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和直观教学-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840.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1.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性质:科学课程,学科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一,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三,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3.初高中新版课程理念初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可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高中: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
4.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国家重要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5.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三维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四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
6.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第二章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1.科学的本质和特征:一,定量化二,观察与实验三,量化的预期四,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五,科学过程2.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一,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二,科学是一套研究方法三,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3.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4.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学课的学习,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一,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二,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
四,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注意学习理论是无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①按照准备率教学中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准备。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961] 考试科目名称:生物教学论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题型结构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材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设计题:1小题,每小题35分,共35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1)考试要求《生物教学论》课程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学生物学课程、中学生物教学过程、学生学业成绩的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并能运用中学生物的教学方法、备课和教学质量的分析等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2)考试内容绪论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性质2、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的条件3、《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研究的范围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2、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概念,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4、我国7-9年级学段的生物学课程总目标5、我国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6、中国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内容7、国家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二章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1、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2、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生物科学素养内涵第三章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1、西方学习理论的两大主要流派及相关学说的代表人物2、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的主要观点3、概念的获得过程4、生物学概念的三种同化学习模式第四章基本教学技能1、导入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3、提问技能4、讲解技能5、变化技能6、强化技能7、演示技能8、板书技能9、结束技能10、课堂组织技能第五章教学策略1、中学生物教学过程的特点2、教学模式的概念3、教学模式的要素4、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5、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区别6、现代教学模式设计的特点第六章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1、直观教具的概念2、直观手段的类型3、语言形象化的主要途径4、直观教具的演示方法第七章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1、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学教育2、计算机、互联网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第八章中学生物学实验1、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2、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3、动作技能要求的类别4、学生实验的类型5、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环节6、演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第九章生物教学设计与实践1、教学设计的概念、依据、程序和基本要素2、一份完整教案的内容3、教学目标的表述4、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5、板书的基本要求6、导言设计的方式7、上课的基本要求8、课堂教学评价的常用方法(综合量表法、分析法、调查法)9、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第十章生物教育评价1、教学评价的种类2、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3、双向细目表的制定4、试题的分析(难度、区分度、诱答力)5、试卷的分析(平均分、标准差、相关系数等)6、影响评价结果信度的因素第十一章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1、生物学教师怎样深入教育科研领域2、生物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三、主要参考书教材:刘恩山主编《生物教学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张迎春、汪忠主编《生物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周美珍等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施良方等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汪忠著《生物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生物教学论大纲绪论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性质1)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教育科学;2)综合性的边缘学科;3)应用学科: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
2、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的条件1)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2)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3)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4)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5)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6)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7)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3、《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研究的范围1)中学生物学课程;2)科学的本质和生物学素养;3)生物教学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4)基本教学技能;5)教学策略;6)直观教学和直观教具;7)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8)中学生物学实验;9)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和评价课;10)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和专业素养的发展。
补充:生物教学论的目的、内容和意义:1)目的:培养学生从事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的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
2)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3)意义:帮助师范生客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师的工作;同时它也有助于在职的生物学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1)性质:①生物学课程是学科课程;②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③生物学课程是技术课程;④生物学课程是必修课程。
2)价值:①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②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③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2、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概念,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1)生物课程标准的概念生物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和编写教材方面的建议,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中学生物教学论复习要点绪论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章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
地位:必修课程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
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理解生物实验基本知识或直接获得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实验的方法,结合课堂进行的生物学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
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
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
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实验教学的前期准备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
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计划》,并将每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列入表内,季节性强的实验要打好时间差。
必要时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推迟或提前。
2、适时准备好实验材料。
解决生物实验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采取替代材料,如做《观察花的结构》实验时,正值冬季,桃花无处可寻,可在春天制成桃花浸制标本和干花腊叶标本,上课时再用,也可用其他鲜花替代桃花。
论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作为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一部分,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且通过实验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实验教学的意义、实验教学的特点和实验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实验教学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过程,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通过实验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使知识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的实验过程和丰富的实验现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5.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实验教学常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验小组的合作,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实践性强。
实验教学是一种很强调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生动形象。
实验教学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和丰富的实验过程,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效果直观。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直观可见,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4.灵活多样。
实验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实验目的,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因此实验教学非常灵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