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西游记》读书交流共36页
- 格式:ppt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36
西游记阅读交流材料《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全书共120回,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根据《大唐西域记》等史书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
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经历了充满艰辛和险阻的旅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奇幻历险故事。
《西游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不仅在中国内地广为流传,也在世界各地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通过阅读《西游记》这本史诗般的作品,我们可以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感受到其中的奇幻神奇。
在阅读交流材料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首先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
书中的主人公有四位,分别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
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故事背景,他们的命运都与取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唐僧是一位有着远大理想的佛教心灵,他希望通过取经将佛法带回中原;孙悟空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妖精,他的机智和勇敢在众多的故事中都得到了体现;猪八戒是一位贪吃贪睡的野猪妖,他懒散而又可爱;沙悟净是一个凡尘中的僧人,他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才真正修得真经。
通过了解这些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细腻描写和深刻思考。
其次是《西游记》中的情节安排。
书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比如孙悟空闹天宫、与红孩儿斗法、猪八戒娶媳妇等。
这些情节安排既有着艺术的张力和巧妙的设计,又蕴含了作者的智慧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生中的困境和磨难,并从中找到解决困境的智慧和勇气。
再次是《西游记》中的文化内涵。
《西游记》中融入了大量的佛道文化、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元素,这些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比如书中的各路神仙和妖魔鬼怪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传统角色,通过对他们的描写和刻画,作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最后是《西游记》中的价值观和思想观。
《西游记》通过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之旅,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标准。
在旅途中,他们经历了各种考验和诱惑,但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道德原则,最终觉悟并得以解脱。
《西游记》读书交流会教学目标:1、通过读书交流,促进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相融合。
2、引导学生交流《西游记 . 》的读后认识,通过点评人物,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的看法, 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
教学重点:点评人物,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简述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西游记》的书籍、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 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哦,对这是《西游记》的主题曲,听着这熟悉的旋律,老师眼前仿佛再现了西游记中的精彩画面,前两周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读《西游记》你们读完了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西游记》的读书收获!板书:《西游记》读书交流会二、聚焦人物1、同学们,看到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这本书中,唐僧师徒四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之中,你最喜欢谁?能简单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吗?(学生自由发言3、老师这有一道题,你会连线吗?(出示课件练习4、这本书中,除了几位人物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书中的故事也堪称经典,你们还记得书中的一些故事吗?(学生自由发言三、情节再现1、老师这有几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他们是书中的哪个故事情节,好,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讨论2、逐个简述故事(1 、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它是书中的哪个故事情节呢?(猴王出世关于猴王出世的这一段描写我记得书中描写的很优美,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谁能把这段文字背诵一下? (学生背诵齐颂“那猴在山中……”(2 、第二幅图是书中的哪个故事情节呢?(龙宫借宝这是美猴王到东海龙宫借兵器的情节, 美猴王借得了如意金箍棒,这件兵器有多重,你们谁知道?(13500斤你怎么知道呢?你把书中有关金箍棒的描写给大家读一读好吗?(3 、看第三幅图这是哪个故事情节?(三打白骨精这是西游记中的很经典的一个故事, 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生简述故事(4 、第四幅是书中的哪个故事呢?(学生自由发言这是唐僧收伏白龙马的情节。
一年级西游记读书交流稿件一、故事内容分享。
1. 唐僧的出场。
- 比如在“唐僧出世”这一情节中,他的母亲为了保护他,在他刚出生的时候就把他放在木板上顺江漂流,后来他被一位和尚救起,从此就开始了他的佛门生活。
2. 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 孙悟空可厉害了呢!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无父无母。
他在花果山当美猴王,后来拜菩提祖师为师,学会了很多本领,像七十二变和筋斗云。
- 七十二变可以让他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有一次,他为了躲避妖怪的追捕,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嗡嗡嗡地飞走了。
筋斗云就更厉害了,一个筋斗就能翻十万八千里。
他去东海龙宫找兵器的时候,就靠着筋斗云很快就到了龙宫。
他在龙宫里找到了如意金箍棒,这根金箍棒可听他的话了,他让金箍棒变大就变大,变小就变小。
3. 猪八戒的有趣之处。
- 猪八戒原来是天蓬元帅,因为犯了错被贬下凡间。
他长着一个大大的肚子,两只大耳朵呼扇呼扇的,还有一个长长的鼻子。
他特别贪吃,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到吃的就走不动路了。
- 像在高老庄的时候,他因为贪吃,把高老庄的粮食都吃了好多。
而且他还很懒,总是不想走路,老是喊着“累了,累了”。
不过他也很可爱,他很听唐僧的话,虽然有时候会犯错,但他也会努力改正。
4. 沙僧的憨厚老实。
- 沙僧原来是卷帘大将,因为打碎了琉璃盏而被贬下凡间。
他的样子看起来很憨厚,留着大胡子,脖子上挂着一串大大的佛珠。
- 沙僧在取经的路上一直默默地挑着行李,从来都不抱怨。
他对唐僧也很忠诚,不管遇到什么危险,他都会保护唐僧。
有妖怪来的时候,他就会拿着他的降妖宝杖和妖怪战斗。
二、我喜欢的人物。
1. 我最喜欢孙悟空。
- 因为他很勇敢。
每次遇到妖怪,他都不会害怕,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和妖怪战斗。
就像遇到白骨精的时候,白骨精变成了小姑娘、老妇人和老公公来骗唐僧,但是孙悟空一眼就看穿了她的诡计,虽然唐僧误会他,把他赶走了,可是他心里还是想着保护唐僧,后来又回来继续降妖除魔。
