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联体
- 格式:ppt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5
独联体:一个正在消失的现实发表于 2009-06-02 11:10:28 类别:时事观察5月11日,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接受俄罗斯“莫斯科回声”电台采访时宣布,格鲁吉亚已经无可挽回地永远退出了独联体,现在欧盟是其自然的伙伴。
其实,2008年奥运会期间爆发俄格战争后,格鲁吉亚旋即退出了独联体。
此刻重申“无可挽回”,让俄罗斯人真正意识到,靠独联体笼络前苏联共和国的美丽梦想和残酷现实之间的确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独联体“独”字凸显,“联”字不存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 的简称,是苏联解体时由多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组织。
1991年12月8日,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三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白俄罗斯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同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苏联其他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
25日,苏联正式解体。
这是一个松散的组织,除了作为整体参加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并名列金牌榜首位外,并无让人印象深刻的作为。
在对这个组织进行定义和描述的各种文件中,1995年叶利钦总统的概括最为简明扼要,直指要害: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在国际社会上占有适当位置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国家联盟,以巩固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建立的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新体系中的领导力量的地位。
国际上,任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实力为支撑,俄罗斯相对西方的衰落使得独联体“独”字凸显,“联”字不存。
在独联体国家内部,经济水平、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再加上西方势力的不断渗透,成立之初就被称为“断了把的手提箱”;由于多数协定无法执行,只是一纸空文,该组织也被讥讽为“空谈俱乐部”,并数度濒于分崩离析的边缘。
2005年8月,土库曼斯坦宣布退出;3年后,格鲁吉亚也选择离开。
独联体是什么意思?
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是由前苏联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进行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是冷战时期遗留的产物,起一个过渡作用。
独联体是原苏联解体后各独立主权国家的协调组织,以主权平等为基础。
它的宗旨是为各成员国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友好、睦邻、信任、谅解和互利合作服务;为各成员国在国际安全、裁军、军备监督和军队建设方面协调政策。
成员国:
独联体国家成员国有: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
联系国有:土库曼斯坦、乌克兰(2022年恢复)。
前苏联各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格鲁吉亚(2022年待加入)。
第六讲俄罗斯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第一节独联体现状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成立于1991年12月。
独联体成员国通过宣言,声明在主权平等原则基础上进行合作。
目前,独联体联合了前苏联境内的12个国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
独联体框架内的国家合作通过其协调机构--宪章机构、执行机构和部门合作机构实现。
独联体的宪章机构包括国家元首理事会、政府首脑理事会、外交部长理事会、国防部长理事会、边防军指挥官理事会、跨国议会大会和经济法院。
独联体的执行机构包括经济委员会、独联体宪章机构及其他机构下设的独联体成员国常务全权代表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
独联体的常设机构是位于明斯克的协调咨询委员会。
独联体的最高机构是国家元首理事会。
1994年3月24日,独联体被赋予联合国大会观察员地位,它与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秘书处的联系最为密切和富有成效,与国际劳动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难民署等权威组织也有业务联系。
不过,独联体实际上从未作为独立行为者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这使它在影响欧洲国际政治秩序方面完全不同于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样的机构。
俄罗斯是独联体的主要成员国之一。
俄罗斯与独联体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通过国际法准则、双边和多边协议协调。
独联体的所有成员国都是联合国成员,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
截至2008年初,独联体有4个成员国(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
摩尔多瓦和亚美尼亚)是世贸组织成员。
第二节俄罗斯独联体政策的演变近十五年来,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经历了明显地演变,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一、非一体化阶段1992年初,苏联解体后不久,叶·盖达尔政府和安·科济列夫领导的外交部便着手摆脱苏联的超一体化体系。
他们几乎公开将独联体其他成员国称作负担,把全部努力都用在了美国方向。
俄罗斯把独联体当做“文明离婚”的工具,一度彻底遗忘了自己的“近邻国”。
独联体各国的税收政策及税务筹划作者:王素荣来源:《国际商务财会》2017年第05期“一带一路”战略将惠及沿线66个国家中,独联体国家有: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等,本文介绍独联体7国的税收政策及税务筹划方法。
一、独联体各国的增值税政策独联体各国均实行规范的增值税制度,有基本税率、低税率、零税率和免税规定。
各国增值税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独联体各国增值税基本税率均高于中国,为18%或20%。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没有低税率,其他国家有低税率。
到独联体各国投资的中国企业,一定要注意增值税税负的转嫁。
在谈签合同时明确合同价是不含税价,价外收取增值税,并列明增值税税率。
从表1综合来看,各国0税率项目和免税项目与我国有一定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金融保险业和二手房出租及销售方面。
二、独联体各国的公司所得税政策与增值税税率相比,独联体各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不算高。
独联体各国公司所得税税率、资本利得征税规定和亏损结转规定等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独联体各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在12%~20%之间,低于中国税率(25%)。
从资本利得来看,独联体各国对资本利得均征税,只有俄罗斯对股票利得有免税,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对资本利得征收低税。
从亏损结转规定来看,只有乌克兰实行无限期结转,其他国家后转(3~10年)。
转让定价和资本弱化是各国限制跨国公司进行利润转移的重要手段,因此,各国日益加强这两方面的管理。
下面对独联体各国境外税收抵免规定、转让定价管理和资本弱化限制规定等涉外内容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独联体各国对境外已纳税均实现限额抵免,白俄罗斯和阿塞拜疆对居民公司取得的境外股息有免税规定。
对转让定价和资本弱化均没有要求的是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投资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的中国企业,应善于运用转让定价和资本弱化进行税务筹划。
投资独联体其他五国,一定要遵守所在国的转让定价和资本弱化规定,以防遭受反避税调查。
独联体自由贸易区条约 8国签字
