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国动画之美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15
《叙事重构_近年我国传统IP动画电影探究》篇一叙事重构_近年我国传统IP动画电影探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我国传统IP动画电影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电影市场的一股新势力。
近年来,我国传统IP动画电影在叙事手法、艺术风格和内容深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年我国传统IP动画电影的叙事重构进行探究,分析其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
二、近年我国传统IP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传统IP动画电影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了显著增长。
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到《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这些动画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这些作品在叙事手法、角色塑造、画面效果等方面均有所创新,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三、叙事重构的特点1. 叙事手法创新:传统IP动画电影在叙事手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通过多线索、非线性叙事等方式,使故事更加丰富、多元。
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2. 角色塑造立体:在角色塑造方面,传统IP动画电影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使角色更加立体、鲜活。
同时,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矛盾冲突,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3. 画面效果精美:传统IP动画电影在画面效果上追求极致,运用先进的动画技术,使画面更加精美、细腻。
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元素,如水墨、剪纸等艺术形式,使作品更具中国特色。
四、叙事重构的挑战与机遇虽然传统IP动画电影在叙事手法、角色塑造和画面效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观念和价值观,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其次,如何将中国传统故事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打造出更具创新性的作品;最后,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作品的本土特色和文化内涵,使其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国内动漫怎样传承和创新中国的动漫起步并不晚,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动画就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学派,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一代代动画电影人,通过动画片传递着中华名族的精神。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动漫节上,迪士尼大中华区创意副总裁凯文·盖格赞叹:“《铁扇公主》,还有后来的《大闹天宫》,这些造型、色彩、表现,都是中国文化的符号,用二维讲中国的故事,非常完美。
”时至今日,当中国动漫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当转型升级的步伐催促着名族动漫的奋进,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国动画学派”,踏上中国动漫的“复兴”之路呢?业内人士称,在动漫创作方面我们目前的水准跟美国日本还是有很大差距。
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没有安下心来,“你叫我画举起手,我就画个举手动作”,这些都源于不好的价值观“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做多少活”。
大家都在说要“复兴”中国动画,做这一行要有心理准备,没有捷径,会有很长的磨练期,需要安下心才能做好。
段孝萱《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水墨动画的摄影师1960年,上海美影厂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笔下。
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
可以说,水墨动画是中国对世界动画的一大贡献。
随着电脑技术在动画制作中的运用,水墨动画的效果已能在电脑中轻易实现,但还是没有手工那么细腻,韵味也少一点。
其实,只有在积累创意和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借助电脑技术,才能使水墨动画完美呈现出来。
段孝萱说:“我们当年做水墨动画,首先要经过长时间的采风,观察生活,才能动手做。
如今,在我的家中,还留有整叠的摄影资料,如牛是怎么走路的,脚怎么抬起来,下水后产生的水花怎么样?”中国动画企业的市场观念亟待加强,其中一大部分都是企业一拍脑袋就做了。
其题材会不会被观众欢迎,人物形象有没有亲和力,剧情具备不具备吸引力,完全没有经过市场调研和整体规划。
动漫从业人员市场观念的缺乏将可能导致巨大的资源浪费。
其次,有些企业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市场观念,却仍无法保证它们能策划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片子。
国漫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合作文《国漫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合》我呀,可喜欢看动漫啦。
尤其是咱们国家的国漫,那可真是超级有趣呢!国漫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打开它,就能看到好多好多咱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贝。
就拿《哪吒之魔童降世》来说吧。
哇塞,小哪吒那形象,简直酷毙了。
他那风火轮,就像两团燃烧着传统文化火焰的精灵。
你看啊,风火轮在神话里就有,这不是传统文化里的东西吗?电影里把它变得更酷了,就好像给古老的东西穿上了时尚的新衣。
哪吒的那种反抗精神,“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和咱们传统文化里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多像呀。
