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记账法的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过程引言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常用于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方法,用于记录和跟踪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以及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它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基础上,根据借贷规则进行记账和平衡。
本文将重点介绍借贷记账法的运用过程,并探讨其在实际生活和商业中的应用。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借贷记账法基于两个核心原则:借方和贷方。
根据这两个原则,在每一笔交易中分别将对应的金额记录在借方和贷方账户中,以保持会计方程的平衡。
•借方:资产和费用的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贷方: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是确保在一个完整的会计周期内,借方和贷方总额相等,以维持会计方程的平衡。
这种方法有助于确保财务记录准确无误,并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实时信息。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过程借贷记账法的运用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1:确定账户类型首先,需要根据交易的性质和目的确定要使用的账户类型。
常见的账户类型包括现金账户、银行账户、资产账户、负债账户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等。
步骤2:记录交易一旦确定了账户类型,就可以记录具体的交易信息。
在记录交易时,需要同时将对应的金额分别记在借方和贷方账户中。
例如,假设你购买了一台新电脑,支出了1000元。
在借贷记账法中,需要将1000元分别记在资产账户(电脑账户)的借方和现金账户的贷方。
步骤3:平衡账户在记录完交易后,需要确保借方和贷方账户的总额相等,以保持会计方程的平衡。
如果借方和贷方总额不相等,可能意味着记录错误,需要进行核对和调整。
步骤4:准备财务报表最后,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录,可以生成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这些报表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借贷记账法在实际生活和商业中的应用借贷记账法不仅在会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在实际生活和商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个人生活中,借贷记账法可以帮助我们合理规划和管理个人财务。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一种会计方法,用于记录和管理财务事务。
它基于借方(debit)和贷方(credit)的概念,将财务事务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方面。
借方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贷方表示资产的减少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在借贷记账法中,每个会计事项都会同时影响借方和贷方,以保持会计方程式的平衡。
会计方程式是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也被称为资产负债表方程式。
借贷记账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贝巴桥克斯塔德之柱,被认为是现代会计学的基石之一。
它被广泛应用于管理个人、企业和组织的财务事务,有助于记录和追踪资金的流动和财务状况的变化。
借贷记账法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包括:1.会计实体原则:每个会计实体都应有一个独立的财务记录,与个人或其他实体的财务事务相分离。
2.会计期间原则:财务事务必须根据特定的会计期间进行记录和报告。
3.历史成本原则:资产和负债应该以其购买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记录,而不是以当前市场价值计算。
4.货币单位假定:所有财务事务必须以货币单位进行记录。
5.收入实现原则:收入应在实际收到或可以合理预计收到时进行记录。
6.费用匹配原则:费用应与相应的收入进行匹配,以便在特定会计期间内准确反映财务状况。
借贷记账法在个人、企业和组织的财务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一些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示例:1. 个人财务管理借贷记账法可以帮助个人记录和管理他们的财务事务。
个人可以使用借贷记账法来追踪他们的收入和支出,记录他们的资产和负债,以及了解他们的净值。
例如,一个人可以将他的工资作为借方记录,表示资产的增加,然后将其支出(如房租、食品费用等)作为贷方记录,表示资产的减少。
通过这种方式,个人可以清楚地了解他们的资金流动和财务状况。
2. 企业会计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会计中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企业可以使用借贷记账法来记录和追踪他们的财务事务,包括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
在企业会计中,每个会计事项都需要同时影响借方和贷方。
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在借贷记账法中,任何账户都分为借⽅和贷⽅两个基本部分。
你想了解⼀下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内容吗?现在,店铺来告诉你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借贷记账法建⽴的理论依据 西⽅会计学者是采⽤平衡理论,即“资产=负债+资本”会计⽅程式来建⽴起借贷记账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是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等式平衡原理来建⽴起借贷复式记账法。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来计量的经济资源;它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权益。
对资产的理解还可以从四个⽅⾯看: 其⼀,资产是⼀种经济资源; 其⼆,资产应当以货币来计量; 其三,资产应当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其四,资产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还可以从借贷的⾓度来反映资产、负债的含意:“借”就是指借主的增加。
贷主的减少;“贷”就是贷主的增加,借主的减少。
“所有者权益”作为⼀个会计术语,在中国会计制度中⾸次出现。
“所有者”是指企业投资者,是对筹集资⾦的来龙⽽⾔。
“权益”包括投资者出资的本钱以及投资后⽽形成的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等。
