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附详解)
- 格式:docx
- 大小:167.53 KB
- 文档页数:16
第1页,共16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1. 刚从冰箱内拿出的冻肉上结一层冰粉。这一过程属于______现象,需要______热。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人就一定会听到声音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 考场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医学上用超声波碎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3. 从图中的两幅组成的画中,请你观察并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
A. 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 卡车静止,轿车运动
C. 两车都运动 D. 两车都静止
4. 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
5. 甲、乙两物体同向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______ 。以甲为参照,乙向______ (“前”或“后”)运动。
6. 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
A. 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 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 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 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第2页,共16页 7. 小明和小芳为了研究泡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她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稳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______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和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与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
时间 𝑡/𝑚𝑖𝑛 0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𝑇1/℃ 80 64 55 50 41 … 21 20
棉絮组水温 𝑇2/℃ 80 56 43 32 28 … 20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经过40𝑚𝑖𝑛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降低了______℃;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8. “𝐵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 声音太小
B. 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C. 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D. 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9. 给下列数字填上适当的单位,一本物理课本的厚度约0.5______;一位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1______。
10. 可以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
A. 甲乙 B. 甲丁 C. 乙丙 D. 丙丁
11. 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 第3页,共16页 A. 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
B. 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
C. 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
D. 雪花在脸上变成水
12. 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______;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______ℎ,经过的路程是______𝑘𝑚。
13. 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______为参照物,战机上飞行员是静止的;以_____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14. 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0.02𝑠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_ 球运动时间长,______ 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15.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6. 2008年8月将在我国的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以你在体育课中的经验估计,奥运会百米赛跑运动员的速度大小应该在( )
A. 𝑙𝑚/𝑠左右 B. 2𝑚/𝑠左右 C. 4𝑚/𝑠左右 D. 10𝑚/𝑠左右
17. 某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A. 37℃和39℃ B. 38℃和39℃ C. 37℃和38℃ D. 37℃和37℃
18.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人对高墙喊一声,若5𝑠听到回声,则人距高墙是______。
19. 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第4页,共16页
(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______。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3)如将上述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乙图的装置,并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则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______(弹开/不动),这说明了______。
20. 在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物体的______。
21. 一列长200𝑚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桥,已知桥长1.3𝑘𝑚,整列车通过桥的时间是1分钟。
求:①该列车的速度?
②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
22. 人说话的声音是______振动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断的。
23. 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𝑃𝑀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2.5𝑚𝑚的细颗粒物
B. 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约40𝑘𝑚/ℎ
C. 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45𝑠
D.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𝑑𝑚
2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 用“𝐵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第5页,共16页 C. 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第6页,共16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凝华 放
【解析】解:从冰箱冷冻室拿出来的冻肉上结一层冰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凝华放热。
故答案为:凝华;放。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答案】𝐷
【解析】解:𝐴、在月球上,有振动,但不能听到声音,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𝐷。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3)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此类题目是考查声学中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目,要结合声学中相关物理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
第7页,共16页 3.【答案】𝐴
【解析】
【分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如以卡车为参照物时,轿车向东运动,若如以轿车为参照物时,卡车向西运动。
【解答】
以公路牌(70𝑘𝑚)为参照物时,卡车与公路牌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卡车是运动的;
轿车与公路牌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轿车是静止的;所以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故选A。
4.【答案】1𝑚𝑚 5.20𝑐𝑚
【解析】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𝑐𝑚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𝑚𝑚,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𝑚𝑚;
铅笔左侧与2.00𝑐𝑚对齐,右侧与7.20𝑐𝑚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𝐿=7.20𝑐𝑚−2.00𝑐𝑚=5.20𝑐𝑚。
故答案为:1𝑚𝑚;5.20𝑐𝑚。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在物理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5.【答案】9:2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