这就好比是把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在了国漫的土壤里,然后开出了超级绚烂的花朵。
还有《姜子牙》呢。
姜子牙的那种坚持,他在面对各种困难和误解的时候,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
这让我想到了咱们古代那些仁人志士,他们也是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不会放弃自己心中的道义。
电影里姜子牙的那些法术,什么打神鞭之类的,这都是从传统文化里来的呀。
就好像是厨师把传统食材做成了超级美味的大餐。
要是没有传统文化的这些元素,姜子牙哪能这么吸引人呢?国漫里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是从传统文化里汲取营养的。
像《狐妖小红娘》里的那些狐妖,狐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就有很多故事。
这些狐妖在国漫里有的可爱,有的神秘,就像是传统文化里的狐妖走进了现代的舞台,还换了一身超炫的衣服。
里面的爱情故事也很感人呢。
这和国漫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分不开呀。
要是国漫只是照搬传统文化,那得多枯燥呀,就像一直吃没有味道的馒头。
可是当它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的故事、现代的情感融合起来,那就变成了香甜可口的蛋糕啦。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经常讨论国漫。
有一次,我的好朋友小明说:“你看《大鱼海棠》里的那些建筑,古色古香的,太美了。
”我马上接话:“是呀,那些建筑就像是从古代画卷里直接搬出来的一样。
而且故事里那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咱们传统文化里的理念是相通的呢。
”另一个小伙伴小花说:“我觉得国漫把传统文化变得好酷啊,让我这个以前不怎么了解传统文化的人都想去好好研究一下古代的东西了。
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及其文化探源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国内市场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更在国际舞台上呈现了中国动画的实力和潜力。
然而,随着中国传统美学的复兴和文化自信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产动画电影开始重视表达中国的传统美学风格,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探源。
中国传统美学是一个源遥流长、博大精深的体系,包含了雄厚的哲学思想、艺术理论和审美观念。
在国产动画电影中,这些传统美学元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追求图形和颜色的简练、平衡和谐。
这一特点与中国画的审美追求相契合,中国画一直以来以“以白为主、以墨为主”为特色,重视形神兼备,追求生动的质感和意境的抒发。
国产动画电影中的画面也屡屡运用鲜艳的配色和生动的线条,以创设出奇特的美感。
另外,国产动画电影还屡屡借鉴中国传统文学和神话故事,通过描绘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来彰显中国特色。
这种文化探源的精神在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大闹天宫》、《哪吒之魔童降世》等。
这些电影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以新的方式表现出来,既传承了传统,又融入了现代表现手法,展示了当代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此外,珍惜生态环境和宏扬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不行或缺的元素,这也在国产动画电影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白蛇:缘起》这部电影以中国古代听说中的白蛇故事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传统美德的强调,传递了对自然和人文的尊重。
这些电影不仅呈现了中国的奇特文化,也召唤了大众保卫生态环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然而,国产动画电影在追求传统美学风格的同时,也在不息创新,寻求与世界动画电影的对话与融合。
随着国际合作的加深和技术的进步,中国动画越来越多地接受先进的制作工艺和手法,提高了动画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这一点在近年来的一些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如《大圣归来》、《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等。
这些作品重视细节的塑造和情感的传递,将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影像技术相结合,以更加丰富和多样的方式表现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绘画的动画传承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当代社会,随着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何将中国传统绘画融入到动画创作中成为了一项备受关注的课题。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动画传承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当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魅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涵丰富:中国传统绘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宗教、历史和社会文化内涵,具有深厚的意蕴和审美价值。
2. 笔墨纸砚: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笔墨的运用,通过对线条、色彩和形态的巧妙运用,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3. 意境韵味: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意境与韵味的表现,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心灵的沟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二、中国传统绘画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在当代动画创作中,中国传统绘画作为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其应用对于提升动画作品的品质和内涵具有重要意义:1. 角色设计: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特点和线条美感,可以为动画作品塑造独特的视觉形象,丰富角色的内在品质和神韵。
