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调机初级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7
图示﹕文件名称﹕版本﹕文件编号﹕页次﹕使用方法﹕下扫结帮,设定压着时间到,所有部件复原,前帮结帮完成.注意事项﹕1.机机器内的循环油约使用3000小时后,应更换新油,并清洗滤油纲及清洁油箱.发核审制成制行定型章部课6.特别注意安全不要压到手或夹住手.5.<H>为急退脚踏开关,如有紧急或不安全状况下使用.4.发现机器有异常声响或动作时应立即关闭机器,并找机修检查.1/13.攀鞋时鞋面放入爪内,脚踩开关<E>,第一爪(中爪)合摆夹紧,松开开关将鞋面拉撑垂入第二爪内,再踩<E>,(此时要踩住不可松开),第二爪合摆夹紧,再将鞋面入放三.四爪内,松开开关,三.四爪合摆夹紧,同时内外撑台<D>上升撑紧鞋面AS-03-129检查是否抓正,是否符合结帮条件,如正确再踩开关<E>,此时后种动作,刀模<G>2.禁止打赤脚操作,以防触电.前帮机操作说明书1.03.每天使用后,应把机器擦拭干凈.1.插上电源,打开开关,检查机器是否正常运转,压力表<B>显示在25-40KG 之间.2根据楦头的弧度调整爪子<C>的弧度使之相吻合,再根据鞋型调整撑台<D>的高低快慢.肖7.下班时关掉开关,拔掉电源插座.图示﹕文件名称﹕版本﹕文件编号﹕页次﹕使用方法﹕3.踩<H>(脚踏开关)楦头撑台上升至后种靠紧束紧器<E>,再踩<H>,扫刀<F>扫注意事项﹕发核审制成制行定型章部课后帮机操作说明书1.02.根据鞋型 ,楦头选择扫刀与束紧器,调整<C>(鞋背头枕高度撑台)的静态时之高度进,压着到设定时间后各部件复原,结帮完成.AS-03-1301/11.插上电源,打开马达开关<A>,检查机器是否正常运转,压力表<B>显示在25-40KG 之间.1.机器内的循环油约使用3000小时,应更换新油,并清洗滤油纲及清洁油箱.肖4.发现机器有异常响声或动作时应立即停机并找机修检查.5.<G>为急退踏脚开关,如有紧急或不安全状况下使用.6.下班时关掉马达,拔掉电源插座.2.禁止打赤脚操作,以防触电.3.每天使用后,应把机器擦拭干凈.图示﹕文件名称﹕版本﹕文件编号﹕页次﹕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发核审制成制行定型墙式压底机操作说明书1.03.每天使用后,应把机器擦拭干凈.2.根据鞋型,调整好机器的总压力,前后压模<C>间的距离,压底的模式是(成型前加压或是成型后加压).3.把鞋子放入底坐内,踩脚踏开关<G>,压杆<E>横移,底座上升加压,然后前后押边束紧,底座再加压,压到设定的时间后压力下降各部件还原,压底完成.AS-03-1311/11.插上电源,打开马达开关<A>,检查机器是否正常运转,压力表<B>显示在25-40KG 之间.6.特别注意安全操作,以免压到或夹住手.7.压底机压力一般为38KG,压着时间为8秒.8.不用时关掉马达,拔掉电源开关.4.发现机器有异常响声或动作时应立即停机并找机修检查.5.<F>为急退踏脚开关,如有紧急或不安全状况下使用.1.机器内的循环油约使用3000小时,应更换新油,并清洗滤油纲及清洁油箱.2.禁止打赤脚操作,以防触电.肖图示﹕文件名称﹕版本﹕文件编号﹕页次﹕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发核审制成制行定型章部课上下压底机操作说明书1.02.根据鞋型调整压杆<C>的距离及前后压杆的高度并根据大底的弧度做好底模。
注塑质量控制技术一、2006年注塑品质状况简介1、客户投诉:(与车间有关)2、后工序投诉:3、分析总结:整个车间的质量状况不是很好,全年投诉批退次数较2006年20次有所上升达到了30次,从产生的原因不难看出,绝大部分与调机技术有关,与调机员工作心态有关,因此车间质量的好坏,关键在调机员的工作质量。
二、注塑检测常识的介绍1、明确一个检查项目是否合格的原则:1.1是否影响产品的最终用户的使用1.2是否影响后工序或客户装配加工1.3是否影响美观1.4是否可靠2、首检、巡检、成品检介绍:1.1首检:●首检目的是使生产出来的零件符合设计和客户要求,防止批量的返工报废;●首检时机是每批生产前,物料更换后,异常处理后(修模、换芯子、顶针、);●送首检注意事项:送首检前车间调机员必须做好自检A、检查产品与名称(车间施工单)与实物(图纸)是否相符,尤其注意需要换芯子的产品,如2053T/R&2286T/R面底盖;2087上下盖&9914H上下盖;8227B 普通型外壳&客户专用型外壳;需要堵孔的产品如TRX2806&TRX2807上下盖;这类同一个模具做不同的产品一定要核对图纸。
B、带颜色的配套产品,首先核对标准样品,再进行配套检验(不同机台、不同时段)。
C、外观无明显注塑缺陷。