- 他还很聪明。
在和妖怪打斗的时候,他总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对付妖怪。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西游记》。
这是一部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阅读体会。
一、丰富的人物形象《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
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唐僧师徒四人。
唐僧,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慈悲为怀,忍辱负重,为了取经,不惜一切代价。
孙悟空,一个机智、勇敢、忠诚的猴子,他具有七十二变,能翻江倒海,斩妖除魔。
猪八戒,一个憨厚、贪吃、懒惰的猪妖,他虽然有时候贪图小利,但关键时刻也能挺身而出。
沙僧,一个忠诚、稳重、善良的沙悟净,他始终陪伴在唐僧身边,默默付出。
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相互映衬,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二、深刻的思想内涵《西游记》不仅是一部神话小说,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首先,它倡导了忠诚、勇敢、智慧、坚韧等优秀品质。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体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其次,它揭示了人性的善恶美丑。
在取经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妖魔鬼怪,有的贪婪、狡诈、邪恶,有的善良、忠诚、正直。
通过这些人物的对比,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最后,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现实。
在取经的过程中,唐僧师徒四人遇到了各种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阶级矛盾、官场腐败等。
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值得我们深思。
三、独特的艺术手法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既能上天入地,又能翻江倒海,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得孙悟空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其次,他巧妙地运用了伏笔、悬念等手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如唐僧师徒四人遇到的第一个妖魔白骨精,她的真面目一直未被揭露,直到最后才真相大白,这种悬念的设置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四、启示与借鉴《西游记》这部作品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西游记读书交流材料《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这部小说以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生命和宇宙的思考。
下面,我将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些关于《西游记》的心得体会。
首先,值得留意的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孙悟空。
他通过旅程中的种种困难和考验,展示了他的机智、勇敢和聪明才智。
虽然孙悟空有时会有些顽皮和淘气,但正是这一切使得他变得鲜活有趣。
他所经历的各种冒险也赋予了他的形象更多的深度。
相比之下,猪八戒则是一个十分不拘小节和放荡不羁的人物,他的角色在故事中起到了调侃与幽默的作用。
沙僧则是一个非常默默无闻、聪明务实但很少被重视的角色。
最后,唐僧则以他的智慧和仁爱,成为了整个故事的核心。
其次,《西游记》描绘了一个富有奇特的西方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以及神仙佛教。
这种奇特的形象给了读者不仅是惊喜和娱乐,还能够传达出一些深刻的哲理。
故事中的各种情节和场景充满了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
例如,作者以寓言的方式描绘妖魔的外貌和性格,使得他们不再只是普通的敌人,而变得更具人性化和复杂性。
此外,《西游记》中亦有很多富有启发和思考的情节。
作者以各种寓言的方式,让读者反思人性和社会道德。
例如,孙悟空经过一系列的冒险和修炼,最终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悔过之心的存在。
他的转变展示了人类的天性和能力可以不断进化和改变。
另一个例子是唐僧和他的弟子们在前往取经之路上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考验,但他们始终坚持信念,最终达到了目的地,这也传递了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强调《西游记》的文学价值。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本基于宗教传说和民间传说创作的小说,更是一部独特的文化瑰宝。
它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精髓,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宇宙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通过对人物的丰富而精细的描写,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能够对自己和世界有更全面的认识。
教案总第页教师总结:所以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这一百回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作为小说,情节生动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2.人物美(1)教师点拨: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
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玉帝、如来佛、菩萨、土地神等(多媒体演示剧照)。
当然也有大大小小的妖精。
同学们说说看?(黄袍怪、红孩儿、蜘蛛精、蝎子精……)可谓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我们就只来看师徒四人吧。
(显示四人剧照。
)这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们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那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
(2)交流共享:孙悟空:教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
(括号内文字由学生说出)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
孙悟空回很好。
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
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
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预设(2):我认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
因为它很曲折、生动。
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
预设(3):我认为第59、60、61回很好,它很吸引人。
它可以概括为:“三借芭蕉扇”。
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越扇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
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
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其中定有原因!因为孙悟空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
他们之间有仇。
这是是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提到的。
预设(1):我最喜欢孙悟空。
因为他武艺高强,神通广大。
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