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微波烹饪方式对白萝卜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966.89 KB
- 文档页数:6
微波炉烹饪模式详解说明微波炉作为现代厨房中不可或缺的电器之一,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要想充分发挥微波炉的优势,了解其不同的烹饪模式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微波炉常见的烹饪模式及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微波模式这是微波炉最基本的工作模式。
在微波模式下,微波炉内部的磁控管会产生微波,这些微波能够穿透食物,使食物中的水分子快速振动,从而产生热量来加热食物。
微波模式的优点是加热速度快,适用于快速解冻、加热饭菜、煮方便面等简单的烹饪任务。
例如,当您需要在短时间内加热一杯牛奶或者一份剩菜时,选择微波模式就能迅速满足您的需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微波加热的不均匀性,在使用微波模式加热较大或较厚的食物时,可能会出现食物内部未完全熟透的情况。
二、烧烤模式微波炉的烧烤模式通常是通过顶部或底部的加热管来实现的。
这种模式能够模拟传统烤箱的烧烤效果,使食物表面变得金黄酥脆,增加食物的口感和风味。
烧烤模式适用于烤制肉类、鱼类、蔬菜等食物。
比如,您可以用烧烤模式来烤鸡翅、烤鱼片或者烤土豆片,让食物具有诱人的色泽和口感。
与微波模式相比,烧烤模式的加热速度相对较慢,但能够更好地保留食物的水分,使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三、组合模式组合模式是将微波模式和烧烤模式结合在一起使用。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微波加热速度快和烧烤模式能使食物表面产生美味色泽和酥脆口感的优点。
在使用组合模式烹饪食物时,微波炉会根据预设的程序,自动调整微波和烧烤的时间和功率比例,以达到最佳的烹饪效果。
例如,在烤制蛋糕或者披萨时,组合模式可以使蛋糕内部松软、外部酥脆,披萨的面饼熟透且芝士融化拉丝。
四、智能烹饪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微波炉都配备了智能烹饪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基于内置的传感器和预设的烹饪程序,能够自动检测食物的重量、湿度和温度等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自动调整烹饪时间和功率。
智能烹饪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即使您对烹饪不太熟悉,也能轻松制作出美味的食物。
微波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微波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原理与特点微波技术利用微波在物质中的相互作用和传递能量,通过分子振荡和摩擦热来进行加热和干燥。
相对于传统的加热方式,微波加热具有快速、均匀、节能、环保的特点,能够大大提高果蔬加工的效率和品质。
1. 快速加热微波在果蔬中的吸收性较好,能够使果蔬内部和外部同时加热,从而大大提高了加热速度。
相比传统的加热方式,微波加热可以使果蔬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所需加热温度,从而保持果蔬的色、香、味和营养。
2. 均匀加热由于微波的穿透性和分布均匀性,能够使果蔬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加热,避免了传统加热方式中因内外温度差异而导致的质量损失和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3. 节能环保微波加热具有高效、短时间和集中加热的特点,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加热过程,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1. 微波干燥技术在果蔬中的应用微波干燥技术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果蔬加工技术之一。
相比传统的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具有加热均匀、时间短、能耗低、保持产品质量好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微波干燥能够有效地保持果蔬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降低了产品在干燥过程中的质量损失,使得果蔬干品的品质更加优越。
果蔬产品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和霉菌的侵害,传统的杀菌方法存在着时间长、温度高、杀菌效果差的问题。
微波杀菌技术能够快速并且均匀地将微波能量传递给果蔬中的细菌和霉菌,使得其快速死亡,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研究表明,微波杀菌技术在果蔬的保鲜和加工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波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微波干燥、微波杀菌和微波加热等技术的应用,为果蔬加工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也期待微波技术在果蔬加工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应用,为人们带来更加健康、美味的果蔬产品。
微波加工技术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越来越高的需求,微波加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微波加工过程中,食品受到微波的高频电磁波作用而加热,从而实现食品的加工和烹饪。
但是,微波加工技术对于食品品质的影响也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 微波加工技术对食品的营养成分的影响由于微波加工技术的加热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热处理方式不同,因此会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是否受到破坏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微波加工与传统热处理相比,其加热速度更快,温度更为均匀,而使得烹饪时间更短,进一步减少了营养成分的丢失,这也是微波加工技术被视为一种营养保护型加工技术的主要原因。
