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五
- 格式:docx
- 大小:464.87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学目标】
1.在实验的基础上,用计算和推理的方法继续研究地球上昼夜不断交替的原因。
2.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奥秘的历史,了解哥白尼为建立“日心说”所作的贡献。
3.学习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的科学品质和精神。
4.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奥秘的历史,学习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的科学品质和精神。
【教学准备】
人类探究“地心说”、“日心说”的资料,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讨了地球上发生昼夜变化的原因,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二、计算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 1.5 亿千米,让我们来算一算,它绕地球一周路程有多远?太阳运行的速度是每秒250 千米,照这样计算,太阳绕地球一圈要花多少小时呢?24 小时绕地球一圈可能吗?
三、汇报计算结果
学生计算、汇报,否定“太阳围绕地球转”的假设。
四、阅读资料
看看人类是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的(可参看教材中第68 、69 页的资料)。
五、汇报阅读结果
用科学家研究的结果,再次否定“太阳围绕地球转”的假设。
六、得出结论
用推理的方法再次思考“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和“地球不仅自转,还围绕太阳转动”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七、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我们应该向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学习什么?
搜集有关地球自转的资料。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内容:本课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探究“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并对历史上有关地球运动的假说进行分析,批判和借鉴,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过程与方法对历史上有关地球运动的假说进行分析,批判和借鉴其中的观点,修正自己对昼夜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认识到在资料分析和交流中,大胆质疑和虚心接受同样重要。
教学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教学难点: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图片、课件及文本资料;篮球。
2.学具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屏幕上是什么画面?(微信)这个创意表达了什么思想?所表现出来的情境在现实中可以做到吗?1、师:要解释昼夜现象,首先必须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进行探索,古时候,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提出了很多种说法。
你知道哪些说法?你们赞同这些观点吗?2、揭示课题: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二、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大屏幕出示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学习了解。
(指名一学生朗读,师相机讲解)第一类:盖天说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
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这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
意思是说,蓝天就象是一个半球状的圆盖,大地则象一块四方的棋盘,并认为蓝天与大海相连。
这种“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在我国古代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并且流传极广,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认识的影响。
例如:北京天坛的建筑是圆的,地坛则是方的,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类似的传说,在世界其他民族中也曾广泛流传。
古代俄罗斯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古代俄罗斯人认为大地象一块圆饼,被三条巨大的鲸鱼驮在背上,而这三条鲸鱼则漂游在茫茫无际的海洋里。
【课件展示“天圆地方说”等】
5.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距今已近有1500年了,人类对地球及其运动
有新认识吗?
【课件展示现今人类观察地球的手段与视角】
引出课题:《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五、课堂小结,鼓励探究
未来人类对地球乃至宇宙的认识会怎么样?会有新的学说产生出现吗?
【课件展示银河系图片】
在欣赏美丽的银行系图片中结束本课。
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远古时候公元2世纪公元16世纪公元21世纪未来。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地球的运动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公开课教案_8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历史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心说”和“日心说”中关于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过程与方法:对历史上有关地球运动的假说进行分析,批判和借鉴其中的观点,修正自己对昼夜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子啊证据之上的;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认识到在资料分析和交流中,大胆质疑和虚心接受同样重要。
教学重点:“地心说”和“日心说”主要观点和解释教学难点:“地心说”和“日心说”主要观点和解释和比较教学准备:学生:小地球仪、手电筒、平板、记录单教师:小地球仪、手电筒、平板、记录单、课件、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我们上节课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哪几种情况下地球上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学生上台边做模拟实验边说老师:自古以来昼夜就在不停地交替。
关于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曾经有过哪些认识,又有过哪些重要的观点和人物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长长的时光隧道回到过去,看看人类在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过程中有哪些了不起的发现。
板书《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二、新课(一)中国古代地球形状和运动方式几种学说1、天圆地方说2、盖天说3、浑天说穹隆状的天覆盖在呈正而是像一地的周边有八根柱子支撑天和地的形状犹如一座顶.就是宇宙的界限﹐它认为之外还有别的世界﹐“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者﹐宇宇之表无极﹐宙之《张(二)、托勒密与“地心说”过渡:时间隧道开启,我们来到公元100年,古希腊。
一位天文学家诞生了,他的理论从13世纪到17世纪,一直是当时教会公认的世界观。
他就是托勒密和“地心说”。
1、人物介绍:托勒密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
长期进行天文观测。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日月星辰的构成和运动方式并作出成就的科学家。
2、学习“地心说”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地心说”(科学书P75)用“____”划出“地心说”主要观点,“~” 划出论据。
4.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明白它们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过程与方法对历史上有关地球运动的假说进行分析,批判和借鉴其中的观点,修正自己对昼夜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认识到在资料分析和交流中,大胆质疑和虚心接受同样重要。
【教学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教学难点】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课件及文本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几种昼夜交替?(课件出示)2.谈话:要解释昼夜现象,首先必须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进行探索,揭示课题: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板书)在这方面曾经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课件出示)“盖天说”即“天圆地方说”、“浑天说”你们赞同这些观点吗?二、两种观点大碰撞。
1.谈话:叙述“地心说”的来历和“日心说”的来历。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请在书上找出托勒密“地心说”的主要观点和哥白尼“日心说”的主要观点。
(课件出示)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报课件出示结果。
思考1:“地球是球体”托勒密的证据是什么?“地球是球体”哥白尼的证据是什么?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结论及相关证明资料。
思考2:“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托勒密的证据是什么?“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哥白尼的证据是什么?生交流汇报。
