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浦----奥运机遇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作者: 金元浦[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出版物刊名: 求是
页码: 57-58页
主题词: 文化创意产业;历史性;发达国家经济;国家产业政策;知识产权;文化发展;产业理念
摘要: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潮流。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把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产业理念,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它包含了如下含义:1.当今的文化经济创造往往来源于创造者的才能和创意;2.这种创意的实现和发展依赖知识产权的保护.。
一、系列类:1.《北大文化产业》著者:陈少峰2.《北大文化产业评论》著者:叶朗3.《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著者:向勇4.《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由上海交大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主办5.《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著者:张晓明7.《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二、综合类:1.《创意产业经济学》著者:理查德•E•凯夫斯,新华出版社,2004年2.《全球化的文化动力》著者:[美]亨廷顿,新华出版社,2004年3.《文化产业》著者:赫斯蒙德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著者:[加]弗朗索瓦·科尔伯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5.《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著者:胡惠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6.《文化产业发展与中国新文化变革:1998-08》著者:胡惠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7.《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著者:胡惠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8.《文化投资学》著者:胡惠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9.《文化政策学》著者:胡惠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著者:胡惠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1.《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著者:花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文化金矿——全球文化产业投资成功之谜》著者:花建,海天出版社,2003年13.《文化产业竞争力》著者:花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14.《大趋势:文化产业解构传统产业》著者:冯子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5.《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著者:冯子标,商务印书馆,200516.《北大讲坛:金融危机与文化产业机遇》著者:向勇,金城出版社,201017.《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著者:陈少峰,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18.《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著者:祁述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9.《跨世纪的文化变革》著者:金元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0.《文化市场学——中国当代文化市场的理论与实践》著者:刘玉珠、柳士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21.《创意与策划文化产业》著者:严三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22.《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产业的制度环境》著者:戴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23.《评价文化: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价研究》著者:申维辰,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4.《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论》著者:蒋晓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25.《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著者:张彩凤,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26.《文化产品供给论: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著者:左惠,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27.《文化产业的思考与对话》著者:陈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28.《文化产业发展方略》著者:陆祖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29.《文化产业发展论》著者:丹增,人民出版社,2005年30.《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市场管理》著者:朱希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1.《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著者:唐晋,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32.《文化产业营销》著者:蔡嘉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33.《中华文化传播:任务与方法》著者:蔡建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4.《文化规划:基于文化资源的城市整体发展策略》著者:黄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35.《文化活动的策划与操作》著者:朱希祥等,华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36.《品牌科学化研究》著者:马谋超,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年37.《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著者: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2003年38.《WTO与中国文化产业》著者:刘玉珠、金一伟,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39.《全球化与大众传媒》著者:尹鸿、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三、世界文化产业:1.《韩国文化产业》著者:姜锡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2.《英国文化管理》著者:范中汇,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3.《法国文化产业》著者:侯聿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4.