2. 微波加工技术对食品的物理性质的影响微波加工技术对食品的物理性质也会产生影响,其中最显著的一个方面就是微波加工对食品的温度分布的影响。
实验证明,微波加工过程中,加热是从表面向内逐渐进行的,从而导致了食品在温度分布上的不均匀性。
这也意味着,在微波加工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加热时间和功率大小,以保证食品的外部和内部的温度分布达到均匀。
3. 微波加工技术对食品的微生物质量的影响由于微波加工技术具有快速加热、短时间的特点,可以有效地降低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与传统加工方式相比,微波加工技术可以使食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杀菌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了食品的品质和卫生安全性。
4. 微波加工技术对食品的口感和风味的影响微波加工技术对于食品的口感和风味也会产生影响。
微波加热能够使得食品硬化、软化、膨胀等,从而使得食品的口感产生变化,然而微波加工过程中,由于加热时间相对较短,食品的香气、风味等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食品选择微波加工的合适方式,以保留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综上所述,微波加工技术对于食品品质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不同的加工方式会对不同的食品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的工业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和参数,以最大程度地保护食品的品质。
微波辐射对食品加工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随着食品加工技术不断发展,微波辐射作为一种快速、高效、节能的加热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
然而,微波辐射也存在一定的食品加工质量及安全性问题。
本文将从微波加热原理、微波加热对食品加工质量的影响、微波加热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两方面分析微波辐射对食品加工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
一、微波加热原理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具有高频、高能、高强度、短波长等特性,可以直接作用于食品内部,使得食品分子产生振动和摩擦,从而产生热量。
微波加热的速度快、均匀性好,可以节省加工时间和能源,适用于蒸煮、灭菌、干燥、解冻等食品加工处理过程。
二、微波加热对食品加工质量的影响1. 营养成分的流失微波加热由于能够直接作用于食品内部,因此可以快速将水分分子加热、蒸发,导致食品水分流失严重,容易使得营养成分流失。
比如,微波加热可以降低果蔬类食品中的VC和β胡萝卜素含量,减少食品口感的新鲜度。
2. 味道的变化微波加热过程中,由于食品内部产生的温度不均匀,可能会导致局部加热过度,使得食品的味道变化。
比如,熟食类的表面很容易变得黄褐色、甚至焦黑,内部却仍未煮熟,影响了熟食的口感和质量。
3. 外观特征的变化微波加热由于食品内部产生的温度不均匀,导致食品形态变化,有些食品会出现爆裂、膨胀等现象,特别是容易含水分的食品会存在此类问题。
三、微波加热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1. 微波漏泄问题由于微波辐射具有穿透性和反射性,因此在微波加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微波泄漏现象。
如果微波泄漏严重,可能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导致头痛、视力下降等。
2. 微波加热产物可能存在危险物质微波加热可能会产生一些危险物质,比如二苯甲酸、丙烯酰胺等,这些物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在使用微波加热时,需要注意安全性问题。
结语微波辐射可以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食品加热方式,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食品加工质量及安全性问题。
因此,在选择微波加热设备时,需要根据特定的食品材料和生产加工工艺的要求,合理选择,例如利用微波烘干设备可以提高产品品质,安全性高,并且可以帮助厂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微波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微波技术是一项快速高效、可控性高、对食品催化作用小、对营养价值影响小等优点突出的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之一。
近年来,随着果蔬加工行业的发展,微波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微波技术对果蔬品质的影响微波技术对果蔬品质的影响主要包括:色泽、营养成分、口感、保水性等方面。
色泽:微波处理果蔬可以改善果蔬的颜色,使其更加鲜艳,同时能够保留一定的颜色稳定性。
营养成分:微波加热果蔬能够提高其营养成分的保留率。
研究表明,利用微波能够有效地保持果蔬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
口感:微波加热果蔬更能保持其口感,使其新鲜、嫩滑、香甜。
保水性:微波加热果蔬可以有效地保持果蔬的水分,避免热能对其的脱水作用,从而使其保持一定的质感和口感。
1. 微波干燥技术微波干燥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微波技术之一。
它可以使果蔬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干燥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营养成分和口感。
微波杀菌技术是利用微波热能对果蔬中的细菌进行杀灭的过程。
相对于传统的加热方法,微波杀菌技术具有速度快、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够更好地保持果蔬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微波加热技术是指将微波能量传递到果蔬中,从而形成微波波动,使其快速加热的过程。
相对于传统的热处理方法,微波加热技术具有加热速度快、温度均匀、营养成分的保留率高等优点。