借贷记账法要点解析 1.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及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运⽤复式记账原理来记录经济活动情况的⼀种复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中,任何账户都分为借⽅和贷⽅两个基本部分。
通常左边是借⽅,右边是贷⽅。
增加数和减少数应分别记⼊哪⼀⽅,要根据各个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即它的性质决定。
账户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及损益类五⼤类账户(特殊企业和特殊业务还涉及共同类账户),⽽损益类⼜可分为反映收⼊和费⽤的两类账户。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对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我们可以从经济业务的类型中推导出来。
4.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利⽤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通过汇总、计算和⽐较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与完整性,这项⼯作称为试算平衡。
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借”与“贷”最初的含义,要追溯到 12世纪的意大利。
当时,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商业经济很发达,但当时流行的货币在名称、重量与成色上 都很复杂,币制不统一是商品交换的一大障碍。
尽管当时以经营货币兑换业的“银行”相当 发达,而频繁的货币兑换和折算却很不方便,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就受到商人们的普遍欢迎。
商人可以把不同的货币存入银行,银行则将不同的货币折算成公认的货 币计量单位为他开设存款账户。
银行为每一个存款人记账时, 都预留两个记账部位:一记“我 (银行)应当给他(存款人)的”,相当于今天的“贷方”;另一记“他应当给我的”,相当 于今天的“借方”。
借贷的含义都是从银行的角度来讲的。
因此,甲乙两人同时在银行有存 款,甲需要支付乙一笔货款,银行就可以在甲、乙两个人的存款户中转账,对于双方发生的 同一笔业务,既记在甲的借方,又记在乙的贷方。
实际上,借贷记账在佛罗伦萨银行开始使用时还只是单式借贷记账法一一借贷记账法的 初级阶段:银行为每一个存款人设立一个账户, 分为借贷两方,银行将吸收的存款记在这一人名账户的贷方,表示“欠人”,把放出的款项记在这一人名账户的借方,表示“人欠”。
在 人名账户情况下,“借贷”二字是有着确切的含义的。
借和贷二字还可以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即用来表示债权(应收款) 和债务(应 付款)的增减变动:借贷资本家对于收进的存款,记在贷主的名下,表示债务;对于付出的放款,记在借主的名下,表示债权。
这时,“借”,“贷”两字表示债权债务的变化情况。
借主 贷主放出的款项(债权) 吸收的存款(债务)大约在15世纪中后期,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形成了一种较为完备的借贷记账方式:不 仅从单式借贷方法改为了复式记账, 而且还开设了较为齐全的包括资产、负债、损益、 资本 类账户。
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在他的名著《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中,第一次如实地介词了 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从理论上给予了具体的说明:借方 账户 贷方 借方 账户 贷方支取的存款吸收的存款 (欠人)放出的款项 收回的款项 (人欠)1. 采用复式记账方法;2. 记录对象扩大到各个方面;3. 记账形式有仅采用左右对照的账户形式,而且对全部账户的余额进行集中反映,并进行试算平衡。
在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对借贷复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及其具体内容“资产(成本、费用)的增加记入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记入贷方;反之,资产(成本、费用)的减少/转销记入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减少/转销记入借方的讲解主要依据于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及以其为编制依据的静态/动态资产负债表为理论根据来讲解的。
这一具体方法的讲解理由如下:因为在静态/动态的账户式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费用、成本就其性质来看属于“资产”)列示在左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列在右边。
如图1所示:依照这一常例,资产(成本、费用)的余额/发生额就应表现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借方),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的余额/发生额就应表现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的右方(贷方);但这只有在资产(费用)的增加数也是在账户左方(借方)的条件下,资产(费用)余额/发生额才能表现在账户左方(借方);同样的道理,只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数记在账户的右方(贷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余额/发生额才能表现在账户的右方(贷方)。
在通常情况下,并不考虑动态会计等式,若只就静态会计等式的存在而言,由于在所有者权益账户中,贷方记增加数,借方记减少数,按照这一道理亦有:1.销售收入的增加,由于它们可以增加所有者权益,应记入贷方,销售收入的转销记入借方;2.费用的增加,由于它们可以减少所有者权益,应记入借方,费用的减少或转销记入贷方。
同样会得出相同的记账规则。
也就是说,只有按照下述(图2)几条规则来记录经济业务,各账户的记录才能在每个会计期间末(内)为编制资产负债表提供正确的数据,这样看来,这几条规则也是合乎逻辑的。
借贷记账法的由来及其记账规则———谈谈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教学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李靠队吴梦云【摘要】借贷复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起缘进行诠释更加直观,也便于理解。
第1篇一、引言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旨在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在会计实践中,存在两种基本的会计制度,即借贷记账法和收付实现制。
这两种制度在会计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借贷记账法和收付实现制的概念、特点、应用和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借贷记账法1. 概念借贷记账法是一种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会计科目为记账对象,以复式记账原理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法。