《美国文化产业》著者:孙有中,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5.《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著者:李怀亮,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6.《欧盟各国文化产业政策咨询报告》著者:李庆本,大象出版社,20087.《欧盟的文化政策:多样性与同一性的地区统一》著者:张生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四、区域文化产业:1.《地方文化产业经营》著者:郭鉴,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2.《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著者:花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3.《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研究: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著者:刘吉发,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4.《繁枝有待:江南文化产业发展》著者:袁志平,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广东海洋文化产业》著者:张开城,海洋出版社,2009年6.《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江苏建设文化大省与发展文化产业研究》著者:安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7.《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7年度》著者:戴松成,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8.《湖北小城镇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开发研究》著者:俞思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9.《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著者:蒋建国,湖南人民出版社10.《画图成意画图成都: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符号与文化产业创意》著者:罗明,巴蜀书社,2010年11.《吴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著者:高燮初,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年五、案例类:1.《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著者:王永章,北京出版社,2003年2.《文化产业比较案例》著者:蔡尚伟,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3.《文化产业规划案例精析》著者:顾江,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成功案例解读》著者:宋培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5.《中国文化产业经典案例分析》著者:李颖生,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6.《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与典型案例分析》著者:林日葵,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年7.《创意中国与文化产业:国家文化资源版权与文化产业案例研究》著者:皇甫晓涛,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8.《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著者:汤莉萍,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9.《合作致胜――贝塔斯曼的成功之道》著者:赖因哈德·莫恩,华夏出版社六、其他:1.《娱乐至上:体验经济时代的商业秀》著者:施密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娱乐经济》著者:[美]沃尔夫,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3.《美感》著者:乔治.桑塔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4.《跨文人管理》著者:[法]弗朗克-戈泰、多米尼克克萨代尔,商务印书馆,2005年5.《视觉美学》著者:J.J.德卢西奥.迈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6.《美学和中国美术史》著者:朱光潜,知识出版社,1984年7.《中华文化史》著者: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金元浦:为中华文化的未来买一张入场券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民商》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人们冲进图书馆,排着队抢购巴尔扎克作品的情景。
【总页数】1页(P9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创意经济的理论建构--评金元浦《中国文化产业十家论集·金元浦集》 [J], 曾军;邓婕婷
2.金元浦:为中华文化的未来买一张入场券 [J],
3.519首山歌传唱张浦风情——昆山市张浦镇挖掘整理民歌纪实 [J], 支梅花司;马金地;
4.四季如歌的张浦幸福快乐的张浦 [J],
5.张浦抓住“三大机遇” 锁定“三个未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中国创意产业国际论坛秘书长,国内最早的文化产业研究专家之一,最早在我国提出和推动创意产业理论的专家,被誉为“中国创意产业理论之父”。
被北京、云南、深圳等十余省市政府聘为文化创意产业顾问。
胡磊,江西鄱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党支部书记,东莞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等职。
多年来致力于文艺批评与理论和地域文化研究,文艺理论专著有《南方乡镇的叙事视野》《城乡中国的文学想象》等。
胡磊(以下简称胡):金老师好,新时期以来是一个文学文化相对宽松自由的时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蓬勃发展的机遇。
当然,这一时期的文学是我们通常经验过的纸质的文学、印刷的文学和主要以纯文学为主、文学机构为主的文学发展形态。
我记得您曾经提及,从20世纪80ChatGPT 时代语境下的文学观察—金元浦教授访谈录◎访谈人:胡 磊编者按:以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ChatGPT 将如何重塑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知识的关系,甚至带来人类整体认知方式的转变?对其发展的基本定向与把控,离不开相关领域学者的深度介入。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金元浦受邀参加“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系列活动,开展了“ChatGPT 时代:文化的新生与文学的未来”主题讲座,与东莞市文联副主席、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胡磊等专家学者围绕“科技与人文的文学想象”等主题进行了对话和专访,分享了对文学、文化、ChatGPT 等方面的独特见解。
年代到90年代,中国人最大众化的阅读指向三个方向:《读者》《故事会》《知音》。
《读者》怡情,满满的正能量,满满的励志故事和心灵鸡汤,不乏小清新的散文诗歌,所以它赢得了最基础的文学爱好者的喜欢。
《故事会》讲的是市井烟火之中的传奇,短小的故事在那个没有网络的时代成为普通大众在文字娱乐上的最重要载体。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有哪些是关键元素?2009年12月03日10:12: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有哪些是关键元素?——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博士从北京的798到杭州的Loft49,从“蓝猫”到“喜羊羊”,从《云南印象》到“刘老根大舞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单打独斗”的阶段日益远去,以创新为基础的文化创意实践在市场经济中渐成规模。
