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
- 格式:pdf
- 大小:97.89 KB
- 文档页数:1
摘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
其中,科学技术的交流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因此,对于我国了解到国外最新的科技信息而言,科技英语翻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本文主要从科技英语文本的词汇和句法这两大层面着手,先分析词汇和句法上的各自特点,然后结合实例阐述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功能对等 科技英语 翻译策略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步踏入“深水区”,中国和国外的交流愈发频繁。
科技英语(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不但量大,而且特点鲜明。
加强对科技英语的研究及其翻译策略的深入探讨,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功能对等”的定义奈达认为,功能对等的对等具体表现在四个层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郭建中,2004)。
“功能对等”要求译文在内容对等的同时,尽可能也要做到形式对等,但优先侧重内容对等。
如果无法做到同时兼顾这两个层面上的对等,就需要在译文中改变原文本的形式,舍弃形式对等,从而保证实现内容、意义上的对等。
(二)科技英语文本的特点(1)词汇特点。
通常出现在科技英语中的词汇可以被分为三大类:专业词汇、半专业词汇和非专业词汇。
专业词汇大多出现在正式的科学技术文档或专著中,占比较小,更多见的是半专业词汇和非专业词汇。
(2)句法特点。
总的来说,在科技英语文本中表现出的句法特征主要有四种,即长句多且结构复杂、被动语态使用多、一般时态的使用多、名词化结构和术语使用多。
二、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文本翻译策略(1)词汇翻译策略。
词语是语篇的最小组成单位。
一般可以采用直译逐词翻译。
但因为中英文在表达习惯、文化背景上的区别,为了在词汇层面实现功能对等,有时候形式要让位于意义,可能需要采取变换词性、增词减词等方法来实现信息的精确传递。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科技英语翻译实践研究作者:迪丽呼玛·依沙克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8年第08期【摘要】英语是当前国际交流的一门重要语言,而科技英语翻译在一定层面上介绍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科技英语中的一些常用翻译技巧。
但在科技英语翻译的研究中,使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理论概念。
因此,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分析了科技英语翻译的语言特点,并简要叙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实践中的运用,以此有效了解到其有效运用,可以保证科技信息的准确传递。
【关键词】功能对等;科技英语;翻译实践;研究【作者简介】迪丽呼玛·依沙克(1987.4- ),女,维吾尔族,新疆人,伊犁师范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引言现阶段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英语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有效的促使了科技之间的有效交流,但是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中,科技英语本身就具有着一定的难度,从而使科技英语翻译存在着相应的困难问题。
随着功能对等理论的出现以及应用,使科技英语翻译更加的具有准确性,也推进了动能对等理论的应用价值,因此,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科技英语翻译实践研究,是非常具有价值性的研究课题,值得人们去探索发展,在研究发现中,可以有效的推进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
一、功能对等理论内涵功能对等理论是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其根据语言翻译的本身,提出了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它即是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的,奈达语言大师是具有重要地位的语言学家,他从语言文化的实际出发,展示出了一套属于自身的翻译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就是动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可以使翻译更具有准确性、专业性,亦可以对翻译无法进行清楚的解释做到准确表达,因此,功能对等理论最终成为了翻译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
二、科技英语翻译的特点科技英语翻译在表述时具有语言与句型结构等特点,科技英语语言富有着情感形象,但科技英语在语言翻译中并不常用修辞手法,而是注重语言翻译的准确率,运用清晰通顺的翻译规律来翻译其英语含义。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英语翻译探究【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在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英语翻译探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功能对等理论,然后分析了英语翻译的特点以及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接着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英语翻译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加以说明。
在结论部分深入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的启示以及英语翻译的发展趋势,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了解到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以及指导意义,为英语翻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启示。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英语翻译、视域、策略、案例分析、启示、发展趋势、结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正文、引言1. 引言1.1 研究背景功能对等理论是现代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在翻译过程中如何维持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功能均衡。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也变得愈发重要。