在借贷记账法中,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至少涉及两个会计科目,且借贷双方的金额必须相等。
2. 特点(1)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具有明确的记账方向。
(2)以会计科目为记账对象,便于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
(3)以复式记账原理为基础,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便于编制会计报表,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3. 应用借贷记账法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等会计主体。
在会计实务中,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会计科目:根据经济业务性质,选择合适的会计科目。
(2)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3)登记账簿: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相应的账簿。
(4)编制会计报表: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4. 优缺点(1)优点:借贷记账法能够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便于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缺点:借贷记账法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且在复杂的经济业务中,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较为繁琐。
三、收付实现制1. 概念收付实现制是一种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依据,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方法。
在收付实现制下,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实际收付时间一致,不考虑权责发生制原则。
2. 特点(1)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依据,便于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
(2)会计处理较为简单,便于企业进行日常核算。
(3)有利于企业控制现金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应用收付实现制适用于一些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行政事业单位等会计主体。
如何区分会计中的借和贷借、贷只是一种记账符号,没有实在意义,资产的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借方;资产的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贷方。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最重要的核算方法,可以说没有借贷记账法就没有会计核算。
但是对借贷记账法却一直没有一种好的理解,为此,本文拟从现金流入流出角度来阐述借和贷的本意,对于人们理解理解和掌握借贷记账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借贷记账法的提出当代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教授不无遗憾地感叹:借贷记账法给我们留下一个令人困惑的特征,某些账户的左方代表增方,而在其他账户,增加额却记入右方。
这种安排太复杂了,以至于试图将它合理化成为徒劳无益的事。
我们别无他法,只好接受它并记住它的增减法则。
2 会计记账中如何理解借贷诚然,借贷记账法的借与贷,在客观上是充当了记账符号,但它又决不仅仅只是一种纯粹的记账符号。
纵观借贷记账法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在12世纪末与13世纪初的欧洲,严格地讲是欧洲的意大利,借贷记账法则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适应借贷业主记录款项的借出和贷入的需要。
借贷业主的账户按人名设置,分上下两个记账地位:账户的上方登记客户的借款,称为借主方,账户的下方登记客户的存款,称为贷主方,从银行角度讲是借出贷入。
借——指借出款项,即债权增加(应收款),表示现金流出。
贷——指收入款项,即债务增加(应付款),表示现金流入。
可见借贷最早是用于记载现金流量的方向,贷主贷出和借主归还表现为借贷业主(以下简意称商业银行)的现金收入;贷主收回和借主借入则表现为商业银行的现金流出。
在商业银行与借主和贷主的借贷业务中,现金流量方向与借贷记账方向的关联是:商业银行一身而二任,作为借主的代表,商业银行从贷主处贷出款项和向贷主归还款项;作为贷主的代表,借主从商业银行处借入款项和向商业银行归还款项。
这时,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尚无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之分,而只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之别。
凡是涉及现金流入的业务,如从贷主的贷出和借主的归还,都记为贷;凡是涉及现金流出的业务,如借主的借入和向贷主的归还,则都记为借。
借贷记账法的历史借贷记帐法起源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
最初,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借贷资本家”从贷主处借入款项,并计入贷主名下的贷方,归还记借方;将款项贷出时,计入借主名下的借方,收回记贷方。
贷主名下所记内容表示的是“借贷资本家”债务的增减变动,借主名下所记内容表示的是“借贷资本家”债权的增减变动。
这时,“借”和“贷”分别表示借贷资本家与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在以后的几百年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又经过了热那亚阶段和威尼斯阶段,借贷记帐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借”、“贷”两字逐渐失去其本来含义,变成了纯粹的记帐符号。
记录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货币资金的借贷业务,而是逐步扩展到财产物资、经营损益和经营资本的增减变化,并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
随后,借贷记账法传遍欧洲、美洲等地,成为世界通用的记账方法。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 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问世,标志着借贷记帐法正式成为大家公认的复式记帐法,同时,也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