2. 背景绘制: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风景画、山水画等具有独特的意境和气质,可以为动画作品提供丰富多彩的背景,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
3. 故事情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传统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等可以为动画作品提供丰富的故事素材,拓展动画作品的题材和情节。
三、中国传统绘画在动画创作中的发展现状目前,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动画传承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 创作方式:目前,部分动画作品在借鉴中国传统绘画元素时,更多地停留在表面的模仿和套用,缺乏对传统绘画内涵的深度挖掘和创新发展。
2. 融合创新:中国传统绘画与动画的融合创新仍然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如何将传统绘画元素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具有现代气息的作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人才储备:目前,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动画传承,需要具备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和现代动画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但这类人才目前还比较稀缺,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国产动画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产动画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国动画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中国历史悠久的动画发展历程中,由于媒体技术与市场环境的变化,增强了动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对艺术风格、绘画质量、作品题材和动画产业等各方面都有着显著影响。
从艺术上讲,中国动画艺术作品传承了千余年来中国画技法的多种特色,如以色彩浓艳、动感十足的リール背景,强调画面的大气感与节奏感等,从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外,中国动画还结合中国民间艺术和新媒体技术等要素,使得视觉效果更加生动,从而尝试构建一个新的中国动画风格。
此外,中国动画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艺术风格上,还体现在题材的多样化上。
从近几年释出的动画作品来看,主题涉及到科幻、言情、游戏、冒险、历史和神话等多种题材,而每一部动画作品都具有着新颖又动人的情节,具有极具陪伴性,使得动画艺术与现实生活更加关联。
通过传承与创新,中国动画艺术形成了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表达更丰富多样的情节,切实地促进了动画产业的发展,使得中国动画艺术影响更加深刻广泛。
中国传统动画的美学观作者:宋戈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3年第12期中国传统动画植根于深厚的中国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观,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情趣和哲学境界。
从题材内容、视觉形式、形象设计、动作表现、场景构图等多个角度,对中国传统动画的美学观进行了阐释。
从传统文化艺术中吸取营养是打造核心竞争力,使中国动画由“大”转“强”值得尝试的一条路径。
中国传统动画美学观传统文化艺术核心竞争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动画艺术家们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和创新,在广泛借鉴中国传统艺术,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开创了融汇多种民族元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动画艺术样式,形成了独特的创作观和美学观,确立了中国传统动画的美学风格。
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中国传统动画在形成独树一帜的视听美学的同时,还传递了深层次的思想意蕴,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情趣和哲学境界。
一、传承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多样风格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必然受其本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与审美心理的影响;随着自身体系的日臻成熟,艺术反过来又作为其所在民族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中国传统动画正是吸收了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通过民族化的故事和视觉形式,创造了风格多样的动画艺术作品,为世界动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鲜明的东方文化基因。
(一)题材与内容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文学体系形成了积淀深厚的传统。
诸如神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章回小说等叙事文本,为中国传统动画的故事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传统动画片中,如《不射之射》《鹤蚌相争》《东郭先生》都是取自古代寓言故事;《蝴蝶泉》《哪吒闹海》《女娲补天》源自神话传说;《大闹天宫》则主要取材于经典章回小说《西游记》的前七回。
一方面,源自于传统文化的故事主题为中国观众耳熟能详,具有先天的群众基础,经由灵动、形象的动画语言表现出来,更加富于艺术感染力。
如何构建中国动画片传统美术元素概要:为了创作出具有本民族特征的中国动画,我们必须不断地挖掘和传承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并进行认真学习和研究,从而将我国的民族特点完美地融入动画作品中,以跟上国际动画产业的发展,并更好地与与其他国家动画进行交流与互补,以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一、在当代中国动画中将美术元素融入动画片创作在中国动画市场中,其最明显的一个艺术特色即是在中国动画片中融入传统美术元素。
画家们在创作动画作品时,从山水服饰、皮画等传统艺术素材中,汲取了许多精华元素,同时,结合自身的美术风格,创造出了一部部生动形象、精彩绝伦的动画作品,所以说,中国美术元素为其创作提供了强大的素材依托。