三、进一步的研究与展望微波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波技术在果蔬贮藏和保鲜方面的应用;(2)微波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优化研究;(3)微波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安全性评估。
总之,微波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未来还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注重技术的优化和安全性的评估,以推动微波技术在果蔬加工行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微波加热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研究一、引言在现代社会,微波炉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之一,其快速加热和方便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使用,微波加热被应用于食品行业,众所周知微波辐射本身对食品中的水分子产生共振而产生加热效果。
但是,微波加热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由于其加热方式与传统的火加热方式有很大区别,会导致食品的范性质、品质和口感等方面发生变化,其中是否存在对人体健康产生更深入的影响,尤其是在一些诸如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素的不利影响是否存在有待研究和探讨。
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微波加热对食品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人们更好地使用微波炉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二、微波加热对食品中营养元素的影响营养元素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目前在微波炉加热过程中,营养元素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蛋白质、氨基酸以及维生素方面。
1. 蛋白质和氨基酸目前研究表明,微波加热能够对食品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对牛奶、蛋白质酪蛋白及其复合物等食品有明显减少蛋白质含量、且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的现象,这显然不利于身体吸收蛋白质和氨基酸,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和烹饪需要,有必要进行合理的微波加热,减少蛋白质变性和失活。
2. 维生素维生素在微波炉加热过程中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失活。
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B2等,这是因为微波辐射能作用于食品中的部分化学配合物,使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维生素的稳定性。
在产生这种影响时,微波加热的功率密度和时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合理的功率和加热时间可以减少维生素的破坏。
三、微波加热对食品色、味、形态和品质的影响1. 食品色食品的颜色是人们最先注意到的品质特点之一,同时也是人们对食品品质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研究发现,微波加热能够对食品的色泽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微波加热能促进鸡肉的褐变及影响鱼肉、牛肉和猪肉等的色泽。
微波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一、微波技术对果蔬加工的影响
1. 热效应:微波的能量会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热能,使果蔬产品内部迅速加热,有效杀灭菌落及微生物,实现蔬菜的灭菌处理。
2. 低温保存:微波加工时加热速度非常快,能够短时间内使食物达到高温,然后快速降温,使果蔬的保鲜期更长。
3. 漂浮效应:微波振荡会使物质分子产生变化,使果蔬产生漂浮现象,类似于真空蒸发,从而加速果蔬的干燥速度,增加果蔬的均匀性。
1. 微波脱水:微波脱水比传统热风脱水更快、更均匀、更节能,同时保持果蔬的营养成分。
2. 微波加热灭菌:微波灭菌技术已经成为了食品行业最常见的加工技术之一。
微波灭菌可以杀死食品杀菌率高达95%,从而保证果蔬产品的安全。
3. 微波烘烤:相比传统的烤箱,微波烘烤无需使用油脂,从而减少了脂肪的摄入,同时还能减少加工过程中的空气污染。
4. 微波杀虫:微波杀虫是一种使用微波技术对果蔬进行杀虫处理的方法,微波可对果蔬内的害虫进行杀灭,并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保证果蔬品质不受影响。
1. 微波加工的成本较高,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来降低成本。
2. 微波能量过大会使得果蔬产生一些不可逆的变化,影响其品质。
3. 微波处理时间不同会导致果蔬品质变化的不同,需要建立相应的微波加工时间与果蔬品质之间的关系模型。
微波辐射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微波辐射是一种高频电磁波,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储存中。
虽然微波加热具有高效、快速和节能等优点,但是微波辐射对食品品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微波辐射对食品营养成分、物理性质和微生物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微波辐射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微波辐射会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主要表现为蛋白质、维生素和抗氧化物等的损失。
一方面,微波辐射会使蛋白质分子发生变性,从而使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降低,食品的口感和质感也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微波辐射会导致食品中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分解失活,从而使食品的保健功能下降。