卢卡· 帕乔利被称为“近代会计之父”。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设置基本上可分为资产包括费用类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包括收入类两大类别。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下同。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同时分别记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去;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有哪些借贷记账法的存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传入到中国也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与理论基础,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希望能帮到你。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同时分别记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去;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
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科学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
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字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
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
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了新的经济涵义:第一,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
一切账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具有一定的确切的深刻的经济涵义。
“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金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
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借贷记账法(Double-Entry Bookkeeping)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会计体系中的记账方法,它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意大利的商人们。
借贷记账法通过记录每一笔业务交易的借方和贷方,确保每一笔交易都能够平衡,从而保证了账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本文将介绍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包括其起源、核心原则以及相关概念。
1. 起源借贷记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意大利。
当时的意大利商人们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来记录他们的商业交易,以更好地管理他们的财务状况。
借贷记账法被广泛认为是由意大利商人、学者之一的弗朗西斯科·吉里尼(Francesco Giorgio Martini)在他的著作《记账之艺术》中首次提出的。
这种方法之后被著名的意大利数学家、经济学家奥斯瓦尔多·格里西(Luca Pacioli)在他的著作《算术、几何、比例和比例之法》中加以确认和发扬光大。
2. 核心原则借贷记账法的核心原则是每一笔交易都必须有相等的借贷金额。
这体现了借贷记账法的“平衡原则”,即资产的增加必然对应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具体而言,借贷记账法基于以下两个核心原则:2.1 借贷平衡原则借贷记账法要求每一笔交易都必须在至少两个账户之间进行借贷操作,其中一个账户进行借方记账,另一个账户进行贷方记账。
借方和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这样整个账簿的总借贷额才能保持平衡。
借贷平衡的原则确保了所有交易都经过了严格的核对,减少了错误和漏记的可能性。
2.2 实体和法的原则借贷记账法将交易中涉及的账户分为两类:实体账户和法账户。
实体账户是指与公司相关的账户,如现金账户、应收账款账户等;法账户则是指与公司外部机构相关的账户,如银行账户、应付账款账户等。
根据实体和法的原则,每一笔交易都必须同时涉及一个实体账户和一个法账户,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3. 相关概念在借贷记账法中,有一些与核心原则密切相关的概念需要被了解:3.1 资产(Assets)资产是指公司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包括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
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借贷记账法是一种有效地管理和记录企业财务活动的常用方法。
它以两个账户,即“借”和“贷”的形式,来把每个交易的收支都进行记录和反映,以最精确的方式来计算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了解借贷记账法及其理论依据非常重要。
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基于会计收入和开支的基本原理,即会计收入和开支一定是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平衡的。
这是因为会计收入指的是企业实际收入的经济价值,而会计开支指的是企业增加财富所需的经济价值。
如果把会计收入和开支的经济价值加和,结果必定是一致的。
借贷记账法也是基于这一原理而形成的。
借贷记账法采用的是两列账户的记账方式来实现这一原理。
其中,“借”账户记录收入,而“贷”账户则记录开支。
任何一个企业活动都会产生收入和费用,收入和费用都必须记录在“借”和“贷”两个账户中。
这样,就可以实现企业实际收入费用的平衡,让企业管理者有效地管理企业财务活动。
借贷记账法的实施还要遵循会计和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借”账户中的收支必须记录在“借方”,而“贷”账户中的收支必须记录在“贷方”,以保证会计准确性。
此外,国家规定企业财务收支的记账必须遵守审计标准,以确保每一笔收入和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借贷记账法的实施还要有针对性,即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情况,量身打造相应的记账方式。
这种记账方式要能反映出企业活动的真实情况,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有效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
从上文可以看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十分重要,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尊重会计原理出发,要有相应的会计准则和法律规定,因为只有按照这些规定来进行借贷记账时,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财务收支的平衡。
同时,必须认真细致地记录每一笔收入和支出,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实际情况。
