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2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九单元课题 3《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设计二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收回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教学重点: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
认识合金。
教学难点: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先展示一些物品,然后设问: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金属的一些用途,推断金属的物理性质。
使学生明白:物质的性质、资源、价格、美观等决定其用途。
引导学生查询资料解决实际问题。
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新的知识。
通过实物引入合金的概念。
举例说明合金与纯金属的区别。
教师: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金属自古至今对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见金属?它们有那些用途?(学生发言踊跃,从一些常见的用途到各处资料中查阅的知识,从局部到全面,相互补充,扩大了知识面,逐渐进入课堂气氛。
)学生1:从大的方面讲铁、铝、铜、锌、钛等金属可以制造宇航飞船、飞机、轮船、汽车等的外壳与零件。
学生2:生活中金属可以制作炊具、家用电器、电线电缆、钢筋混凝土等。
学生3:金箔、金线、金粉等可以做装饰品,银镀在玻璃的表面可以作镜子。
…………教师:我们知道物质的用途决定于它的性质,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你们准备从哪里开始呢?(学生中有一些小的争议。
)学生1:从假设金属的物理性质开始。
学生2:老师,金属有很多种,怎么探究?学生3:随便找两个试试好了。
教师:非常好,你们能从思考中发现问题。
金属是一类物质而不是一种,大家想想看?应该怎么处理?(学生小声议论,很快达成一致意见。
生化组公开课集体备课说课稿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二课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说课班级:九年级(4)班时间:2014-3-24说课教师:刘勇一、说教材《溶液》这一单元是初中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使学生的化学知识更成体系,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本课题也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之一。
本课题的重点放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上。
二、说学情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已经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还知道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等于溶液的质量;也会判断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本课题根据所学溶液组成的含义及计算定义式,熟悉一个关系式,并推导出另一个关系式,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熟悉上述两个关系式,巩固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认识。
并在学生熟悉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础上,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主要通过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体现。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掌握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说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法、合作学习法1、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练习等方法的综合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通过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展示】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都是溶液。
【设问】1.溶液的组成是什么?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如何表示?【学生活动】合作完成课前导学(3分钟)【板书】一、溶液稀释和配置问题的计算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举例:糖水太甜加水后甜度降低,但是加水前后糖的质量没有变。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九单元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说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比较、归纳、练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新知。
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挑战的精神。
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说教材分析《溶质质量分数》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 3 ,第一课时内容。
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
学生对化学计算已有一定的经验,本部分知识所涉及的质量分数,在第四单元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中,学过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在第八单元含杂计算中,学过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本课题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前面学过的这两种计算既有相同之处(分子、分母的确定),又有不同之处(关系量的范围不同);在今后综合计算中,仍然会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使本课题的学习不断延伸。
本课知识具有较好的规律性、系统性。
学生通过实验展开学习,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行推出计算式,再运用反例、练习、概括解题方法等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综合计算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溶液稀释的方法,提出一个关系式,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
此后,围绕关系式,掌握稀释计算地具体计算方法。
三、说学情分析(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已经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还知道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等于溶液的质量;也会判断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还会确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课题3第2课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知识与技能把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运算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配制溶液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查看标签,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重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运算。
难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明白得与运算。
教学投影仪、教学课件、相关的实验器材及材料。
一、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式。
请大伙儿依照定义式讨论:当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发生变化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如何样变化?(1)假如溶质的质量增大,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假如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假如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大,溶液的质量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4)假如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减小,溶液的质量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结论](1)增大增大(2)减小减小(3)增大减小(4)减小增大二、新课教学过渡:在平常的化学学习中,经常要遇到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运算,下面我们就一起归纳一下这方面的运算要紧有哪几种类型。
[板书]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运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溶质的质量分数=0.5 g/10.5 g×100%=4.8%。
溶质的质量分数=1.0 g/11.0 g×100%=9.1%。
溶质的质量分数=1.5 g/11.5 g×100%=13.0%。
过渡:我们也能够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相关运算。
2.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农业上通常是用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要配制150 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各多少kg?解:m(NaCl)=m(NaCl溶液)×ω(NaCl)=150 kg×16%=24 kgm( H2O)=m(NaCl溶液)-m(NaCl)=150 kg-24 kg=126 kg答:需要水和氯化钠的质量分别为126 kg和24 kg。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诸城一中尹志强【学习目标】1、理解溶液的组成,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2、学会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学会溶液稀释的计算。