适逢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就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问题,笔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博士。
笔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有哪些是关键的元素?金元浦:首先,创意是核心,包括技术的创新和文化的创意,两者需要融合在一起。
其次,要拿得出内容产品来,好的产品一定是会受到大家欢迎的。
第三点,文化创意产业一定是和当今的传播手段相结合的,这叫做渠道为王。
在当今信息泛滥的时代,谁赢得媒介谁就赢得发展。
第四,文化创意产业更个体,更具有实验性,更关注人们生活中的休闲、文化和娱乐,要契合人们的需求点。
笔者:创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如何定义创意的成功与否?金元浦:经得起实践考验和市场需求检验的就是成功的创意,如果一个很新的创意,出现的阶段不合适,未必会是一个好的创意。
就好比现在的电影拿到100年前去放映,当时的观众肯定是接受不了的,因为在当时连面对一个火车的特写镜头他们都会惊恐万分。
与先锋文化、前卫文化不同,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大众文化为基础的,应是建立在成熟的、能获得大众广泛认同的基础之上的。
笔者:798艺术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可以说已经蜚声中外。
类似这样的集聚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什么?金元浦:集聚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形式,当然,高端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发展的。
相同产业在地域上的聚集带来的是集聚效应,能使得厂家在销售、原料的提供和人才利用等方面提高效率。
如果说负面的影响可能就是,在单纯的产业集聚区,一旦僧多粥少,大量的公司间便会产生恶性竞争。
金元浦:奥运机遇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7 月12 日 | 文章来源:北京奥组委金元浦:奥运机遇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金元浦: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今天的发言想谈谈奥运机遇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我们前面的各位领导还有约翰.霍金斯先生都谈到创意产业。
奥运对中国来讲是百年一预的最为重要的契机,我们知道北京2008年获得奥运会的主办权之后,应当说它在奥运史上有一个重要地位,应当说有13亿的人加入奥林匹克的大家庭当中,对奥林匹克是一次巨大的推动,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飞跃。
大家知道,去年7月12号在新加坡进行了一场非常激烈的竞争,也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的竞争。
当时,伦敦、马德里、伦敦、纽约等世界一流的大都市都纷纷倾力出动,总理、元首、国家领导人一起上阵,举国上下全力夺标。
这种情况与当年蒙特利尔举办奥运会是如同天壤。
1976年奥运会举办之后,世界上几乎没有国家再愿意承担奥运会。
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一种新的奥运会模式,就是与“奥运经济”有着密切联系的方式的,在今天被我们称作“创意产业”的方式。
这个关系到我们今天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当今世界进入一个“大竞争”的时代,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文化竞争和文化生产力的竞争。
我们看到奥林匹克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经济竞争的影响。
当今国家的竞争,城市的竞争成了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方面,尤其是代表国家的重要的大都市,这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重要,像欧洲的城市复兴旗舰项目,以及全世界各个城市之间像巴塞罗那等等城市的崛起过程,都证明了奥运推动了各国城市的发展。
这三个主题在这里会聚为一:奥林匹克运动、奥运文化创业、城市的发展。
北京是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这个古城已经有着851年的建都史。
百年来,它第一次获得奥运的举办权,也期待奥运机遇下发生一个历史性的飞跃。
当代文化的新概念是城市竞争力,城市竞争力从历史上看,只有在当今全球化的消费时代的背景下,社会文化才以城市发展的轴心战略姿态出现,经济、体育、战略的紧密与文化的轴心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当今世界从硬实力变成软实力的竞争。
北京发生什么变化?北京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它将成为北京整个发展的“引擎”。
北京的创意产业和奥林匹克运动有着什么关系?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论述。
第一、奥运从根本上看应该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
我们知道,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是“文化”,奥林匹克现状提出文化和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这是奥林匹克的精髓。
而北京人文奥运的提出,也将文化作为奥林匹克在北京发展的核心。
从根本上看,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交融,文化和我们创意产业的交融,这在北京是集中应有之喻。
所以2008年奥运会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一次创造性的、与经济相关的战略实践,也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极好机遇。
我们刚才听到约翰.霍金斯先生对创意产业的论述。
实际上在各国,创意产业都成为一个引起各国重视的学术和实践的主潮。
奥运产业作为创意文化产业,他实际上高度的依赖文化和经济的创新意识。
它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性的人才有迫切的需求。
我们熟知,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中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是依据个人的创造力和才华,采用了大规模的生产方式,能够带来就业,同时带来财富的一种创意实践。
这种概念里的几个要点都代表了当今世界的产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
也就是第一,个人的创造力在整个经济,整个社会发展有重要地位。
有人认为在当今的世界,有5%左右天才的创造性的人物创造了90%到95%以上的财富或财富发源。
奥运产业对北京有重要的意义。
据测算,北京奥运期间的创意产业整体发展和北京GDP的发展,将以每年0.8%到1%的速度递增。
这样带来的机遇对北京以创意为龙头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像广告、表演艺术、交响乐、电子设计、时装设计、数字电影电视、出版、广播等行业的创意产业都会有巨大发展,特别是像旅游业和北京的体育产业,以及我们所熟知的叫会展业。
下面我想谈谈这方面。
奥运的产品与服务有着大量接受群体,极大的推动北京创意需求和消费市场的形成。
这样一个奥运的创意将在四个层次上全面的推动北京的发展。
第一、它是信息创意设计层次上推动北京的发展;第二、它将在内容产业设计上有巨大发展;第三、在艺术领域、表演领域的创意设计方面有巨大推动,同时对第二产业、巨大制造业中的创意也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
在北京将吸引和建立一个丰富的创意产业的阶层。
这样一个创意人群通过奥运吸取世界各地的人才,将会对北京产生巨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奥运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体验为基础,以注意力为目标的文化产业,是依托当代高科技的传播媒介内容实践的一种创造性发展方式。
第二,我想谈谈奥运作为内容产业。