D、实装实配(尤其是新产品、另外修模、换芯子、顶针产品);1.2巡检:●巡检目的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异常,防止批量的返工报废;●巡检时机是每隔2小时,对各机台抽检3模;●巡检注意事项从机器、材料、操作员、方法、管理因素入手,找出异常、分析异常、解决异常;1.3成品检:●检验时机车间已生产好、放在待检区域成品,操作员通知质检进行检验;●抽样标准MIL-STD-105E 当数量≤5000PCS 水平II 当数量>5000 水平I AQL:M aj.: 1.0 Min.:2.5;●检查内容包括标签、材质、外观、装配性、包装;三、注塑件检验标准1、检验环境将待物放在40W日光灯或60W普通灯泡下0.8m至1m左右,在45º至135º方向,两眼距待测物30cm至45cm,正面可见部分停留3至5秒,其它面2至3秒;2、产品检验严格度区分:I类产品指的是不须喷漆的小微波、DVR、墙盒面盖、卫星开关胶托、PHLIPS客户天线等室内使用,表面要求高产品;II类产品指的是须喷漆的产品和室内天线产品(胶件相对大、且价格便宜、出口在非洲一些太发达国家)。
成型知識教材一.架模要领程序1.校正料头及模具中心孔,上模板一定要和料头平齐,可用牙签或火柴火材棒来对准,再慢慢关模。
2.对准后再行关模然后碰上高压微动开关LS2轻轻碰上高压关模时间约0.8-1.2秒再行关模一次,使高压锁模能完成(注意如果高压LS没碰到自动时就不会射出,如太早碰上LS1慢速合模时变快,有异声。
3.高压锁模完成时先行加料射出,(避免冷料在料头上射不出来)。
4.调整高压关模位置。
5.固定下模螺丝(对角固定),再固定上模板螺丝(对角固定)。
6.关模完成。
7.转换自动关模看模子平稳,并试射空模,调整塑料料用量。
二.各部动作压力使用说明:本射出成型机是液压动作控制,其动作压力可分为:总压力,低压,射出一次压力(一次压),射出二次压(二次压)。
1.总压力:即射出成型机之压力,也是关模压力之锁模压,须视模具大小而设定,一般大模具其设定80-110KG,小模具其设定压力约50-70KG,其最高压力不超过110KG以上,以免机台及模具受损。
2.低压力:即0KG,用于关模慢速(低压关模计时,以低压关模保护模具,以免模具受损。
)3.一次压:即射出一次所需压力,射出压力大小须视成品而定,一般小模具其射出压力为30-40KG,大模具其射出压力约为40-60KG之间,当射出压力过大时,成品接合线大,会冲线及冲胶,应降低压力,转换二次压力,而压力太低时成品会射不满,成品会凹形,缩水不良。
4.二次压:即射出一次压将成品射满之前5-10mm碰上二次压LS,即转换成二次力(如一次压力50KG二次压30KG),通常射出一次压大二次压力小,二次压是用来保压的,避免一次压力太高,二次压力保压使成品不致缩水,使成品稳定。
三.各部分定时器TIMER动作使用说明(自动循环时使用):本射出成型机使用定时器(TIMER)有:高压关模TIMER,异常计时TIMER(低压关模计时),射一计时TIMER,松退计时TIMER,冷却计时TIMER,顶出(退)计时及开模消音TIMER。
学生学习指南成型设备操作与调试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干核心课之一,通过本课程,培养模具专业学生三大核心职业能力之一的成型设备操作与调试能力。
学生在修完模具生产认识实践、材料选择与热处理方法选用、简单零部件的手工制作、模具识图与制图等课程后,对模具结构有一定的认识,但还缺少对模具设计和制造的经验时,安排成型设备操作与调试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利用模具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缺陷分析后,对如何设计与制造模具能控制产品缺陷有感性的认识,为后续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作与装配、模具设计制造综合训练等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共设6个教学模块,采用项目化教学,教学时数56学时。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成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设备的主要结构、技术参数、设备的特点和用途,能够根据成形工艺模具结构等因素正确选用设备,操作和调试设备,正确地设计和使用模具,保证成形制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学生模具的综合设计水平和组装能力。
一、教学整体安排二、教学内容学习模块工作任务载体选取依据曲柄压力机操作与调试圆盖该产品材料为不锈钢1Cr18Ni9Ti,结构较简单, 抗剪强度τ=255Mpa,冲裁性较好。
形状对称,落料公差等级低于IT10级,冲孔公差等级低于IT9级,冲孔公差分别为0.40,0.08 。
可用一般精度的冲裁,普通冲裁可以达到要求。
大批量生产,利用正装式单工序模生产。
支架该产品为汽车配件,材料为ST12,厚度2mm分别有落料、冲孔、折弯三道工序。
具有一定的冲压代表性,可用一般精度的冲裁,普通冲裁可以达到要求。
大批量生产。
液压机操作与调试汽车覆盖件该产品为汽车覆盖件中的左右护左右前护板延伸板,材料为ST13,厚度0.8mm分别有拉延、切边、等多道工序。
选择其中的拉延这道工序做为液压机调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用通用液压机拉延成形以达到要求。
