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37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5.58 MB
- 文档页数:37
进入退出壁垒第一节进入壁垒一、进入壁垒的含义进入壁垒是指阻止外部企业进入并与原有的企业进行竞争的各种障碍因素。
产业经济学理论中对进入壁垒含义的理解存在分歧,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
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
施蒂格勒(G.stigler)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在某些或每个产出水平上),这种成本是打算进入这一产业的新厂商必须负担,而已在该产业内的厂商无须负担的。
¡±换句话说,是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成本。
简单地说,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进入特定产业(或市场)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
进入壁垒的高低,既反映了市场内已有企业优势的大小,也反映了新进入企业所遇障碍的大小。
进入壁垒的高低是影响该行业市场垄断和竞争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对市场结构的直观反映。
二、进入壁垒的种类(一)结构性进入壁垒结构性进入壁垒又称经济性进入壁垒,通常分为: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对必要的资本量等。
1.绝对成本优势根据贝恩的观点,绝对成本优势是指在特定的产量水平上,行业内原有企业(established firm)比潜在的或新进入的企业(Prospective entrant)通常具有的低成本生产能力。
斯蒂格勒认为,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按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现有企业通过专利申请,而垄断工艺技术或产业标准。
第二,原有企业拥有高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具有的人力资本优势。
第三,原有企业通过与供应商订立长期原材料等要素供应而具有的优势。
专利技术是产生绝对成本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专利限制了新企业取得最新技术的机会,专利保护的有效性,决定了新企业进入产业或市场的难易程度。
2.规模经济根据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要求,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必须具有与原有企业一样的规模经济产量或市场销售份额,才能与原有企业竞争,才能在进入后在行业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