在当今世界代表着科技发展,代表着现代新媒介传播方式的发展;奥运作为内容产业,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全面提升北京整体的文化创意水平,它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机遇。
在IT革命的背景下,数字内容产业逐渐成为二十一世纪经济舞台上重要角色。
近年来,现代传播媒介的高度发展,宽带技术、多媒体传播、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的文化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
这种飞速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我们电子数字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
在这样一个通道建立起来的基础上,我们所需要的恰恰是在这个“大通道”上传播的具体的内容,具体的节目。
在这个角度公路上,我们需要的是行驶的“车辆”,这些“车辆”就是要创造数以万计的内容产业的产品和节目,来提供给奥运。
所以奥运提供给北京不仅仅是几个服务业的岗位,它要从根本上全面的提升、改变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要让它上升为一种创意的产业形式。
制造业也可以加上创意的内容,成为当今世界和北京发展的重要“推动器”。
数字文化发展产业,将图象、文字、影像、语音变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具体节目,成为了一个具体的观赏的对象,奥运就是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极好的机会。
奥运期间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在北京,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像全世界的媒体、观众提供内容产品,提供数字化和全面的内容产品,这中间就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北京作为成长中的国际化大都市,利用奥运契机,在新一轮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不败之地,采取跨越式的发展,就需要高端发展,特别着重于发展数字化的技术、数字化的文化产品。
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中,北京还有它的优势,也就是北京的IT业,北京的信息产业在世界各国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它仅仅地追步当代世界的最高发展水平。
在北京IT业的发展也有相当的基础,这在这个基础上,北京有很好的潜力和前景。
第三,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遇到奥运的契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型的会展业。
大型会展业的奥运,这是北京创意产业的中心项目和阶段性发展的核心。
刚才谈到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当今世界的竞争是城市之间的竞争,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经济方面的竞争。
这种方式作为一个城市的营销来讲,奥运会就是全球最大规模的超级“会展业”,它是超级会展业的顶级实践。
全世界有着大量的人群,据测算,雅典奥运会有42亿电视观众,有22亿网络观众,有数百万的旅游者,有七万多相关运动员和领队,还有五万以上的传播媒体的记者。
这样一次巨大的会展业,给我们城市形象的设计,给我们城市形象的营销起了很大的帮助。
因此,如何在这一方面加强北京市城市的营销,树立北京辉煌的、现代性的传统,同时又现代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对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或者特殊的功能。
所以,会展经济是奥运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拉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围绕着奥运主题,组织内容丰富的会议和展览,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各地的各种相关种类的探讨、各种会议和展览会聚到北京,将是奥运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直接的结果。
像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的奥运文化节就是在奥运史上有着成功经验的一种方式。
比方说,在巴塞罗纳,他们举办的奥运之后的世界文化博览会,比如在雅典的奥运文化也获得非常辉煌的展示,这对我们都是极大的启示。
在中国举办“奥林匹克文化节”,国际奥林匹克的集邮展、收藏展、体育展、文化展、国际奥林匹克书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展览、中外儿童体育的绘画等,在我们奥林匹克这几届的活动都进行。
下一步,我们想奥林匹克的会展业将会随着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日益临近会获得高度的发展。
奥运作为一个全方位的会展的运作,它其实具有很强的辐射效应。
定期的国际化的会展业将成为一个城市国际化的标志之一,全世界各国家的人来到北京,来到中国,在2008年之前、之后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
所以,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作为“东方创意之都”,理应成为我国和世界会展业的旗舰。
北京抓住奥运的机会,发展大型的展览业,有利于全面提高北京的文化知名度和公众的文化素质,增强了人文奥运的内涵。
北京将建立自己独特的方式,认真的设计和努力经营自己的国际化的城市形象,特别是努力的打出北京国际化的城市品牌、经营品牌,经营城市形象,成为奥运期间我们进行的最好的一项努力。
第四,体育产业、以及游戏、休闲、娱乐产业的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之类。
而奥运会说到底是一次人类的跨种族、跨地域、跨文化的一个“狂欢节”,是大众的“狂欢节”。
在这样一个发展的历程中,又恰逢当代体验产业的迅速崛起。
当代世界的发展中,体验经济、体验产业成为当代世界人们特别关注的方面。
与体验经济相关联的休闲、娱乐、游戏产业都有了巨大发展。
比如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网络游戏,在中国就获得巨大的、空前的发展。
奥运给我们带来的体育产业的机会、游戏、休闲、娱乐产业的机会是非常巨大的。
这从根本上激活了北京的运动市场,极大激发了中国人的运动意识,将会带来体育健身热。
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也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大批体育比赛场馆的建设,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成为北京发展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当说,当前中国,特别是北京,在体育产品、相关的体育产业和相关体育赛事的组织能力,在产业链条的销售方面,还不尽如人意,还是低端。
巨大的问题是,在研发和创新能力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因此,我们也热烈欢迎世界各国朋友们介入中国的体育创意产业,在北京创意产业中体育产业的发展上,给我们更大的支持。
奥运作为休闲、娱乐产业,它开拓了一个广泛的市场,应当说它也是一个资源整合的重要契机。
我们说休闲、娱乐、游戏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产业,现在已经悄悄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国际的休闲专家认为,世界将进入一个“休闲”时代,休闲、娱乐业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美国,我们知道休闲娱乐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支撑部分,是它版权经济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中国,游戏业的发展也变得空前的高速,大家熟知的盛大网络集团等一批网络游戏的产业已异军突起,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他们从几十万元的资金入手,成为纳斯达克上市的市值有一百二十二亿美元的大型企业,这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