挤出机操作与调试装饰条产品用于房屋顶的装饰,材质是塑料,平均厚度3mm,该产品外观要求高,精度要求高,且为大批量生产,长度10m,故采用挤出成型的方式成型。
成型操作及调机技术手册为了技术的传承及生产线上品质特编写此手册供各位技术人员及成型现场各级干部作为参考及学习作为基楚。
第一章:橡胶成型时的基本组合一、成型机台:橡胶成型时必备的配备。
二、模具:可分成两层模一直到五层模不等。
三、胶料:基本五大类:1.NBR 2. EP 3.CR 4.SIL 5.VT (经过炼胶一直到出片)。
四、加工成型:先经过裁边.切料.再借排料方式排于模具内压模成型.转注成型.射出成型。
第二章:橡胶成型基本了解一、成型之三大要奌:(1)温度:(以実际模温为准)。
(2)时间:(成型时间,也就是一次加硫时间)。
(3)压力:(可分为:初压、低压及高压)。
二、排料方式分为几种:(1)横条:(所谓横条就是排于模穴上或两孔之间由前往后依顺序排列)。
(2)拉条:(所谓拉条就是以横条的方式转180度(顺时针方向)拉于两孔之间,两侧则为小条因此拉条是以大.小条组合)。
(3)排圈:(分为:夹料机将一条或两条料不等夹在一起成一个圆圈。
另一种是以自动切料机〔巴威尔〕挤出切圆料.挤条圈料.块料所组合)。
(4)排块:(是以切块状排入模穴通常以产品本身较厚或体积较大为主,另一种就是转注模须以排块方式所组合)。
三、成型之模具可分为几种:(1)压模成型:(将胶料排于模具,模穴上或两孔之间再将模具合起经加压.加温成型硫化,此类通常系为两层模板组合居多,当然也有三层、四层模)。
(2)转注成型:(将其胶料放入料槽进行加压迫使胶料从料槽软化再进行从注料孔进入模腔加温成型,其转注模通常须以三块模板以上才可组合为转注模)。
(3)射出成型:(属于一种半自动成型须以射出专用机台才可加工,以人工取料将料裁成寛约6~7公分左右的长条状,料厚尽量不超过6mm以上,再将胶料放入,入料口内机台会自动将料铰入储料管内进行加温,再从射料管射入模腔称为射出成型,其模具组合两块板以上”。
*以上二.三奌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请见附图:(1~6)四.成型机可分为几种:(1)油压成型机:吨数由50吨到750吨不等依须要而定甚至1000吨。
《成型设备操作与调试》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 56学时学分: 3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先修课程:《机械识图与制图》、《材料选择与热处理方法选用》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为使学生具备成型设备操作与调试的基本知识;能操作成型设备生产相应产品,能调试模具控制产品成型质量;具备成型设备操作工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以机械识图与制图、材料选择与热处理方法选用、机械零件的普通加工、金工实习、模具生产认知实践、机械零件测绘综合实践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作与装配等课程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模具调试项目设置的。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 56学时。
学分为 3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对不同学习模块的不同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具备成型设备操作与调试的基本知识;能操作成型设备生产相应产品,能调试模具控制产品成型质量;具备成型设备操作工的职业素养。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具备成型设备操作工的基本技能,具备成型设备操作工职业素质;2.掌握成型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能正确选择成型设备类型及型号;3.能正确使用与维护成型设备,能排除成型设备常见故障;4.会制订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能在成型设备上正确安装和拆除模具;5.能分析成型零件常见质量缺陷,掌握成型产品质量缺陷控制方法;6.能在成型设备上生产出合格曲柄零件。
成型调机初级教材
1.不良现象
成型品的一部分充填不足
*1.设置气道或无法增大气道时,进行其他4项后,反而减慢了射出速度. 1-2不良现象
2.陷坑(缩水) 2-1不良现象
壁厚部分凹陷.(加强盘,凸起部)对温度敏感的PE PP
PC
3.气泡
3-1不良现象
壁厚部的中央出现气泡
原因:
模具温度低,与壁厚较厚部分相接触的部位就会固体化,中心部位固体化后收缩,而接触目惊心部分却不收缩,收缩部分的体积形成真空状态,(只能是1-2个)
整体有小气泡(群众气泡)
对策:提高模具温度,缩短冷却时间,这样做不会有气泡,但是会有陷坑.