通过美术元素使人们对角色产生兴趣。
“动画片创作者的绘画水平需比较厚实,且可以对各种物体的外在形体和内在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另外,还需熟练掌握光、影、形、色等空间环境的基础造型元素,以及画面涉及的绘画语言如空间节奏、动态、透视等,从而展现出动画片中的各种角色造型。
”与普通意义的影视题材相比,动画片中的素材有着明显的不同,为了将美术艺术体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精练的线条展现出来,需正确把握客观世界,有效运用现实题材,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美术创作者要擅长动画感觉,要把动画制作的现实与非现实形象和剧情相一致创作出非现实时空作品。
这是中国动画电影的美术元素合理介入,也是中国动画电影成功因素之一。
但这一强项也会带来我国的动画片一个明显的弱点,即美术思维远远胜于动画电影思维。
二、美术元素介入动画片内容的原因在动画题材影片制作前期,其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即是手工制作以及整体背景设计,这就要求设计人员需具备较强的美术功底和丰富的电影创作经验。
例如:《猪八戒吃西瓜》、《没头脑和不高兴》、以及《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等动画片,在其研发创作中均使用了装饰绘画、传统壁画、水墨画、水粉、素描、漫画等手法。
中国动画片美术元素非常丰富,其中包括民间年画、古代铜器、玉器工艺、竹编、皮影戏、狮子、吹牛角、以及四川戏剧脸谱等多种形式的民间艺术。
论中国传统美术与国产动画之关系马铁骊(临沂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摘要:中国传统美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烙印。
在国产动画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美术的造型体系与色彩体系对国产动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此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动画。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美术的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两方面与国产动画的关系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术;国产动画:造型:色彩一、中国传统美术的造型体系与国产动画之关系动画一直与民间美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民间广泛流传的皮影戏、木偶戏、走马灯可以说是动画艺术的先驱。
从丰富的中国传统美术宝库中吸取养分.是我国动画民族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产动画在发展过程中曾尝试了许多美术风格.有的选择汉代砖刻的艺术形式(《南郭先生》),有的采用拉毛工艺(《猴子捞月》)。
有的选用北方民间年画的风格(《抬驴》1,还有的运用敦煌艺术的形式(《九色鹿》)等等。
从中国的第一部长动画片万氏兄弟制作的《铁扇公主》到第~部木偶片《皇帝梦》,其后的《骄傲的将军》、《小鲤鱼跳龙门》、<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吸取了民间年画的造型与色彩;《雕龙记》、《孔雀公主》、《崂山道士》、《西瓜炮》、《真假李逵》等运用了民间玩具中的泥、木、竹等造型与材料;《鱼盘》和《争执》则将民间陶瓷的绘画技法和材料特性运用到动画片中:《猪八戒吃西瓜》、《渔童》、<人参娃娃》、《红军桥》、《老鼠嫁女》、《八仙与跳蚤》等抓住了民问剪纸的造型特点.拍出的剪纸动画片独树一帜;<小蝌蚪找妈妈》、《鹬蚌相争》、《牧笛》和《山水情》等则把中国传统水墨的样式在动画片中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的剪纸片就是从皮影戏和与皮影相近的中国民间剪纸中汲取养料研制而成的。
在皮影和剪纸艺术中.由于受平面造型的限制.通常采用侧面形式来增加它的艺术表现力,根据人物的性格和身份等特征加以程式化.进行强烈地夸张。
又如雕镂技巧与光线透视的相辅相成.以产生最佳的表现效果。
中国传统绘画的动画传承研究随着动画产业的逐渐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传统文化与动画相结合,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意之间的完美融合。
而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越来越多的动画创作者运用到动画制作中,这不仅丰富了中国动画的内涵,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绘画在动画传承中的应用和发展。
1.1 绘画技法的应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许多独特的绘画技法,如写意、工笔、落款、调色等。
这些绘画技法在动画制作中也可以被运用。
比如,在动画中表现古代人物时,可以运用写意技法,将人物形象大致勾勒出来,强调其神韵和气质。
而在表现古代建筑时,可以采用工笔绘画技法,注重构图的精细和细节的表现,使建筑物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1.2 色彩的应用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也非常独特,以嫩绿、雅青、水墨为主要色调。
这些颜色在动画制作中也可以被用来呈现不同的场景和情境。
比如,在描绘山水景观时,可以运用嫩绿、雅青等色调,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而在表现古代战争场面时,可以运用水墨色彩,突出其古朴、肃穆的气息。
1.3 艺术元素的应用中国传统绘画中还包括许多艺术元素,如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
这些艺术元素在动画中也可以被灵活运用。
比如,在表现动物形象时,可以运用花鸟画的技法和元素,使动物形象栩栩如生;而在表现文化气息时,可以运用中国书法元素,给动画增添一份古典的韵味。
2.1 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中国传统绘画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动画的内容,也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但是,单纯地运用传统绘画元素,很难吸引年轻观众的注意。
因此,现代元素的融合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在动画中发展的一个方向。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具有时代感、时尚感的动画作品,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2.2 科技手段的运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画制作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和先进,这为中国传统绘画在动画中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通过运用3D模型、特效技术等高新科技手段,可以使传统绘画元素更加生动、逼真。
