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纳米材料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97 MB
- 文档页数:10
神奇的纳米教学课件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
2.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3.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把握说明重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课题解读:文章主要讲了下面几个问题:(1)什么是纳米?(2)什么是纳米技术?(3)它的神奇体现在哪些方面?(4)纳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好处?文章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11段):以外科手术为例,展示纳米医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这一部分写得最为生动形象,大有先声夺人之势,篇幅也最长,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二层(4—8段):描写用纳米医学技术切除脑垂体瘤的手术情景,突出了手术的舒适,简便安全以及良好效果。
第三层(9—11段):交代“不流血外科手术”的进行原理及不流血、无疼痛、痊愈快的神奇功能,主要内容是介绍纳米机器人的工作过程。
第二部分(12—14段):由纳米机器人引出对纳米,纳米技术等知识的解说。
这一部分是知识性的部分,是全文的基础和核心。
第三部分(15—17段):列举外科手术之外的种种例子,展望纳米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延伸和拓展。
三.结构图示神奇的纳米教学课件2[教学目标]2.了解科普文特点,体会科学小品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
3.探索认识文物的规律,树立科学的探索观。
[教学重点]抓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结构及内容。
[教学难点]一懂得认识事物都有一个由现象到本质,再指导现实的过程。
[教学安排]1.两课时完成,课前由学生收集有关蚜虫的资料,以备交流。
2.学生自主探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用抓重点句的方法进行。
3.初步懂得科普文的语言特点。
4.课内课外相结合,扩展开拓学生的视野。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仇春霖,当代作家,教授。
(笔名舸夫等,1930年生,江苏省盐城人。
50年代初开始业余创作,既写杂文、寓言,也写科学小品文和文艺理论。
出版的寓言集有《无花果》、《猴子刺虎》、《帆和舵》等,一些作品被改编,制成动画片。
近一段时间以来,纳米材料一词频频出现在报端,专家学者中不断有人写文章,接受采访,畅谈纳米材料的灿烂前景;很多高校、科研机构加大了对纳米材料的开发力度;聪明的商家也在商品的广告中打出纳米牌,纳米冰箱、纳米洗衣机、纳米保暖内衣纷纷登场。
甚至连“纳米股”也将成为股市中的一个新的板块。
那么到底什么是纳米材料,它与普通材料相比,为什么有那么神奇?它的开发前景又将如何?其实,纳米(nm)是个长度单位(1nm10-9m),原子的直径在零点几纳米左右,蛋白质的分子一般也不会超过20nm。
所谓的纳米材料,是指制备的材料的颗粒尺寸在1—100nm的范围内。
为什么材料的颗粒尺寸在上述范围内时,材料就会有一些奇特的性能呢?这还要从物质的构成谈起。
讲到物质的构成时,人们常常认为构成物质的所有原子(或离子分子)都是按图1所示的方式排列的,但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排列方式,是以晶体具有完美的周期性结构为基础的,即组成晶体的所有原子或离子都排列在晶格中它们自己的位置上,没有晶格空位,也没有间隙原子或离子。
晶格中的原子或离子都是化学分子式中的原子或离子,没有外来杂质;几个子晶格的格点数之比符合化学式计量数之比。
然而实际的晶体在形成时,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干扰,造成实际晶体的一些差异。
例如,晶体在形成时,常常是许多部位同时成核生长,结果形成的不是单晶而是许多细小的晶粒按不同的规则排列组合起来的多晶体;以及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原子或离子脱离平衡位置和杂质原子的引入等。
这些晶体中原子或离子的排列偏离完整的晶体周期性的区域我们称之为缺陷。
按缺陷在空间的几何构形可将缺陷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
他们分别取决于缺陷的延伸范围是零维、一维、二维还是三维来近似描述,每一类缺陷都会对晶体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点缺陷会影响晶体的电学、光学和机械性能,而线缺陷会严重影响晶体的强度、电性能等。
1980年的一天,德国物理学家格兰特(Gleiter)驾驶汽车独自横穿澳大利亚大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