因此,在微波加热食品时,应当对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以减少蛋白质、维生素和抗氧化物的损失。
二、微波辐射对食品物理性质的影响微波辐射会对食品的物理性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包括纹理、颜色、水分和质构等。
一方面,微波辐射具有穿透性,能够使食品内部的水分快速加热,因此能够改善某些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但是,由于微波辐射的短暂性,食品内部加热不均匀,易造成食品局部过热或者局部过凉,导致食品的口感和质感不佳。
另一方面,微波辐射还会改变食品颜色,可能会使食品表面出现黄褐色或者白色斑点,影响食品的美观度和商业价值。
三、微波辐射对食品微生物质量的影响微波辐射具有杀菌、去除异味和防止氧化等作用,在食品储存和加工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微波辐射能够杀死绝大多数的致病微生物和腐败菌,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可食用时间。
此外,微波辐射还能够去除某些食品中的异味和异味物质,以及保持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不被氧化破坏。
因此,在食品加工和储存中应当适当使用微波辐射技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微波辐射对食品品质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
在微波加热食品时,应当对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和加热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控,以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物理性质和微生物质量。
同时,应当不断开展研究,优化微波辐射技术,提高食品品质和安全性。
不同工艺对食品品质和风味感官的影响研究食品工艺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品质和风味感官。
通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和制备方法,食品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口感和风味,满足人们对于美味食品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食品工艺对食品品质和风味感官的影响。
首先,烹饪是一种常见的加工工艺,它可以改变食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影响食品的品质和风味感官。
煮沸、炒、炸、蒸等烹饪方法在加热过程中会引起食材内部的结构变化,使得食材变得更加柔软、易咀嚼,并改善食物的口感。
此外,烹饪还可以促进食材中的味道成分的释放,增强食物的香气和味道。
例如,通过炖煮牛肉可以使其更加嫩滑多汁,而红烧肉的油脂和调料的烹饪可以使得食材中的脂肪与香料中的香气相融合,形成独特的风味。
其次,发酵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工艺,在许多食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酵母菌、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可以利用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进行代谢作用,产生酒精、有机酸和气体等物质,从而改变食品的品质和风味感官。
发酵可以使得面包变得松软、有弹性,酸奶变得酸甜可口。
此外,发酵还可以增加食品中的营养物质,例如发酵的豆腐和酱油含有更多的益生菌和氨基酸等有益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
此外,腌制也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工艺,通过用食盐、糖、香料和保鲜剂等处理食材,改变食品的品质和风味感官。
腌制可以增加食品的咸度和甜度,同时还可以改善食物的质地和保持食物的新鲜度。
例如,腌制可以使得酸黄瓜更加爽脆可口,咸鱼更加鲜美可口。
此外,腌制还可以改变食材中的微生物菌群,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最后,干燥也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加工工艺,通过将食材中的水分去除,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改变食品的品质和风味感官。
例如,干燥可以使得水果变得脆爽,并且可以保留水果中的大部分营养物质。
此外,干燥还可以改变食材中的风味,使其更加浓郁。
例如,晒干的辣椒可以增加辣椒的辣味和香气。
综上所述,不同的食品工艺对食品品质和风味感官有着不同的影响。
烹饪、发酵、腌制和干燥等工艺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使食品变得更加美味可口。
微波与蒸的烹调工艺优劣对比研究
一、口感:
蒸:蒸菜是利用水沸后产生的水蒸气为传热介质,使食物成熟的烹调方法。
蒸菜具有含水量高,滋润、软糯、原汁原味、味鲜汤清等特点。
蒸菜原料在加热过程中处于封闭状态,直接与蒸汽接触,水分不会大量蒸发,所以成品原味俱在,口感或细嫩或软烂。
微波:其实微波加热只是物理过程,微波是一种高频波,它以每秒钟24亿次的速度旋转,引起水分子的高速度轮摆运动,它们互相摩擦产生极大的热量,可以使食物迅速加热。
微波食物的口感一般比较干,不过香气四溢,外酥里嫩。
举例:面食,同样一个包子,蒸制能使包子松软,外表皮湿润;而微波的话包子馅心更具香味,但包子外表皮口感会略干甚至有些焦黄。
二、效率(能源,时间):
能源:家用微波炉的热效率达到了90%以上,而蒸锅因为存在热传递而导致的热损失,所以热效率较低。
时间:微波加热食物的原理是食物内分子的摩擦产热,而蒸的原理的由外向内的热传递,所以蒸所需的时间较长:
实验:同样质量的牛排,在其中心插入温度探头,烹调使其中心温度达到可食用的65℃,微波所需时间为13min,蒸所需时间为19min。
举例:家庭常做的鸡蛋羹,350g左右一份,500W的微波炉加热4min即可,用蒸箱需时10min,用蒸锅需时12min。
三、营养:
举例:
大白菜——维生素C,微波烹调保持率91.3%;蒸制烹调保持率50%。
猪肝——维生素B2,微波烹调保持率97.1%;蒸制烹调保持率95.3%。
胡萝卜——维生素A,微波烹调保持率83.6%;蒸制烹调保持率61.7%。
藕——抗氧化性,微波烹调DPPH清除率72.12%;蒸制烹调DPPH 清除率66.14%。
微波烹调对食品营养的影响摘要:微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它能穿透食物原料的生物组织,并使其中的分子转动起来,而且相互摩擦产生热量从而使得食物原料迅速熟化。