4.裂痕,白化
4-1不良现象
原因
1.充填过多二次压高,时间长.
2.脱模不衣
3.模具温度低,不均匀.
嵌件周围的裂痕.
原因
*1如果粘付挥发性物质就会出现裂痕,特别是,PC
5.擦伤
6.熔接痕
6-1不良现象原因
1.到熔接部分的流动距离长,壁厚薄.
2.空气无法逃离熔接部分.
3.模具温度,树脂温度低.
7.光泽不良
7-1不良现象
表面不光亮
原因
1.模具的表面光洁度差
2.材料有温气.
3.模具温度低
8.喷流
8-1不良现象
侧向浇口处产生蚯蚓状的纹路.
原因
模腔内的材料变更,后加入的材料补推进留下痕迹.
9.流痕
9-1不衣现象
以成型品的水口为中心的斑纹状的流痕
原因
1.材料的流动不好.
*1有时实行其他的2项后,减慢射出速度,延长旋转时间来成形. 9-2不良现象
成型品表面有皱纹状的痕迹.
原因
1.材料的流动不好.
2.模具温度,树脂温度低.
9-3不良现象
由于材料温度低而引起水口附近有流痕 10.银条
10-1不良现象
1.材料中的水分挥发部分因热蒸发混杂.
2.这是因为模腔内的排气不良留下的.
3.有时与脱模剂有关.
11.斑点
11-1不良现象 原因
1.
材料的变色
2.方法,着色剂不好
12-1不良现象
原因
1.混入别种材料
14-1不良现象
烧焦(成型品的一部分或者全体变色) 原因
1.排气不良
2.粘付在螺杆,料筒的材料燃烧变黑.
*2.通过降低背压装料量能够顺利进行,因此,料筒内产生的剪断力减弱
,树脂就不会燃烧. 14-2不良现象
黑条(成型品浇口位置有黑线) 15.毛口溢料 15-1不良现象 毛口溢料
原因
1. 成型机的合模力不够,不均衡.
2.模具的弯曲,变形.
3.成形条件不良.
在嵌件内流有成形材料 原因
16-1不良现象 金属嵌件的位置不良
原因 1.咬合不良
2.脱落.
16-2不良现象 1. 模具不好嵌件上有伤
周围龟裂
原因 1.压力过大
17.脱模不良 17-1不良现象
粘着在模槽上 原因
1.模具的凹槽.
2.模具的打磨不良 17-2不良现象
粘着在模芯上 原因
1.模具的凹槽.
2.
模具的打磨不良. 17-3不良现象
粘着在流道上 原因 1.
流道的打磨不良.
2.材料中有残余空气,产生气泡,产品容易断裂.
3.流道柔软.
共通事项
原因 1.冷却时间短产生变形
18.白化
18-1不良现象
原因
1.填充过多
19.强度不足
19-1不良现象
易坏
原因 1.材料吸湿,分解吸湿.
20-1不良现象
根据成型条件的不同,尺寸不稳定.
原因:
1.成型收缩的变动和背向性
2.材料的吸湿(干燥不好)
3.成型条件的不良.
4.成型机的变形.
A.条件的稳定性最重要(温度压力时间)
B.特别重要的是射出压力和模具温度.
21.成形不良的注意和基本知识.
1.料斗\模具内有空气,要除去.
2.强行把溶解的材料推入冷的模具内.(残留应力)
3.成形收缩有方向性(配向性)
4.脱模要在没有变形程度柔软时进行.
5.模具的模槽,模芯的表面温度应该根据场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