中国风动画电影之美教学案例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其自身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表现为文化信念的坚定,是一个民族的自信、国家的自信。
美学艺术研究涉及各个领域,国产动画电影的美学价值,对于各个时代的人类的追求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文研究择取了19XX年至今,早期和近期几部经典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形式走向和艺术美学发展脉络,并结合艺术美学的《美的历程》一书,引领我们开启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巡礼,结合几部国产动画电影,为读者理清中国文化艺术美学的发展脉络,在人类情感驱动下,国产动画和动漫衍生文创产品,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开展国产动画电影领域的美学研究,就是在肯定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价值的前提下进行的美学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以中国古典文化为载体,构建早期国产动画电影及风格演变我国原创国产动画电影,许多都诠释了中国古代文明,演绎了华夏五千年历史文化。
不少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传说为原型基础拍摄的国产动漫作品,一度轰动国内外,甚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一部是19XX年开拍的,文化题材选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以《西游记》原著为基础拍摄完成的中国早期经典国产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当时可谓占领国产动画电影超级大片的排行榜冠军,在国际国内获多项殊荣。
在此之后,XX世纪XX年代家喻户晓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出现在观众面前,片中哪吒形象塑造和造型设计唯美,人物造型和色彩搭配在艺术美学运用上相当成功,塑造的哪吒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之后的各类哪吒形象及文创产品大多都以《哪吒闹海》中哪吒的形象作为参照基础。
自从《哪吒闹海》播出之后,国产动画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屏幕上,展现在大家面前,譬如国产动画《天书奇谭》,片中主人公独具过目不忘的本领,令电视机前小朋友羡慕不已;《黑猫警长》不仅给孩子们带来欢乐,还能增长知识,其经典的主题歌,起到了振奋人心的效果,至今仍然有热度;《邋遢大王奇遇记》的主人公由邋遢到不邋遢的转变过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教育意义;《葫芦兄弟》和《葫芦金刚》不仅内容引人入胜,而且在艺术手法上采用剪纸的艺术效果和技术手段,独具匠心,虽然人物形象造型大多相似雷同,但是巧妙地运用色彩来重新区别和定义各个人物的性格和本领,继承并创新了中国传统剪纸文化艺术形式,传承并创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剪纸文化,完美介入并巧妙融合动画电影的制作,这是一个运用中国传统剪纸元素衍射艺术美学实践研究的成功范例。
图1 《南郭先生》中的齐宣王的宫殿图2 《大闹天宫》中的灵霄殿图3 《大闹天宫》中的花果山图4 《猴子捞月》中的傍晚场景图5 《猴子捞月》中的夜晚场景图6 《猴子捞月》中的月夜场景图7 《南郭先生》中的外景美妙的画面交响乐”。
天宫的设计,以王母的蟠桃会这场戏的场景为例,占据画面最多的是桌椅、地毯、栏杆的五色中的赤色,其次正五色中的其他四色青色、黄色、白色、黑色也有呈现,画面华丽,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威严的距离感;灵霄殿的设计,殿顶为五色中的赤色,柱子为五色中的黑色,台阶上的浮雕底为黑,龙浮雕为白,天空为黄,正五色俱全,喻示华丽而森严的天宫权势。
(三)动画场景对五色文化内涵的重构“可重构性指的是,‘过去’本身在任何记忆中都不能被完全保留,留存下来的只更增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属性。
四、结语“在中国这样具有浓彩重墨人文情怀的社会,我们一方面要有守正的态度,另一方面又要抱有人文情怀的创新或复归。
”[15]中国传统美术的五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视觉传播力的色彩审美理论,而动画场景在动画的整体视觉呈现上,同样是最具有视觉传播力的。
研究如何在我国动画场景的美术设计创作中融入五色,之于构建具有无限生命力的中国动画事业,是势在必行、大势所趋的,之于中华文化传播与传承更是如虎添翼。
结合动画的特性、动画场景的功能,探究与实践中国传统色彩的运用是切实可 行的。
参考文献[1]安德鲁·路米斯. 画家之眼[M]. 陈琇玲,译.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173.[2]裘凤. 五行色在当代油画中的运用和重构[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03):105-107.[3]肖世梦. 中国色彩史十讲[M]. 北京:中华书局,2020:49.[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会科学,2012(09):98-100.[7]扬·阿斯曼. 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M]. 金寿福,黄晓晨,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3.[8]帕蒂·贝兰托尼.不懂色彩不看电影[M]. 吴泽源,译.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7.[9]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 滕守尧,朱疆源,译.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74. [10]杨柏岭. 新媒介的兴起与文学精神的传承[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3):215-222.[11]孙亮,史谦. 中国山水画在动画中的运用研究[J]. 书画世界,2020(06):90-92.[12]米·杜夫海纳. 审美经验现象学[M]. 韩树站,译.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88.[13]中国产业信网. 2020年中国动漫行业发展现状及动漫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计2022年在线动漫产业市场规模达56.1亿元[EB/OL].[2020-06-19].https:///industry/202006/875536.html. [14]周卫红.让民族文化成为动画创作鲜活有力的滋养:《功夫熊猫》带来的启示[J].电影文学,2018(19):65-66.[15]张宝明.“德先生”“赛先生”和“修先生”[N/OL].中华读书报,2021-04-24[2021-03-02].https:///s/3TCGW3kS__x_ DYggnaEGSQ.本文为2018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徽文化网络动画创作与传播研究”(项目号:SK2018A0252)的阶段性成果。