如此快捷方便的加工方式人们自然很关心它对食物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本文就将论述微波对食物营养的影响。
关键词:微波微波烹饪食物营养一、微波烹调对食品中微量营养素的影响微波烹调与传统烹调方式比较,加热时间短,避免了食物过分受热。
研究不同烹调方式对面食中B族维生素的影响,发现食品所达到的温度各异(蒸煮为1O0 ℃,烙70℃~150℃,油炸200 C~250℃),温度越高,维生素损失越多,油炸麻花的维生素B1损失率高达92.2 。
微波烹调加热时间短,减少了高温对B族维生素的破坏:微波烹制纸杯蛋糕需75 s,维生素B1保留率100.0 、B2保留率75.0;使用煤气炉烹制需20 min,维生素B1、B2保留率为81.0 、82.0。
但在微波炉中长时间焙烤,也会引起维生素的大量损失:用微波炉加热纸杯姜汁蛋糕60 S、75S、90 s,维生素B1保留率分别为87.9 、81.1 、77.9,可能是长时间的烹调造成水分过分蒸发,引起水溶性维生素破坏或流失。
微波烹调时加水量也会影响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率。
传统烹调方式通常需要加水,造成水溶性维生素随汤汁大量流失;使用微波烹调无需加水或加过多的水,较好地保留了食品中的水溶性维生素,若在微波烹调时加水(微波蒸煮),则固形物中维生素的保留率与传统烹调相差无几。
使用微波炉烹调能避免金属烹调器皿中的金属离子促进此类维生素的氧化作用。
有人就微波烹调及煤气烹调对蔬菜中维生素C的保留率进行比较,发现微波烹调蔬菜的维生素C保留率远高于煤气烹调。
与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不同,脂溶性维生素在烹调过程的损失多由破坏造成。
微波可引起植物油中饱和脂肪酸水解、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油中游离基和过氧化物增加,维生素E分子中苯环上的羟基与之结合形成酯,失去抗氧化能力;且过氧化物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和微波的选择加热效应加剧了维生素E分子中的苯环、羟基等极性基团的降解,增加了维生素E的损耗。
微波辐照对果蔬质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果蔬的质量成为了消费者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而微波辐照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食品加工技术,对果蔬的影响也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微波辐照是通过电磁波的能量来使食物中的分子发生热运动,从而使食物内部加热。
与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微波辐照速度更快,能耗更低,因此备受青睐。
但是,微波辐照是否对果蔬的品质构成影响,在实践中,尚未有定论。
果蔬的质量是指其外观,口感,风味,营养价值等多个方面。
关于微波辐照对果蔬外观的影响,一些研究已经证明了微波辐照可能会导致果蔬的颜色和质地发生变化。
比如,阿里等人(2015)对葡萄干的微波辐照实验发现,微波辐照可引起葡萄干表面的色素含量明显下降,而热风烘干则无此现象。
而关于口感和风味,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微波辐照加工的果蔬可能会导致口感硬化,风味变淡。
然而,微波辐照对果蔬的影响并非全都负面。
一些研究表明,微波辐照还可能有利于某些果蔬的营养成分的保留。
比如,J. Baka等人(2009)对对四种水果(西瓜、橙子、苹果、草莓)微波辐照的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照有助于维生素C 和总黄酮的保持。
类似的,C. S. Barba等人(2016)的研究也发现,微波辐照可以显著提高菜花中亚硝酸盐含量,从而有利于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因此,微波辐照对果蔬的影响的科学证据还处于摸索中,各个方面的影响并不单一。
正如上述,微波辐照对果蔬的影响,并不是全都负面,需要根据果蔬的种类和所需要的质量属性进行综合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应当进行充分而细致的实验研究,系统地探究微波辐照的影响,并结合现实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
微波辐射对食品加工与储存的影响微波辐射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加热技术,在食品加工和储存中拥有着广泛的应用。
微波辐射能够快速均匀地加热食品,能够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并且能够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然而,微波辐射对食品的加工和储存也存在一定的影响,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微波辐射对食品加热的影响微波辐射之所以在食品加热中应用广泛,是因为它具有快速、均匀的加热效果。
传统的对流加热方式,在加热过程中会导致食品内外温度不均匀,而微波辐射能够通过电磁波的作用,让食品产生分子之间的摩擦,从而实现快速加热。
但是,微波辐射对食品的加热也存在一定的影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过高会导致食品失去营养在微波辐射加热的过程中,当食品的温度过高时,会引起营养素的破坏,导致食品的营养价值下降。
因此,在微波辐射加热食品时,需要掌握好加热时间和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破坏食品的营养。
2、微波加热对不同食品的加热效果不同微波辐射的加热效果与食品的性质有关。
例如,水分含量高的食品在微波辐射下会更容易加热,而油脂含量高的食品则不容易加热。
因此,在对不同的食品进行微波辐射加热时,需要根据食品的性质来掌握好加热的时间和方式。
3、微波加热会对食品的外观和口感产生影响微波辐射加热的过程中,食品内部和外部的温度较为均匀,但是由于微波加热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加热方式的加热方式,因此,会对食品的外观和口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微波辐射下加热面包会导致面包表面出现硬化的部分,影响口感。
二、微波辐射对食品储存的影响微波辐射不仅在食品加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食品储存中有着一定的应用。