在英语翻译领域,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源于翻译活动不仅仅是语言转换,更重要的是传递信息和实现交际目的。
翻译不应只关注原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还应当注重译文的传达效果和交际功能。
在英语翻译中,传统的翻译方法往往只侧重于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语言表面现象,而功能对等理论则强调应该同时关注语言形式和实际意义的传达。
随着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翻译的特点、规律和难点。
本文旨在探讨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英语翻译方法和策略,为提高英语翻译质量和效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exploring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lies in its potential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nslations. By understanding the principle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applying them to English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can produce more accurate and culturally appropriate translations that better convey the intended message of the source text. This not only benefits the target audience by providing them with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but also helps to preserve the integrity of the original content. Additionally, studying English translation through the len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can contribute to the advancement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s a whole,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intricat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opening up new avenues fo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the field. Ultimately, this research ca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 by promoting higher standards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fostering greater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2. 正文2.1 功能对等理论简介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研究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理论范式,其核心思想是在翻译过程中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学术英语翻译1. 本文概述本文主要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在学术英语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文章概述了学术英语的含义及其词汇、句法特点。
以尤金A奈达(Eugene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从学术英语文本的词汇和句法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了学术英语的翻译策略。
在词汇翻译方面,文章提出了针对专业术语的翻译方法,如增译法和注释法,以确保术语的准确传达。
对于名词化结构的翻译,文章建议采用意译、语义扩展和词性转换等策略,以保持原文的信息含量和表达效果。
在句法翻译方面,文章重点讨论了被动语态的处理方法,包括意译法、主动语态转换和汉语特殊被动句翻译等。
文章还介绍了非限定分句、长句和难句的翻译技巧,如重组法和分译法,以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通过综合运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原则,本文旨在为学术英语翻译提供一套实用且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
2.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是在翻译研究领域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一种理念,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
该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原文的形式和词汇层面的对应,更要追求源语与译入语之间的意义和功能上的对等。
奈达认为,理想的翻译应当使目标语言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获得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时相同或相近的理解效果和反应。
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原则是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它要求译者在保留原文信息内容的同时,充分考虑文化背景、语境以及接受者的认知习惯等因素,力求在目的语中找到最自然、最贴切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的精神实质,又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范和社会交际习惯。
具体来说,在学术英语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倡导的是深入理解原文的学术概念、逻辑结构和论证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能够准确传递这些复杂内涵且易于目标语言读者接受的翻译策略。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科技文体翻译浅析作者:李杰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5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
其中,科学技术的交流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因此科技文体及其翻译是至关重要的。
科技文是说明性质的文章,所以科技英语翻译首先要达到准确忠实。
