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5.3.2 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29
第十五课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2、能力目标:正确处理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3、素质目标:树立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培养良好的个性。
【教学重点】1、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2、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人的个性自由一、正确理解人的个性自由(一)什么是个性自由含义:个性自由是指个人能力和潜能,按照个人的意愿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一方面,个性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自由是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不是主观任意的,不是头脑中想象的。
另一方面,个性自由也表现了人的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因此,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人生道路的选择。
(二)个性自由的特点(P137)1、对自己的行为或者选择有清醒的认识2、能够客观地了解、支配并控制外部条件为自己服务3、个性自由的人是生活中真正的主人二、人的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一)人的个性自由是具体的【案例】有一擅长编鞋的鲁国人和他擅长织白绢的妻子想移居越国。
有人说他们很可能会变得很贫穷。
【问题】为什么鲁国人和他的妻子凭着高超的技术却不能到他国去很好地自由地发展?【提示】鲁国人的生活习惯是:他们穿鞋子,戴帽子。
而越国人却是赤着脚不穿鞋子,披头散发。
引导:一个人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的需要。
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社会的行动,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
个性自由是具体的,总是在一定基础上和一定条件下的自由。
(二)人的个性自由是相对的【案例】一棵刚栽下的小树,被束缚在木桩上,它感到很不自在,气愤地指责木桩说:“老东西,你为什么要束缚我,剥夺我的自由?”木桩亲切地说:“小兄弟,你刚开始自立,弄不好是会栽倒的,我是为了帮助你扎稳根,增强抵御风的能力,扶持你茁壮正直地成长,让你成为有用之材呀!”“鬼话!”小树心里骂道,“我才不信你这骗人的鬼话呢,没有你我同样能扎稳根,不用你扶我同样茁壮正直地成长,你就等着瞧吧!”于是,小树凭借风力,故意找别扭,天天和木桩磨来磨去。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2、能力目标: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3、情感目标:尊重个性,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2、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教学难点】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美好人生。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分析例子:“寻找自由”小鱼问它妈妈它怎样才能成为大鱼。
小鱼妈妈默而不答,只是指着大海的方向。
于是小鱼独自游啊游,终于游到了大海,并在大海的风吹浪打中迅速成长为大鱼。
此时小鱼才明白妈妈的意思,风平浪静里是长不出大鱼的,只有经过浪花的洗礼才能长成大鱼。
海上浪花的约束,最终使小鱼游向大海,获得了自由。
2、课堂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有自由吗?在你看来自由是什么?3、总结:怎样看待人生自由。
相对于动物而言,人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又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
离开了社会和个人的具体条件谈自由,只能是空谈,只能是存在于意识中的虚幻的想象。
「讲授新课」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观点。
(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涵。
讨论: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
只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持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只有个人普遍得到全面发展,人类才能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获得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
(2)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分析例子:“永远鼓舞自己”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
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他母亲报告赛车的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影响很大。
“妈”他冲进家门叫道,“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个第二是很好的事吗?特别是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第一课时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分析1.认知目标: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运用目标: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片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片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人的全面发展对于人生发展的影响?17岁硕博连读神童退学的启示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
1991年10月,8岁的魏永康就跳到了县属重点中学。
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公认的“神童”。
在大学4年里,魏永康的妈妈一直都在学校陪他。
魏妈妈说,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所有的家务事情她都自己做了,包括给魏永康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为了不耽误永康吃饭的时候看书,他读高中的时候,魏妈妈还亲自给他喂饭。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上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这一次魏妈妈不能跟在他身边了。
魏永康离开妈妈,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他想去天安门玩,大冬天都不知道换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
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魏永康感到实在不能适应没有妈妈照顾的生活。
2003年 8月,已经上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
2004年,魏永康曾经几度离家出走,最长的一次走了39天。
结合案例,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谈谈“神童”魏永康的事例对我们中职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什么启示?加深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师点评:魏永康走过的这段人生历程,委实启人深思。
“神童”虽具有超越同龄儿童的智力,但他首先是“儿童”,同样需要遵循儿童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在与外界的社会交往中汲取养分。
而在魏永康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他的童年生活被人为地“割裂”,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没有课外书,也没有玩具。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生活就像一架钢琴,弹出什么样的旋律全凭弹奏者自己。
你还记得他吗?
