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部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42.69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译文和中心思想一、学习《采薇(节选)》这诗出自《诗经·小雅》里面的内容,多数采用二二拍的节奏,因为《诗经》里面基本都是四言诗。
诗词中写了景色,在最后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诗词翻译:回想当初出征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吹拂,如今回来的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舞,道路泥泞非常不好行走,真是又渴又饥身体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能体会?中心:表现了远征战士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之中。
二、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老师的手写笔记中有作者的介绍,那么这是一首送别诗。
是王维送别他的朋友,姓元,在家中排行第二,大家称他元二,“使”就是去往,安西是唐代安西都护府。
全诗翻译:渭城的早晨下着小雨,沾湿地上的尘土,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着柳树,显得格外新鲜,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后,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中心思想:这首送别诗突出表现了作者王维和友人元二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气氛,后两句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场景,使人读罢为之感动。
三、学习《春夜喜雨》这是杜甫描绘春夜雨景,体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全诗翻译: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着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浓浓的乌云笼罩在田野的小路上,江上渔船的点点灯火闪烁,明早再看带露珠的鲜花吧,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中心: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以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四、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是时间,“呈”是恭敬的送上,张十八员外,十八是指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八,张十八是诗人张籍,他在水部任园外郎一职。
全诗翻译:京城街道上空雨丝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处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正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候,远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暮春时节。
中心思想:本诗通过对早春景色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对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早春时节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赶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五、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诗导入,营造诗意氛围。
同学们,古诗词中经常有“人生自古伤离别”“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样的诗句,送别是古诗词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学过的送别佳句也有很多,你们还记得吗?来让老师来考考你们我读“海内存知己,”——生:天涯若比邻“又送王孙去,”——生:萋萋满别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孩子们的记忆力可真好呀?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古人那份浓浓的友情。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饱含萋萋满别情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理解题意,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师:谁想来读一读?(指3 名读三种不同的读法)诗题是古诗的眼睛,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他是一首送别诗的。
送元二使安西体裁:诗题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名字:王维年代:唐代描述: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翻译: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原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赏析二:思想内容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
赏析三:艺术特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指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把雨澄尘而不湿路写的恰到好处。
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新部编版六语下知识点易考点一线名师梳理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词语,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感受诗人与好友的深情厚谊;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易错音:浥轻尘(yì hù)渭城朝雨 (zhāo cháo)客舍青青(shě shè)更尽一杯酒(gēng gèng)★★《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安西:“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轻尘:“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劝君更尽一杯酒:“君”,指元二。
“更”,再。
“尽”,完。
更尽:先饮完。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老朋友。
译文:渭城早上的雨润湿了路面的尘土,客舍旁的柳树显得格外青翠、清新。
劝你再干了这一杯酒吧,等一路向西出了阳关,那里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全诗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怎样理解“使”?(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王维送名叫元二的人出使安西;“使”是出使的意思。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教学要求】1.让学生阅读古诗词,大体把握古诗词的意思。
2.让学生想象古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巩固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想象古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巩固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一、学习《采薇》(节选)。
