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春节到》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21.21 KB
- 文档页数:8
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春节到——2015上半年第一课春节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春节的一般内容,欣赏学习与春节相应的门神画、年画与农民画等。
2、学生画一幅门神画和年画。
能画出自己熟悉的过年习俗或活动内容,表达人们过年的快乐心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和欣赏门神画与年画,学习记忆画的方法。
难点: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浓厚兴趣,引导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表现力。
三、课前准备:彩色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猜图激趣,出示门神图片猜猜他们是什么神,引出课题——春节到画门神。
2、看视频短片了解门神的故事。
门神是古代人根据传说而创造的疏忽宅院的神灵,主要有辟邪和祈福两种寓意。
二、新课讲授:1、欣赏门神画,从神态、服饰、色彩、构图四个方面去寻找。
学生分组讨论寻找门神画的寓意象征。
2、分组汇报结果,教师总结:神态表情严厉、手拿不同兵器,服饰比普通战衣多了飘带(代表神的身份)吊穗和彩旗,花纹也更复杂,有鱼鳞纹、祥云纹、如意头、太极图等。
总体衣饰华丽有装饰感,寓意吉祥。
色彩对比强烈,艳丽喜庆,有主色调,配色有规律。
构图方面门神人物都是顶天立地的,身材魁梧,动作张扬,所以构图饱满,这样更加符合门神形象驱邪祈福的意图。
3、小结:总的来说,门神画的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突出驱鬼祈福的寓意。
4、反馈:出示三幅图片,辨别真假门神,反馈学生对门神特征的理解。
5、教师示范门神的画法:画出人物初形,添画表情、服饰、花纹最后填涂颜色。
6、提出作业要求:参照传统门神画画一位喜欢的门神。
7、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导入:欣赏评比上节课的门神画,总结什么是年画: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又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门上贴门神和春联,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每到过年时张贴以增添春节喜庆气氛,又因一年一更换,故称“年画”。
二、新课讲授:1、欣赏年画《连年有余》问:这幅年画用了什么形象?(莲花、竽)2、寓意连线:将吉祥寓意与相应的图形连在一起。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春节到︳湘美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2.学习绘画基础知识和技法,提高绘画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黑板、彩纸、毛笔、画笔、颜料、拓片、画册等
学生:铅笔、橡皮、文具盒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春节的历史和由来,讲述传统春节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春节文化,进一步认识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2. 学生练习画荷花
通过学习绘画基础知识,了解荷花的基本特征,学习画荷花的技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3. 教师示范绘画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绘画技巧,示范绘制春节相关元素,如“春”字、红灯笼等,让学生了解春节文化图案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4. 学生练习绘画春节图案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所学技巧,自行选择春节图案进行练习画作。
5. 教师点评作品
教师对每位学生的画作进行点评,指出亮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素养。
6.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春节文化的记忆,表扬学生取得的优秀成果,鼓励学生在绘画习作中不断创新。
四、教学评价
教学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画作评价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出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春节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得到了对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的提高。
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参与积极。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春节到︳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技能,创作富有春节氛围的作品。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2. 春节题材的绘画、手工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创作富有春节氛围的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春节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表现春节的热闹气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老师与学生分享春节的趣事,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节的了解。
1.2 出示春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氛围。
2. 新课内容2.1 讲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传统文化。
2.2 引导学生观察春节的元素,如鞭炮、春联、灯笼等。
2.3 讲解绘画、手工创作的技巧,引导学生将春节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
3. 实践操作3.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
3.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4.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思路。
4.2 师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拓展5.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春节的文化内涵。
5.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掌握了绘画、手工创作的技巧。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春节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表现出春节的热闹气氛。
但在评价环节,部分学生的评价较为片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六、作业布置1. 创作一幅以春节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制作一个与春节相关的手工作品,如鞭炮、灯笼等。
七、板书设计1.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2. 春节题材的绘画、手工创作3. 创作要点:融入春节元素,表现热闹气氛八、教学资源1. 春节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1春节到》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含义;2.学会用素描表现春节的视觉形态;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美感。
二、教学重点1.春节的文化含义和视觉形态;2.素描表现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难点1.素描人物的基本技巧和表现;2.春节视觉形态的表现;四、教学内容1. 春节的文化含义1.讲解“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人们在新年里辞旧迎新、祈求丰收、祭祖祈福的日子。
2.介绍春节的传统习俗,如年夜饭、贴窗花、舞龙舞狮等。
3.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春节的氛围和活动。
2. 素描表现春节的视觉形态1.让学生了解绘画基本技巧和素描的概念。
2.讲解素描表现人物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线条、轮廓、阴影等。
3.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春节的视觉形态,如灯笼、鞭炮、红包等。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用素描表现春节的视觉形态。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美感1.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注意构图和比例。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线条和阴影表现春节的氛围。
3.让学生在素描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水彩、色笔等其他绘画材料和技巧,提高美感。
五、教学过程1. 春节的文化含义1.讲解春节文化的概念(10分钟)2.介绍春节的传统习俗(10分钟)3.播放春节气氛的短视频,让学生感受春节气氛(10分钟)2. 素描表现春节的视觉形态1.讲解素描的概念和基本技巧(10分钟)2.讲解素描表现人物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0分钟)3.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春节的视觉形态,如灯笼、鞭炮、红包等(10分钟)4.让学生自己用素描表现春节的视觉形态(30分钟)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美感1.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注意构图和比例(10分钟)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线条和阴影表现春节的氛围(20分钟)3.让学生在素描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水彩、色笔等其他绘画材料和技巧,提高美感(30分钟)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作品的情况,评价学生的素描技能和对春节视觉形态的感知。