3、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前预习】在实际应用中,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
如在施用农药时,过浓会毒害农作物,过稀则不能有效地杀虫灭菌。
因此,我们需要准备知道溶液的组成。
1.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有许多种方法,其中最常使用的方法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小,说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越,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等方法提高其质量分数;相反,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说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越,这时我们可以采取、等方法减小其质量分数。
2.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推断出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只与和有关。
3、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由公式可推知: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课堂探究】一.溶液的组成:自主学习:实验9-5:配制三种组成不同的溶液,完成下表。
在实验9-5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学生练习设问: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这样的溶液我们会配制了。
那么如果告诉你一定量的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你会配制吗?学生看例1后做习题(4)二.溶液的稀释1.自主学习:溶液稀释的方法是或加入低浓度的溶液。
计算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的质量不变。
学生自学例2后完成习题(2)注意:溶液体积不可相加减,②量取:用适当大小的量筒量取③稀释:搅拌混合均匀,贴上标签即可。
2.合作探究:实验9-7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
⑴:需氯化钠的质量:水的质量为:需水的体积:⑵:用称取氯化钠固体放入100ml烧杯中,用量筒量水倒入烧杯中。
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固体完全溶解。
⑷:将所得溶液装入试剂瓶,盖上瓶塞,贴上标签,放入试剂柜中。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会进行溶液稀释问题的处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于生产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点:溶液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引入。
教学难点: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实际应用中,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
如在施用农药时,过浓会毒害农作物,过稀则不能有效地杀虫灭菌。
因此,我们需要知道溶液的浓稀程度,也就是溶液的组成。
二、新课学习演示实验9-7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20mL的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1g、0.5g、2g的固体硫酸铜,然后观察现象。
浓溶液和稀溶液归纳:对有色溶液来说,根据颜色深浅可以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
用浓稀溶液不能准确的表示一定量的溶液里溶质的多少。
实际应用时,常常需要准确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即溶液组成的确切表示。
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通常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公式:(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g)/溶液质量(g)×100%注意:单位要统一(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100% (3)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试管编号溶液颜色比较溶剂质量/g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的质量分数1 浅蓝色20 0.1 20.1 0.5%2 蓝色20 0.5 20.5 2.4%3 深蓝色20 2 22 9.1%对有色溶液来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颜色就越深。
‚溶液的“浓”和“稀”与质量分数的关系——溶液越浓,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讨论:课本实验 9-8按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35%是指:100g溶液中含有35g溶质。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三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投影]将1 g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 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10 mL水,搅拌。
(水的密度1 g·cm-3)
[提问]1.试分别写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分析各量的变化情况。
[回答]1.稀释前溶质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9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20 g,溶质质量分数是5%。
2.稀释后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质质量不变。
[讨论]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板书]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投影]例题: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
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
[设问]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怎样列出计算的方程式?
[学生讨论]
[提示]若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请同学们列出方程式。
[学生活动]50g×98%=(50 g+x)×20%
解析:(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上练习,教师强调做题格式)
解法1: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50 g×98%=(50 g+x)×20%
x=195 g
答: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
[提示]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请同学列出方程式。
[学生活动]50g×98%=x×20%
解析:(同上方法)
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50 g×98%=x×20%
x=245 g
245 g-50 g=195 g
答: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
[课堂练习]1.把200g 20%的食盐水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2.把3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g。
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200 g 2.6%
[投影]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g 20%的盐酸,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 g·cm-3)多少毫升?
[提问]此题与上述练习有何异同?能否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进行计算?
[回答]1.相同点都是溶液稀释问题。
不同点是上述练习中已知和求都指质量,而此题已知质量求体积。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不能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计算。
[提问]已知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你能否写出求溶质质量的计算公式。
[回答并板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设问]根据上述公式,并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你能否列出方程式?
解:设需38%的盐酸体积为x。
5000 g×20%=1.19 g·cm-3×x×38%,
x≈2211 mL。
答:需38%的盐酸221l mL。
[过渡]以上所有计算均是有关稀释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溶液间化学反应的问题,需要用化学方程式解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
[板书]4. 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100 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 g锌完全反应。
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与锌反应的是硫酸溶液中的哪种成分(溶质、溶剂、溶液)?
[回答]溶质与锌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解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
[总结]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解出硫酸溶质的质量。
[设问]根据以上分析,求解此题。
解:设100 g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Zn+H
2SO
4
====ZnSO
4
+H
2
↑
65 98
13 g x
,
x=19.6 g,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100%=19.6%。
答: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两种计算类型。
了解了不同计算类型的关键点,并会分析题意,能找准各量之间的关系。
[作业]习题2、4、6、8
板书设计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涉及到体积时:
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4.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注: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