需要用精准的内容,规范的语言来促进两种语言的学术信息交流。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为科技文体的翻译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功能对等;科技文体;理论指导一、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要求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功能对等要求译文在内容对等的同时,尽可能也要做到形式对等,但优先侧重内容对等。
如果无法做到同时兼顾这两个层面上的对等,就需要在译文中改变原文本的形式,舍弃形式对等,从而保证实现内容、意义上的对等。
该理论强调不同语言形式的功能性,进一步分为两个层面:最大限度层面和最小层面。
最小层面是译文读者应该理解的程度。
而最大层面为翻译文本的读者必须以原文读者同样的方式应该能够理解和欣赏它。
功能对等论的最高层面是理想并且很难达到。
最小层面实际而又真实,任何低于这个层面的翻译都是不可接受的。
一个完美的翻译应该是处于两者之间。
翻译者不应注重源语言和翻译目标语言的一一对应关系,而应该注重翻译目标语言接受者和翻译目标语信息之间的关系。
二、科技文本的特点科技文体涵盖内容广泛,其中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的科技文体中在一种语言之外还会或少量、或大量的存在着另一种语言的掺杂运用。
其共同特点有:客观性,科技文体类几乎均是以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为内容,通常没有主观感情好恶成分,基本上是客观地对事物及其规律进行阐述。
专业性,科技文体所包括的专业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它所涉及的是各个专业的发展和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功能对等理论框架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作者:赵佳佳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01期摘要:科技英语作为世界科技经济交流的应用文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基于奈达“功能对等论”框架下的科技英语翻译,更加注重源语文本的信息传达,更加符合译入语的文化内涵,实现了“功能对等”。
基于功能对等论下的科技英语翻译,对于指导翻译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功能对等;科技英语;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1012103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演进发展为一种科技文体,被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人们所广泛使用,根据有关研究者的统计,在国外部分知名杂志报刊上刊登的多数科技文章,就包含有不少的专业英语词汇。
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上,奈达的“功能对等论”以实现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的翻译原则对于科技英语翻译工作具有许多指导意义。
一、科技英语广义上来讲,科技英语是一种与科学技术有关的英语,它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二战后逐渐发展为一种国际语言,被广泛应用于科研理论和科技文献研究领域。
科技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其内容覆盖计算机、电子通信技术、产品加工、心理学、生物学、航空技术、材料学、农业、机械等多个领域。
根据德国学者赖斯的理论研究,科技英语属于一种信息型的科技文本,在应用中强调的是语言之外的现实性和使用性。
二、科技英语语言特征1科技英语词汇特征科技英语的词汇具有其独特的特征。
Newmark认为:“科技英语与其他英语翻译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科技文本中含有大量的专业术语。
”[1]科技英语词汇主要分为技术词汇(Technical words)、半技术词汇(Semitechnical words)及非技术词汇(Nontechnical words)三种类型[2]。
科技英语翻译与功能对等理论论文摘要:风格层面的功能对等主要体现在科技英语的语篇是否突出了层次的清晰、构思的严谨、措辞的简洁以及重点表达的思想等四个方面的特点,这四个特点也是科技英语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重要规范。
一、功能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尤金·奈达在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初探》中提出来的,他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两个翻译概念,其中“形式对等”是指翻译的过程中将原文的含义和特征原封不动地进行直译的翻译,或者接复制至目的文本中;而“动态对等”是翻译中用最贴切的对等语再现原来的信息,达到从语义到语体的过程。
奈达认为“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的最大区别在于翻译的接受语所达到的效果,他对“动态对等”做了强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影响力的功能对等,并根据对等的程度对功能对等做了不同层次的划分,属于最高层次的功能对等是读者通过阅读译文所体会到的感想与原文的读者读到原文时所感受到的体会是一致的,这是最理想的翻译的境界。
最低层次的功能对等是实现译文读者的对原文的想象,即译文读者通过阅读译文能够想象到原文读者对原文欣赏时的心理体验,这是阅读译文最基本的要求。
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映,直译与意译一直是存在于翻译中具有争论的两个方面,其争论的焦点在于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关系,直译要求要尊重原文,准确地翻译原文;而意译要求将原文理解后以便于读者接受的语言翻译出来。
由于原文的读者与译文的读者在接受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要达到原文与译文之间的真正对等是不可能的,奈达的对等功能强调的是相对意义的对等,在翻译的实践中要以语言的差异进行灵活地翻译,可以和原文有一定的出入,但是,翻译的本质还是对文本信息内涵的传递,通过相对的对等,可以避免翻译过程中一些过分关注原文而造成译文难以理解的缺陷。
二、科技英语特点及分类科技英语是指在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方面所使用的英语,包括涉及的教科书、著作以及论文和报告等,从广义上来讲,科技英语就是所有与科学有关的英语。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词汇的翻译策略曹沅摘要:科技英语里,专业词汇和半技术词汇运用较为频繁,了解专业词汇的构成途径、分析半技术词汇所处语篇的专业背景对科技英语词汇的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专业词汇;半技术词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
1964年,尤金·奈达在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一书中提出了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概念,之后于1969年,在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一书中,他对动态对等理论做了详细的解释,即寻找与源语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