坚持真理被烧死的科学家——布鲁诺
引出: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2)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从小身体状况就不好,
没有及格过。
毕业后她到医院做了一名护士。
到医院上班的第一个月,她又遭遇了车祸。
由于身体状况很差,马悦凌的生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2)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3)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尊重个性,全面发展。
3、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教学、讨论、游戏、教师点拨等形式,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怎样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生。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2.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教学难点: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美好人生。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启发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有自由吗?在你看来自由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点拨:怎样看待人生自由。
相对于动物而言,人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又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
离开了社会和个人的具体条件谈自由,只能是空谈,只能是存在于意识中的虚幻的想象。
例如,有人说,我们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自由,我们总被太多的俗事羁绊。
李白狂放不羁,是因为他有资本。
但他醉心于功名红尘,他真的自由吗?因此,人类没有理想和自由,只有千差万别的行尸走肉。
也有人说,自由是人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追求。
它的存在,意味着人们不须再被动地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人的一生中,自由是不可或缺的,它能让人活出生命的重量,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因此,人生离不开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人生。
今天,我们更重视个性自由。
因为: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观点(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涵。
(2)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二、人的全面发展三、人的个性自由什么是个性自由?1.个性自由一方面,个性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自由是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不是主观任意的,不是头脑中想象的。
另一方面,个性自由也表现了人的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因此,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人生道路的选择。
2.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不同特点都应该得到尊重,也就是说,应该创造必要的条件尽可能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出来,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课时教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启发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有自由吗?在你看来自由是什么?(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怎样看待人生自由。
相对于动物而言,人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又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
离开了社会和个人的具体条件谈自由,只能是空谈,只能是存在于意识中的虚幻的想象。
例如,有人说,我们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自由,我们总被太多的俗事羁绊。
李白狂放不羁,是因为他有资本。
但他醉心于功名红尘,他真的自由吗?因此,人类没有理想和自由,只有千差万别的行尸走肉。
也有人说,自由是人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追求。
它的存在,意味着人们不须再被动地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人的一生中,自由是不可或缺的,它能让人活出生命的重量,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因此,人生离不开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人生。
今天,我们更重视个性自由。
因为: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观点(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涵。
(教师讲解)讨论: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关系?教师点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
只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持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只有个人普遍得到全面发展,人类才能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获得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
生活就像一架钢琴,弹出什么样的旋律全凭弹奏者自己。
讲述:坚持真理被烧死的科学家——布鲁诺引出: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2)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读书后交流:怎样认识在现有社会条件下,积极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永远鼓舞自己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
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他母亲报告赛车的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影响很大。
“妈”他冲进家门叫道,“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个第二是很好的事吗?特别是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一、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个性自由一、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2、人的全面发展及实现条件3、做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
1991年10月,8岁的魏永康就进入到了县属重点中学。
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公认的“神童”。
在大学4年里,魏永康的妈妈曾学梅一直都在学校陪他。
魏妈妈说,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所有的家务事情她都自己做了,包括给魏永康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为了不耽误永康吃饭的时候看书,他读高中的时候,魏妈妈还亲自给他喂饭。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上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这一次魏妈妈不能跟在他身边了。
魏永康离开妈妈,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他想去天安门玩,大冬天都不知道换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
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魏永康感到实在不能适应没有妈妈照顾的生活。
2003年8月,已经上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
2004年,魏永康曾经几度离家出走,最长的一次走了39天。
“神童”魏永康的事例对我们中职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什么启示1.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人只有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实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及实现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是克服了发展的片面性,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它强调的是人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客观条件:(1)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它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条件为基础。
(2)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需要有和谐的社会环境。
(3)个人的身心和谐、协调发展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条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如何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3.做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多年来,由于贾立群主任诊断比较准确,每当碰到疑难病例的时候,医生们都会在B超单子上注明要做“贾立群B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