国产动画的传承与创新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动画产业领域一直蓬勃发展,其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全球有史以来都令人惊叹。
从政府的支持和中国电视台的投入到社会的参与和市场的需求,中国动画产业处于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好周期。
正是这种发展趋势,使得国产动画能够在传统动画绘制与新媒体动画创作之间获得了双重优势。
中国动画产业的传承与创新,主要蕴含在其历史深厚及衍生的文化内涵当中。
一方面,一个传统的中国动画创作方法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它以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世界观的动画作品成就了经典,而其中的价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价值终究被社会大众认可,在当下中国的动画市场中,这种传统价值及特性依然被当作重要的指导性方针来从事动画创作。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中国动画产业也在同步变革。
技术的进步使得中国动画制作企业不仅能够在动画绘制上把握优势,同时还能加快创新过程,多元化客户需求,丰富动画内容,进而提升动画市场的发展速度。
以3D动画为典型的新媒体动画制作技术,既推动了动画绘制更加迅速精准的发展,也促进了动画创作的多元化。
中国动画产业正在不断推进国产动画的传承与创新,从而实现新旧文化融合、传统动画绘制与新媒体动画创作的共存。
政府和企业也在采取行动,尽一切可能支持和鼓励动画创作,着力培育高水准的动画制作团队,以及推动中国动画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诚如中国动画学院张天掌门先生所说,“动画老三样:学习,融合,创新”。
毫无疑问,中国动画业的前景是光明的,动画的创新将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动画作品,满足中国宽广的观影群体不同的需求。
未来,中国动画产业将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将动画传统动画绘制、新媒体动画创作以及新旧文化融合结合,构筑一个崭新的动画艺术样式,以更高质量、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多元的面貌,向世界展示最具东方特色的动画艺术!- 1 -。
热点素材:中国奇谭(一)新闻呈现2023年1月1日,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bilibili联合出品的动画集《中国奇谭》一经播出,就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仅更新了3集的时候,播放次数已快问鼎1亿,豆瓣评分也达到9.5的高分。
《中国奇谭》由八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的故事组成,包括《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小满》《玉兔》《小卖部》《飞鸟与鱼》。
故事纵览古今、展望未来,从乡土眷恋到科技幻想、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展现着中式想象力、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与哲学,缔造出“奇境入梦,我在其中”的沉浸式体验感。
影片采用了电影级别的4K分辨率与声音效果,涵盖多种美术风格以及制作手法,既有传统的二维、剪纸、偶定格动画,又有CG、三渲二等现代技术,还有将素描与中国水墨韵味相结合的创新尝试,是创作者们对中国美学一次多视角的诠释。
(二)适用话题1.文化自信创新表达2.生命母题人性思考3.民族风格东方美学4.浪漫想象唯真唯善5.中国故事中国风格6.开拓进取找寻自我(三)精彩时评1.具体到《中国奇谭》,这部动画短片合集各有风格,想象力丰富,颇有东方美学色彩,在成年人群体中“圈粉”无数。
但这不意味着它能够匹配所有人群:讲述“不一样的妖精”,少不了奇幻诡谲的画风和难懂的深刻哲思;而没经历过艰辛工作的小朋友们,也很难理解“小猪妖”的苦恼。
但我们讲国产动画“全龄化”,并不仅仅指具有“合家欢”特质的作品,也意味着“分龄化”和“细分化”: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找到符合他们审美的动画,期盼并鼓励具有创新精神、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作者动画”。
《中国奇谭》能够打动多数成年观众,以9.5分登顶豆瓣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已是难能可贵的胜出了。
(人民网)适用话题:创新精神东方美学多元社会2.在这个创作过程中,上美影制作团队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将不同主旨的动画融通古今,呈现出中华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隽永魅力。
B站监制团队在分镜、编审、宣推等方面与上美影紧密协作,为内容创作方向与细节处理提供创新视角与叙事建议,结合对互联网表达的丰富经验与理解,在宣推与排播等维度助力作品给观众更美好的呈现。
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及其文化探源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及其文化探源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中崭露头角,蓬勃发展。
随着技术和制作水平的提高,中国动画电影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也逐渐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然而,我们发现国产动画电影在创作中不断强调传统美学风格,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这也成为其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传统美学注重构图、色彩和节奏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追求在国产动画电影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方面,国产动画电影往往采用类似中国中国字画风的构图方式,注重画面的平衡和动感。
例如,《大鱼海棠》中的精致构图展示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美感,给人带来一种恢弘宏伟的感受;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则运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手法,以线条勾勒和简洁而准确的笔触勾勒出角色和场景。
