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记账法——账户结构、记账记账规则、会计分录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30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借贷记账法与会计分录注:等号左要素,左加;等号右要素,右加。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结论:在借贷记账法下,不同类别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不同的。
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1)借加,贷减,余额在增加方即借方。
(2)计算公式: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例如:库存现金期初余额1000,本期增加5000,减少4000,期末余额2000。
借初余+借发-贷发=借末余1000+5000-4000=2000(3)变形:倒算期初:借初余=借末余+贷发-借发1000=2000+4000-5000余额之差等于发生额之差:借末余-借初余=借发-贷发5000-4000=2000-1000两和:借初余+借发=借末余+贷发1000+5000=2000+4000(4)丁字账:【例题2·单选题】应收账款账户的期初余额为借方2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8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6000元,该账户的期末余额为()。
A.借方4000元B.贷方8000元C.借方5000元D.贷方5000元[答案]A[解析]应收账款为资产类账户,则该账户的期末余额=2000+8000-6000=4000(元)(借方),因此答案是A。
2.负债类账户的结构(1)贷加,借减,余在贷。
(2)计算公式: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变形: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3)丁字账应付账款期初余额2000,本期增加8000,减少7000,期末余额3000。
【例题3·单选题】应付账款账户期初贷方余额为1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5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为3000元,该账户期末余额为()。
A.借方1000元B.借方3000元C.贷方1000元D.贷方3000元[答案]D[解析]应付账款属于负债类账户,则该账户期末余额=1000+5000-3000=3000(元)(贷方),因此答案是D。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篇一: 借贷记账法第三章借贷记账法借贷第一节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1.基本含义 1.基本含义◆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的进行登记,个以上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的进行登记,借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银行存款1000用银行存款1000元元购买材料原材料1000基本特征—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 2.基本特征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需要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
需要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
需要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对所有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需对所有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需要全面、系统的反映。
要全面、系统的反映。
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在起码两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在起码两个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
个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
可以对一定时期会计账户的记可以对一定时期会计账户的记录进行综合试算。
录进行综合试算。
二、借贷记账法1.借贷记账法的含义借贷记账法的含义◆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记账方法。
种记账方法。
2.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借贷记账法的内容记账符号◆记账符号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为“借”、“贷” 借贷记账法为“ 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为二字。
二字。
主要作用——表示“增加”或“减少”;表示“ 减少” ◆主要作用表示增加” 账户中的登记方向。
账户中的登记方向。
借方借方贷方◆符号含义:表示增减,但对于六类性质不符号含义:表示增减,符号含义同的账户具有不同的含义。
同的账户具有不同的含义。
账户结构◆基本含义: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在账户基本含义:增加额、基本含义中的登记方法。
中的登记方法。
资产、资产、费用类账户结构★重要说明:期末时如果将费用类账户当期发生额全部转入利润类账户,则费用类账户没有期末余额。
入利润类账户,则费用类账户没有期末余额。
也不会有下期期初余额。
下期期初余额。
会计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是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接下来请欣赏店铺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会计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
会计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同时分别记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去;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
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科学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
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字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
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
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了新的经济涵义:第一,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
一切账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具有一定的确切的深刻的经济涵义。
“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金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
借贷记账法概念: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世纪至14世纪的意大利。
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作为基本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会计主体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记账规则:在借贷记账法下,对任何类型的经济业务,都是一律采用有借必有贷,借贷金额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对有些复杂的经济业务,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则需要将其登记在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登记在一个账户的贷方和几个账户的借方。
借贷双方的金额也必须相等。
总之,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要求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借贷相反的方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连续、分类的登记。
即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同时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记入一个账户的贷方,同时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
记入借方的金额同记入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
概括地说,“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就是借贷记账法的记帐规则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是:每一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一般来说规定账户在左方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为“贷方”。
如果我们在账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账户”;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则可以称为“贷记某账户”。
(1)在账户上,“借”表示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贷”表示账户的右方,称为贷方。
(2)用“借”、““贷”反映经济业务时,“借”表示资产、费用的增加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减少,“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和资产、费用的减少,具体地说就是:“借”表示:①资产的增加;②费用的增加;③负债的减少;④所有者权益的减少;⑤收入、利润的减少;通过账户记录时。
上述内容应登记在账户的借方(左方)。
“贷”表示:①资产的减少;②费用的减少;③负债的增加;④所有者权益的增加;⑤收入、利润的增加;通过账户记录时,上述内容应登记在账户的贷方(右方)。
会计分录的分类会计分录按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
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记账方法。
一、借贷记账符号的涵义及账户结构所谓记账符号就是在会计核算中,以一种抽象的符号标记,来代表经济业务数量增减变化的方向。
借贷记账法借、贷两字的含义,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的。
借贷资本家把从债权人那里收进的银钱,记在贷主的名下,表示自身的债务;借贷资本家把从债权人那里得到并向债务人放出去的银钱,记在借主的名下,表示自身的债权。
此时,借、贷两字表示债权债务的的变化且“借主 = 贷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以及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对借贷记账法的利用,借、贷二字不再局限于说明银钱借贷业务的增减变动情况,而逐渐扩展到说明财产物资和经营损益等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情况。
这时,借、贷二字就逐渐失去原来的含义,而转化为纯粹的记账符号,用以标明账户记录经济业务数量增减变化的方向,即账户的借方和贷方。
所谓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的左右两方中规定其记录的增减内容及余额的方向和内容。
借贷记账法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为贷方。
由于在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要以相反的方向来分别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而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虽不等于增加和减少,但结合不同类别的账户,借、贷二字就具有固定的辨证的增减含义。
即,账户的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或账户的类别来决定。
或者借、贷二字具体到不同类别的账户中就具有固定的不同含义。
(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借贷记账法规定,资产的增加额记入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额就只能记入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其增减相抵后的余额也必然是在借方,表明期末资产的实有数额。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如表5 — 2 所示。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借方期末余额 = 借方期初余额 + 借方本期发生额 - 贷方本期发生额(二)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由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与资产项目相反列在会计等式的右方,且资产的增加额记入资产类账户的借方,所以,借贷记账法规定,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就记入该类账户的贷方,其减少额也就必然记入该类账户的借方,其增减相抵后的余额也必然是在贷方,表明期末权益的实有数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概念和借贷记账法的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
3. 培养学生运用借贷记账法分析经济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式记账的基本概念2. 借贷记账法的原理3. 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4. 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5. 借贷记账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式记账的基本概念、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
2. 教学难点: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复式记账的基本概念、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借贷记账法应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练习题及答案。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经济业务案例,引发学生对复式记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复式记账的基本概念、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
3. 分析: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借贷记账法应用,让学生理解借贷记账法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业务,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借贷记账法分析经济业务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延伸:1. 讲解其他记账方法:如单式记账法,让学生了解各种记账方法的优缺点。
2. 探讨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如财务报表编制、财务分析等。
3. 介绍会计软件:让学生了解现代会计工作中会计软件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强调学生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会计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