微波辐射可以通过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来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但是,微波辐射对食品储存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1、微波辐射会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在用微波辐射对食品进行保鲜时,微波辐射会破坏食品中的营养物质,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因此,在使用微波辐射进行保鲜时,需要对加热时间和温度进行控制,以避免破坏食物的营养物质。
微波辐射对农产品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微波辐射在食品加工和储存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由于微波辐射处理的农产品在营养成分方面相比未加工的农产品有所缩水,这也让微波辐射处理的农产品在营养品质方面备受关注。
因此,本文将探讨微波辐射对农产品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1. 微波辐射对农产品的影响微波辐射是一种高频电磁波,能够在食品中引起水分子的运动和摩擦,从而使食物发热。
由于微波辐射的特殊加热方式,使微波辐射处理的农产品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如加工速度快、效率高、品质好、口感好等。
但同时,微波辐射处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食品中营养成分的缩水等。
2. 微波辐射对农产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表明,微波辐射处理的农产品在营养成分方面存在一定的损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生素。
微波处理会使农产品中的维生素B1、B2、C等受到破坏。
比如研究发现,微波辐射处理的马铃薯维生素B1损失率可高达57%。
(2)矿物质。
微波辐射处理会使农产品中的矿物质失去活性和可溶性。
比如,微波处理对甜玉米中锌的含量有所减少。
(3)营养成分的变化。
微波辐射处理还会使农产品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发生变化。
比如,微波辐射处理可引起牛肉中亮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等氨基酸含量的下降。
3. 研究和改进尽管微波辐射处理会对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有所损失,但有不少研究表明,微波处理对于某些营养成分的保留率也很高。
比如,研究发现,微波加热处理后的胡萝卜中硝酸盐的保留率比传统加热处理要高很多。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留和提升农产品的营养品质,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少改进的方案。
需要提到的是,不同的农产品处理方式和参数会影响微波辐射对于营养成分的影响。
因此,制订合理的处理方案是保证营养品质的关键。
总之,微波辐射处理在农产品加工和储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微波辐射处理对于营养成分的影响,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保证营养品质。
接下来,需要继续加强针对微波辐射处理对农产品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以便制订更加合理的处理方案。
微波辐射对食品质量的影响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微波炉已经成为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其在短时间内加热食物的能力,使其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微波辐射会对食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本文将就微波辐射对食品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微波辐射的作用原理微波辐射,是一种频率在2.45 GHZ的电磁波。
当微波炉接通电源后,电磁波通过微波腔中的食品,使食品内部分子产生振动,使食品自身产热,从而实现食品加热二、微波辐射对食品的影响1.营养成分流失由于微波辐射能量的特殊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食品内部结构产生破坏,使得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流失增加,特别是像维生素等易于受热破坏的成分会被加速破坏,影响了食品的品质。
2. 烹饪效果不均微波炉在加热食品的过程中,能够吸收在水分含量高的部分,而食品中水分含量低的部分会难以吸收微波辐射的能量,因此加热后食品的烹饪效果易出现不均。
3. 食品变硬或变软微波辐射会对食品中水分含量及水分分子的状态及分布产生影响,从而改变了食品的质地,特别是像肉类等食品,微波辐射后会出现变硬的情况;对于含淀粉类食品的加工,微波辐射则会导致食品变得更为松软。
4.微波辐射可能引发食品中毒由于微波辐射是以分子振动的方式将食品加热,如果微波能量过分聚焦,在某些食品中会产生热点,从而导致食品中的细菌、病菌等未能被杀死,甚至可能激发有害物质的生成,引起中毒。
三、微波辐射对不同食品的影响1.蔬菜类什么样的蔬菜不适合用微波炉加热?高含水量、有皮、有壳或硬质的蔬菜比如地瓜、洋葱、马铃薯都较难加热均匀,因为里面的部位不容易接收微波不会受热。
而像抗坏血酸含量高的菜椒、黄瓜、萝卜等都很适合微波加热,尤其是直接用微波炉烤制的菜椒,其维生素C含量反而比较高,效果更好。
2.肉类对于肉类,一般情况下使用微波炉加热,会导致肉质变得硬且口感变差。
肉类加热前还应在肉表面涂上薄层的油,以保证不会因受到微波辐射而变硬。
3.米饭使用微波炉加热米饭,较为麻烦且不保险,首先必须有足够的水分,其次需要在饭盒里留有足够的空间,以避免米饭盛装后沸腾。
微波技术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摘要:微波技术是当下加热食物过程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因此将其对食物营养物质的影响进行分析具有极大必要性。
本文主要从脂肪、蛋白质等四个方面入手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微波技术;食物营养;影响引言:在最开始的时候微波主要是作为一种媒介进行信息传递,例如被运用到雷达、通信以及地质勘测等方面。
后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被运用到了食品加工和加热当中,并且已经渐渐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食品加工方式。