另一方面,国产动画电影也注重色彩搭配的和谐。
一些曾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被广泛使用的颜色,如红、绿、黄、蓝等,经常在国产动画电影中运用,使画面更加丰富、生动。
此外,动画电影中的节奏感也得到了注重,更接近中国传统戏曲的节奏,传递了感情和意境。
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传统美学风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可以从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得到体现。
首先,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例如,《白蛇:缘起》中的白蛇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神话人物形象之一,这种受传统文化启发的人物形象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角色的性格与情感。
其次,国产动画电影的情节设置往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为蓝本。
国内的动画电影中反映了许多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如《大闹天宫》、《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这些故事背后都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
最后,国产动画电影也通过主题的表达传递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例如,《大鱼海棠》通过对人性和命运的探讨,让观众思考生死轮回的问题;而《十万个冷笑话2》则通过幽默的故事和角色的互动,传递了中国传统的仁爱之精神。
国产动画电影传统美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紧密相关。
传承中国动画之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提要:回顾动画发展的历程,以及迪斯尼成功的经验,从中发现中国动画发展的出路以及如何发扬中国动画。
关键词:魔术幻灯皮影戏视觉暂留遮幕摄影美术电影全动画内容形式剧本视听语言赛璐璐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拉毛剪纸1998年,一部动画电影让中国人的感情十分复杂,一方面我国古典题材被好莱坞动画巨头迪斯尼搬上了大银幕,制作十分精良,确实使我们对于自己国家的古老传统以及对它的挖掘带来了新的认识和定位;另一方面,影片中那个似是而非的花木兰和她的故事,不仅陌生,更使得国内动画原创者颇感尴尬。
是的,我们自己古代的女英雄没有能够被我们自己的主创人员挖掘重塑,而是在一只外表中国色彩但是骨子里透出“美国特色”的木须龙的陪伴下,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踏上征程的时候,我想每一个支持中国动画的人都有那么一点遗憾和失落: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我们都知道,美国动画片经过了自身的发展,形成了与日本截然不同的风格与特点。
它包含天真的视觉效果,清晰易懂的玩笑幽默,以及条理分明的技术表现,构成了强烈自主的动画风格。
他们极少批判人类的失败,社会状况,或是心理的纠葛,有关世界大事且留给政治家和作家去处理。
电影只要跟着大众流行走,形式和内容毋须太复杂,电影中的道德观很单纯,善良必定战胜邪恶。
以《花木兰》为例,它以剧情为主导,设置曲折动人的情节,使影片显得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动画片非常注重细节的刻画。
《花木兰》作为迪斯尼重金打造的动画巨作,在美国人的改造下,中国经典的传说<木兰辞>几乎被改的“面目全非”,另一方面,迪斯尼为了迎合东方的审美情趣,特意为该片设置了与以往的动画片不同的风格。
由于是中国的经典传说,所以无论在画面视觉上还是整体风格上都有意识的借鉴了中国画的一些技法,工笔与水墨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虚与实相结合,显得意境深远流长而突显出浓郁的东方韵味儿。
而在美国先进动画技术的帮助下,使写实与写意间达到了完美的协调平衡。
再辅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确实使影片有着引人入胜的感觉。
正如成龙看了之后曾说:“我真的很讶异迪斯尼对每个角色的刻画都这么仔细,也十分感动,尤其是许多视觉上的设计都令人叹为观止。
”无可否认,迪斯尼的世界是五彩缤纷而迷人的,作品大都采取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为题材,以动画电影的特有条件,配上富丽炫目的色彩,优美动听的音乐,极力呈现人工化的温情世界,很轻易地就获得儿童以及家庭观众的喜爱。
反观<木兰辞>的原产地中国,虽然拥有“花木兰”“梁祝”等许多优秀素材,但是却在动画产业上一直禁锢不前,无所作为。
与美国动画产业相比,无论是在制作理念还是动画本身,国产动画片与美国动画片的差距都是相当大的。
由于中国动画片承载着过多的“说教”责任,而使得国产动画产业的市场严重缩水,此外,国产动画的节奏缓慢,且缺乏时代气息,故事本身又缺乏可陈之处等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丧失了相当比例的一部分观众。
另一方面,由于国外动画片大量冲击着中国的动画市场,使得国内的一部分动画人模仿外国动画形式,从而丧失了中国动画自身的特点。
根据动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怎样才算是一部成功的动画片呢?中国动画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动画的历史很长,真要追溯其起源,大概要推至两万五千年前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其中记载着人类藉图画表现动作的欲望,但它进入近代科技领域,结合魔术幻灯,绘画,电影的观念,进而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则要到19世纪末期。
动画这个词其实应该是袭自日本人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的称谓。
战后,日本人则使用由“Animation”转化而来的片假名外来语拼音统称包含偶动画,线绘动画等技巧所制作出来的影片。
Animation Film或Animation,翻译成动画,只能说代表了愿意的一小部分,它其实是更广义的,把一些原先不具生命的(不活动的)东西,经过影片的制作与放映之后,成为有生命的(会动的)东西。
正如诺曼麦克拉伦(Norman Mclaren)这位动画大师所说:“动画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
”它所强调的是‘运动’(motion),而运动的来源则是每一格画面与它之前及它之后的画面彼此之间些微的差异,所以他才会说:每一格画面于下一格画面之间所产生出来的效果,比每一格画面本身的效果更为重要。
中国在1949年之后,把动画这类型的影片改成为美术电影。
动画这个名词经历了由卡通(卡通影片)——卡通动画——美术电影的过渡。
不管如何变化,都遵循着《周易》中的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穷’指事物发展到顶点,‘变’指由顶点向反面变化,‘通’指变为反面之后又开始新的发展,‘久’指有这些变化后才能长期的存在下去。