思考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托勒密的证据是什么?“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哥白尼的证据是什么?思考4:“地心说”和“日心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画图表示)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图片。
2.师生小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和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一、教材简析:本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让学生认识古人对地球的认识的三种观点:“天圆地方说”、“盖天说”和“浑天说”,然后指导学生加以否定这些观点;接着,指导学生认识“地心说”和“日心说”,找出这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并对应着找出这两种学说各个观点的解释,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实验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到这两种学说谁的证据更充分些,然后,在对“地心说”不充分的观点进行否定,对“日心说”的观点再进一步讨论,看其是否充分;最后,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对上节课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进行修正,看保留哪些和否定哪些。
这样,让学生经历过:认识——否定——再认识——再否定——和肯定一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学生已经在本单元第一课对太阳东升,白天来临;太阳落山,夜幕降临的昼夜交替现象进行了合理的假设。
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1、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动;2、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动;3、地球自转,太阳不动;4、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同时地球自转等都能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因此,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有关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有关史料,继续研究昼夜现象的成因。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并能找证据解释观点。
2.认识到对同一种现象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的。
3. 通过认识科学家对昼夜现象的解释,修正自己对昼夜现象的认识。
4.学习哥白尼研究天体运行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教师学生说明与提醒教学准备课件、地球仪课前收集关于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几大观点及其具体内容。
3.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 同时地球自转科目版本章节课名科学概念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 2 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学习目标1. 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
2. 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过程与方法1. 对比“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对历史上有关地球运动的的假说进行分析,批判和借鉴其中的观点,修正自己对昼夜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到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
2. 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具体环节设计教学环节页码 内容.教师上课 .情境导入1.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四种假说,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回顾一下!1.21.地球不动, 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 地球围着太阳转1.3和我们一样,自古以来,人们就试图对地球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解释。
要解释这个现象,首先必须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进行探索。
在这方面曾经有过哪些主要的观点和学说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1.6西方——地心说克罗狄斯·托勒密(约90 年—168 年),古希腊天文学家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
在当出的行星体系学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它肯定了大地是一个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7托勒密的主要观点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地球的形状地球是球体。
太阳或星辰的出没太阳地球1.11 西方——日心说尼古拉•哥白尼(1473 年-1543 年),文艺复兴时期波兰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取得了可靠的数据,提出了“日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他是欧1.12放消地,哥白尼的主要观点地球的形状地球是球形的。
如果在船桅顶岸时,岸上的低,直至最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 小时自转一周。
2、人类理解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课目标:1、认识“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看法及其内容。
2、理解到对同一种现象可能有好多不一样的解说。
科学的看法是成立在凭证的根基上。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看法都可以解说昼夜交替现象。
教课要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看法。
教课难点:理解科学看法和凭证之间的联系。
教课准备: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图片、课件及文本资料。
教课过程:〔一〕.有多少种可能的解说课件出示地心说,同时出示阅读思虑:学生自由阅读,小组沟通。
“地心说〞的主要看法是什么?托勒密是怎样来证明他的看法的?你们怎样对待他的看法和凭证?他的看法能解说日夜交替现象吗?〔目的:这样的思辨过程将有益于展开学生的思想水平易提高凭证意识。
〕〔二〕.日心说课件出示“日心说〞看法,学生自由阅读,小组沟通:“日心说〞的主要看法是什么?哥白尼是怎样来证明他的看法的?你们怎样对待他的看法和凭证?他的看法能解说日夜交替现象吗?〔三〕.对两种学说推行剖析比较学生认识了两种主要学说以后,分别对他们相对应的内容推行比较剖析“日心说〞和“地心说〞有哪些同样点,哪些不一样点?“日心说〞是怎样辩驳“地心说〞的看法的?你们以为“日心说〞的凭证充足吗?假如按这两种学说的看法来做实验,日夜交替现象都能发生吗?你们还有哪些新的资料或凭证要和大家沟通吗?〔四〕.修正日夜现象的解说回想人类理解地球运动的历史,辅助学生修正自己对日夜交替现象做出的解说。
希望修正解说的结果,学生还可以保留他们的多种解说: 如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太阳环绕地球转、太阳围着自转的地球公转等。
也就是说,希望学生理解,在没有新凭证时,不可以轻易对解说加以否定。
假如学生只想保留一、两种解说,那么就一定找寻更多的凭证,如更多其余天文学家和科学的话,看看他们对地球运动的看法和凭证。
板书设计:人类理解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地心说---- 日心说教课后记:。
2019年精选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在“地心说”示意图中,( )处于宇宙的中心。
A、地球
B、太阳
C、月亮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
这一事实能够说明的观点是( )。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现代科学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是错误的。
A、正确
B、错误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托勒密认为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否定错误认识得出正确认识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日心说”主张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围绕太阳转.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下图是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过程中绘制的示意图,其中甲是______理论示意图。
乙是______理论示意图。
【答案】:
第9题【填空题】
波兰天文学家______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围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要解释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首先必须对地球的______和______进行探索。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______是古希腊天文学家。
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______,,理论。
他提出的主要观点是:①地球是______。
②地球处于______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③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______旋转,并且每天做______次圆周运动。
【答案】:
第12题【填空题】
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______。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