拟胃液,观察饼干被“消化”的过程。
4. 讨论:让学生讨论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引导学生总结消化过程中各个器官的作用。
5. 拓展:教师介绍消化系统的其他相关知识,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吸收的过程。
6.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消化系统的重要性及主要功能。
六、课堂作业:
1. 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复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探讨家庭中不同成员的饮食习惯,了解不同食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系统中各个器官的功能,加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关注消化系统的知识,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过程。
2. 使学生掌握食物消化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食物在口腔的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
2. 食物在胃的消化:胃的蠕动、胃液的分泌。
3. 食物在小肠的消化:胆汁、胰液、肠液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
4. 大肠的消化:吸收水分,形成粪便。
5. 食物消化过程中的激素调节:胃泌素、胰岛素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消化过程。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食物的消化过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学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食物在口腔的消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
3. 讲解食物在胃的消化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胃的蠕动和胃液的作用。
4. 讲解食物在小肠的消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胆汁、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
5. 讲解大肠的消化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大肠对水分的吸收和粪便的形成。
6. 讲解食物消化过程中的激素调节,引导学生了解胃泌素、胰岛素等激素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过程图。
2. 列举食物消化过程中的有益菌及其作用。
3. 探究食物消化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食物在胃肠内消化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环节的操作和表现,评估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消化过程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食物消化过程的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
2. 实验材料:如馒头、柠檬等食物,以及相关实验器材。
3. 生物学教材、参考书等资料。
八、教学拓展:1. 邀请营养师或医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
2. 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了解食物的加工过程和营养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