《华盛顿邮报》19日报道说,俄罗斯、乌克兰等8个独联体国家(CIS)18日就成立独联体国家自由贸易区(FTZ)达成一致。
俄罗斯总理普京当天在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举行独联体国家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上称:“独联体国家在紧张的氛围中,经长时间的建设性谈判,最终签署了成立FTZ的协议。
”普京强调说:“成立FTZ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将更具活力。
”FTZ协议的内容为,消除独联体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对多数商品取消关税。
在11个独联体成员国中,包括俄罗斯在内乌克兰、亚美尼亚、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白俄罗斯等8个国家签署了该协定。
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没有加入。
但是普京说:“这些国家也表示,今年年底前会考虑加入协定的方案。
”这就表明不久所有成员国将加入该协定。
预计,获得各成员国议会批准后,FTZ协定将于明年年初生效。
英国广播公司(BBC)俄罗斯版报道说,普京计划把前苏联国家重新结成一个经济共同体。
有分析说,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正在逐渐得到实现。
本月4日,普京曾建议要组建前苏联国家参加的经济联合体“欧亚联盟”。
一.名词解释1.1618-1648年在欧洲大陆发生的一场战争,战争影响了欧洲的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了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1618年以前,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境内的诸侯各国分裂成新教和旧教两大阵营,新教阵营主张宗教改革,反对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室对于其的干涉。
而哈布斯堡王室支持旧教阵营,对新教阵营采取高压政策。
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1618年两大阵营燃起战火。
而德意志周边的大国也先后介入此次战争,试图借此机会削弱神圣罗马帝国在欧洲大陆的权威,丹麦、瑞典和法国先后以不同名义向神圣罗马帝国宣战,哈布斯堡王室在德意志及欧洲大陆的影响力被削弱。
1648年,参战各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约确定了德意志各诸侯国的主权地位,各诸侯国均享受宣战权和停战权,神圣罗马帝国无权干涉各诸侯国内政。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确定了外交关系中的主权原则,开启了利用国际会议和平解决争端的先河。
和约签订后,常驻外交使节观念被广大欧洲国家所接受,成为了国际关系史的开端。
3.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简称,是苏联解体时由多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组织。
1991年12月8日,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三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白俄罗斯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根据《独联体章程》,独联体不是国家,也不拥有凌驾于成员国之上的权力。
它以所有成员国的主权平等为基础,为各成员国加强友好与合作服务。
各成员国在国际安全、裁军、军备监督和军队建设方面实行协调的政策,采用观察员小组和集体维持和平部队等手段保证独联体内部安全。
当成员国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以及国际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时,各成员国应立即进行协商,协调立场,采取相应措施。
独联体现有11个成员,总部设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4.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
独立国家联合体独立国家联合体会旗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 CIS),是由前苏联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进行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
成立时,除波罗的海三国外,其它12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格鲁吉亚(1993年12月起)、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1994年4月起)、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均为独联体正式成员国。
2005年8月,土库曼斯坦宣布退出独联体。
2008年8月14日,格鲁吉亚宣布退出独联体;2009年8月18日正式退出。
成立日期独立国家联合体1991年12月8日,前苏联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会晤,签署了一项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将停止其存在”;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其协调机构设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和其它赞同独联体宗旨的国家均可参加独联体。
同年12月12日,前苏联的哈萨克斯坦等五个中亚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土库曼首都阿什哈巴德会晤并发表声明,表示愿意作为“平等的创始国”参加独联体。
12月21日,前苏联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11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
格鲁吉亚派代表以观察员身份与会。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去苏联主席职务。
苏联解体。
独联体成为接替苏联的一个组织。
或者说独联体是冷战时期遗留的产物,起一个过渡作用。
试析独联体国家的债务问题潘广云独联体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不仅大量举借外债,而且发行债券(借内债)。
举借债务一方面是独联体国家加速转轨进程、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另一方面由于借债过多,债务负担沉重和形成对外债的过分依赖,反而使这些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形成借债容易还债难的局面。
近年来独联体国家的外债形势虽然有所缓解,但依然严峻。
一独联体国家债务现状(一)独联体国家的外债及构成独联体成员国的外债是由国家外债和企业及组织获得的贷款债务两部分构成。
独联体国家外债的形成一是由于苏联解体继承的原苏联外债,其中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全部债务的 933%,共计800多亿美元[1]。
二是独联体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向国际金融机构大量借款。
独立以来,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独联体国家,实行经济自由化方针,需要利用外资和举借外债来加速转轨进程,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投资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也为独联体国家利用和借贷国外资金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独联体国家的主要债权人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亚洲复兴开发银行及德国、日本、美国、土耳其等国家。
由于独立以来所有独联体国家都没有为经济增长建立起稳定的资金来源,大部分独联体国家的预算赤字都要靠举借外债来弥补(如1998年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摩尔多瓦70%以上的预算赤字,俄罗斯和乌克兰62%~68%的预算赤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塔吉克斯坦50%以上的预算赤字都要靠举借外债来弥补[2]),使独联体国家的外债由1991年年末的810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2167.67亿美元。
自2000年起至今,独联体成员国的国家外债规模基本呈下降趋势,并始终保持在2000亿美元以下。
截至2003年1月1日,独联体成员国的国家夕顺额为1939.69亿美元,其中俄为1591亿美元,占独联体国家外债总额的82.02%,债务最少的是白俄罗斯,为7.36亿美元,仅占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