在这之中主要是运用的微波的热效应,通过食品之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等内分子的互相摩擦以及高速运动来产生热量。
这种技术具有极高的效率及均匀性,因此在食品加工之中应用广泛。
一、碳水化合物通常情况下食品当中的碳水化合物会在微波之下产生一定的变化,如果微波较弱,那么其中小分子的糖就会将微波吸收并融化,但是微波过大的话就会出现糊化和焦化等现象。
对于淀粉而言,微波会对其中的水分产生作用,会将淀粉之中的氢键破坏掉,如果淀粉是干燥的话,那么吸收微波的能力就会相对比较小。
二、蛋白质在人体当中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因此烹饪食物的时候也特别重视蛋白质。
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微波技术对蛋白质产生的影响和其微波的强度以及时间、蛋白质本身的种类等相互关联。
例如,在运用该项技术处理牛奶的时候,基本不会使其中的蛋白质含量以及氨基酸的含量受到影响,所以在大部分的乳制品企业当中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
在运用这一技术处理大豆蛋白的时候,运用微波炉来对面包进行烘烤发现,它并不会对蛋白质的整体含量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将其蛋白质的基本结构予以优化,使其变得更加营养。
但是在一些研究之中发现,这一技术可以将一部分蛋白质的溶解性提高,并且会随着微波强度的增大而出现先上升再下降的一个情况[1]。
另外,一些相对比较少见的蛋白质在受到微波影响之后会变成可溶性蛋白,从而分解成为二聚物或者是多聚物,从而导致营养价值降低。
不同微波烹饪方式对白萝卜品质和风味的影响刘忠义1,2,李平1,李河2,李燕3,韩忠2(1.湘潭大学化工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湖南湘潭 411105)(2.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州广东510640)(3.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广州佛山 528311)摘要:本实验研究了不同微波炉烹饪对白萝卜的Vc、风味物质和质构的影响。
白萝卜经水浴锅、变频微波炉、非变频微波炉和直喷蒸微波炉烹饪后,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Vc含量,以质构仪的TP A模式测定其脆性,以气相色谱法测定其风味物质,同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白萝卜生样和处理样的微观形貌。
在实验条件下,Vc、风味物质保留率基本上均呈现随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即65 ℃>75 ℃>85 ℃>95 ℃。
对于质构而言,脆性值随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而降低,但是部分处理样的脆性值超过相应生样。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85℃保温烹饪5 min,水浴、变频、非变频和直喷蒸微波炉的水分保留率分别为:92.76%、90.87%、90.31%、91.86%,微波烹饪比水浴烹饪更容易造成白萝卜水分的丧失;白萝卜在85 ℃~95 ℃保温烹饪5 min左右,水分保留率均在90.00%以上,除变频微波炉之外,其他的Vc保留率均超过60.00%;在适当的烹饪温度和时间范围内,非变频微波炉和直喷蒸微波炉烹饪白萝卜的效果比水浴和变频微波炉的较好。
关键词:微波烹饪;白萝卜;Vc;脆性;风味物质文章篇号:1673-9078(2016)2-184-18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2.028 Effect of Different Microwave Cooking Methods on the Quality and Flavorof White RadishLIU Zhong-yi1, LI Ping1, LI H e, LI Y an3, HAN Zhong2(1.College of Food and Biologi cal Engineering,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China) (2.School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s,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3.Guangdong Mi dea Kitchen AppliancesManufacturing Co., Ltd, Foshan 523811, China)Abstrac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icrowave oven cooking methods on vitamin C (Vc), retention rate of flavor substance, and texture of white radish were studied in this ex periment. After white radish samples were cooked in a water bath, an inverter microwave oven, a non-inverter microwave oven, and in a direct injection steam microwave oven, the Vc content, brittleness, and the retention rate of flavor substance were determined by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texture profile analysis (TPA) by using a texture analyzer, and gas chromatography (GC), respectively. On the contrary, the morphologies of raw and processed white radish samples were examin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retention rates of flavor substances and Vc generally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and extended heat-holding time, i.e., 65 ℃ > 75 ℃ > 85 ℃ > 95 ℃. Textur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brittleness values decreas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and extended heat-holding time. However, the brittleness values of some processed sampl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rresponding raw ones.