湘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春节到》教案知识与能力:学生临摹一幅门神画,理解门神画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学生了解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欣赏学习与春节相应的门神画和年画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浓厚兴趣,引导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创作表现力教学方法:讲授、欣赏、示范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由创作课前准备:教师(课件、门神画、年画、示范用品)学生(画纸、彩笔)一激趣导入:听(春节序曲),听到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过春节吗?春节到了,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板书课题二深入探究:1、介绍春节春节是哪一天,介绍春节,看你们回答问题的样子就知道你们肯定非常喜欢这个盛大的节日。
你知道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吗?介绍春节及风俗2、认识门神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你对门神有哪些了解呢?老师总结。
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都住进了楼房,所以贴门神这一习俗也慢慢的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有见过门神的同学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请了两位门神,瞧,他们是不是很神气。
一般门神是贴在左右两扇门上的,所以他们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
其实门神也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的,下面我们就更深入的了解一下门神,相信看完这个短片同学们对门神会有新的认识。
你从短片中了解到哪些内容?师总结,门神是农历新年贴在门上的一种画类,其实无论是什么时期的门神它的作用都是大致相同的,为人们看守门院,驱邪避灾,保家护平安的。
3、欣赏分析门神画那门神画在色彩、线条、神态、和构图上又各有什么特点呢?老师收集了一些门神画,请同学们仔细欣赏后结合你手中的门神画以小组形式讨论。
板书: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构图饱满,神态威严。
4、学生模仿门神我们来找两位同学上来模仿一下这两位门神,在动作及神态上给予指导。
三师示范画:假如让你们画门神,你认为最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不仅要把门神的动作画出来,还要注意神态的描绘,下面老师就给大家展示一下如何画门神的五官。
在画的时候要注意线条的流畅,五官要注意神态的描绘。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课《春节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春节到》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通过学习剪纸、春联、灯笼等民俗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剪纸、春联、灯笼的制作方法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习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春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他们在课堂上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对于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充满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掌握剪纸、春联、灯笼的制作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示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剪纸、春联、灯笼等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剪刀、彩纸、毛笔、墨水等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春节是什么吗?春节有哪些习俗?”引导学生回顾春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剪纸、春联、灯笼等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春节的民俗艺术,同时简要介绍作品的制作方法和寓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剪纸、春联、灯笼的制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剪纸、春联、灯笼,还有哪些民俗艺术与春节有关?”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节的习俗和民俗艺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关于春节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民俗艺术,下节课分享。
小学美术湘美版四年级下册《1.春节到》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
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及鱼的文化内涵,懂得运用象征、夸张、添加、组合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鱼纹装饰。
2.操作目标:
通过用鱼和莲花组成富有情趣的画面,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创造、新能力。
在运用各种象征吉祥的字、图案和线条进行装饰的过程中,接触更多的中国传统图案,提高运用线条组成富有美感的画面的能力,感受线描的独特表现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制作,表达心中“年年有余”的美好期待和祝福,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4学情分析
本课首先强调对鱼的基本特征的把握,运用自己的想象能力对鱼的某些部位进行概括、夸张,从而创造出天真、古朴的鱼形纹样;同时,本课特别强调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圆形器物,培养。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 春节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 春节到》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出春节的喜庆氛围。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春节的来历、习俗、食品、装饰等方面,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春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春节的细节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春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食品、装饰等文化内容。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文化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春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春节的来历、习俗、食品、装饰等方面的知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绘画和手工制作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春节的相关问题,如“你们知道春节是怎么来的吗?”“春节有哪些习俗?”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教具,向学生介绍春节的来历、习俗、食品、装饰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春节有更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边示范边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四年级下册第1课《春节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互联网搜索等方式,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等,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2.赏析年画、门神画的艺术特色及美好寓意,并掌握门神画与年画的配色方法。
3.运用年画和门神画的配色方法画一幅表现春节欢快、热闹场景的记忆画。
教学重点:赏析年画、门神画的艺术特色及美好寓意,并掌握门神画与年画的配色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年画和门神画的配色方法画一幅表现春节欢快、热闹场景的记忆画。
教学流程: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回到美术课堂。
我们刚度过了一个重要而特别的节日,春节。
今天通过《春节到》一课,让我们一起在回忆与期盼中再次感受春节的气息吧!生:……师:春节期间,人们最喜爱用哪一种颜色?(停顿)生:红色。
师:是呀,红色是我们的传统喜庆颜色,它鲜艳、热烈,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在春节中,总也缺不了红色。
师: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并影响着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你能说一说,你从生活中感受到的春节吗?(停顿)师:老师觉得大家过春节的方式真是多种多样啊!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们都是怎样度过春节的吧!师:过年前,我们都迫不及待去商场买新衣,今年买新衣服时,你选择了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吗?生:……师:相信,色彩鲜艳,款式新颖的衣服一定是大家的首选。
你知道少数民族的人们穿什么衣服过年吗?生:……师:他们有自己民族特有的服饰,也和我们一样穿戴整齐漂亮,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
师:春节的开始是除夕,它既是上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民间有在除夕守岁的习惯。
守岁要从年夜饭开始,这样一顿丰盛的饭菜要慢慢吃,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据史书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就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了。
师:过年的时候,你观察到家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吗?生:……师:为了迎接春节,我们还会装点我们的房屋,比如贴春联、剪窗花、挂福字,还喜爱在客厅、卧室里挂贴年画。