最后,借贷记账法的实施需要定制,要做到针对性,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情况,才能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
借贷记账法产生于什么时候是谁定的你知道借贷记账法产生于什么时候吗?我们大家都知道,借贷记账法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当时的记账符号是dare、avere。
下面,店铺来为你介绍借贷记账法中的借与贷。
借贷记账法产生于什么时候对于资产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对于负债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对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对于成本、费用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对于收入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我们大家都知道,借贷记账法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当时的记账符号是dare、avere,后来又经过发展,流传到英国,形成欧文簿记,用的记账符号是debit、credit,后来又流传到日本,记账符号被分别翻译成“借”和“贷”两个汉字,最后才流传至中国,我们现在用的借贷记账法是经过“三传手”才传到中国的,我国从日本引进这种记账方法时仍然使用日文中的两个汉字“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所以才称为借贷记账法,至于作为记账符号的两个汉字“借”和“贷”是什么含义也就无从了解了。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不像我国本土的增减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增”和“减”以及收付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收”和“付”那么简单明了,那么通俗易懂,“增”和“减”、“收”与“付”都是一对反义词,它们代表账户的两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是相反的,可以相互抵消的,可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却是同义词,让它们去代表账户相互相反的两个方面,学生难以理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我们要搞清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就得从这种记账方法产生时它的记账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说起。
实际上威尼斯的钱商在记录他们的业务时,如果业务内容是“某相对人”从钱商处拿走货币(包括此人从钱商处借走货币或取出存于钱商处的货币),则记在此人的名下的dare(即借方);如果业务内容是钱商从“某相对人”处获得货币(包括此人将货币存于钱商处或将过去从钱商处借走的货币偿还给钱商),则记在此人的名下的avere(即贷方)。
借贷记账法的历史
借贷记账法的历史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种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希望能帮到你。
借贷记帐法起源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
最初,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借贷资本家”从贷主处借入款项,并计入贷主名下的贷方,归还记借方;将款项贷出时,计入借主名下的借方,收回记贷方。
贷主名下所记内容表示的是“借贷资本家”债务的增减变动,借主名下所记内容表示的是“借贷资本家”债权的增减变动。
这时,“借”和“贷”分别表示借贷资本家与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在以后的几百年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又经过了热那亚阶段和威尼斯阶段,借贷记帐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借”、“贷”两字逐渐失去其本来含义,变成了纯粹的记帐符号。
记录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货币资金的借贷业务,而是逐步扩展到财产物资、经营损益和经营资本的增减变化,并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
随后,借贷记账法传遍欧洲、美洲等地,成为世界通用的记账方法。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
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问世,标志着借贷记帐法正式成为大家公认的复式记帐法,同时,也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
卢
卡· 帕乔利被称为“近代会计之父”。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设置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设置基本上可分为资产包括费用类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包括收入类两大类别。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下同。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同时分别记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
户中去;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
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科学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
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字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
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
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了新的经济涵义:
第一,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
一切账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
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具有一定的确切的深刻的经济涵义。
“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金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
这是由资金运动的内在本质决定的。
会计既然要全面反映与揭示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在记账方法上就必须体现资金运动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