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that after cooking at 85 ℃ for 5 min, the moisture retention rates for water bath, inverter microwave oven, non-inverter microwave oven, and direct injection steam microwave oven were 92.76%, 90.87%, 90.31%, and 91.86%, respectively, and that microwave cooking caused food moisture loss more easily than cooking in a water bath. After cooking at 85 ℃ and/or 95 ℃ for about 5 min, the moisture retention rates were above 90.00% for all, and the Vc retention rates were higher than 60.00% for all, except for the sample cooked in the inverter microwave oven. Within suitable cooking temperatures and durations, the effect of using a non-inverter microwave and a direct injection steam microwave oven to cook white radishes were better than when the water bath and inverter microwave were used.Key words: microwave cooking; white radish; vitamin C (Vc); brittleness; flavor substances收稿日期:2015-04-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301559,21376094);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A080403005,2013B020311008);华工大-美的微波食品联合研究项目;作者简介:刘忠义(1965-),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加工研究;通讯作者:韩忠(1981-),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品绿色加工研究184白萝卜是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常见蔬菜。
它的可食性比较广泛,可以生吃凉拌,也可炒菜炖汤,亦可做成蒸糕。
白萝卜富含水分和Vc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具有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
白萝卜很适合用水煮熟后,喝萝卜水,放点白糖,可以当做饮料饮用,对消化和养胃有很好的作用。
研究表明,白萝卜具有明显的防癌抗癌作用,可以增加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1]。
维生素[2]是一类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目前公认的维生素主要有13种。
在维生素家族中,Vc较为特殊,具有多种特异性和一些列的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和食物营养价值具有较大的影响。
Vc属于水溶性热敏性物质[2],常被用来作为衡量食物中维生素损失状况的指示剂。
在白萝卜烹饪处理的过程中,会造成Vc不同程度的损失,同时白萝卜的感官品质也会因之而发生变化。
不同烹饪方式对白萝卜中Vc含量影响的研究比较常见,但是对白萝卜感官品质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
已有多篇文献表明[3-5],4-异硫氰基-1-甲硫基丙烷(MTB-ITC)是白萝卜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占萝卜风味总物质的85~95%。
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施肥处理[6]以及不同品种萝卜间[7]MTB-ITC含量的差异,而研究萝卜风味随着烹饪温度等条件的变化情况,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在此基础上,把这一变化结合脆性变化为萝卜烹饪处理中一项“熟”的标志提供参考。
在现有文献中,在烹饪过程中对食物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相关程序控制使食物保持恒定温度的实验并不多。
在不同烹饪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烹饪温度、烹饪时间和合适的烹饪工具,对于保护白萝卜中的营养成分、良好的感官品质以及节约能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实验选择水浴锅、变频微波炉、非变频微波炉和直喷蒸微波炉四种烹饪工具来烹饪白萝卜,设计4个烹饪温度点和6个保温时间段,以此对比在不同烹饪温度和烹饪时间条件下白萝卜Vc、风味物质和物性指标(脆性)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维生素C标准品(纯度≥99%)上海永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冰乙酸,分析纯,天津市河东区红岩试剂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二钠,分析纯,山东临沂永安化验室;二氯甲烷,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硫酸钠,分析纯,江苏强盛功能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固蓝B盐,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机系针头滤膜,0.22 µm,13 mm,美瑞泰克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白萝卜,广州大学城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