1.激情导入。
同学们,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根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采薇》(节选)就是选自《诗经》。
(板书:风雅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采薇》(节选)。
[板书:采薇(节选)]同学们,你们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
)你们见过“薇”吗?(出示课件1)课件1:“薇”的图片2.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学生朗读。
教师相应指导“雨”的读音。
雨:多音字,根据解释“下(雨、雪)”,这个字在这里应该读“yù”。
(3)学生一齐朗读,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1)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出示课件2)“杨柳依依”这四个字会让你们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表达。
)课件2:柳树的图片(2)理解“昔我往矣”的意思。
(教师提示: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战士归乡时的情景。
)回想“我”离开家乡时,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即将出征的“我”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呢?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有挽留之意,又表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但是兵役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
(引读“今我来思”。
)(3)理解“雨雪霏霏”的意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课型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席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本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理念】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本节课我通过对诗中一“雨”一“柳”一杯“酒”意象的还原和再创设,在吟诵唱背的多元引读方式中开放性地学古诗,其间渗透“折柳送别”“中华酒文化”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通过一首带一类“送别诗”的拓展学习来体现“组块式教学”,穿插音乐、图片、情感渗透,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穿越时空,对话诗人,披文入情。
【教学目标】1.会写“舍”字,明确“朝”“舍”“更”三个多音字的读音及含义,理解“使”“朝雨”“更”“故人”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当堂熟读成诵。
3.感受王维和元二真挚的友情,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画面,入情入境地吟诵古诗。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王维和元二这一对故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层进式引读法。
【学习方法】吟诵唱背、移情体验。
【教学准备】地图、音乐、图片等课程资源。
【教学过程】一、离歌导入情境渲染1.师播放音乐(李叔同《送别》):上课前,请大家先听一首歌,用心听,听听这首歌适合在什么场合唱?揭“送别诗”含义:没错,这首歌其实是由一首送别诗谱写的,在送别之际写的诗,就叫做送别诗。
今天,我们也来吟诵一首送别诗。
2.(书写课题生书空)强调“使”字不要丢掉上面的横。
【设计意图:诗缘情而发。
开课之初通过音乐的渲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离别忧伤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
古诗词诵读
2.送元二使安西
1.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 了解古诗的类别及其特点。
3. 反复诵读,了解古诗中的意象及表达方式。
4.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的诗,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读《送元二使安西》)你了解到了什么?(这是首送别诗。
当时,朝廷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护府统管西域各国,王维的好朋友元二奉命去安西都护府传达朝廷的最新旨意,故而王维为其送别。
)
二、自主学习
1. 谁能字正腔圆地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 解义。
师:读得真不错,让我们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诗句意思,待会儿来说说诗中的大概意思。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3. 同桌互相说说。
三、品读诗句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我们已把古诗基本读懂。
你们的自学能力真有一手。
大家看看这首诗,前两句都是写什么?(写景。
)后两句呢?(抒发情感。
)(一)品景。
1. 谁来读读写景的句子。
(生读)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看到了什么?
2. 自由说。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指导)
那么多画面,作者只用两句话就精炼地写出来了。
这绵绵细雨把尘土都轻轻地润湿了,杨柳也变得苍翠欲滴。
多美的画面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
听了大家的朗读,我觉得渭城雨后的天空变得更加明朗,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3. 重点品“雨”“柳”之意象。
春日的渭城有很多美的景物,但作者为何重点选中“雨”和“柳”呢?(这雨是绵绵细雨,绵绵不断,正如此时作者的情丝。
情也似乎连绵不断,有着淡淡的忧愁;“柳”和“留”谐音,折柳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二)品酒。
1. 读着后两句诗,你又看到什么?(王维与元二举杯共饮美酒的场面,王维与元二话别的情景。
)(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2. 他们酒喝了多少?(“更”一字,体会到他们喝了很多。
)
3. 地点。
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
西出阳关到安西,安西到底有多远呢?我们看(出示简略路线图)从渭城到安西,足足有三千多公里。
在当时,即便乘坐最好的交通工具也要走上半年多。
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路途遥远,充满艰辛,不知何日是归期。
这种难分难舍的情都尽在这两句诗中。
4. 小练笔。
你想此时王维举杯劝酒,他会对元二说些什么呢?(生交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一杯酒,一生情,一个“更”字,一个“尽”字,无不浸透了诗人对朋友全部的真挚感情。
我们也把这份情深深埋在心里,让我们配着音乐再来读读整首诗。
送元二使安西
景:雨、客舍、柳
情:依依惜别
在这节课上,我力求让学生感受到了送别的难舍难离。
教学时按照“古诗四读法”让学生自读自悟,鼓励学生谈自己对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诗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