)动画的故事(也是所有电影的故事)是开始于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Athanasius Kircher)发明的魔术幻灯(magic lantern)。
所谓“魔术幻灯”,其实是个铁箱,里头搁盏灯,在箱的一边开一个小洞,洞上覆盖透镜,将一片绘有图案的玻璃放在透镜后面,经由灯光透过玻璃和透镜,图案会投射在墙上。
18世纪,魔术幻灯在法国风行起来,19世纪在欧美大受欢迎。
中国唐朝发明的皮影戏,是一种由幕后照射光源的影子戏,和魔术幻灯系列发明的从幕前投射光源的方法,技术虽然有别,却反映出东西方不同国度,对操纵光影相同的痴迷。
它在17世纪被引介到欧洲演出,不亚于同时期的魔术幻灯,魔术幻灯流传到今天已变成玩具,而且它的现代名字叫投影机(projector)。
在进一步说明动画发展之前,必须提到1824年彼得罗杰(Peter Roget)出版的一本谈眼球构造的小书《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Persistence of Vision with Regard to Moving Objects)。
书中提出如下观点:形象刺激在最初显露后,能在视网膜上停留若干时间。
这样,各种分开的刺激相当迅速的连续显现时,在视网膜上的刺激信号会重叠起来,形象就成为连续进行的了。
上述观点就是动画赖为基石的视觉暂留现象。
1895年电影在法国正式诞生,卢米埃尔兄弟首先公开放映电影,一群人能在同一时间看到一组事先拍好的影像。
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机”(Cinematographe),放映了著名的《火车进站》《海水浴》等片,将电影带入了新的纪元。
1896年,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在全世界放映。
动画影片却延迟了将近10年左右的时间才问世。
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动画片高昂的制作成本,时至今日,动画片依然是需要高投入的文化产品。
1906年,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布雷克顿(J.Stuart Blackton)制作了《滑稽脸的幽默相》(The 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
此后,法国人艾米尔柯尔(Emile Cohl)进一步发展了动画片的拍摄技巧,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摄影(matte photography)的方法,将动画和真人表现结合起来的先驱者,因而被举为当代动画之父。
另一位早期伟大动画家是美国的温瑟麦凯。
他不是发明动画的人,却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人。
他是一位知名漫画家,也是第一个发展全动画(Full animation)观念的人。
所谓全动画是指一秒24格的胶片中,画满24张动画纸或赛璐璐片的动画。
1914年,他推出动画史上的种子电影《恐龙葛蒂》(Gertie the Dinosaur),他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安排成互动式的情节。
之后,他做了可称为影史上第一部以动画表现的纪录片《路斯坦尼雅号之沉没》(The Sinking of the Lusiitania)。
他以一个漫画家专业的素养,为动画开辟了路线,也预告了一个美式卡通时代的来临。
大约也是此时,美国和欧洲动画的发展,开始分道扬镳。
1915年,易尔赫德发现了赛璐璐胶片,取代了以往的动画纸,画家不用每一格的背景都重画,将人物单独画在赛璐璐上而把衬底背景垫在下面相叠拍摄,建立了动画片的基本拍摄方法。
二十年代战后,当欧洲的动画往前卫的方向发展时,一个完全不同的运动却在美国崛起了。
从早期动画在性格塑造和技巧的试验开花结果,而进入所谓的“美国卡通的黄金时代”。
无疑的,这段时间,最著名的动画片厂是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的片厂。
一直到现在,沃尔特迪斯尼的名字以及他所创造的一票卡通角色,特别是领衔排名的米老鼠(Micky Mouse),几乎是家喻户晓。
而这都要归功于动画媒介本身。
在美国的动画获得世界声誉后,我国动画产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面对着各国动画市场竞争的压力,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动画行业呢?首先,力图打造民族化的动画,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结合。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自己的文化和民族传统,因此,我们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
在题材(内容)上,我们可以选用本国经典的传说以及民间故事;在画面处理上(形式),我们可以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发挥中国水墨画,剪纸等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使之富有“中国化”的韵味儿,给人以柔和的视觉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从而使之更富有艺术效果。
有人曾说,动画片的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表现形式,包括构图表现,色彩表现,材料表现,节奏表现,运动镜头和镜头中的运动,景别处理,蒙太奇等。
但我要说的是,没有一个好的题材,好的剧本,内容不吸引人,即便形式再好,也不能算是一部成功的动画片。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这句电影界的行话充分说明了剧本在创作中所占的位置。
动画剧本的特性在于营造一种具有原创性的幻想空间。
剧本是由画面讲述出来的一个故事。
如果说视听语言(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是一种特有的讲述故事的方式,那么剧本就是未来视听语言的一种文字表述,美国最畅销的电影剧作家悉德费尔德,在谈到电影剧本这一概念的时候,首先就强调了“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戏剧,而是由画面讲述出来的一个故事。
”“剧本涉及的都是外部情景,是具体细节。
”“剧本中的镜头就是摄影机所看到的东西。
”剧本所需要的特征是富于视听表现力的情节设置,简洁准确的语言。
富于想象力的创作是动画剧本的点金石,所以说,动画剧本的基本特征就是营造具有原创性的幻想空间。
而创作是要从一个点子开始,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好点子来自任何地方,甚至过去的生活经历。
我们的思维是由无数过去经历的画面构成的。
一切艺术品都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的。
关键是你如何提炼生活中的素材,把它用到的你的作品中去。
这就需要一双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眼睛以及善于思考的头脑。
就像动画大师迪斯尼所说:动画片的首要责任就是把生活卡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