1986年,在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一书中,他用功能对等代替了动态对等,更加明晰了动态对等的概念。
功能对等理论是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所谓“功能对等”,即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本文翻译材料选自《空气污染可持续管理:理论与实践》(Sustainable Air Pollution Management:Theory and Practice)一书,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和总结科技文本中英语词汇的翻译技巧。
一、专业词汇的处理科技文本中专业词汇较为准确的翻译方法是查阅词典,如“Fischer-Tr?psch”,笔者开始在网络上搜索该词的翻译,一直没能找到准确、统一的表达,后来在《英汉大词典第2版》第702页查到“Fischer-Tr?psch”的翻译,译为“费希尔—特罗普希法”,也可译为“费—托法”,则可知原文中复合词“Fischer-Tr?psch diesel”可译为“费托柴油”。
有些专业术语无法从字典上查找到,可以通过专业书籍的术语表查到,如果通过专业词典和专业书籍的术语表还是无法解决,则可咨询专业技术人员。
二、半技术词的处理半技术词的多义性是科技英语汉译的一大难点。
可通过词语所处语篇的专业背景来确定词义,同时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
“功能对等”视角下英语翻译研究作者:严斌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8年第03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快速的发展,带动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我国的各大高校仍在持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在逐年的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变得越来越严峻,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在功能对等的视角下应该注重对英语翻译研究。
以现阶段功能对等的视角下对英语翻译的研究的趋向为讨论的例子,对功能对等的视角下对英语翻译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出,要及时对功能对等的视角下对英语翻译的研究进行完善,要在功能对等的视角下对英语翻译的进行深化研究。
提高我国英语翻译的能力,培养出高质量、高才能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功能对比;英语;翻译;研究与论述【作者简介】严斌,湖南长沙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交流机会日益增多,对英语翻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对英语翻译有自身独特的理解也要具备,同时更要有丰富的翻译经验。
就目前在国内的英语翻译对功能对等的视角下英语翻译的研究发展状态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大多数的高校教育中对于功能对等的视角下英语翻译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导致目前的英语翻译的学校教学模式与社会就业脱离。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英语翻译专业的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学生不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
本文对功能对等的视角下英语翻译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探讨。
一、功能对等翻泽理论的论述其实从英语翻译学的研究角度进行论述的第一点就是“功能对等”的视觉进行研究与论述,在奈达在其《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对于功能对等就有相关内容的内容的论述。
这对于功能对等的视觉下对英语翻译提高了很多材料的参考借鉴,其实“功能对等”的基础核心内容就是指原文和译文之间要从语言的功能上要保持一致性的原则,而且要从翻译的语言的实践中来体现出源语中的信息体现。
但是要是从意义与风格的角度上要对原文意义进行最佳的实现对等。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科技英语长句汉译为例[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习了解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科技英语翻译在过去二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科技英语翻译的研究主要限制在理论层面。
奈达的翻译理论对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功能对等理论是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文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于科技英语实际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对科技英语长句汉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科技英语文本在词汇、句法、语篇方面的特点,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并举例分析。
通过讨论,笔者指出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科技英语长句的翻译,能有效提高科技英语翻译的质量。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功能对等理论;长句汉译一、引言作为专业英语的一个子范畴,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广泛应用于书写科技文献、交换科研理念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的科技信息交流与交换、设备引进日趋频繁,科技翻译愈显其重要性。
因此,深入探讨研究科技翻译理论、策略和技巧,以及如何提高科技翻译的质量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奈达的对等理论尤金·奈达(Eugene Nida)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意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1]67奈达指出翻译有两种对等形式: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2]167奈达强调翻译过程中应注意源语语意和形式的双重对等,而非仅仅强调语意对等。
这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真实准确表达源语信息时,还要兼顾形式、文体等方面的对等。
(二)科技英语文体的特点科技英语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文体,与通用英语有很大的不同。
随其发展,科技英语逐步演变成一个独立分支,具有其独特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